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和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n-3-PUFAs组和格列喹酮组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10只,持续灌胃12周。比较用药前、用药6周和12周末各组大鼠体重、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断头处死大鼠后,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脂肪指数、肝脏指数、肝脏脂肪变程度和肝组织TG、TC含量;并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蛋白的表达。结果 n-3-PUFAs组大鼠腹腔脂肪指数和体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血清TG降低(P<0.01),肝脏TG含量、肝指数及肝脏脂肪变程度记分升高(P<0.01),肝组织SREBP-1c、FAS和ACC mRNA表达升高(P<0.01),肝组织SREBP-1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n-3-PUFAs能降低血清TG,但会导致腹腔脂肪增加及肝脏脂质沉积,与n-3-PUFAs不能抑制2型糖尿病状态下SREBP-1c及其下游脂肪合成相关酶FAS及ACC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糖消渴颗粒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中内质网应激和脂质代谢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研究其改善糖尿病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8周龄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以空腹血糖≥ 13.9 mmol/L作为成模标准。成模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降糖消渴颗粒高、中、低(7,3.5,1.75 g/kg)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C57BL/6J小鼠,普通饲料喂养。治疗10周后,摘取各组小鼠肝脏,剪取肝脏相同部位组织,生理盐水冲洗,10%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待检,余下肝组织液氮保存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肝脏IRE1α、XBP1、SREBP-1c、SREBP2、Insig-1、FAS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肝脏中p-eIF2α、GRP78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肝脏中SREBP-1c、SREBP2、IRE1α、XBP1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Insig-1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FAS的mRNA表达也有所增高(P<0.05)。高剂量(7 g/kg)降糖消渴颗粒可显著下调SREBP-1c的mRNA表达量(P<0.01);低、中剂量(1.75,3.5 g/kg)作用比较广泛且突出,均可减少SREBP-1c和SREBP2的mRNA表达(P<0.01)以及FAS的基因表达量(P<0.05)。除此之外,中剂量还具有下调IRE1α的mRNA表达(P<0.05),增加Insig-1的mRNA表达量(P<0.05)的作用。低、中、高剂量降糖消渴颗粒均可显著降低p-eIF2α、GRP78的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的脂质合成作用与内质网应激反应具有相关性。低、中(1.75,3.5 g/kg)剂量降糖消渴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下调实验小鼠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减少肝脏脂质的过度合成,同时减轻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共同起到改善糖尿病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石榴皮总多酚(pomegranate peel polyphenols,PPPs)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的永生化人皮脂腺SZ95细胞脂质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Z95细胞,运用LA诱导构建脂质过度合成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PPPs对SZ95细胞活力的影响;尼罗红染色检测细胞脂质合成情况;qRT-PCR检测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RPV1、AMPK、磷酸化AMPK(phosphorylated AMPK,p-AMPK)蛋白表达。采用siRNA进行细胞转染,观察沉默TRPV1后PPPs对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及TRPV1/AMPK通路的影响。结果 1.25、2.5、5μg/mL的PPPs对SZ95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且均可显著抑制LA诱导的脂质过度合成(P<0.01),其中5 μg/mL PPPs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脂质合成明显增加(P<0.01),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PPs对无LA诱导的SZ95细胞基础脂质合成无明显影响,TRPV1、AMP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但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PPPs明显减少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明显提高TRPV1AMPK mRNA表达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沉默TRPV1显著增加了LA诱导下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P<0.01),并显著减弱了PPPs对SZ95细胞脂质过度合成的抑制(P<0.01),显著降低其TRPV1AMPK的mRNA及TRPV1、p-AMPK/AMPK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结论 PPPs可有效抑制LA诱导的SZ95细胞脂质合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RPV1/AMPK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miR-182及叉头转录因子-1(FOXO1)介导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在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及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后大鼠肝脏中的变化,探讨香砂六君子汤干预肝脏HDL代谢进而影响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高脂血症对照组、脾虚高脂血症组、香砂六君子汤组。从造模开始起饲喂14周,常规饲料饲喂正常组,高脂饲料饲喂剩余其他各组;饲喂开始前15天,脾虚高脂血症组、香砂六君子汤组建立常规脾虚模型(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复合方法);饲喂10周后,开始进行灌胃给药:香砂六君子汤11.34 g/kg/天,其他各组生理盐水(同体积)。14周后进行取材检测:血脂水平常规件检测;病理学技术检测肝脏病理变化;ELISA法进行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检测;表达由免疫组化一体机进行上机检测;肝脏miR-182、FOXO1、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肝脂酶(H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mRNA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结果 高脂血症对照组及脾虚高脂血症组大鼠血脂及ApoA-I、ApoB水平变化显著;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含量上升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A-I含量降低显著(P<0.01);肝脏出现油脂沉积及空泡;FOXO1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增加;miR-182 mRNA含量显著下降(P<0.01),miR-182/FOXO1介导的HDL代谢下游基因HL、SR-BI、SREBP-2mRNA表达降低(P<0.01);脾虚引起以上指标变化程度加深(P<0.05,P<0.01);干预给药后,各指标得到不同缓解(P<0.01)。