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完善了基于PID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转矩信息和基于PID控制策略的电机控制信息的融合方法,解决了在控制过程中系统内部信息融合和优化问题,提高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采用MATLAB进行了模型仿真,初步获得了较好的仿真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控制策略,在不同的车速情况下有效的改善了方向盘转矩输出,增加了转向过程中的灵巧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态模型,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基于建立的EPS动态模型,采用助力特性曲线,在Matlab环境下建立EPS的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汽车转向盘力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新蓬  杨树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4(12):1387-1390
将EPS系统模型与多自由度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相结合,讨论了EPS系统对汽车转向盘力特性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将EPS系统比例控制系数设计成随车速和侧向加速度递减的函数来改善转向盘力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的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了EHPS系统的仿真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创建S函数实现AMESim和Simulink接口互连,从而进行联合仿真.整车数学模型可根据车速和方向盘转角实时模拟汽车的转向阻力,解决了以弹簧模拟导致精度较差的问题.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EHPS系统能根据车速和方向盘角速度实时改变转向助力,实现了低速时转向轻便、高速时转向稳定的要求,提高了路感,同时系统的响应性好,为EHPS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和试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汽车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简称EHPS)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搭建了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对系统中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响应特性、跟随特性和抗负载干扰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为电动机的选择与匹配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液压泵排量、扭杆刚度和活塞的工作面积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为EHPS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和回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进行了分析,对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并给出了几种不同初始方向盘转角情况下EPS的回正控制和机械转向回正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正控制策略能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能,回正控制系统无论是在大转角还是小转角状态,都能快速、准确地操纵汽车回正,同时提高了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好的转向手感。  相似文献   

9.
利用虚拟样机软件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对直线、折线、曲线三种不同助力特性曲线进行转向轻便性试验、蛇行试验和转向回正性能试验仿真分析,研究助力特性对汽车转向轻便性、路感和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能为台架试验和实车道路试验提供指导,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全面的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相关概念、结构特性及整体发展进行认知,本文通过对大量科研论文进行研究,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类型特点、基本构成、控制原理、助力特性等角度出发,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进行较为全面的诠释,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该系统的可靠性。阐明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未来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希望本研究对我国汽车转向系统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PID位置控制的气伺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明  龚振邦  袁晶  魏光谱 《机电工程》2009,26(10):93-95,108
为了提高太阳电池移载机械手的控制精度,减少超调量,针对常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不良,性能欠佳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制定了模糊控制规则,并建立了控制规则表与隶属度函数。最后,运用Matlab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糊自整定控制器既具有控制精度高、超调量小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速度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实现了PID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使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纤维缠绕张力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运用于以运动控制器(PMAC)为核心、直流力矩电机为执行元件的数控纤维缠绕张力控制系统;上位机根据PMA6采集的张力数据进行模糊运算处理、整定后获得优化的PID参数,传送给PMAc实施张力控制。研究表明:与常规PID控制器相比,张力超调量、波动显著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这种控制算法的实现方法,为实际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的动力学模型,其推导过程可以用于任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数学建模;把模糊控制理论引入了伺服系统,设计了三维模糊PID控制器,基于Matlab/Stimulink软件平台进行了可视化仿真,改善了系统静动态性能和响应速度,为今后多输入一多输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直流伺服系统电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质量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及SIMULINK仿真模型.通过MATLAB模糊工具箱和SIMULINK,实现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用模糊自整定PID控制二质量伺服系统,系统响应快,超调量小,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PID型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进而将该方法应用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进行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应用于机器人力控制时具有优秀的响应性能和运动精度,同时该方法简单实用,非常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6.
软管脉冲实验台一般使用电液伺服系统,占用空间小,原理结构简单,信号跟踪能力强,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广泛。然而,由于液压反应速度慢、干扰因素多,因而控制精度低,系统不稳定;而传统的液压脉冲实验台单纯PID的控制方式原理简单,但参数调节困难。本文针对控制系统的特殊要求,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方法,既保留了原控制系统的优点,又改善了原系统存在的参数时变、不稳定、滞后等缺点,提高了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精度。经反复调试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系统不稳定、滞后严重和参数时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郑思航  陈永良  李琛  任峻辰 《机电工程》2013,(12):1509-1514
针对目前传统的安平系统在实用性和适用性未能满足多方面要求,无法解决同时兼顾安平范围、调节精度和响应速度的问题,根据三轴陀螺仪传感器与伺服舵机控制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动安平系统,通过三轴陀螺仪传感器检测重力加速度方向以获取倾角信息,由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对采集获取的数据进行了数字滤波和分析计算等处理,并结合PWM脉宽调制技术和PID算法控制伺服舵机机组,实现了双自由度的水平调节,并且对系统的机械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增大了安平范围.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动安平系统在-90°~+90°范围内的调节精度达到10′33″,水平度误差控制在0.1%~0.5%范围之内,调整时间小于2s,相对于其他安平系统,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数控进给伺服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将其引入到数控进给伺服闭环控制中。并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改善了伺服系统动态性能,超调量小、鲁棒性强和稳态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教练车副转向装置,并建立了教练车副转向装置的数学模型.针对教练车副转向装置高度非线性、时变不确定性和纯滞后的特点,设计了Fuzzy-PID控制器.对其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跟随性好、响应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及其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模糊控制器与PID控制器结合在一起,利用模糊控制推理方法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再对参数变化的情况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明显地改善了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易于实现,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