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建立快速、高效的免疫检测方法,为小分子药物残留提供新方向。本实验首先采用碳二亚胺法合成氧氟沙星完全抗原,后用免疫原免疫小鼠,将特异性强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杂交瘤细胞的多次“筛选-亚克隆”过程,制备氧氟沙星单克隆抗体。其次制备纳米金复合探针、磁性纳米探针,然后建立基于荧光定量PCR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在最优条件下采用荧光定量PCR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来间接测定氧氟沙星残留量。氧氟沙星线性回归方程为y=14.4263Logx+0.09184,R2=0.96。浓度范围在0.1-128 ng/mL时,检出限为0.17 ng/mL。结果表明基于荧光定量PCR生物条形码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氧氟沙星的结果可靠,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快速检测食品中环丙沙星残留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将环丙沙星多克隆抗体与条形码DNA 链共同修饰在纳米金颗粒上制备纳米金复合探针、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与磁性颗粒结合制备磁性探针,然后对其采用可见光光谱法、透射电镜法进行鉴定;其次将上述探针与环丙沙星标准品进行杂交反应,在磁场的作用下,去除未结合的纳米金复合探针,然后收集标记成功的纳米金复合探针释放出的DNA 链,采用微孔板银染的生物条形码技术进行检测,得到环丙沙星残留量。检测环丙沙星的最低检出限为2.13 ng/mL。该方法与常规免疫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增强,具有实用性,为未来检测小分子物质残留量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制备环丙沙星生物条形码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金纳米颗粒(gold nanoparticles,AuNPs)对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检测的新方法。用生物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MNPs)和AuNPs与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免疫反应,形成MNPs/目标物/AuNPs“三明治”式复合体。利用去杂交将AuNPs上标记的条形码DNA释放出来,通过DNA探针杂交条形码DNA引起AuNPs颜色变化来确定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这种颜色变化很容易用裸眼观察到并且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定量分析,该方法在纯样品和牛奶中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检测范围为102~106CFU/mL。应用基于生物条形码探针和AuNPs对大肠杆菌O157:H7检测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单的优点,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结果可视的新型ELISA法高灵敏检测达氟沙星。方法 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原理,设计一种高灵敏检测达氟沙星的新型ELISA法;通过灵敏度、特异性实验评估本方法的有效性;将本方法应用于鸡肉和猪肉加标样本的检测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本方法裸眼检测灵敏度为0.4 ng/mL,相较于传统ELISA方法(10 ng/mL)的裸眼检测灵敏度提高了25倍;在缓冲液中与其他几种常用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对鸡肉和猪肉样本中加标的达氟沙星可有效检出。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实际样本中达氟沙星的现场裸眼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磁弛豫开关技术在生物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磁弛豫开关检测技术是核磁共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免疫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快速检测技术。以修饰了生物配体的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探针,该探针能特异识别某一物质,当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后,磁性纳米颗粒由分散态变成聚集态,使得水质子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待测物的检测。目前磁弛豫开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微生物、核酸、小分子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于磁学信号的磁弛豫开关检测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基质检测的特点,使得该技术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临床诊断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朱盈蕊  高向阳  王珊  陈双  张小燕 《食品科学》2012,33(22):246-249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动物肝脏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新方法。本方法的基础是碱性介质中甲磺酸达氟沙星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发光强度的线性增敏作用,样品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实验条件下,甲磺酸达氟沙星在质量浓度4.53×10-6~2.27×10-3mg/mL范围内与体系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6×10-6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11)。用于猪肝和鸡肝甲磺酸达氟沙星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69.00%~97.5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生物条形码技术检测坚果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金纳米颗粒、黄曲霉毒素B1(AFB1)多抗和互补纳米金探针链、条形码DNA链制备纳米金探针(NP),纯化后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浓度鉴定。将其与黄曲霉毒素B1单抗修饰的磁性微球探针(MMP)通过抗原抗体作用连接,制备MMP-AFB1-NP三明治复合物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在高温低盐条件下解链的条形码DNA,通过考察反应结束后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值与相应起始模板拷贝数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建立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并对检测体系进行了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每个模板的循环数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具明显的线性关系y=-2.9054x+54.581,r=0.9991,检测灵敏度远远超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可达10-8 ng/m L,批间批内差值匀小于5%,用建立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BCA)对结构类似物进行特异性交叉试验,特异性良好。本法可用于花生、腰果等坚果类食品中AFB1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肉类研究》2016,(6):35-39