结论 脾运化功能失常可能与miR-182/FOXO1介导HDL代谢途径异常有关,香砂六君子汤干预机制可能与上述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叉头框蛋白O3a(FoxO3a)自噬轴改善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脏脂质异位蓄积的机制研究,为阐明葛根芩连汤的降糖机制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SPF级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75只及正常db/m小鼠15只予维持饲料喂养1周后检测血糖,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正常组(生理盐水0.2 g·kg-1)、二甲双胍组(0.2 g·kg-1)、葛根芩连汤高、中、低剂量组(31.9、19.1、6.9 g·kg-1)及模型组(生理盐水0.2 g·kg-1),连续灌胃给药12周,1次/d,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磷酸化(p)-AMPK、p-FoxO3a及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脏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AMPK、FoxO3a、LC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有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小鼠FBG、HbA1c、FINS和FF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中p-AMPK、p62、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FoxO3a、LC3Ⅱ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AMPK mRNA表达显著降低,FoxO3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脏组织病变程度减轻;各给药组FBG、HbA1c、FINS和FFA水平有所降低(P<0.01);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p-AMPK、p62、HIF-1α蛋白表达有所增加,p-FoxO3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二甲双胍组、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LC3Ⅱ的表达有所升高(P<0.01);给药组AMPK 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增加,FoxO3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 葛根芩连汤可改善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肝脏脂质异位蓄积,可能与调控AMPK-FoxO3a自噬轴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茯苓多糖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及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饲,其余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饲12周。茯苓多糖组以0.2 g/kg/d灌胃,辛伐他汀组以2.275 mg/kg/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干预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载脂蛋白A1 (ApoA1)、对氧磷酶-1(PON1)含量,Real-time RT-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磷脂转运蛋白(PLTP)、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G、TC、LDL-C含量均明显上升,HDL-C含量明显下降(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肝脏脂质沉积明显,小鼠血清ApoA1、PON1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小鼠肝脏CETP、PLT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升,LCA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茯苓多糖组血清TG、TC、LDL-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HDL-C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沉积程度均有所减轻,茯苓多糖组ApoA1含量明显上升(P<0.01),PON1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茯苓多糖组CETP、PLTP mRNA及蛋白表达有所下降,LCAT mRNA及蛋白表达有所上升(P<0.05,P<0.01)。结论 茯苓多糖可能通过调控血脂水平与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改善ApoE-/- 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进而发挥防治AS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卵巢切除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观察淡豆豉异黄酮(ISSP)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从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肝X受体α/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载脂蛋白E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阿托伐他汀钙,3.03 mg·kg-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淡豆豉异黄酮,2.5、5、10 mg·kg-1),每组10只,以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另取10只ApoE-/-小鼠,以手术切除卵巢旁脂肪同时喂食高脂饲料的方法作为假手术组,其中部分小鼠因术后感染死亡,最终确定每组为6只小鼠,术后1周开始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检测血清及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及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空泡明显,脂质沉积显著,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显著增多(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和淡豆豉异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使小鼠血清TC、TG、LDL-C、TNF-α和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肝脏脂肪空泡及脂质沉积显著减少,肝脏中TC、TG、NEFA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肝脏PPARγ、LXRα、ABCA1和ABCG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淡豆豉异黄酮可能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血清炎症表达及肝脏脂质沉积从而改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绞股蓝皂苷改善ApoE-/-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健康ApoE-/-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和模型组,每组8只;将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8周。