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E(cyclin D1、cyclin E)、p21cip1在pTNM Ⅰ期普通型肾细胞癌(C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23例pTNM Ⅰ期CRCC组织和7例正常肾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及p21cip1的mR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RCC中p53及ki-67的表达;并将以上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RCC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p21cip1mRNA含量分别为0.484±0.416、0.472±0.340、0.356±0.21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78±0.051,P<0.01;0.063±0.063,P<0.01;0.178±0.114,P<0.05);Cyclin D1含量低者肿瘤直径小于3 cm(P<0.01);Cyclin E含量低者肿瘤常有坏死(P<0.05),细胞核分级较高(P<0.01);p21cip1低表达者细胞核分级较高(P<0.05);p21cip1与cyclin E呈正相关(γ=0.602,P<0.01).结论 pTNM Ⅰ期CRCC组织中cyclin D1、cyclin E、p21cip1mRNA含量升高,可能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素 (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等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 2例人脑胶质瘤和 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结果 :人脑胶质瘤组中有 2 9例cyclinD1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病理分级增高 ,高、低恶性度胶质瘤的阳性率和平均标记指数均显著升高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cyclinD1与cyclinE的平均标记指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r =0 64 4,P <0 0 1。结论 :cyclinD1与cyclinE在胶质瘤中被异常表达 ,是肿瘤发生和恶性转化的重要促进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p2 7和cyclinE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对 12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及分期 ,另取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各例组织中 p2 7和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2 7和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2 .1% ( 5 1/12 1)和 3 4.7% ( 4 2 /12 1)。p2 7和cyclinE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 ,但与病理分期无关。p2 7蛋白与cyclinE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P<0 .0 5 )。p2 7阴性组中 ,cyclinE阳性患者 5年生存率低于cyclinE阴性者 (P <0 .0 5 ) ;p2 7阳性组中 ,cyclinE表达状况与患者 5年生存率无显著相关。结论 p2 7和cyclinE是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酰胆蒽 ( 2 0 MC)诱导小鼠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cyclinD1 和p5 3基因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小鼠腹腔内注射 2 0 MC ,在不同时间段处死小鼠 ,得到肺部病变共 2 92个 ,其中上皮增生(HP) 31个 ,肺泡细胞腺瘤 (AA) 14 5个 ,乳头状腺瘤 (PA) 6 1个 ,乳头状腺癌 (PC) 5 5个及其复合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型病变中cyclinD1 、p5 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 癌基因蛋白在HP、AA、PA及PC中均有表达 ,分别为 86 % ( 6 /7)、87% ( 89/10 2 )、73% ( 4 1/5 6 )及 6 8% ( 17/2 5 ) ,cyclinD1 癌基因蛋白在良性病变的表达强于恶性病变 ( χ2 =5 .5 31,P =0 .0 33)。p5 3抑癌基因蛋白表达于腺癌组织、有明显异型性的细胞、肿瘤进展较晚期 ,PC、PA和AA阳性率分别为 40 % ( 16 /40 )、9% ( 6 /6 9)和 3% ( 4 /12 1) ,且分布方式不同 ,HP无表达。癌组织中p5 3基因表达明显强于各良性病变 ( χ2 =41.77,P =0 .0 0 0 ) ,各型病变中以PC的cyclinD1 、p5 3基因均阳性的比率较高 ,为 2 6 % ,HP和AA中两基因无共同表达。结论 cyclinD1 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肺肿瘤发生过程 ,而p5 3抑癌基因突变则与细胞增恶、肿瘤进展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CM检测 4 7例膀胱癌及 2 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患者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 (2 .4 8± 0 .91) %、(12 .4 8± 9.2 7) %与正常人群的表达率 (7.4 9± 5 .2 2 ) %、(0 .6 6± 0 .5 )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愈 37例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率正常 ,而复发者 p16和cyclinD1无一例在正常值以内。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 p16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荷瘤状况有密切关系 ,有望为分子诊断与筛选提供依据 ,并可作为膀胱癌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p16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FCM检测 4 7例膀胱癌及 2 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患者p16和cyclinD1基因蛋白的平均表达率分别为 (2 .4 8± 0 .91) %、(12 .4 8± 9.2 7) %与正常人群的表达率 (7.4 9± 5 .2 2 ) %、(0 .6 6± 0 .5 ) %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愈 37例中 p16和cyclinD1的表达率正常 ,而复发者 p16和cyclinD1无一例在正常值以内。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 p16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荷瘤状况有密切关系 ,有望为分子诊断与筛选提供依据 ,并可作为膀胱癌复发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2 7蛋白及细胞周期素E(cyclinE)与胆囊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5 4例胆囊癌、4 8例胆囊腺瘤及 5 0例胆囊正常黏膜中p2 7及cyclinE表达情况 ,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 4例胆囊癌中 ,8例 (15 % )p2 7高表达 ,4 4例 (81 4 8% )cyclinE表达 ;4 8例胆囊腺瘤中 ,2 9例 (6 0 % )p2 7高表达 ,2 7例 (5 6 2 5 % )cyclinE表达 ;5 0例胆囊正常黏膜中 ,35例 (70 % )p2 7高表达 ,2 6例 (5 2 % )cyclinE表达。p2 7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明显降低 ,三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5。另外 ,p2 7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低分化癌p2 7表达较低 ,高分化与低分化的p2 7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p2 7低表达的患者 1年生存率显著降低。cyclinE在胆囊癌中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肿瘤的病理分期有关。