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主要与放疗、化疗、性别、年龄、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采用相关因素建立放射性甲减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可筛查高危患者。本文总结放射性甲减相关临床因素,以期提早预防放射性甲减,减少甲减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液学检查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206例鼻咽癌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血液学检查与甲减相关性,建立血液学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平均剂量、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甲减发生率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胆碱酯酶是甲减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联合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甲状腺剂量参数、纤维蛋白原含量、胆碱酯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指标可预测甲减发生率(AUC=0.777)。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危险因素分析,探寻IMRT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损伤的剂量体积阈值。方法 对2008—2010年间IMRT初治鼻咽癌113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有完整临床资料以及疗前和疗后2年内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结果。计算甲状腺和垂体不同体积剂量参数,观察IMRT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损伤相关剂量体积阈值以及临床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位随诊期62个月,其中41例(36.3%)出现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24.8%)出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仅TSH升高),出现时间(3~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单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甲状腺受照Dmean、V40、V45、V50、V55、V60是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50、年龄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有关(P均=0.002)。采用ROC曲线对预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且V50<50%时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1.8%,而V50≥50%且年龄<45岁时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9.3%。结论 IMRT甲状腺V50>50%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年龄<45岁患者IMRT时应对甲状腺限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放疗提高了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是常见的照射部位,放疗时甲状腺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长期生存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风险。既往二维技术放疗无法评估甲状腺受照剂量,放疗诱发甲减很少受到关注。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增加,如何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如何对甲状腺进行剂量限制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综述系统性总结了放疗诱发甲减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监测,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放疗技术选择和计划评估方面做出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鼻咽癌放射相关甲状腺剂量-体积阈值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HT)风险,指导治疗计划设计,降低HT患病率.方法 选取2012-01-01-2016-12-31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采用IMRT治疗的34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监测IMRT前后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变化,采用Cox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方法 选取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83例,根据是否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分为甲减组和非甲减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后鼻咽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联合预测模型并分析其控制策略.结果 183例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早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甲状腺功能保护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排除基础甲状腺疾病且接受IM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分析对比放疗前后TT3和TT4水平.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前、后TT3水平分别为1.83 IU/L、1.69 IU/L,治疗前、后TT4水平分别为124.66 IU/L、127.23 IU/L.其中150例(59.8%)治疗后TT3水平下降,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N3患者放疗后血清TT3及TT4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43、0.032).结论 IMRT模式下,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甲状腺激素降低,N3患者尤为明显.N3患者可运用VMAT/Tomotherapy等技术降低甲状腺照射剂量,且应早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既往研究报道的甲状腺剂量-体积限制参数是否影响患者放疗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hypothyroidism,HT)的发生。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2例鼻咽癌患者,末次随访时间为2022年9月,主要结局为原发性HT,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既往研究报道的甲状腺剂量-体积限制参数与放疗后HT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性别和放疗技术后,治疗前甲状腺体积越大(<16 cm3 vs.≥16 cm3),45 Gy下甲状腺的绝对体积(the absolute volumes of thyroid spared from 45 Gy,VS45)越大(<5 cm3 vs.≥5 cm3)、VS50越大(<8 cm3 vs.≥8 cm3)以及VS60越大(<10 cm3 vs.≥10 cm3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 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2月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42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收集手术前、后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值及其他临床资料,计算甲状旁腺功能 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随访 6个 月,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8例(19.72%),其中有5例(3.52%)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3例(16.20%)为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血症者有 22例,发生率为 15.49%(22/142)。永久性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患者术前 PTH、血钙值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在术后 24h降至最低,术后 6个月逐渐升高,时间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01)。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OR=3.313)、行甲状腺全切术(OR=1.283)、 甲状旁腺误切(OR=1.935)、肿瘤直径大小(OR=2.016)、甲状腺恶性肿瘤(OR=1.723)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生暂 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行甲状腺全切、甲状旁腺误切、肿瘤直径大小、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切除术后发 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文轩  宗丹  王丽君 《肿瘤学杂志》2021,27(11):933-938
