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效能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峡江县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与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估,比较不同时点的MUIS、GSES水平,并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 治疗24 h后不明确性、复杂性、不一致性、不可测性及MUIS总分最高,治疗3 d次之,治疗7 d后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GSES评分最低,治疗3 d次之,治7 d后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UGIB患者不明确性、复杂性、不一致性、不可测性及MUIS总分与GSE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UGIB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自我效能水平呈明显负相关,临床可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此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继而提高自我效能,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 2016 年 7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208 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 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一般情况调查和疾病不确定感的评估。结果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 (90.79±14.60)分,其中 88.5%处于中、高等水平,不确定性维度得分最高;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 年脑卒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受居住地和感知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论 医护人员应加强关注居住在农村、 对疾病严重程度有高度感知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不同地域人群特征,实施适当的心理引导和干预,以降低患 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并提高其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对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结果: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00.32±13.27分,其中不可预测性为14.75±2.66分、不明确性为35.01±8.91分、复杂性为27.63±4.23分、信息缺乏为22.93±5.27分。95.9%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高水平。年龄、透析时间、经济状况、职业状况等因素影响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大多处于中高水平,与年龄、透析时间、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疾病不确定感识别。  相似文献   

4.
5.
刘园园 《吉林医学》2022,(2):562-564
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恶性血液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2020年1月入住血液内科的9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及资料收集.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128.45±11.34)分,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描述大肠癌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158例大肠癌术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48例,有效应答率为93.4%。大肠癌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平均为104.48±11.34,处于中等水平。人口学及相关信息中,患者拟采取的手术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个性自评是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疾病不确定感变异的34.0%。结论:大肠癌术前患者普遍存在中等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个性自评为内向、拟采取Miles手术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住院早产儿母亲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180份.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3.92±11.65)分,其中11.7%处于低水平,88.3%处于较高水平.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良孕产史(OR=6.357,95%CI:2.890~13.983,P=0.000)、早产儿体质量(OR=3.609,95%CI:1.331~9.787,P=0.012)、婚龄(OR=2.456,95%CI:1.226~4.921,P=0.011)为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453,95%CI:0.283~0.723,P=0.001)为保护因素.结论 大多数住院早产儿母亲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不良孕产史、早产儿体质量、婚龄、文化程度是住院早产儿母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广东省4所“三甲”医院心血管外科的208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前1d、出院前1d进行调查.结果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术前1d疾病不确定感的总体均分为(99.09±11.41)分,92.3%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等.出院前1d疾病不确定感的总体均分为(90.33±10.32)分,91.8%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等.年龄、心脏瓣膜病类型、心脏瓣膜手术次数、乐观及屈服对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平均月收入、自强、心理韧性总分及面对应对方式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处于中等,年龄、家庭平均月收入、心脏瓣膜病类型、心脏瓣膜手术次数、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是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葛文静  储爱琴  张海玲  管晓红 《安徽医学》2023,44(12):1508-1513
目的 了解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肾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208例肾移植受者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研究对象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结果 肾移植受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64.18±13.86)分,条目均分为(2.57±0.55)分,中高度疾病不确定者141例(67.7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住院期间照顾者是配偶、心理弹性水平高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保护因素(P<0.05),移植后出现并发症、采取屈服应对方式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变量共解释总变异的57.3%。结论 肾移植受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个体化应对措施,以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对116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16例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66~121分,平均(80.96±9.46)分,其中23例属低水平疾病不确定感,90例属中水平疾病不确定感,3例属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按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不明确性(33.87±4.85)分,复杂性(18.21±3.03)分,信息缺乏(17.47±2.93)分,不可预测性(11.41±2.46)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户口所在地、医疗方式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t 3.938,95%CI(2.549,7.708)]是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116例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中,75.9%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20.7%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低水平,3.4%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水平主要受病程影响,病程越长,疾病不确定感越高。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针对性的提供信息支持,给予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消化道溃疡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UGB)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睢县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47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UGB发生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道溃疡患者发生UGB的危险因素.结果 147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中,有82例(55.78%)发生U...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9,(32):54-5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并分析出血患者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216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病例组(并发出血,n=152)和对照组(没有并发出血,n=64)。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分析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再依据其预后,将病例组分为生存组(n=124)和死亡组(n=28),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出血病史、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胃左静脉内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2次、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症、肝功能Child C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左静脉内径增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与肝功能Child C级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血性休克与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定期监测胃左静脉内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及肝功能分级情况,进行早期预防干预,可降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汪春枝 《中外医疗》2012,31(13):39+41-39,4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护理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29例在72h以内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96.67%;1例主动放弃治疗;治疗期间出血次数为3次,止血时间最长者为41.1h,最短者为28.6h,平均(33.2±5.8)h。生活习惯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重视出血护理的基础上,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及调畅情绪,是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解除患者疾苦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抢救成功19例,成功率95%。结论: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重视饮食控制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及时准确用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兰玉清 《中外医疗》2010,29(6):10-11
目的总结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在我科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87例患者诊治和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对胃镜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护理方法与经验进行概括。结果胃镜检查过程中积极给予护理配合手术前备好必须器械,药品,注射液并进行检查;手术中积极配合医生,用药迅速;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指导。80例病人在内镜帮助下,确诊后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1.95%,再出血2例,比率为2.30%,诊治和护理效果良好。结论积极的手术前准备与手术中的配合,以及手术后的用药,饮食指导,医疗宣传可以大大提高该类病症的诊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于此范围,急性大出血病目前的死亡率约占10%,应引起重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损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胃癌.饮食不当、劳累、腹压增高、情绪激动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而饮食不当则是第一诱因.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止血,维持患者营养需要,促进康复.因此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救治、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结果 治愈69例,好转18例,未愈自动出院9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8例.结论 及时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182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观察肿瘤标志物在胃癌出血患者中的异常率,分析患者未能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病因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出院诊断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8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消化道溃疡出血61例(占33%),胃癌出血12例(占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占4%;其中男性分别占85%(52/61)、67%(8/12)、8/8.胃癌患者癌胚抗原异常率为33%(4/12).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未明的原因:患者或家属拒绝胃镜检查48例(占54%),因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不全不宜行胃镜检查7例占8%.结论 (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其次为胃癌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此3类出血患者均男多于女;(3)肿瘤标志物用于协助诊断胃癌的意义有限;(4)患者或家属拒绝行胃镜检查或必要时胃镜复查是不能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 以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对象,记录患者发生PVT的例数,并分析影响患者并发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12例并发PVT.PVT组与非PVT组在血小板计数(PLT)、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3例AMI患者危险因素,观察和记录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和有创治疗情况及临床护理方法。结果:233例AMI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占7.3%(17/233)。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平均在(1.9±0.8)g/dL,入院到上消化道出血的平均时间为(6±2)天。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的因素有年龄≥70岁,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既往上消化道出血病史,肌酐>2mg/dL,贫血,心肺复苏术史,rt-PA,IABP植入等。结论:AMI患者应用抗凝血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及支架植入术后,应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这一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健康教育和个体化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