p2 7和cyclinE在胆囊癌中表达存在着相反的联系。结论 :p2 7是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和潜在的肿瘤抑制因素。p2 7蛋白的降低和cyclinE的过表达在胆囊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2 7是胆囊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在不同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在不同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12 6例癌组织nm 2 3阳性、DCC阳性、p16阳性和 p5 3V阳性细胞检出率进行了检测。 结果 不同肿瘤患者癌组织的nm 2 3阳性、DCC阳性、p16阳性和p5 3V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60 .0 2± 2 6.5 5 ) %、(5 1.16± 2 5 .2 5 ) %、(12 .47± 6.0 5 ) %及 (18.3 1± 10 .5 4) % ,前三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而后者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肿瘤转移患者的nm 2 3阳性、DDC阳性、p16阳性和 p5 3V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 (4 8.82± 3 2 .2 5 ) %、(3 1.2 3± 2 2 .69) %、(5 .84± 4.70 ) %和 (2 9.67± 18.3 7) %。前三者显著低于未转移者 (P <0 .0 1或P <0 .0 5 ) ,而p5 3V阳性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中nm 2 3、DCC、p1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伴肿瘤转移者更为显著。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 ,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和转移潜能的判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2 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2例胃癌组织中p2 7K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 92例胃癌中 ,p2 7Kip1蛋白阳性 39例 ,占 42 .4% ;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 44例 ,占 47.8% ;胃癌组织中 ,p2 7Kip1蛋白水平与胃壁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负相关 (P <0 .0 5 ) ;p2 7Kip1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 ;单变量生存分析结果 ,p2 7Kip1高表达组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77.1%、5 7.8% ,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 33.7%、2 6 .3 % (P =0 .0 0 7) ,多变量分析显示p2 7Kip1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P =0 .0 0 0 3)。结论 :p2 7Kip1可作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 ,对胃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cyclinD1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分子事件 ;p2 7Kip1在胃癌进展中起着比cyclinD1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 2 )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 结果 ERK1/ 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P <0 .0 1)。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 (P <0 .0 5)。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结论 ERK 1/ 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ERK通过诱导cyclinD1蛋白过表达使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和演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2 7kip1、cyclinE蛋白和PC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对 3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 p2 7kip1、cyclinE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2 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 5 6 .3% ,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cyclinE和PCNA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分别为6 8.8%和 71.9% ,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并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P <0 .0 5 )。结论 p2 7kip1、cyclinE和PC NA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cyclin D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cyclinD 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1例喉癌组织中cyclinD 1的表达 ,并以 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 ,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41例喉癌组织中cyclinD 1阳性表达率为 5 1.2 % ,12例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16.7%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 (P >0 .0 5 ) ,但与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结论 cy clinD1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 1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组织中p21cip1/WAF、p53表达及HPV-16感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原因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2 1cip1/WAF、p5 3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检测HPV 16。并与正常食管上皮和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9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有 8例p2 1cip1/WAF阳性 (88.89% ) ,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 (4 8.72 % ,19/3 9) ;非典型增生中其阳性率 (74.19% ,2 3 /3 1)介于两者之间 ,非典型增生者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69,P >0 .0 5 ) ,但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食管癌 (χ2 =7.40 3 ,P <0 .0 1) ;正常上皮中 p5 3表达均阴性 ,食管癌组织中p5 3阳性率 (64 .10 % )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 (3 5 .48% ) ,P <0 .0 1;正常食管上皮中HPV 16均阴性 ,3 9例食管癌有 13例表达阳性 (3 3 .3 3 % ) ,与非典型增生 (9.68%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3 73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可发生HPV 16感染 ,食管癌发生与 p5 3基因突变以及 p2 1cip1/WAF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15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在正常膀胱黏膜中阳性率为 10 0 % ,膀胱癌为 4 0 2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0 1;膀胱癌组织cyclinD1蛋白阳性率 (6 7 1% )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 (2 0 0 % ) ,P <0 0 0 5。