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喜树碱对HaCaT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HaCaT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0.1%二甲基亚砜处理,实验组分别用5、10、25、50、100、200 nmol/L浓度的喜树碱处理.不同浓度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48 h,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变化;选取10 nmol/L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 h,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自噬蛋白LC3的变化.结果 5、10 nmol/L喜树碱对HaCaT细胞增殖、凋亡无显著影响,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1.23±1.00)%,(54.21±8.10)%,(66.75±10.70)%;25、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48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81±5.99)%、(44.35±5.32)%、(65.81±8.28)%、(73.23±9.59)%,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50、100、20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 h,凋亡率分别为(14.46±2.38)%、(19.15±1.59)%、(29.88±1.37)%,与对照组(3.80±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5、10 nmol/L喜树碱处理HaCaT细胞24 h后,LC3Ⅱ表达上调,p62蛋白表达下调.间接免疫荧光显示10 nmol/L喜树碱作用HaCaT细胞24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噬体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6.67±4.55)%、(6.23±0.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3).结论 5、10 nmol/L喜树碱可诱导HaCaT细胞发生自噬,但对细胞增殖、凋亡无影响.50、100、200 nmol/L喜树碱抑制HaCaT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发生凋亡,自噬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研究二者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的Ang-2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清中Ang-2及VEGF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Ang-2和VEGF的表达明显增强(2值分别为9.64、20.12,P值均<0.01),血清中Ang-2及VEGF水平亦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3.49、4.76,P值均<0.05)。二者血清浓度变化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0.77,P值均<0.01)。结论:Ang-2和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血管形成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二者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发挥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喜树碱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喜树碱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喜树碱分别作用于Tca8113细胞24、48、72 h.分别用MTT法、光镜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状况.结果喜树碱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最佳浓度范围为0.016~8μg/mL.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喜树碱浓度≥1μg/mL,作用48 h,可引起细胞凋亡,细胞阻滞于S期.琼脂糖凝胶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结论喜树碱对Tca8113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抗肿瘤机制与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喜树碱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PK)自噬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男性包皮组织,采用两步消化法分离提取HPK,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将HPK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200 nmol/L、2 μmol/L、6 μmol/L喜树碱处理,对照组用0.1%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处理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变化。选取2 μmol/L喜树碱作用HPK 24 h,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C3蛋白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超微结构,进一步确认喜树碱对自噬的诱导效应。结果 随着喜树碱浓度的增加,对HPK的增殖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各组24 h增殖抑制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2.9,P < 0.01),其中2、6 μmol/L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09、18.76,均P < 0.01),200 nmol/L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2.24,P > 0.05)。48 h时各组增殖抑制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23.8,P < 0.01),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1)。对照组和200 nmol/L、2 μmol/L、6 μmol/L喜树碱组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0 ± 1.68)%、(15.90 ± 2.14)%、(29.33 ± 3.51)%、(35.28 ± 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9.57,P < 0.01),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2、6 μmol/L喜树碱处理细胞24 h后,LC3Ⅱ蛋白显著上调,p62蛋白表达下调。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2 μmol/L喜树碱组与对照组自噬体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0.16 ± 8.78)%、(38.96 ± 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003,P < 0.05)。透射电镜观察到2 μmol/L喜树碱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内形成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结论 2、6 μmol/L喜树碱可诱导HPK自噬水平升高,同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血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血管的生成发育参与某些生理与病理的发生发展.其复杂过程包含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基因调控等.本文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中的关系及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新近发现于毛囊的生长因子。我们应用新近建立的C57B-L/6J小鼠触须嘴毛囊体外培养模型。对VEGF促毛囊生长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VEGF有明显促毛发生长作用,在培养的第2天,VEGF组毛发生长长度就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VEGF组毛发生生长度就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VEGF毛囊生长作用随其浓度增高而增强,当浓度为10ng/ml时促生长作用达高峰。VEGF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内皮细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均有表达。综合近几年国外文献,回顾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学特征,并简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各种皮肤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内皮在新血管形成、血液凝因子、细胞因子的产生及白细胞在组织中的聚集等一系列炎症和免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粘附对白细胞游走、组织中聚集以及与内皮细胞的粘有重大影响。文中综述了血管内皮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并对银屑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报告1例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患者男,16岁.右跖部结节10余年,相继波及左足和双小腿下段,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中下层由海绵状血管腔隙和梭形细胞组成的团块.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相似文献   

10.
