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姜海艳 《当代医学》2012,18(21):134-135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后(2011年7~12月)病历180份,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临床医生选药、手术时间、用药目的 、药品名称、给药时间、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比较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杭菌药物的情况,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临床药师干预前2012年9—12月,干预后2013年1—3月普外科外科手术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结果干预后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等方面有了比较大地改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相秀英  董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0-133
目的调查比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前、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734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1198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1.30±1.25)d比(9.79±1.12)d,P〈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药品费用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31.26%降至26.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比例由40.06%降至22.3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也明显缩短[(4.6±1.2)d比(1.9±0.3)d,P〈0.05)],使用率由100%(734/734)下降至61.51%(737/1198);抗菌药物种类由7类16种下降至6类12种。结论临床药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加强整治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手术患者146例为对照组,常规用药;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普外科手术病例152例为干预组,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实施临床药师干预措施。比较2组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每日用药时间、抗菌药物费用及全部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项不合理用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改善普外科围术期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性产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文学 《中外医疗》2013,32(4):73-7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1—4月份临床药师干预前普外科所有手术病历(共122份)作为对照组,另抽取2012年同期干预后手术病历共147份作为观察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术前给药时间和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都更为合理;观察组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2.6±2.1)d,与对照组(5.4±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跟随临床查房,实时督导临床用药,能够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监测-培训-计划(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研究,调研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对照组和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100份作为干预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住院药费、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等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MTP模式实施干预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8%,联合用药比例由49%降至5%,品种选择合理率由30%升至9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15%升至89%;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平均抗菌药费用降低.结论 采用MTP模式干预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情况的研究。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1~12月椎间盘镜手术病例70例观察组(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对照组的37.1%上升到观察组后的74.3%(P<0.05),对照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椎间盘镜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情况的研究.2010年1~12月的手术病例为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1~12月椎间盘镜手术病例70例观察组(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组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对照研究.结果 抗菌药的合理用药比例由对照组的37.1%上升到观察组后的74.3%(P<0.05),对照组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住院天数、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作用。方法选取临床药师干预前的2011年6-9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24份,干预后的2011年12月-2012年3月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30份,对干预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术前用药时间及术后24 h停药时间等指标,分别由干预前的87.10%、5.56%、5.56%、25.92%,提高到干预后的28.46%、94.59%、97.30%、81.08%(P〈0.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8月入院的100例住院病例为干预组,2011年1月之前出院的100例为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我院制订的合理用药干预方案进行干预。通过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用药无适应证、超级实用抗菌药、给药时机不当、用法用量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间过长)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及抗菌药物费用所占比例等指标进行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发生率以及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支出比例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长期持续全程干预措施对合理使用抗菌药是可行和有效的,符合卫生经济学高效节约的原则。笔者的经验有利于干预的拓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谭建中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107-109,112
目的 对药师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药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1~12月有完整病例的51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未干预组(未行药师干预),另对照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的509例门诊和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实施药师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同时对照两组住院患者药敏实验送检率、抗菌药物占医疗费用比例和住院时间.结果 ①未干预组和干预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71.1%和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理比例明显增加(P<0.05),不合理比例明显减少(P<0.05).②两组抗菌药物二联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单一用药比例显著升高,三联及以上用药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较未干预组注射剂使用率显著降低、口服制剂使用率显著升高(P<0.05).③与未干预组比较,干预组住院患者药敏试验送检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占医疗费用比例明显下降,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药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实施并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同类手术及切口的患者125例(干预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用药率(96.7%、21.5%)均明显高于干预组(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选药合理率(12.33%)明显低于干预组(85.19%),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8.42 d)少于对照组(11.3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3%)稍高于干预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应继续深化抗菌药专项整治,促进抗菌药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普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对普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类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干预前使用率是55.98%,干预后是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与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占总药品费比例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手术部位均无感染.结论 普外科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资源,且不会导致切口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4.
黎近涛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07+109-107,109
目的对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药师的干预前后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合理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3例乳腺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单纯性手术治疗,并且切口愈合情况为甲级。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3例,在围手术期进行给予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在乳腺手术围手术期未进行抗菌药物干预治疗。分别对两组抗菌药物的选择种类、给药时间、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治愈率、感染率、住院时间等进行总结汇总,并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分析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根据住院时间、感染率和治愈率所汇总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采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愈率与感染率均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乳腺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疗程,加强合理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围术期实施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药剂科2011年1~12月实施药学干预的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药剂科2010年1~12月未实施施药学干预的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抗菌药物治疗费用以及抗菌药物种类等。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切口感染率[1.4%(1/70)]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0.0%(0/7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10.0%(7/70)、7.1%(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研究组住院时间[(7.8±0.7)d]、住院费用[(0.41±0.02)万元]、抗菌药物治疗费用[(0.10±0.01)万元]以及抗菌药物种类[(1.1±0.2)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3±1.2)d]、住院费用[(0.62±0.07)万元]、抗菌药物治疗费用[(0.27±0.02)万元]以及抗菌药物种类[(0.27±0.02)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术后5 d体温[(37.03±0.16)℃]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5 d体温[(38.33±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加强药学干预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进一步规范患者临床用药。同时,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整个干预措施效果明显,针对性强,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分析在产科围术期中药师干预抗菌药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干预组,该组产妇由本院药师参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另外选取本院2011年1-12月产科收治的200例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应用。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是头孢唑林,二联用药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干预组疗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科剖宫产围术期,有药师对抗菌药合理应用进行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有着很高的可操作性,应该积极推广这种干预模式,发挥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骨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12月(干预前)和2016年4月(干预后)出院的骨科清洁切口手术的所有病例,将临床药师干预前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管理后(干预后),骨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品种选择和给药时机方面有所改变(P<0.01),用药疗程较干预前明显缩短(P<0.01);干预后病人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临床药师对骨科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降低病人抗菌药物费用,规范医院合理用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工作。方法从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前后的住院手术病例中各选取100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较非干预组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术后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明显更合理、规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合,可有效促进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岳翠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8):150-151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2-201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为调查对象,以2012年病例作为干预前组(100人)、2013年病例作为干预后组(100人),统计分析剖宫产预防用药的给药时机、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干预前剖宫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多种药物滥用,干预后抗菌药物以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合理率由32.08%提高至84.83%(P< 0.05);给药时机合理率由75%提高至98%(P<0.05);用法用量合理率由15%提高至95%(P<0.01);联合用药率由75%下降至25%(P< 0.01).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推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0.
段晓芳  蒲奕 《新疆医学》2014,(5):97-100
抗菌药物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切口感染中应用广泛,导致了抗菌药物滥用、真菌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临床外科用药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我院临床药师以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突破口进行了干预,通过临床药师实施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来改变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