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TiSi2-SiC—N2体系反应制备Si3N4-TiN—SiC复相陶瓷材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理论计算,通过对TiSi2-SiC—N2体系的DSC试验和XRD检测来研究TiSi2与N2的反应温度区间。结果表明:TiSi2和N2在2000K以下在热力学上可以发生反应,而TiSi2不分解;DSC结果发现在1105℃以上TiSi2与N2开始反应。  相似文献   

2.
Si3N4陶瓷的微波烧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采用二步气压烧结工艺,系统地研究了烧结助剂LY(La2O3+Y2O3)对Si3N4陶瓷的烧结密度及抗弯强度的影响,发现相对密度随助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助剂含量为18wt%时,抗弯强度最大为422MPa。此后,助剂含量继续增加时,抗弯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采用Si粉混合Si3N4粉反应烧结工艺方法制备Si3N4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Y2O3对Si3N4多孔陶瓷的相组成、微观结构、显气孔率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纯N2气氛,1350℃保温12h条件下,添加5% Y2O3(质量分数)的Si与Si3N4混合粉中粉体颗粒界面位置形成微晶中间相,使硅粉完全氮化并全部生成Si3N4,新生成的的Si3N4有效桥联原料中颗粒,使得多孔陶瓷在显气孔率略降的同时抗折强度由无烧结助剂时的28.1MPa提高到45.2 MPa.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制备Si3N4陶瓷微细部件的微细制备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Si粉的预烧结成形和微型加工以及反应烧结等三部分,结合了Si粉预烧结体的可加工性和Si3N4反应烧结所具有的近净尺寸成形特点,具有制备Si3N4陶瓷三维微细部件的优势.本研究利用该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直径5mm、厚度1.2mm、叶片厚度大约70μm的Si3N4陶瓷微型转子.  相似文献   

7.
烧结工艺对Si3N4-SiC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氮化硅作为碳化硅材料的结合相的方法制备氮化硅结合碳化硅耐火材料,通过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的烧结工艺过程的探讨,推导了理论密度、气孔率与生坯密度的关系及影响材料氮化率的关系式,分析了材料性能与烧结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邹红  邹从沛 《材料导报》1999,13(2):66-68
通过添加TiN改善Si3N4陶瓷的加工性,结果表明,添加TiN含量达30wt%,可实现电火花切割加工。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Si粉和Si3N4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Y2O3和Al2O3烧结助剂,经凝胶注模成型后,在流动的高纯氮气氛中,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出结构均匀、性能良好的Si3N4透波陶瓷,并深入研究了组分配方和烧结工艺对硅粉氮化率及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烧结温度能明显改善硅粉的氮化程度,当烧结温度超过1450℃、保温4h以上时,硅粉可完全氮化;起始原料中Si3N4含量为65%时,样品的介电性能最好,其介电常数为4.8,损耗角正切值为0.78×10-2;起始原料中Si3N4含量为35%时,样品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抗弯强度为129.5MPa.  相似文献   

10.
Si3N4/SiC纳米复合陶瓷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金望  田杰谟 《功能材料》1998,29(5):452-457
Si3N4/SiCU纳米复合陶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高温高温度结构材料,它通过纳米SiC颗粒在Si3N4基体中的弥散达到强化增韧的效果。研究表明,这种增韧方法所获得的室温和高温机械性能均远远高于其它的增韧方法。本文综述了Si3N4/SiC纳米复合陶瓷在制备、结构和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碳纳米管焊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碳纳米管(CNT)制作纳米电子器件时,碳纳米管与金属电极的接触特性将决定器件性能.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进行碳纳米管焊接的新方法.仿真研究了探针电场的强度与分布,解释了焊接中电场产生的机理,进一步分析了偏压、探针-样品距离与探针悬臂梁偏转位移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些优选的相关实验参数进行了焊接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由2.86×106Ω减小至7.14×105Ω,并可实现碳纳米管在电极上的良好固定.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碳纳米管湿度传感器的介电损耗,制作了一种电阻型碳纳米管湿度传感器.使用介电损耗相关理论对其频率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普适方程建立了传感器介电损耗模型.对实验数据与所建立模型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决定系数为0.994,表明可以使用普适方程对传感器介电损耗进行描述.由于测试频率引起的传感器电阻变化会改变传感器线性度,分析了不同测试频率下传感器的线性度,发现当测试频率为10 kHz时传感器的线性度最佳(1.52%),此时传感器灵敏度为-7.83Ω/%RH.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交流信号检测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湿度传感器模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传感器敏感薄膜(MWCNTs-SiO2薄膜)的孔隙结构进行观察,并使用表面积与孔隙(ASAP)分析系统对薄膜孔隙率进行分析.利用Debye方程对敏感薄膜中凝聚出液态水介电损耗的描述建立传感器模型.为了验证该传感器模型,制作了一种基于MWCNTs-SiO2的电导型湿度传感器,在100 kHz测试频率下,对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中的传感器电导值进行测试,利用测试结果与所建立模型进行拟合,发现R2大约为0.979,可见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传感器湿敏特性.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浸浴法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鲤鱼(cyprinl Jscarpioio)腮、肝、肾和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0.1,lmg·L^-1)处理组暴露后3d,腮和肝中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和脑中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各组活性降低,至9d,肝和肾中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腮和脑中SOD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10mg·L^-1)处理组,整个暴露期间,肝中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脑中SOD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腮和肾中SOD活性在暴露后3d,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后6d、9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MWCNTs对鲤鱼各组织中SOD酶活性的影响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钴/碳纳米管催化剂CVD法制备碳纳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烯为碳源、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负载钴作为催化剂,利用CVD法制备出了高质量的多壁碳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催化剂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差热-热重(TG-DTA)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发现在最佳裂解温度770℃下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直径分布均匀、曲率小、纯净、产率高,更重要的是不具有难处理的氧化物(如Al2O3)载体,充分体现了碳纳米管作为载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和碳分子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纳米碳管的纯化是纳米碳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纳米碳管的几种纯化方法及其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18.
19.
电泳法制备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传统的电泳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成功地制备了场发射用碳纳米管阴极薄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观察了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测试了所制备的薄膜阴极的场发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玻璃的银浆导电层上沉积了一层较薄而均匀的碳纳米管膜,其场发射特性与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阴极有相似甚至更佳的性能,具有更好的发射均匀性.采用电泳方法制备场发射阴极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优势,可以避免丝网印刷工艺带来的有机杂质污染和发射不均匀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纳米碳管(CNTs)具有独特的结构、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与传导性能,是炭/炭(C/C)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综述了纳米碳管增强炭/炭(CNTs/C/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摩擦学性能和传导性能,并展望了CNTs/C/C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