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赖氨酸成本较低,但是玉米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对赖氨酸生产过程中的糖化和发酵两个工序影响比较大。对糖化影响主要反映在滤饼的过滤和糖转化率;对发酵的影响主要为蛋白质产生胶体溶液和泡沫使发酵溶液供氧不足,影响菌种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碳源(葡萄糖、玉米淀粉糊化液和玉米淀粉)凝结芽孢杆菌BCS13002同步糖化发酵生产L-乳酸,并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析不同碳源条件下生产L-乳酸差异的生物学机制。结果表明:在葡萄糖、玉米淀粉糊化液和玉米淀粉3种碳源条件下同步糖化发酵,L-乳酸含量分别为(10.23±0.16) g/L,(11.75±0.20) g/L和(0.26±0.02) g/L,共鉴定出454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与糖酵解/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途径有关,还与HIF-1信号通路、丙酮酸代谢、碳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果糖代谢、双组分调节等途径有关。当玉米淀粉为发酵碳源时,凝结芽孢杆菌BCS13002几乎不能通过糖酵解/糖异生产生L-乳酸。导致L-乳酸产量不同的差异蛋白质主要与糖酵解/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均采用干法粉碎,经糊化,糖化、发酵、蒸馏、制成酒精。这一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玉米中蛋白质、玉米油、纤维素等有价值的营养成份都随酒糟跑掉,既造成浪费,又污染环境,同时对发展酒精生产也起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番茄红素的微生物法生产,研究了三孢布拉霉生产番茄红素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均为玉米糖化液和玉米浆。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糖化液40s/L,玉米浆40s/L,磷酸二氢钾0.5g/L。番茄红素发酵生产的最佳条件为发酵培养基pH6.5,发酵时间36h,三角瓶装液量40ml/250mL,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L-赖氨酸发酵产量和降低成本,本文主要通过优化L-赖氨酸发酵培养基,分别用玉米浆、菌体蛋白水解液、菌体蛋白水解液和玉米浆混配、豆粕水解液、多肽粉作为有机氮源培养基,5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培养.通过试验对比不同有机氮源对发酵过程中OD和产酸的影响,确定了菌体蛋白水解液和玉米浆混合使用作为有机氮源的发酵工艺,为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玉米乳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乳发酵饮料的研制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罗红霞,焦义兵,韩刚一、前言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玉米营养价官商,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尤其是含有较多人体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赖氨酸和色氨酸,并...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玉米酒精生产中液糖化、发酵过程的工艺流程和主要控制参数,研究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液糖化、发酵工序操作条件的控制和一些主要异常现象的处理,以期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糖化液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以及糖化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低对压滤和发酵的影响。并对蛋白质处理几种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啤酒发酵过程中,麦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啤酒的品质。为了探究不同的糖化工艺对发酵后酒品质的影响,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糖化条件对麦汁成分造成的差异,从代谢水平上解释了啤酒发酵过程中不同糖化工艺产生的麦汁对酿酒酵母代谢途径的影响。通过对质谱检测后所得的数据经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确定了不同糖化工艺产生的麦汁会影响酿酒酵母的氨基酸代谢、有机酸代谢以及脂质和脂肪酸代谢等代谢途径;主要涉及精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D-氨基酸的代谢,赖氨酸降解,以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途径,这些途径对啤酒风味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为啤酒中风味物质的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F制取纤维乙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栋  常春  王林风  闫德冉 《酿酒》2010,37(1):77-79
利用同步糖化发酵(SSF)技术,以汽爆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对纤维乙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玉米秸秆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酶解得率增大到85.0%。进一步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法,选取酶用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影响乙醇产率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了较优的工艺条件:底物浓度15%(w/v),酶用量35FPU/g(底物),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90h。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乙醇浓度为42.2g/L,达到理论产量的82.6%。和分步糖化发酵(SHF)工艺结果比较,SSF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酱油发酵主要原料为蛋白质和淀粉质原料。60年代以来为减少淀粉原料在制曲中的消耗,节约粮食而将淀粉原料经液化、糖化后和成曲混合低盐发酵。笔者经研究发现过量的糖化液会抑制成曲中酶的分解作用。为此提出蛋白质和淀粉原料分别酶解,然后混合后熟,既可节约粮食,又可获得分解较透彻的效果,此谓之Y型发酵。本文介绍了不同糖化液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分酿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生物乙醇作为石油的代替能源是近年来各个国家力求攻关的课题之一。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两个稀酸预处理条件:①170℃,30min,1:8,酸浓度1.875%;②170℃,60min,1:20,酸浓度0.75%,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固体物料进行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糖化实验中,1号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纤维素转化率为89.85%,2号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纤维素转化率为81.13%。在同步同化发酵实验中,这两个预处理条件得到的玉米秸秆其最终的乙醇得率为理论值的78%和97%。说明了糖化和同步糖化发酵为两个不同的工艺阶段,其中同步糖化发酵工艺受环境的影响更多些。  相似文献   

