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脏咳”临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素问·咳论》中提出的“五脏咳”的医学思想,就五脏咳的病机、治疗提出了作者的认识和体会,指出内经“五脏咳”的理论至今仍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要根据咳嗽的病机所在,针对引起咳嗽的不同脏腑辨证施治,方能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据经文“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说明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咳嗽,但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的关键,因此可从调治五脏入手治疗咳嗽.五脏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五脏咳各具特点,遣方用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勾沉了《内经》对咳嗽病的病机认识和证治思想,分别对外感咳嗽、肺脏内伤咳嗽、五脏咳、六腑咳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认为咳必因之于肺,但不止于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六腑咳是五脏咳的进一步发展。《内经》治咳以针为主,临床可根据病机辨证用药,对临床治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急起者易治,久咳者难疗。咳嗽虽为肺失宣肃所致,但其成因不一,故《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强调人体是统一的整体,脏腑相互关联,一脏病变可传及它脏。"五脏咳"指五脏六腑病变,均可传及于肺,均可导致肺宣发肃降失调,发为咳嗽,五脏可致  相似文献   

5.
胃咳及其证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论述了五脏咳的症状.这为研究咳嗽奠定了基础,后世在此基础上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现将我们学习<素问·咳论>在临床辨治内伤咳嗽的体会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7.
《素问·咳论篇》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一旦影响及肺,都能致咳。因此,把咳嗽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及胃咳等五脏咳与六腑咳。笔者学习经旨,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兹对胃咳的诊治浅谈个人的看法。1胃咳之病机张景...  相似文献   

8.
心咳属五脏咳之一,既有心病特点又属咳嗽范畴,与现代医学中的心源性咳嗽、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相似,本文分别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及情志方面阐述该病病因病机,从虚、实、情志等方面阐述古今治疗经验,希望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躯体状态、性格、情绪、学习及交往,降低其生活质量。《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外邪侵袭、久病体虚或七情,均可致五脏机能受损,津液代谢机能受损,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明确五脏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对临床诊治咳嗽和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咳嗽在中医文献中最早可追溯到《诸病源候论·咳嗽候》中,该书将咳嗽分为十咳,明确提到了久咳,与五脏咳相提并论。现代中医学文献中把顽固性咳嗽的咳嗽时间描述为 10-14天以上[1],也有人认为是 15天以上[2)。现代医学文献中也有关于顽固性咳嗽的诊疗报道,高林等把顽固性咳嗽界定为咳嗽时间5天至4个月,经抗感染及常规镇咳药物治疗 4天以上无效者[3];赵青对顽固性咳嗽界定为咳嗽 7天以上,全部患者在病初应用不同抗生积1~3种,3~7天疗效不明显者[4] 虫类药最早记载的文献应为《周礼》,其将“五药…  相似文献   

11.
《内经.咳论》是中医经典中论咳最为精僻的文章,其理论直接指导着临床,为世人所推崇。细观今人对《咳论》的认识,有说“五脏咳是咳的初期阶段”,又说六腑咳是“脏病移腑”等等,随文释义,疑点彼多,故提出几点不同见解;咳证的病位在肺,肺不病则不病咳,故《咳论》首曰:“肺之令人咳。”咳嗽的病因病机为“外内合邪”,其相关脏腑在肺与胃,肺气上逆而咳,咳多兼痰,痰由中焦产生,即“痰与气”是致咳的基本原因。这是《内经》论咳的中心思想,在脏腑咳的辨证分型中亦不离此范围。五脏咳是脏病为本,咳证为标;六腑咳是久咳不愈,又兼它证。从临床实际出发,笔者试从先病后病,标本缓急角度,明晰《咳论》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曰:"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说明身体某个脏腑病变或功能失调均可使肺气宣降失常,气道不利而咳嗽.不过,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由肺及脏,此肺为本而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外感之咳与内伤之咳,因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异.  相似文献   

13.
咳嗽为气管呼吸不顺的现象,肺部受风寒的侵袭或痰的上犯,则喉中发声而咳嗽。喻嘉言《医门法律》说:“六气主病,风火热湿燥寒,皆能乘肺,皆足致咳”。同时,五脏有病也能致咳,故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历代医家从临证实践  相似文献   

14.
咳嗽为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其他疾病的一个症状。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咳嗽既可以由肺脏本身疾病引起,又可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气上逆而致。《素问·咳论篇》中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的发生虽主要关于肺,但与五脏六  相似文献   

15.
胡凯 《求医问药》2011,(6):17-17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咳嗽可分为无痰性咳嗽(包括无痰的刺激性呛咳)和有痰性咳嗽两种类型。其中有痰性咳嗽又可分为咳灰白色清痰的咳嗽、咳黏稠痰的咳嗽和咳黄色脓痰的咳嗽三种。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可选用不同的止咳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胡玫 《大家健康》2011,(7):49-49
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咳嗽可分为无痰性咳嗽(包括无痰的刺激性呛咳)和有痰性咳嗽两种类型。其中有痰性咳嗽又可分为咳灰白色清痰的咳嗽、咳黏稠痰的咳嗽和咳黄色脓痰的咳嗽三种。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可选用不同的止咳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咳证在《黄帝内经》中有明确记载,是一个单独的病证,在其它疾病中也可作为一个症状或一组证候出现,病位在肺,涉及五脏六腑。因外邪侵袭,正气不足,肌表卫外无力,外邪循经入肺。五脏各自感受当令之气,因个体差异不同而成致病邪气,邪气循经犯肺,出现五脏咳,日久不愈转为六腑咳。咳证病情复杂,寒热交错,虚实兼夹。治疗五脏咳者需针刺其输穴,六腑咳者需针刺其合穴,浮肿者需针刺其经穴。后世医家确立了辛温发散、开郁润燥、甘润养阴、温润凉润等用药之法。文章就《内经》咳证的因机证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咳嗽是内科的一个常见病 ,它的发病和肺密切相关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为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说明五脏六腑皆与咳嗽有关。以下根据临床体会就咳嗽的脏腑论治作简要阐述。1 从肺论治肺为五脏之华盖 ,位居上焦 ,开窍于鼻 ,上连咽喉 ,主气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 ,不论外邪还是内邪 ,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肃 ,肺气失宣而壅滞 ,肃降失常而肺气上逆 ,故治疗咳嗽不能离乎治肺。基于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宣降失常 ,肺气上逆 ,故治咳关键在于复其宣降 ,使逆上之气得平 ,可…  相似文献   

19.
五脏咳案议     
五脏咳案议李仁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中图分类号R256.11咳证虽多,无非肺咳(肺疾),而“五脏之咳”,乃各有其“兼症”耳。如“心咳”、“肝咳”、“胃咳”、“肾咳”等。《素问·咳论》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间咳嗽或久咳不已者,称为"妊娠咳嗽",亦称"子嗽".妊娠咳嗽经久不愈,损伤胎气,易致胎动不安、坠胎、小产等.李京枝老师业医20余载,在治疗本病方面有独特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