8周后,绞股蓝皂苷组给予绞股蓝皂苷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使用0.2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灌胃期间正常对照组继续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绞股蓝皂苷组、辛伐他汀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脏TC、TG水平;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变化与脂质沉积 情况;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过氧化脂质(LPO)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GPX4、xCT和p53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GPX4、xCT和p5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血脂TC、LDL-C、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1);血清肝功能AST、ALT水平升高(P<0.01);肝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内可见大量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脂质沉积明显, 肝窦狭窄或消失;肝脏组织TC、TG和LPO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下降(P<0.01);p53蛋白和mRNA表达增高,GPX4、xCT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绞股蓝皂苷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血脂TG、LDL-C、TC水平降低(P<0.01),HDL-C水平没有显著变化(P>0.05);血清肝功能AST、ALT水平降低(P<0.01);肝细胞体积大小有所恢复,细胞内脂肪空泡显著减少,脂质沉积情况减轻,肝窦狭窄有所缓解;肝脏组织TC、TG和LPO水平显著降低,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p53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GPX4、xCT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绞股蓝皂苷能明显改善肝脏脂质沉积和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雷公藤多苷诱导卵泡发育不良大鼠模型,基于“以方测证”理论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MPK/mTOR/HIF-1/VEGF)信号通路探索该模型的证候属性。方法 将48只具有规律动情周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造模组(n=40),造模组大鼠连续灌胃雷公藤多苷混悬液(75 mL·kg-1)30 d,造模后将其分为模型组、四物汤组(3.69 g·kg-1)、右归饮组(3.11 g·kg-1)、左归饮组(7.29 g·kg-1)和归肾丸组(10.35 g·kg-1),每组8只。相应药物干预14 d。巴氏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动情周期变化;体视镜观察卵巢组织形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及卵泡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AMPK、mTOR、HIF-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次级、成熟卵泡减少,闭锁卵泡增多,FSH、LH、AMP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E2含量,mTOR、HIF-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归肾丸组次级、成熟卵泡增多,闭锁卵泡减少,FSH、LH含量、AMPK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E2含量、mTOR、HIF-1、VEGF 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归肾丸组比较,四物汤组、右归饮组、左归饮组成熟卵泡数量显著减少,闭锁卵泡数量显著增多(P<0.01);四物汤组、右归饮组、左归饮组LH显著升高(P<0.01),FSH明显升高(P<0.05),E2明显降低(P<0.05);右归饮组AMP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mTOR和HIF-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四物汤组mTOR和HIF-1 mRNA,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左归饮组mTOR mRNA和VEG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归肾丸可以抑制AMPK/mTOR/HIF-1/VEGF通路来改善卵泡发育不良大鼠模型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成熟,且总体疗效优于左归饮、右归饮和四物汤,表明该模型的证候更符合肾精亏虚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研究黄芪甲苷(ASⅣ)对db/db小鼠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随机将24只db/db小鼠分为4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采用6只C57小鼠作为空白组。黄芪甲苷低、高剂量组分别予黄芪甲苷0.015、0.030 g·kg-1灌胃,二甲双胍组予0.067 g·kg-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清血脂水平及肝组织病理情况。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黄芪甲苷治疗T2DM合并NAFLD的作用靶点及富集通路,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其主要相关富集通路;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AMPK、p-AMPK、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经ASⅣ治疗的小鼠体质量、肝质量系数、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P<0.01)。肝组织的病理学显示脂质蓄积情况明显改善,影像学结果显示经黄芪甲苷治疗后,脂肪肝的程度减轻。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A),半乳糖凝集素3(LGALS3),蛋白激酶B2(Akt2),含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OCK1),蛋白激酶B1(Ak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STAT3),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T)是“药物-疾病”中的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的结果显示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与T2DM合并NAFLD密切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中p-AMPK/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调,SREBP-1、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黄芪甲苷高剂量组p-AMPK/AMPK表达水平明显上调,SREBP-1、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黄芪甲苷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调控脂质类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行血汤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高脂饲料喂养8周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化浊行血汤高剂量组、化浊行血汤中剂量组、化浊行血汤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灌胃8周后检测大鼠体质量、肝湿质量、肝指数以及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变化。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分析工具(BATMAN-TCM)筛选化浊行血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借助药物银行(Drugbank)、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比较毒理基因组数据库(CT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及遗传关联数据库(GAD)查询高脂血症相关靶点。