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专利申请号:CN201310585459.8公开号:CN104656142A申请日:2013.11.19公开日:2015.05.27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本发明是利用垂直地震剖面与测井联合的地震层位标定方法,测量并根据零井源距资料获得纵波时-深关系和走廊叠加剖面,测井并获得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资料,计算声波时深关系与VSP时深关系求取时  相似文献   

2.
车西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精细层位标定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精细层位标定是高分辨率资料解释的关键,其流程为:①通过输出低频剖面,对比、分析平均速度,确定高分辨率剖面的极性;②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实验室测试进行储层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明确储层相位特性;③通过VSP平均速度和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反求平均速度进行速度似合,得到速度模型,进而作层位标定和时--深转换;④通过声波与密度测井曲线来提高反射系数序列的精度,用准确的时--深转换来提高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相关性,用时变提取子波、分频滤波宽频合成记录来提高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的吻合程度。用上述方法对某工区的两口井进行了层位标定,分别识别出16.9m和5m的砂体,与钻探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VSP资料标定层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VSP(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是连结钻井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的天然桥梁,合成记录只能做参考。了解VSP资料和地面地震剖面在记录方式、基准面选择、低降速带校正方法以及资料处理过程是用好VSP资料、做好层位标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提高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反射系数序列、时深转换和子波三个基本要素的研究,提出了提高合成地震记录质量的4种方法①实测密度曲线与声波曲线联用;②运用VSP速度和局部漂移校正进行准确地时深转换;③运用提取的时变子波;④对宽频合成记录进行滤波.形成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精细层位标定的技术方法流程,提高了层位标定的准确性和资料解释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零偏VSP以水平地层为假设条件,当地层倾斜时,零偏VSP时深关系精度和走廊叠加记录精度出现误差,更严重的是,走廊叠加记录上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波成像位置错误,需进行倾角时差校正处理。针对复杂高陡构造零偏VSP资料处理,提出了空变倾角时差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零偏VSP上、下行波场计算反射界面倾角,建立二维层速度初始模型,通过射线追踪修正速度模型,使倾角空间变化的高陡构造地层的VSP上行反射波场得到充分拉平,不仅提高了零偏VSP走廊叠加记录的精度,而且观测井段之下地层的上行反射也得到有效拉平并能精确成像,从而实现观测井段之下地层深度的精确预测和波组特征预测,时深关系也校正到地震波自地面震源到井下检波器的铅直传播时间,有效解决了复杂高陡构造的零偏VSP时深关系、层位标定和钻前地层预测等问题,实际资料处理效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VSP走廊叠加倾角时差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地层倾斜时,利用常规VSP走廊叠加记录标定层位存在误差,而且此误差随着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井下检波器与地层分界面之间的距离减小而减小。可见此种误差是不能忽略的。本文从VSP观测方式及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入手,指出了误差来源,得出了该误差与倾角大小、检波器位置及走廊的关系,导出了走廊叠加倾角时差校正公式。经理论记录试算与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地震资料解释中的极性判别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地震剖面作出明确规定基础上,通过声波合成地震记录、提取子波、剖面波组分析、反求平均速度、模型实验、VSP等方法确定地震剖面的极性,以便准确标定。这一工作对储层精细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桥式标定是以垂直地震剖面数据为桥梁的一种综合地质层位对比与分析方法。在高陡构造地区,由于受到上行波场不能同相拉平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桥式标定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层位分析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垂直地震数据转换及标定的方法,首先依初至时间对VSP上行波NMO后数据进行子矩阵分组,然后对子矩阵进行重新排列,进而将转换后垂直地震剖面数据直接用于层位标定。新方法不再依赖于难以同相叠加的走廊剖面,标定结果更加直观、可靠;同时便于进行综合地震地质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高陡构造地区VSP桥式标定问题。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地区K85井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合成记录的综合层位标定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目前实际应用的层位标定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合成地震记录为基础的地震资料综合层位标定方法,其具体思路为:①建立高精度速度场;②以深一时转换为基础,确定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波组特征对应关系,把相应地质层位标定在地震剖面上;③以地震剖面上的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为标志,对由单井标定的地震层序进行井点、线、面的反复循环对比,力求使所有井点的层序与其波组特征有统一的对应关系;④通过综合分析,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与井旁地震道及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法用于泌阳凹陷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石玉 《石油物探》2004,43(4):400-403
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和技术虽然已很成熟,但因各油田的油藏类型和地震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的技巧以及采用的措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能一成不变。合成地震记录能否真正反映层位信息,对储层的精细解释和油气的准确预测非常重要。针对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的改进和完善这一问题,根据塔河油田实际地质情况,从基准面校正、声波时差校正、深时转换精度、井旁地震资料提取子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在塔河地区油藏描述中,利用人机交互对比解释方法,制作了百余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并用于地质层位的标定,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VSP、合成记录对地震剖面进行地质层位标定,是常规地震资料解释的重要环节,且已有成熟的方法和标准;对单炮记录的层位标定方法尚属空白。在地震数据采集现场,通常采用“相面法”分析评价单炮记录质量,但对单炮记录上反射层同向轴对应的地质层位并不清楚,从而影响对单炮记录质量的科学合理评价。本文通过建立“埋时T0u图、地质层位、地形、炮点坐标”四维地震数据体,应用“地震单炮记录地质层位智能快速标定方法”,即依据观测系统进行地震采集,每放一炮,计算机自动输出带地质层位的单炮记录,有助于分析目的层的反射能量和信噪比,实时监控单炮记录质量,从而确保采集到高质量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2.
