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格式和数据元素结构 ,描述了医学图像显示与处理算法 ,并简要介绍了我们基于DICOM标准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VC 6.0研制的一个医学图像显示和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随着DICOM标准和MPEG2标准在医疗领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和系统基于DICOM和MPEG2格式进行图像或视频文件的存储。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ctiveX技术的多格式医学图像解读器MIViewer,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包括DICOM及MPEG2在内的各类医学图像及视频的解析阅读问题,而且可以内嵌于其它图像诊断和分析软件中.高效灵活地定制开发各类医学图像系统。  相似文献   

3.
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存储与访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文件格式和数据元素结构,介绍了我们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C 研制实现了一个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存储与访问系统,描述了系统中医学图像的存储结构与读写算法,该方案在一个实用的口腔数字影像系统中通过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现代放射学产生大容量数据成为制约基于广域网络的远程放射学的瓶颈,特别是在实时会诊过程中的图像快速交互。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遵从DICOM标准,适合普通广域网络使用的大容量医学图像传输、显示和实时会诊框架;并应用于远程放射学平台,实现了基于广域网络远程医疗中的远程放射学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DICOM医学图像的调窗技术及DIB显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结合在实际工程中解决DICOM医学图像的调窗技术及DIB显示的要点难点,介绍了调窗处理前DICOM医学图像的数据变换处理,调窗处理的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调窗处理所采用的一些方法以及在工程中的实现,最后阐述了DICOM医学图像的DIB显示。  相似文献   

6.
DICOM标准已成为医学图像通用标准,DICOM文件结构复杂,常见的图像处理软件无法显示DICOM图像。在对现有的DICOM图像显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lphi快速开发的特点,设计并开发了DICOM图像显示系统。该系统能够正确显示DICOM图像及其文件信息,并具有多幅图像对比显示、图像反色显示、亮度和对比度调节等图像处理功能。该系统不仅解决了医学图像在Windows系统平台的显示同题。还可将医学图像的主要文本信息提取并显示出来,便于医学图像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实现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和数据管理系统。方法:利用Visual C++.NET、LeadToolsV14.5和SQL Server2000,在Windows XP环境下,建立一个基于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数据管理系统。结果:对DICOM标准的图像数据进行存储与读写,正确读出与显示所存储的图像文件,并对用户建立权限控制。结论:该系统维护简便、操作方便,具有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8.
医学图像融合显示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图像的配准和融合是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个新的领域,其目的是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本文介绍了五种融合显示的方法,有插入像素式融合显示算法,独立通道融合显示算法,图层融合显示算法,边缘融合显示算法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显示算法。  相似文献   

9.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图像分割、伪彩色处理、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且介绍了图像分割的评价标准以及医学图像配准和融合的研究热点,最后指出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侧位数字影像中多频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的颈椎侧位片采用多频后处理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比较不同的后处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清晰度及细节的显示。结果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颈椎侧位片图像清晰度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清晰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频后处理及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的图像对细节的显示优于标准图像(P〈0.05),多频后处理图像优于动态范围重建后处理图像(P〈0.017)。结论应用多频后处理对数字颈椎侧位片进行图像后处理,可改善颈短且颈部脂肪较多患者颈椎侧位片的图像质量,使颈椎侧位片的各种结构获得较清楚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医学成像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从二维医学图像到三维可视化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三维图像可视化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及在医学诊断和临床治疗上初步应用。三维图像可视化技术在虚拟内窥镜、计算机辅助手术和远程手术等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频分解软件对胸腰段DR图像后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拍摄胸腰段患者的DR侧位图像片采用多频分解后处理,比较后处理图像与标准图像的清晰度及细节的显示。结果多频分解后处理胸腰段DR侧位图像片的清晰度优于标准图像,多频分解后处理对细节的显示优于标准图像(P〈0.05)。结论应用多频分解后处理软件对胸腰段DR侧位图像片后处理,可改善胸腰段图像的质量,使胸腰段DR侧位图像的各种结构获得较清楚的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首先介绍了文本检索的医学使用中存在的弊端,引出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概念,分析了医学图像的特征,讨论了特征提取方法。接着,提出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研制完成了一套核医学影像系统,它基于通用PC机,功能完备,使用灵活。本文描述了该系统的整体结构,重点介绍了其图像处理部分,包括图像显示、图像处理、临床分析规程、断层重建和三维可视化等模块。  相似文献   

15.
交互式2D/3D图像处理,配准可视化集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像处理和医学图像配准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探索和实践,作者开发了一套基于32位微机操作系统的交互式2D/3D图像处理、配准及显示的集成软件系统,用来实现算法仿真、数据处理、变换、配准及显示等。在这个系统中的算法着重在于图像滤波与增强、边缘跟踪与活动边缘提取、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二维/三维图像彩色显示等。系统提供了可视化图形界面和图像处理工具,具有好的性能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善医学图像质量,便于临床诊断。方法:利用MATLAB7.0图像处理函数和编程技巧,对同病例肝病变的CT和MRI图像进行插值,并比较插值后效果图。结果:原CT和MRI图像经过插值处理后,图像质量得到改善。结论:使用MATLAB插值函数处理医学图像,简便快捷,能很好地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准确率更高地对腹部医学图像进行分类和检索。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图像分类和图像检索新方法。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计算2类关键特征:对比度和熵,实现对腹部医学图像的分类与检索。利用Matlab构造分类检索界面,可分别进行2种处理,其中分类处理是将图像库中的图像根据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可显示疾病种类及相应图像数量;检索处理为将已知疾病图像输入系统后,系统将与之相似疾病图像检索显示出来。结果:能够准确率很高地分类检索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等3类疾病,界面便于医生操作。结论:对临床影像数据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分类和检索准确率较高,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远程医疗的开展过程中,我们逐步实现了超高清晰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建立,随着远程医疗的不断深入开展,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的开发也在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数据库设计是系统实现中的重要环节。利用数据库存储Dicom3格式的医学图像,并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进行显示,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先例。基于远程医疗医学影像图像数据库建立的系统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分为影像实时采集系统、影像管理与存储系统、影像分析处理系统、诊断信息编辑与打印系统;基于Web的信息查询系统、系统管理以及历史数据的导入与导出等几部分,三维影像会诊的实现成为可能,压缩图像技术的研究有了初步成果。随着信息技术和远程医学的发展,远程医疗医学影像数据库技术的日臻完善,将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视频处理芯片的高清晰x线电视系统,探讨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案。该系统中数据采集由摄像机完成,由视频处理芯片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经LVDS接口在LCD上显示。该系统采用单芯片方案,设计灵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利用影像管理系统中大量的图像,辅助医生进行分析与诊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统的基于文本关键字的图像检索方法已不能满足对大型医学图像数据库检索的需要,将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CBIR)引入到医学图像数据库中进行研究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介绍了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检索系统的构成,重点讨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医学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相似性检索及匹配和相关反馈技术,并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