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时期,也面临着不少结构上的问题。向内需转型,迫在眉睫。收入的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分配状况的不合理等成为阻碍扩大内需的主要阻碍,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内需。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权威观点楼继伟: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近日撰文指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相当不均,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文章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  相似文献   

3.
居民消费率过低一直是造成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造成了内需不足的发展"短板",这一点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体现尤深。"中国实际上有很强的内需,只是在内需的身上还带着枷锁",研究者将造成目前居民消费率过低的症结指向收入分配机制。"政府拿钱投资,居民拿钱消费,现在政府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正处在多重转型的交会期,发展阶段要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转型,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向集约转型,经济形态要从产品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社会形态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沿用传统的惯用办法,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找新出路、谋新发展,提升政府的现代治理水平。一、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引入互联网思维的意义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政府在治理思维、治理模式、治理工具、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GDP连创新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我们当前共同努力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对社会经济的各项指标要求更高,还包含着“均衡发展”的含义.综观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距离真正的均衡尚有不小差距,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依然存在,而导致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灰色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全社会关注。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将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增加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对于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其对消费的影响分析,希望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来刺激城镇居民消费,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造了中国经济结构动态模型,在进行了参数校准后,模拟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力过剩情况下经济发展路径与海外市场受到压制时国内经济的变化,以及相应政策的经济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传统收入分配模式可能导致内需不足和净出口持续增加;当海外市场受到压制时,将引发国内消费品价格指数下跌,并可能向资本品部门传递;在应对出口压制时不同政策的效率不同。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经济结构变迁和政府经济结构政策转型--中国经验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反映到居民收入上,就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从而为今后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埋下隐患。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力求弱化这种不平等局面,但这需要研究不平等的经济来源。本文通过构造表示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化指数,利用协整模型对市场化指数、政府政策和产业发展、地区增长和收入水平数据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本身带来了地区和产业的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进而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而政府过去的结构调整政策效果有限。因此,本文建议政府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应该从过去的增长为中心的结构政策转向以转移支付为中心的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地区间、行业间、不同所有制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城镇收入行业差距、所有制差距以及地区差距,探讨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并从税收调节和公共支出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加祥  孙武 《决策与信息》2011,(11):182-184
2008年金融中中国是最大的间接受害者,巨额的外汇储备造成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强势的出口经济也正在制造着同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内需不足、出口依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化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等显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不均衡。本文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希望能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8,(7):7-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了内需不足的严重制约,并且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出口比重过大的一个原因。多年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最终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这是内需不足的一个最重要证据。2006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已经只有49.9%,  相似文献   

12.
罗英 《经营管理者》2009,(22):90-91
本文首先对中国的内需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内需结构已经失衡,表现为"高投资、低消费"。其次探寻导致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新形势下的政策建议。笔者希望通过财政政策优化内需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提高投资效率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于慧 《决策与信息》2011,(7):229-230
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个客观存在。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效率和公平。本文简要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和成因,以及关于这一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我国居民中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问题,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等的收入差距过大。政府必须对收入差距进行合理调节,消除收入分配起点的不公,规范分配过程,调节分配结果,防止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微观个体的再分配偏好是再分配政策制定以及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文利用实验方法,参照我国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情况,设计了一个包含不同收入阶层的实验室社会,要求被试在未知和已知自身收入这两种情况下就社会税率水平进行表决。实验设定了不同的政府效率水平,引入了多数原则、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以及有中国背景的"民主集中制"这3种社会决策机制,检验其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政府效率的提高,税收带来社会净福利的增加,个体的再分配偏好随之提高;与多数原则相比,随机选择社会决策者和民主集中制这两种机制能诱发个体更高的再分配偏好。实验结果还表明,在个体收入揭示之后,个体的再分配偏好强烈依赖于其所处的收入等级,呈现明显的自利动机;政府效率和社会决策机制对再分配偏好的影响在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中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发现,除了自利动机之外,高收入的被试体现出不平等厌恶,低收入被试则体现出对初始收入不平等的容忍。本文结论为了解中国个体的再分配偏好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部分,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总的来看,经济转型前30年,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其中既受到不完善的经济体制转变的影响,也有发展战略选择和政府政策变化的原因。在近10年的经济转型中,一些缩小收入差距的因素更多地显现出来,遏制着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出现了收入差距小幅波动和高位徘徊的阶段。不可否认,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复杂且艰巨的,未来10年,只有坚定地、尽快地、尽力地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宁 《经营管理者》2009,(13):80-80
税收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保障,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当前我国税收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协调之处主要有税收优惠政策不统一、不完整,导向作用不明显;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不够,税收公平性不足;税制设计不科学,地方税体系不完善;税收立法、执法水平不高,税收信用缺失。完善我国税收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强化税收收入分配功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营造和谐的税收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的分析,认为不能过分夸大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功能,从而过分关注短期的、微观层面的税制要素调整。应当从优化税制结构、促进个人所得税从分类课征模式向混合课征模式转型的宏观、长远的角度,将我国当前个税改革的目标定义为同时兼顾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分配,对中等以上收入阶层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9.
增值税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税收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编制2018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从收入端和消费端对增值税税负归宿与调节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从增值税税负归宿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端税负略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端税负高于城镇居民,总税负也高于城镇居民。(2)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效应来看,增值税扩大了农村及全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由于收入效应的累进性较强,增值税缩小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3)从研究方法来看,调节收入分配效应分析相较税负归宿分析研究更全面,结论更客观准确。应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调整税率结构,加大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以更有效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任芳 《决策探索》2010,(1):30-31
不患寡而患不均——收入分配自古以来事关社稷民生,如今我国的国民财富总量已雄踞世界第三,分好财富的问题目显重要。连续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009年的会议更是强调“加大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