获取化浊行血汤及高脂血症交集靶点,在Cytoscape3.7.2中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互作(PPI)网络,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获取关键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基因注释形象集成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测定关键靶点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升高(P<0.05),肝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C,TG及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浊行血汤各组大鼠肝指数降低(P<0.05),肝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血清TC,TG及LDL-C含量降低(P<0.05),化浊行血汤高中剂量组HDL-C含量升高(P<0.05)。筛选获取化浊行血汤56个生物活性成分及327个靶点,高脂血症148个靶点。化浊行血汤与高脂血症交集靶点37个,涉及化浊行血汤37个生物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藏花酸、山柰酚、豆甾醇等。筛选获得胰岛素(INS)、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脂联素(ADIPOQ)、载脂蛋白A2(APOA2)等15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预测化浊行血汤抗高脂血症可能涉及PPA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选取PPAR信号通路上的关键靶点脂联素受体2(AdipoR2)、PPARα及APOA2进行实验验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dipoR2和PPARα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浊行血汤高剂量组AdipoR2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化浊行血汤高中剂量组PPARα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化浊行血汤高中剂量组APOA2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化浊行血汤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紊乱,减轻脂质沉积,其抗高脂血症的机制可能与干预AdipoR2/PPARα/APOA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饶政清  梅志刚  葛金文  杨梅  米招娣  兰斌  杨彤  王国佐 《中草药》2021,52(21):6552-6560
目的 探讨脑泰方是否通过调控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热休克蛋白B1(heat shock proteins B1,HSPB1)通路降低脑铁沉积、抑制活性氧沉积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减轻神经元铁死亡,从而发挥脑卒中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泰方(27 g/kg)组和去铁酮(125 mg/kg)组,给予药物干预。通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术后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取材。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及损伤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尼氏体数目;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内铁聚集水平;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脑组织HSF1、HSPB1、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和铁蛋白重链多肽(ferritin heavy polypeptide1,FTH1)蛋白表达;铁离子检测试剂盒与丙二醛检测试剂盒及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脑组织铁、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脑泰方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缺血区尼氏体增多,细胞损伤程度降低;含铁聚集颗粒细胞的数目减少;脑铁、丙二醛及活性氧含量降低(P<0.05、0.01);脑组织HSF1、HSPB1及FTH1蛋白表达上调(P<0.05、0.01),TFR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脑泰方可能通过上调HSF1/HSPB1通路,抑制TFR1的表达以减少神经元铁的吸收,上调FTH1的表达以增加铁蛋白的铁存储,以此调控铁代谢稳态平衡,进而抑制因过量的铁通过芬顿反应产生的活性氧及随后脂质过氧化产物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铁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桑叶总黄酮改善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脂代谢紊乱的药效学作用,并基于肝脏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PT-l)蛋白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醇提法+大孔树脂纯化法提取、纯化桑叶总黄酮,并进行鉴定。利用高脂肪饮食(HFD)+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选择血糖≥11.1 mmol·L-1的大鼠,以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300、150、7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8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及血糖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大鼠血清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PPAR-α及CP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桑叶总黄酮干预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肝脏指数、空腹血糖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摄食量、空腹血糖、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HE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且有炎性浸润;桑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血脂四项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HDL-C水平显著增加(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总黄酮高剂量组PPAR-α和CPT-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桑叶总黄酮可有效降低T2DM大鼠血糖,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其发挥降糖调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调控PPAR-α和CPT-1蛋白、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发挥调控脂质代谢,进而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芍药苷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5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MPK抑制剂组(20 mg·kg-1)、芍药苷(50 mg·kg-1)+抑制剂(20 mg·kg-1)组、芍药苷高剂量组(50 mg·kg-1)、中剂量组(25 mg·kg-1)、低剂量组(12.5 mg·kg-1)药物干预7 