随着膀胱癌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 ,p16表达显著减少 ,而cyclinD1表达阳性率增高。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未复发组低于复发组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2 5。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均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cyclinD1的过表达还与膀胱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Ki -67和cyclinD 1蛋白表达的检测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s)良恶性判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GISTs组织中Ki -67和cyclin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1例GISTs分为良性组(6例)、交界组(13例)和恶性组(2 2例) ,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Ki- 67标记指数分别为(8.5±3 .9) %、(16.8±8.6) %和(2 1.8%±8.3 ) % ,3组Ki 67标记指数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Ki- 67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有关。良性组、交界组与恶性组GISTs的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 (1/6)、5 3 .8% (7/13 )和68.2 % (15 /2 2 ) ,3个组cyclinD 1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且良性组与交界组以及良性组与恶性组间cyclinD1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但交界组和恶性组cyclinD1阳性表达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cyclinD 1阳性表达率与核分裂象数目有关,而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 Ki- 67和cyclinD1蛋白是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判断的有价值参考指标,结合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综合分析,更能准确客观地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强度指数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在68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阳性表达率47 0 6% (3 2 /68) ,PCNA染色指数平均为5 9 18±3 2 8,p2 7基因阳性率和PCNA染色指数在组织学分级Ⅰ级中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P <0 0 1) ;在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p2 7基因的表达和PCNA染色指数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客观反映胃癌的组织分化状态,肿瘤进展及转移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别检测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DNA含量 ,分析DNA含量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36例胃癌组织、30例相应癌旁组织、2 5例正常胃组织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结果 :在胃癌、癌旁和正常胃组织中 ,细胞核DNA含量分别为 1 39± 0 2 3、1 0 0± 0 0 5和 0 99± 0 0 5 ,胃癌组织的DNA含量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组织的DNA含量相似 (P >0 0 5 )。分化程度差 ,深度浸润 ,伴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织 ,其DNA含量明显高于分化程度较好 ,浸润较浅 ,不伴淋巴结转移及Ⅰ、Ⅱ期的胃癌组织。结论 :DNA含量可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核面积大小、DNA指数及p5 3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经过病理检查确诊的 62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瘤细胞细胞核大小进行定量检测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细胞核DNA的含量 ,算出DI值。核大小以面积值来衡量 ,以 41.8μm2 为界限 ,<41.8μm2 为 1级 ,≥ 41.8μm2 为 2级。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作预后相关指标 p5 3进行标记 ,计算阳性率。 结果 表达CD2 0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62例 ,核面积 1级者 42例 ,均值为 ( 3 6.9± 4.6) μm2 ,核面积 2级者 2 0例 ,均值为 ( 4 8.6± 6.7) μm2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核面积 1级者DI值为 1.16± 0 .16,核面积 2级者DI值为 1.98± 0 .12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t =2 .0 7) ;核面积 1级者 p5 3阳性表达率为 2 3 .8% ( 10 /4 2 ) ,核面积 2级者 p5 3阳性表达率为 5 0 .0 % ( 10 /2 0 ) ,两者p5 3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χ2 =4.2 6) ;两者IPI预后指数恶性危险度的级别 (高、中、低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χ2 =6.62 )。结论 核面积越大 ,核DNA含量越高 ,p5 3阳性表达率越高 ,肿瘤恶性程度越高 ,预后越差 ,结合IPI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组织中cyclin D1和rasp2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 (cyclin)D1和rasp2 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D1和rasp2 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和rasp2 1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 0 %和 72 5 % ,二者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P <0 0 5。结论 :cyclinD1和rasp2 1过表达在胰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舌鳞癌组织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和cyclinD1基因转录情况。方法 :DIG标记及检测试剂盒进行组织原位杂交。结果 :舌鳞状细胞癌组织Ⅰ、Ⅱ、Ⅲ级中cyclinA基因转录阳性率分别为 47 6%、76 9%和 87 5 % ;cyclinD1基因转录阳性率分别为 62 0 %、 69 2 %和75 0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 ,cyclinAmRNA和cyclinD1mRNA的表达较高。cy clinA和cyclinD1表达与舌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淋巴结的转移均呈正相关 ,P <0 0 5。结论 :cyclinA和cyclinD1表达与舌鳞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能是舌鳞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