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收治的6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治疗依从性、睡眠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护理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SQI、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不良心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黄轩 《基层医学论坛》2014,(27):3676-367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及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分别为88.23%,94.12%,对照组依从率、满意率为73.53%,70.59%,2组患者依从率、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ERCP检查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有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骆丹丹 《大家健康》2016,(8):168-16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用药依从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0%,P <0.05);2)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评分中,实验组患者生理领域及心理领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临床药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85-188
目的 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方法 将2018 年11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治疗的60 例耐药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变化、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人际关系、强迫、偏执、恐怖、躯体化、敌意、精神病性等SCL-90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规律用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定期行肝功能检查、定期行胸部CT 检查等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 -74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16、20、24 周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护理12 周的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提升痰菌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除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干预组着重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情况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测量各项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乔惠霞 《甘肃医药》2022,(7):662-664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重型肝炎患者护理的作用及满意度。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之间我院重型肝炎治疗的110例患者,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使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HAMA)和抑郁(HAMD)不良情绪评分、护理总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后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AMA和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重型肝炎患者进行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芦夏  秦自科 《西部医学》2014,26(9):1235-1238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膀胱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常规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罗伊适应模式进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100.0%和100.0%,对照组的满意率和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0%和2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01)。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可显著改善膀胱癌手术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配合消银颗粒等药物治疗基础上,未干预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银屑病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敏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5).干预组的治愈+显效率为87.8%,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的61.2%(P<0.05),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性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特征及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2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9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评价两组焦虑自评价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结果两组经治疗及护理后,SAS和SDS的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评分改善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心理,可以解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心理干预组患者增加心理干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72.31%,心理干预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SA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的影响与抑郁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剖宫产术产妇168例,将她们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行剖宫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剖宫产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手术前生命体征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发生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确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既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感,稳定情绪、有助于产妇心理放松,更好地配合手术,又能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韩阳 《铁道医学》2014,(10):1254-1256
目的:探讨术前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负性情绪、依从性及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心外科择期手术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行常规性外科手术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前行集中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手术依从性及心理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采取集中性护理管理,集中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人文关怀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及抑郁的情绪,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 将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5.
何淑波  罗超  周初菊 《海南医学》2014,(16):2487-248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组间干预后焦虑[(64.92±6.81)分]与抑郁评分[(64.04±6.72)分]显著低于各组间干预前焦虑[(60.42±4.92)分]与抑郁评分[(59.75±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抑郁及焦虑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及依从性提高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护理干预,比较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后6个月,两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提高幅度更大( 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32例、一般依从7例和不能依从1例,对照组患者完全依从20例、一般依从16例和不能依从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42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42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变化状况和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状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低于护理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治疗依从率高达81.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显著改善重度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很好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对比,并采用依从性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达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9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细节化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化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不良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F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相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改善FC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有助于FC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