喜树碱对角化上皮增殖及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动物实验显示喜树碱抑制雌激素期小鼠阴道上皮的增生并促进鼠尾鳞片表皮颗粒层的形成。细胞培养实验显示喜树碱在浓度为10~(-7)~10~(-9)mol/L时抑制人类角朊细胞增殖,浓度为10~(-9)~10~(-11)mol/L时能促进角朊细胞分化。该药具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分化两方面作用,可能与其对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有关,其诱导分化的作用对银屑病治疗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喜树碱对HaCaT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24,48和72 h,用MTT法、光镜、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TRAP-ELISA法检测其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喜树碱能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aCaT细胞增殖,作用24,48,72 h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85.1%,94.3%,98.6%;且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诱导HaCaT细胞凋亡,将细胞阻止于S期,并使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特征,在诱导凋亡和低于诱导凋亡的浓度下均可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结论喜树碱抗银屑病的机制与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有关,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喜树碱软膏与派瑞松霜联合应用治疗慢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160例慢性湿疹或神经性皮炎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皮损先用 0 .0 3 %喜树碱软膏 ,后用派瑞松霜涂抹 ,均 1次 /d。对照组皮损应用派瑞松霜涂抹 ,2次 /d。用药 4周后判断疗效 ,随访半年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5 8.5 4% ,有效率为85 .3 7% ,复发率为 18.75 %。对照组分别为 42 .3 1% ,69.2 3 % ,3 9.3 9%。两组间三者比较P均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喜树碱软膏联合派瑞松霜外用治疗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可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3.
川芎素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系统性硬皮病(PS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的变化,了解PS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伤情况及川芎素对PS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川芎素治疗PSS的疗效机理。方法使用川芎素治疗PSS患者38例,观察治疗前后CEC的数量变化,以53例健康人的CEC数量作为对照比较。结果经川芎素治疗后,38例PSS患者的皮肤硬化、末梢疼痛、冷感、溃疡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治疗前PSS患者的CEC数量(3.40±1.27个/0.9μ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3±0.48个/0.9μL),治疗后随着临床症状、体征的好转,CEC数量也显著下降(1.80±0.58个/0.9μL)。结论川芎素治疗PSS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对PS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有较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恶性黑素瘤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系A375及小鼠恶性黑素瘤细胞系B16-F1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白藜芦醇对A375、B16-F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及时效关系.25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即可诱导A375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16.7%±2.1%.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可达39.6%±3.3%.10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A375细胞凋亡率为17.2%±1.7%,作用72 h时达52.3%±4.1%;相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12 h时B16-F1细胞凋亡率为18.4%±1.6%,作用72 h时达56.7%±4.5%.白藜芦醇处理组A375及B16-F1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此阻滞效应随白藜芦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 μmol/L、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 h时,A375 G1期比例分别为40.51%±3.97%和55.64%±4.95%.B16-F1细胞分别为41.34%±3.12%和53.93%±5.12%.白藜芦醇明显下调A375及B16-F1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同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A375及B16-F1的增殖,其机制与调节Bel-2、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混合煎剂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离体培养的猪毛囊分为对照组(Williams E培养基)和中药组(Williams E培养基+中药煎剂),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和毛球部形态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毛囊中的凋亡细胞。结果 培养第7天,对照组毛囊毛发生长长度低于中药组(P<0.001);对照组毛囊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药组(P<0.001);毛球形态观察,对照组毛囊出现退行性变化,而中药组毛囊仍维持生长期毛囊形态。结论 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猪毛囊细胞内凋亡,延缓生长期毛囊进入退行期。  相似文献   

16.
UVA1-mediated effects regarding vascular dysregulation as a primary pathogenetic factor of systemic sclerosis skin lesions have so far not been investigated. Pre- and posttherapy skin biopsies of four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for angiostatic, angiogenic and angioapoptotic features. 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a partial pretherapy loss of endothelial CD31 and CD34 expression accompanied by a posttherapy increase of CD34+ cells. Simultaneously, VEGF and M30 CytoDEATH immunolabeling demonstrated UVA1-induced neovascularization and decreased endothelial apoptosi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UVA1 irradiation exerts its positive effects by a modulation of endothelial regulation/transformation beside the proposed induction of T cell apoptosis and collagenases.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吖啶橙染色法分别检测31例SLE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和其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提示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提示SLE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且DHEA水平的低下可能是导致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