d后,通过比较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判断芍药苷对UC的保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MPK、mTOR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AMPK、p-mTO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MPK、mTOR、Beclin1、LC3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DAI评分升高、结肠出现严重的病理学损伤,炎症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含量上升(P<0.01),LC3和p-AMPK/AMPK在结肠组织中蛋白水平下调,p-mTOR/mTOR蛋白水平上调(P<0.01);AMPK、LC3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mTOR、p62的mRN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和芍药苷+抑制剂组比较,经芍药苷治疗后小鼠体质量上升、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含量下降(P<0.05),LC3和p-AMPK/AMPK在结肠组织中蛋白水平上调,p-mTOR/mTOR蛋白水平下调(P<0.01),AMPK、Beclin1、LC3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mTOR、p62的mRNA表达下调(P<0.01),抑制剂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各项指标趋势与芍药苷高剂量组完全相反。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减轻UC小鼠的炎症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肝组织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LDLR)的表达水平,探讨双蓣调脂汤调节胆固醇代谢、缓解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32只予高脂饲料喂养,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双蓣调脂汤低剂量组(7.8 g·kg-1),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15.6 g·kg-1),辛伐他汀组(4 mg·kg-1),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药8周。生化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CSK9和LDLR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HNF1α,PCSK9和LDLR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脂肪变性明显,HNF1α,PCSK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LDLR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双蓣调脂汤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HDL-C水平没有明显变化,各治疗组肝脂肪变性明显改善,各治疗组大鼠肝脏HN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双蓣调脂汤低、高剂量组大鼠肝脏PCSK9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辛伐他汀组大鼠肝脏PCSK9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蛋白表达水平呈降低趋势,各治疗组大鼠肝脏LDLR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大鼠肝脏LDL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双蓣调脂汤低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肝脏LDLR蛋白表达量呈升高的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治疗组PCSK9阳性表达减弱,LDLR阳性表达增强。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略优于辛伐他汀组,双蓣调脂汤低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蓣调脂汤可能通过HNF1α/PCSK9/LDLR信号通路降低血脂水平,在调节胆固醇代谢和减轻大鼠高胆固醇血症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天王补心丹(Tian Wang Bu Xin Dan,TWBXD)加减有效成分通过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睡眠剥夺模型能量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www.organchem.csdb.cn.)设定口服利用度(OB) ≥ 30%、类药性(DL) ≥ 0.18的筛选条件,检索下载TWBXD加减中所有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在RCSB PDB (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中检索获取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相关靶标蛋白的晶体结构;借助MOE(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软件,将受体与配体进行预处理及分子对接;20只雄性SPF级大鼠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模拟睡眠剥夺模型,每组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天王补心丹组(20 g·kg-1);一共予以4周的睡眠剥夺造模,后2周进行药物干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水;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MPK、PPAR和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获得TWBXD加减组成的中药有效成分142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TWBXD有效成分能够分别与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上的靶点相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与模型组比较,天王补心丹组大鼠下丘脑中AMPK、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 0.05,P < 0.01)。结论 天王补心丹加减有效成分可通过特定位点与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中的特定蛋白靶点结合模拟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发挥调控睡眠剥夺模型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氧条件下甘草黄酮A对胃癌细胞增殖和糖酵解的影响。方法 筛选人胃癌AGS细胞予以5% O2低氧环境培养48 h,分为5组:常氧组、低氧组、甘草黄酮A高、中、低浓度组(100、50、25 μmol·L-1)。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甘草黄酮A对低氧条件下AGS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 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 检测AGS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T1)、乳酸脱氢酶A(LDHA)、丙酮酸激酶M2(PKM2)、己糖激酶Ⅱ(HK2)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和HK的活性的表达情况。结果 CCK-8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低氧组比较,24 h时,甘草黄酮A高、中浓度组AGS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48 h时,甘草黄酮A高、中、低浓度组AGS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AGS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升高(P<0.01);与低氧组比较,甘草黄铜A高、中、低浓度组AGS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P<0.01)。