市场上出售的调理肉制品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产品与标签不符,掺假、以次充好等商业欺诈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利益与健康。肉类食品掺假造假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来源肉类的形态特征已经被严重破坏或者肉味精等添加剂的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快速、准确、便捷地完成此类产品成分的检测。本研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3个不同来源(超市、市场、火锅店)的36份调理肉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有27份样品(75%)含有鸡源性成分,超市购买的调理肉制品中有2份(10.5%)检出配料表未标出的肉类成分。本研究证明DNA条形码技术可作为调理肉制品的成分检测及溯源的高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fluorescence detector, HPLC-FLD)同时检测鸡蛋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鸡蛋样品添加4.0 g硫酸钠和1.0 g氯化钠, 再加入8 mL 1%甲酸乙腈进行提取, 离心后上清液再加入到Agilent dSPE净化管中, 经浓缩后采用HPLC-FLD进行检测, 0.05 mol/L磷酸三乙胺溶液(pH 2.4)-乙腈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激发波长280 nm, 发射波长450 nm, 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的线性范围为2~100 μg/L,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 达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0.4~20 μg/L, 相关系数大于0.9999。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的最低定量限为2 μg/kg, 达氟沙星的最低定量限为 0.4 μg/kg。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在2~10 μg/kg的浓度添加水平上, 回收率为70.2%~91.8%, 达氟沙星在0.4~2 μg/kg的浓度添加水平上, 回收率为70.5%~96.3%, 批内、批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9%~9.20%、5.29%~12.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适用于鸡蛋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和沙拉沙星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生物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准确、快速、便捷的检测复杂食品基质中的各类生物毒素含量具有迫切的实际意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具有超高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检测和较大检测范围等优点。近年来,基于SERS技术构建的生物传感策略已被成功用于各种生物毒素的超灵敏和特异性检测,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要分析方法。本综述概述了用于检测食品样品中常见的一些生物毒素的SERS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阐述了不同检测策略的灵敏性及适用范围,并简述了当前SERS生物传感检测策略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针对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竞争抑制免疫层析原理,研制磺胺二甲基嘧啶胶体金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检测限为10ng/mL、检测时间5min,与其他磺胺类药物交叉反应小,可用于多种食品样本的检测,且样本检测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强,可实现对食品样品中磺胺二甲基嘧啶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空白基质加标方式制备盲样,并验证盲样的均匀性;每个快检产品随意抽取3个不同批次,每批次产品均检测50份盲样,其中阴性样品、阳性样品至少20份.对市售的14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产品的特异性、准确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参数进行了评价,共完成了2100份盲样检测.结果表明,14个...  相似文献   

13.
由于畜牧业和渔业等食品相关领域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严重影响已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者制备了磁珠-卡那霉素这一磁性复合物,通过磁珠表面的卡那霉素与待测样中的卡那霉素共同竞争识别体系中的适配体,开发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竞争性比色适配体传感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磁珠-卡那霉素的合成及适配体与靶标之间的生物识别进行表征。这两者的成功为该传感策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该传感器在卡那霉素浓度为0.05~500 nmol/L的检测范围内有良好的比色效能,检测限为0.21 nmol/L。另外,通过与其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检测实验对比,可以得出该传感器对卡那霉素的选择性良好。总之,该比色适配体传感器操作简单,无需大型仪器,为其他抗生素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化学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提供了良好思路。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寻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保障人体健康、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研发了一种过氧化氢(H2O2)介导的Au-Fe3O4磁探针组装策略,并基于此,构建了一种用于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磁弛豫免疫传感方法.H2O2能够将银离子还原为银单质,而银单质沉积...  相似文献   

15.
基因探针技术及其在食品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在DNA杂交基础上的基因探针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一种常规技术。用基因探针技术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省时等优点。近年来 ,有关非放射性基因探针、DNA生物传感器探针及分子信标探针等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 ,必将加速基因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本文对多种基因探针的技术原理与研究应用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16.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禽肉中金霉素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禽肉中金霉素残留,将制备的金霉素多克隆抗体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以竞争捕获胶体金标记的金霉素-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物和样品中的游离金霉素,通过可见的颜色深浅判断结果.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4μg/ml,在金霉素浓度为0.6~1μg/ml范围内可实现定量分析.结果与酶联免疫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相关系数r为0.970).该法可应用于禽肉中金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肠毒素大肠杆菌(E.coli)K88菌毛蛋白的适配体识别,结合纳米金标记和银增强信号放大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E.coli K88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是将能与E.coli K88特异性结合的生物素化的适配体1(aptamer 1),与目标菌E.coli K88以及纳米金-巯基化适配体2轭合物(aptamer 2-Au NPs)在一定条件下孵育,形成三明治式的aptamer 1-E.coli K88-aptamer 2-Au NPs复合物,随后通过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将复合物固定到修饰了链霉亲和素的微孔板上,最后运用银增强显色将反应信号放大。通过对检测方法条件的优化,本方法可特异、定量地检测E.coli K88,在1.0×10~1~1.0×10~5 cfu/孔目标菌范围内,其定量拟合线性曲线决定系数R2可达0.9903,且检测灵敏度达10 cfu/孔,而检测其它非目标菌株均为阴性。本方法为E.coli K88在临床样品中的可视化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霉素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食品中金霉素残留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制备金霉素-BSA 免疫抗原,按照常规的免疫程序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金霉素多克隆抗体。纯化后的抗体用ELISA 法检测其特异性和效价。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颗粒大小为15nm 的胶体金,并制备抗体- 胶体金复合物,以组装检测试纸。通过可见的颜色深浅,检测样品中金霉素的残留量。结果表明:试纸条法的金霉素检测限为0.7μg/mL,在四环素质量浓度大于1.0μg/mL 时,与金霉素存在交叉反应性,其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一致。本方法检测时间仅需5min,适用于食品中金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