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能》2021,40(8):75-77
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各国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虽然都是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但是没有明确的建筑碳排放指标。基于此背景,提出将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应用到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使建筑满足绿色建筑等级的同时又能做到节能减碳。  相似文献   

2.
《节能》2017,(7)
通过分析国内外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实际工程特点及问题,结合现有相关标准,建立既有校园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校园建筑绿色改造方案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教学楼绿色改造中,运用该评价模型分层次计算出各方案灰色关联度并排序,进而确定最优方案。文中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客观性和实用性,为绿色改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3.
<正>绿色建筑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施工阶段及运营情况。一个项目取得了绿色设计标识,并不意味着它还能够取得绿色评价标识。由于政策机制等各种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时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建轻管"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伟奇 《节能》2023,(4):81-83
总结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介绍美国的LEED-CS和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长沙滨江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介绍项目的基本概况,对项目应用的提升围护结构热工参数、排风热回收、太阳能热水、绿色照明、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以及节能电梯等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并优化,该项目达到我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和美国评价体系LEED-CS金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光 《节能》2013,32(2)
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中关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条文的分析解读,总结了在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应用方案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8月4日公布我国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推广绿色建筑、树立绿色理念的话题再一次引起人们关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主办,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国家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7.
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国内外推广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讨论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国外评价体系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引入和推广绿色评价体系存在的困难,并探讨引入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能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2006,(4):48-48
6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地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2012,(4):44-44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别用于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并管理的绿色建筑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几乎是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环保设计和绿色建材也逐渐走向成熟,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我国已拥有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建设队伍和科研人员,并在每年设立专业的奖项,评选出在建筑领域拥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研工作者,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引领作  相似文献   

11.
梳理了热压和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原理,介绍了自然通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发展现状,总结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自然通风的要求以及绿色建筑中自然通风的设计,并利用具体案例说明自然通风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及其效益,指出自然通风技术必将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基于可持续发展指导原则,许多国家都编制了可用于指导绿色建筑的原则和适宜标准.在简述中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LEED-NC标...  相似文献   

13.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发布实施以来推动了我国绿建筑工作高速发展。为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建筑部发布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前通过2006版标准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在申请运行标识时,需采用GB/T50378-2014进行评价。为更好地运用GB/T50378-2014指导旧版设计标识项目的运行评价过程,本文以上海市冠捷大厦绿建三星运行标识项目为实际案例,对修订前后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技术条文进行分析,并为后续的旧版设计标识项目获得新版运行标识的评价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城市中大量的既有建筑,其生态理念慢慢流失。既有建筑改造应寻求多元化的改造方向,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这样,在国家倡导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背景下,办公建筑的建筑内外环境亟待提高和改善,在解决办公空间生态性和健康性的同时,从另一方面可改善城市区域空间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5.
郑浩男  赵嵩颖 《节能》2018,(3):7-10
由于北方严寒地区绿色屋顶建设中存在的植物根系对建筑结构造成侵蚀,灌溉、排水困难,维护成本过高等情况,提出一种新的绿色屋顶节能系统,通过对既有建筑屋顶构造的改造和屋顶绿植的选择及土壤的配比,构建一种新的绿色屋顶构造,并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我国绿色建筑几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向前发展,加之《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届时我国的绿色建筑将占全球绿色建筑的一半以上,绿色建筑将承担起全国减少碳排放的主力军。据统计,如果维持每年新增绿色建筑项目300个(按已评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平均规模  相似文献   

17.
李芬容  胡平放 《节能》2006,25(5):42-44
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综合比较多种绿色建筑评价方法,指出日本提出的CASBEE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评价建筑的绿色等级水平,并应用该评价方法对采用土壤源热泵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建筑物的绿色水平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在2006年节能宣传周前期,5月24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案例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邀请美国自然资源环保委员会和伯克利国家试验室的两位专家,就美国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技术与对策以及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诊断、评估和改造进行专题演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低影响开发及其雨水综合利用措施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影响开发中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贯穿于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节水、节能、节材、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在推动绿色建筑快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铭远  赵金浩 《节能》2023,(3):14-16
建筑节能的重点在于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统计,建设于2000年左右的住区建筑普遍性较强,具有代表性;利用仿真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该年代典型既有建筑的太阳能利用潜力,为既有住区建筑改造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