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的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的僵硬期肩周炎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和治疗组(32例,脱落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1次/d。治疗组患者给予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毫火针隔日1次,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Murley(CMS)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及血清P物质(SP)、5-羟色胺(5-HT)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CMS、SF-36评分及血清SP和5-H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降低明显,CMS、SF-36升高明显,血清SP、5-HT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的程度更大,血清SP、5-HT水平下降更为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后比较,治疗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CMS、SF-36评分及血清SP和5-H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3/3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毫火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僵硬期肩周炎能明显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并减少疼痛介质的分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肩周炎患者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与远端的分布规律。方法:以经筋理论为指导,采用触诊法触诊阳性反应点,结合结筋病灶点解剖特点,选取216例肩周炎患者,对其306个患肩结筋病灶点于肩关节近端与远端出现的部位和频次进行统计。结果:手阳明经筋、手少阳经筋、手太阳经筋及手三阴经筋4种证型肩周炎患者的结筋病灶点在肩关节近端出现的结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25.6%(1 446/5 657)、30.9%(1 749/5 657)、19.0%(1 075/5 657)、24.5%(1 387/5 657),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肩髃次、巨骨次、消泺次、臑会次等;在远端出现的经筋病灶点百分比分别为31.7%(287/905)、23.2%(210/905)、10.9%(99/905)、34.1%(309/905),出现结筋病灶点分别是阳溪次、手三里次、阳池次等。结论:肩周炎结筋病灶点在近端与远端出现部位的频率,与肩关节解剖学结构及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蔡剑飞  刘鸿  徐磊  沈叶静 《新中医》2022,54(1):184-189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联合手穴膝点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行针刀松解结筋病灶点联合手穴膝点针刺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血清前列腺素E2 (PGE2)、β-内啡肽(β-EP),并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5.76%(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周、6周后2组VAS评分及疼痛、僵硬、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均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均增大(P<0.05);与对照组治疗3周、6周后比较,治疗组同期VAS评分及疼痛、僵硬、进行日常活动难度评分、WOMAC总分均较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周炎患者62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其中治疗组21例结合经筋理论采用毫火针治疗,对照1组21例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对照2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范围(RO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毫火针结合经筋理论治疗肩周炎优于普通针刺和西药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章浩  张亚妮  冯祯根  陈泽莉  方艳  林艳 《新中医》2024,56(2):115-118
目的:观察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西药治疗髂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髂腰肌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针刺结筋病灶点联合西药治疗能改善髂腰肌劳损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苏友渺  林英华 《新中医》2020,52(11):101-104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拔罐疗法对粘连性肩周炎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疼痛介质、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粘连性肩周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拔罐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拔罐疗法治疗时加用毫火针,均治疗1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和随访3个月时的肩关节疼痛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及炎性因子、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2组VAS评分依次降低(P<0.05),而Constant肩关节评分、GQOL-74评分依次提升(P<0.05)。治疗1周、治疗1个月和随访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Constant肩关节评分、GQOL-74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2组5-羟色胺(5-HT)、P物质(SP)含量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对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80例腰肌筋膜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常规运动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毫火针配合悬吊运动技术治疗.5 d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 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McGill简化量表评定疼痛指标,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评...  相似文献   

8.
谢志勇  白金山  见国繁 《光明中医》2023,(10):1939-1942
目的 观察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跖筋膜炎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Maryland足部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57/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49/6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舒筋配合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跖筋膜炎型跟痛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毫火针点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筋病灶点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通过电脑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针刺采用传统取穴,取双侧肾俞、大肠俞、委中及阿是穴以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联合组先以推拿对腰部结筋病灶点进行放松,再以经筋针刺取腰部结筋病灶点,以一次性针灸针针刺,有针感后留针20 min。6 d为1个疗程,每2 d治疗1次,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疗效明显优于推拿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AS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均降低(P<0.01),联合组ODI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结筋病灶点结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明显好于常规针刺,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筋理论源起于内经时代,是古代医家对反复出现在筋肉组织之上的常见劳损痛点及其扩延现象进行的朴素总结和概括。肌筋膜激痛点理论最早在1942年提出,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肌肉和筋膜。而基于经筋理论的结筋病灶点与激痛点无论在基础理论、形成机理角度,还是在检查、分布分类、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必要对二种"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发现能使古今贯串、中西结合的"点",借以推动现代针灸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学忠  李庆 《天津中医药》2017,34(8):531-534
[目的]观察射频针刀结合医用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射频针刀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和对照组(手法治疗)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采用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治疗效果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onstan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针刀联合臭氧治疗肩周炎在改善患者疼痛及患肩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且近期疗效稳定,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坚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3):4164-4167
为探讨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118例肩周炎患者被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针刀治疗,而试验组则采用小针刀联合中药方剂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被记录与比较。最终发现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2%(P<0.05,χ2=6.781);所有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经治疗均显著好转(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改善均更为显著(P均<0.05)。由此可见,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显著优于单用小针刀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谢杰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42-43
近年来肩周炎发病率愈来愈高,治疗方法甚多,但每一种方法仅是一种尝试,没有唯一,就没有特效.总的来说,针刺疗效高于其他疗法,但就针刺疗法中,也存在不同的方法,本文就近年来针刺治疗肩周炎作了系统的研究阐述,希能找到针刺治疗肩周炎的操作常规,有利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巨刺肩痛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疼痛评分和活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可减轻患者肩部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诱发创伤性肩周炎患者,均行针灸推拿治疗.采用肩关节疼痛积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变化情况,并测量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肩关节活动范围也均有所改善,且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所致肩周炎具有较好疗效,宜于在临床治疗中开展运用.  相似文献   

16.
肩周炎主要是内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外因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好发于50岁左右,多为慢性起病。因其病程长,疗效慢,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一。笔者长期以葛根汤为主加减,配合康复练功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从而总结了一些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针刀为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小针刀疗法配合弹压手法复位、中药熨烫等治疗8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常规取穴、拔旋手法复位和中药熨烫法治疗71例,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47例,显效27例)总显效率(90.24%)明号高于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25例)总显效率(54.93%)。两组疗效用Ridit分析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针刀为主是治疗肩周炎的理想手段之一,疗程短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程永 《天津中医药》2012,29(6):552-555
[目的]探讨肩周炎的经筋病机实质与治疗方法。[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及现代相关文献出发,分析经筋与肩关节的生理解剖联系、肩周炎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结果]生理上,肩关节与手六经之经筋和足少阳、足太阳经筋相联属;病理上,分为"瘀沫期"、"经筋拘急期"、"筋结病灶形成期",但三病理过程相互杂揉与绞结;治疗上,宜遵循"以痛为俞"、采用粗银质针温针治疗,是解除瘀、沫、筋结病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认真探讨中医生理、解剖学,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拓展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针灸上病下取,治疗组在肩部病变处采用针刺,用梅花针重叩出血,局部拔火罐,再取膝以下穴位强刺激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62%,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肩周炎采用上病下取法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0.
电针肩髃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电针肩髃穴与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剂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安全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电针患侧肩髃穴,对照组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片,所有患者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电针肩髃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显著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双氯酚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