摘 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N2期患者行Ⅳ区靶区范围缩减的可行性以及对甲状腺保护的剂量优势。[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目前仍生存的鼻咽癌N2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甲状腺周围颈动脉鞘淋巴结分布以及Ⅲ区淋巴结状态进行Ⅳ区靶区内界和/或下界优化的34例患者纳入优化组。收集全部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甲状腺功能资料及放疗剂量参数,分析靶区范围优化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结果] 4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发生率为45.0%(18/40),其中亚临床型甲减15例(37.5%),临床型甲减3例(7.5%),出现时间为放疗后4~48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优化组甲减发生率为35.3%(12/34),均为亚临床型甲减。仅有2例(5.0%)患者甲状腺周围颈动脉鞘前方有可辨认淋巴结;分别有29例(72.5%)及38例(95.0%)患者颈动脉鞘后方及外方有可辨认淋巴结,颈动脉鞘后方、外方最内侧淋巴结距甲状腺外侧缘的中位距离分别为9.5(5~21) mm 、18(10~34) mm;优化组甲状腺Dmean及V30均低于非优化组,Ⅳ区内界及下界均优化患者与未优化组患者的Dmean及V30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部病例均未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结论] 对鼻咽癌晚N分期患者进行合理优化颈部Ⅳ区临床靶区范围,在无淋巴结分布区域免除照射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更好地保护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atological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clinical factors and radiation-induced hypothyroidism (HT)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06 patients with NPC who received radiotherapy in Cancer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tween January 2015 to August 201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ral clinical data, hemat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HT was analyzed to establish a hematological prediction model.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ex, N-stage, thyroid volume, average dose, V20Gy, V25Gy, V30Gy, V35Gy, V40Gy, V45Gy, fibrinogen content, cholinesterase and neutrophil count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HT.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yroid volume, fibrinogen content and cholinesterase 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HT.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sex, N-stage, thyroid volume, dose parameters, fibrinogen content, cholinesterase, neutrophil percentage and neutrophil count can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HT (AUC=0.7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磁共振涎管成像(MRS)评价鼻咽癌放疗前后涎腺影像变化的可行性,及其与患者主观评价的相关性.方法 放疗前、后患者分别行MRS,应用MRS评分系统对患者放疗前、后酸刺激前后涎腺导管进行评分,并结合美国放疗肿瘤组织急性放射损伤标准和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QLQ-C30v3.0和QLQ-H&N35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共10例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平均受照剂量为(37.99 ±3.70) Gy,双侧颌下腺平均受照剂量为(55.65±2.99) Gy.MRS图像显示酸刺激使涎腺导管评分升高,放疗后导管评分下降,对酸刺激反应较放疗前差.放疗后酸刺激前后腮腺导管评分差值与QLQ-C30量表的总生活质量领域得分呈正相关性(rs=0.636,P=0.048),与QLQ-H&N35量表中的口干条目得分呈负相关性(rs=-0.694,P=0.026).结论 MRS可无创检测涎腺放疗前后影像变化,用来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口干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口干症是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肿瘤放疗相关的常见并发症.病因为放射线对涎腺腺泡、导管、血管和神经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从而导致口干、黏膜炎、涎腺炎,甚至吞咽障碍、张口困难等症状.另外,放射性口干症与放射线对基因的影响也有密切关系.现阶段治疗以合理应用细胞保护剂和促涎剂及颌下腺移植转位保护为主,近年中医在放射性口干症的预防与治疗中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剂放肤膏和比亚芬用于防治鼻咽癌颈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初步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2017年间收治的6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初治患者,对照组36例使用比亚芬涂抹放射野皮肤,试验组31例采用放肤膏涂抹放射野皮肤,比较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4级放射性皮肤损伤。试验组1、2、3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45%、42%、13%,对照组分别为17%、64%、19%(P=0.04)。放肤膏可以将放疗导致的皮肤损伤发生控制在2级以内,且1级损伤比例明显升高。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剂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方面优于比亚芬。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的眼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254例NPC住院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在放射治疗前、中及后观察其视功能改变,包括远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自动电脑视野及视诱发电位检查.视网膜损伤分级参照国际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视网膜损伤)评分标准.结果 241例患者照射剂量≥70 Gy,发生视网膜损伤22例.观察时间30~61个月,平均46.8±14.4个月.发现视网膜损伤后早期进行治疗的9例患者病情获得控制,7例接受治疗较晚的患者,以后均发生视神经病变;其中3例患者在发生视网膜病变以后,观察14~20个月发现放射性脑病.NPC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与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照射剂量在75~79 Gy组视网膜损伤发生率明显比70~74 Gy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3.6%∶5.6%,χ2=4.54,P<0.05).结论 NPC放射治疗性视网膜病变与照射剂量和患者对射线的个体敏感性差异有关.NPC放射治疗后发生视网膜病变,提示视神经及脑组织可能已受损害,应及时做头颅CT或MRI及其他相关检查,对放射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可能有一定意义.发生视网膜损伤应及早发现并积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视功能保护以及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主要与神经发生障碍、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和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有关。随着医学的进步,功能磁共振可以提示认知障碍的早期病变,屏蔽海马及药物治疗(美金刚、多奈哌齐、贝伐单抗等)等方法可改善放射性认知障碍。本文总结了放射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影像学、放疗剂量学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Radiation-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ft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which has been proven to be associated with neurogenesis dysfunction, oligodendrocyte loss, vascular damage and abnormal cytokine express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fMRI) can detect the early lesions of cognitive dysfunction. Hippocampus-sparing technology and drug therapy (memantine, donepezil and bevacizumab) can mitigate radiation-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pathogenesis, neuroimaging, radiodosimetry and therapies of radiotherapy-induce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nasopharynal carcinoma patients we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分析放疗后继发外耳道癌(RIEACC)患者临床特征和影响发病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0-2017年间确诊RIEACC的16例患者病例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发病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分期是影响放疗后发生RIEACC的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家族史、鼻咽癌分期是影响放疗后发生RIEACC危险因素。结论 RIEACC是鼻咽癌放疗后的少见并发症,初步证明年龄、肿瘤家族史、鼻咽癌分期是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