划痕实验表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的AGS细胞迁移的能力升高(P<0.01);与低氧组比较,甘草黄酮A高、中、低浓度组的AGS细胞各个时间段迁移细胞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Real-time PCR表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GLUT1、LDHA、PKM2和HK2 mRNA明显升高(P<0.05,P<0.01);与低氧组比较,甘草黄酮A高浓度组GLUT1、LDHA、PKM2、HK2 mRNA,甘草黄酮A中浓度组GLUT1、LDHA、HK2 mRNA、甘草黄酮A低浓度组HK2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Western blot表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HIF-1α、GLUT1、LDHA、PKM2和HK2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低氧组比较,甘草黄酮A高浓度组的HIF-1α、GLUT1、LDHA、PKM2和HK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甘草黄酮A中、低浓度的HK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摄取及HK活性结果表明,与常氧组比较,低氧组葡萄糖的摄取和HK的含量表达升高(P<0.01),与低氧组比较,甘草黄酮A高浓度组葡萄糖的摄取和HK的含量表达及甘草黄酮A中浓度组HK的含量表达降低(P<0.01)。结论 甘草黄酮A可以抑制低氧条件下AGS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癌的糖酵解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香砂六君子汤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HC(Lnc-HC)/微RNA-130b(miR-130b)调节胆固醇代谢改善载脂蛋白E(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防治AS机制研究。方法 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30只健康ApoE-/-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随机分为模型组、香砂六君子汤组(19.12 g·kg-1·d-1)和辛伐他汀组(2.275 mg·kg-1·d-1),连续灌胃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血脂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Lnc-HC,miR-130b mRNA表达,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LXR),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脂异常明显,肝细胞体积变大,脂肪空泡明显,小鼠肝脏Lnc-HC,miR-130b表达显著升高,小鼠肝脏PPARγ,LXR,ABCA1,ABCG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砂六君子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血脂异常得以改善,肝细胞脂肪空泡明显减少,香砂六君子汤组小鼠肝脏Lnc-HC,miR-130b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香砂六君子汤组和辛伐他汀组小鼠肝脏PPARγ,ABCA1,ABCG1,ABCG5,ABCG8 mRNA及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香砂六君子汤组小鼠肝脏LXR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香砂六君子汤可能通过影响Lnc-HC/miR-130b调节PPARγ介导的胆固醇代谢过程改善ApoE-/-AS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进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桑叶黄酮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7周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1.00、0.50 g·kg-1·d-1),另设同周龄C57BL小鼠为正常组。干预6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水平(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环氧合酶-2(COX-2)、一氧化氮合酶(iNOS)、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FBG、Fins、HOMA-IR、IL-6、TNF-α、FF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SOD、GSH-Px、Catalase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HE染色显示肝细胞排列整齐,炎细胞浸润及细胞脂肪样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高、低剂量组肝脏COX-2、iNOS、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桑叶黄酮具有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糖尿病小鼠肝脏NF-κB分子影响COX-2、iNOS及炎症因子释放,改善炎症状态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对脾虚型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2,SREBP-2)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10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治疗组、脾虚型高脂血症组、脾虚型高脂血症治疗组,每组2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普通大鼠颗粒饲料喂养;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脾虚高脂血症和脾虚高脂血症治疗组采用劳倦过度和饮食不节进行造模,单日除饲喂高脂饲料外,予精炼猪油灌胃,每次3 mL,每日2次,双日喂食甘蓝不限量,造模时间30天。高脂血症治疗组和脾虚高脂血症治疗组灌胃化瘀祛痰方煎剂(20 mL/kg),1 次/天,连续 30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TG、LDL-C、HDL-C、血清淀粉酶(AMY)水平,间苯三酚法测定D-木糖排泄率,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质沉积,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HMGCR、CYP7A1、LDL-R、SREBP-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脂血症组及脾虚型高脂血症组血清TC(mmol/L,1.84±0.19,2.23±0.43)、LDL-C水平(mmol/L,0.99±0.24;1.13±0.56)显著升高(P<0.05),HDL-C水平(mmol/L,0.41±0.66;0.41±0.11)及AMY活性(mmol/L,351±45;153±30)显著降低(P<0.05),尿D-木糖排泄率(ng/mL,26.9±2.1;15.0±1.7)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形成脂质沉积,胞浆内多出现脂肪空泡,肝脏CYP7A1、HMGCR、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高脂血症组比较,脾虚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AMY及尿D-木糖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肝脏形成大量脂质沉积,肝细胞萎缩明显,肝脏CYP7A1、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 P<0.05);高脂血症治疗组TC、LDL-C含量降低(P<0.05),HDL-C含量、AMY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升高(P<0.05),CYP7A1、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脾虚高脂血症组比较,脾虚高脂血症治疗组TC含量降低(P<0.05),HDL-C含量、AMY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升高(P<0.05),CYP7A1、LDL-R、SREBP-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相应治疗组变化一致。结论脾虚加重血清TC水平异常及肝脏脂质沉积,可能与调控SREBP-2信号通路中LDL-R、HMGCR、CYP7A1基因表达有关,化瘀祛痰方可调控该通路,发挥干预TC代谢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