无井区的地震层位标定是新区地震勘探工作的关键问题和难点之一,本文基于地表岩样的温压测试资料提出了一种地震反射层位标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①在新区选取一条露头出露完好的地质露头剖面,在野外进行详细的岩性、地层产状和厚度描述,并采集岩石露头标本;②对所取岩样进行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孔隙度和超声波测试,并选部分有代表性的岩样进行模拟地层环境下的温压超声波测试;③分析温压超声波测试结果,得出该探区速度随埋深变化的经验公式;④利用地质露头剖面的岩性和厚度资料及不同的厚度比例因子和起始深度得到一系列仿真钻井剖面;⑤根据仿真钻井剖面和常温常压下地表岩样的测试资料,利用得到的经验公式制作出一系列仿真声波测井和仿真声阻抗曲线,选取与地震剖面频带相一致的子波,利用仿真声波和仿真声阻抗曲线制作一系列仿真合成地震记录;⑥用仿真合成记录中与地震剖面反射特征最相似的某一仿真合成地震记录来标定地震剖面。我们利用该方法完成了CX盆地的地震反射层位标定,应用效果良好。初步应用表明,它不失为无井区地震剖面层位标定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含盐地层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资料的解释和精细储层预测要求对地质层位以及砂体进行准确的标定。利用单井测井资料制作优质的合成地震记录是进行地震地质层位标定的基本途径。在利用单井资料人工制作合成地震记录时主要应用声波时差(速度)和密度资料,在我国东部地区一些老井因缺少密度资料,需要利用Gardner经验公式由速度数据转换密度。在含盐地层中,仅靠速度及其转换的密度制作的合成记录无法与实际地震剖面很好地对比。在充分研究含盐地层不同岩性地球物理参数的基础上,针对东濮凹陷盐岩层,采取密度替代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震资料的应用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地震、地质和测井资料相结合更是解决油田开发中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地震资料是时间域资料,地质、测井资料是深度域资料,寻找时间与深度的对应关系、做好地质层位标定工作是地震、地质及测井相结合的纽带.由于工区范围内缺乏或没有VSP资料,利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地质层位标定是进行构造解释、砂体追踪及储层预测等工作的前提.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做好合成记录标定工作的几点注意事项,以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成记录的改进方法及在地震相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详细讨论了合成地震记录的改进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的处理方法和流程。(1)在做合成记录之前要进行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地震资料的基准面校正和声波时差校正等基础工作;(2)采用非均匀算法计算反射系数;(3)采用变频理论子波,其频率根据实际井旁地震道确定;(4)用反演方法合成地震道;(5)对合成记录做时差校正。实际资料表明,用改进后的方法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记录非常吻合,可以精确地对比地震地质层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波动方程正演的倾斜地层VSP走时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SP时深关系是构造圈闭勘探中联系时间域地震剖面和深度域钻井、测井资料的桥梁,大量基于偏移地震剖面的岩性圈闭勘探实践使得VSP时深关系曾经被忽视的精度问题暴露出来,时深标定者的"拉伸"操作也常常被质疑。针对地层倾斜这一影响地震波传播路径从而影响VSP传播时间的因素,研发了波动方程正演分析工具,实现了地层倾角对VSP传播时间影响的定量分析,并在渤海锦州M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从而为陡倾角地区时深标定工作中合理拉伸量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井旁地震记录的信噪比直接影响到地震剖面的层位标定。因此,提高井旁地震记录的信噪比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处理工作。本文利用VSP记录中的上行波作为参考信号,并采用LSL算法对井旁地震记录进行自适应处理,从而达到提高井旁地震记录信噪比的目的。一般说来,当参考信号与地震记录中的反射波线性相关,而与噪声不相关时,处理效果最佳;反之,就不能以VSP资料中的上行波作为参考信号。  相似文献   

18.
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高精度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是实现井间地震资料层位标定的关键。介绍了采用深度域不对称子波算子求取合成地震记录的方法,即对已有的测井曲线,利用有效地震地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由波动方程导出的反射系数计算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把井旁道记录转换到时间域,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提取实际资料的地震子波,进而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经傅里叶反变换、时深转换和重采样后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深度域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地震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19.
 在零井源距VSP数据处理中,由于地层倾斜,按双程时校正后的反射波场并不能被拉平,因而使得上行波双程时排齐剖面中的反射波并不能真正排齐,因此走廊叠加就会出现误差,且地层倾角越大,误差越大。本文从零井源距VSP的观测方式入手,分析了地层界面倾角对走廊叠加剖面上反射同相轴位置的准确性和叠加后反射同相轴的频率的影响,推导出了可用于分析地层倾角和进行走廊叠加倾角时差校正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走廊叠加方法,同时编制了可用于交互分析地层倾角的软件,分别用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测试处理,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平井钻进方向与地层次序相反,合成记录反映的界面信息同地震剖面不一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合成记录制作及标定方法。首先对水平段测井曲线从井底反向求取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并在原井底位置虚拟一口直井,将反向后的声波时差及密度曲线作倾角转换后加载至该井,计算波阻抗和反射系数。同时对地震数据体沿倾斜地层的底界面拉平,在拉平处理的地震数据体上提取地震子波,与反射系数褶积得到合成地震道,并与虚拟井的井旁地震道对比调整完成井震标定。采用该方法对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桩202-平1井进行了合成记录的制作与标定,明确了中生界内部各组段分界面及大套油层段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达到了水平井层位标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