13.
纤维素酶对玉米发酵酒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在糖化处理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酶,通过对相关发酵参数变化的观察分析发现,在玉米糖化化过程中添加12U/g玉米粉的纤维素酶,可使淀粉出酒率提高5.6%,发酵周期缩短6h,发酵吏彻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现有10万吨啤酒的生产设备,对小麦啤酒的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内容包括糖化、菌种培养、混合发酵、上面发酵等主要生产工艺。糖化工艺采用一次煮出糖化法,在糖化过程中采用程序升温进行蛋白质休止,增加一次分醪煮沸对强化蛋白质分解,促进凝固氮的去除非常有利。煮沸时酒花分三次添加,加量约8‰,发酵工艺采用了两种方式,即混合发酵方式(二罐法)与上面发酵方式(一罐法),以上面发酵工艺研究较为详细。发酵采用22~23℃的高温,其发酵速度快,双乙酰还原迅速。此发酵工艺所生产的啤酒新颖独特,风味上较普通大麦啤酒有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玉米秸秆高效转化可发酵糖,提升玉米秸秆生产纤维素乙醇竞争力,对碱过氧化氢法预处理后高浓玉米秸秆半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底物浓度与酶解糖得率关系模型,以确定适宜的底物浓度。向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中添加吐温20,考察其酶解过程特性,确定吐温20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酶解最适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200 g/L,吐温20添加量8%(ω)。在该条件基础上,对酵母种龄、吐温20对酵母发酵影响、半同步糖化发酵预酶解时间、半同步糖化发酵的时间、发酵温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半同步糖化发酵的工艺条件为:种龄16 h,吐温20添加量5%(ω),预酶解时间9 h,半同步糖化发酵时间7 d,温度34℃。在最佳条件下,发酵7 d后,乙醇浓度达到23. 64 g/L,乙醇转化率达到76. 54%,较对照组(不添加吐温20)转化率提升3. 41%。该工艺条件下能实现高浓玉米秸秆高效转化可发酵糖及乙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马铃薯渣为主要原料,通过均匀设计得到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和真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及取值范围;再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马铃薯渣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发酵工艺为:培养基水分150%,糖化时间30 min;糖化温度30℃,发酵时间42 h,发酵温度30℃,酶添加量4%.发酵产品中粗蛋白质、真蛋白质质量分数较发酵前分别提高180.28%、156.19%.  相似文献   

17.
食醋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酸性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生产工艺主要是以淀粉质和蛋白质类为原料,经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工艺酿制而成。传统的酿醋工艺所使用的糖化发酵剂为大曲、小曲、鼓曲、酒母。培养各种曲、酒母的工艺比较复杂,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质量不稳定,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同时该工艺生产周期长,耗粮多、成本大,设备利用率低,出品率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制剂已应用于发酵工业生产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提高原料出醋率,在不太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我们以糖化…  相似文献   

18.
就啤酒酿造过程中的蛋白质、多酚、氧物质对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说明了高分子蛋白质和多酚物质是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就糖化、发酵、过滤、灌装各生产工序提出了工艺控制措施以保证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方玉米品种营养品质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30个玉米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得到以高脂肪、高赖氨酸和高蛋白质含量特征为代表的两个主要成分.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河南玉米品种分为5类,即:营养品质一般的玉米品种22个,脂肪和赖氨酸较高的玉米品种4个,高脂肪高赖氨酸玉米品种1个,低脂肪、低赖氨酸而蛋白质含量较高玉米品种2个,高蛋白玉米品种1个.  相似文献   

20.
徐秋硕  李梦  李俊薇  刘艳  毕素娴  孙琳  李良 《酿酒》2021,48(2):89-91
通过使用玉米、高粱两种原料进行液态法发酵生产白酒,从出酒率、糖化率以及基酒感官评审等方法指导液态法白酒的生产;相同发酵条件下高粱出酒率高于玉米,高粱糖化率为96.96%高于玉米,二次复蒸基酒感官评审以高粱为底物的基酒优于玉米,不仅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方向相较于其他原料成本也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