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空巢老人”,城市多,农村更多。且相比较之下,农村“空巢老人”更容易被忽视。据了解,目前农村绝大多数老年农民依赖晚辈养老。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后,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水平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当前,农村青壮年夫妻双双外出谋生的很多,这种情况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这些外出者把孩子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连精神慰藉也没有了。“空巢老人”,指的是单独居住或与老伴一起生活、身边没有子女和他人照料的老年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的空巢老人不仅心空,物质更空,农村缺乏老年娱乐场所,老人…  相似文献   

2.
“空巢老人”需多方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正忍受着晚年的孤寂,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都亟待社会的关注。“空巢老人”,指的是单独居住或与老伴一起生活,身边没有子女和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在全国3.4  相似文献   

3.
中年是人生成熟、收获的季节。中年人由于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往往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事业、关心家庭、关心老人、关心孩子……而却常常忽视关心自身。 人们都认为,中年人应该是坚强的。但是在这坚强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这“危机”常常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给中年人的健康、事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克服中年心理障碍,保  相似文献   

4.
止敬 《心理与健康》2001,(12):26-27
老年人没有老伴一般出于两种情况:一是丧偶,二是离婚。无论从生活上、感情上,黄昏老人都需要重新寻找一位伴侣。 老人再婚考虑的问题,和年轻人的婚姻不同。种种疑虑笼罩在心头。 一怕儿女不同意。虽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儿女都已长成人,一般愿意孝敬已然单身的老人,并不乐意半路“杀出”一位后爸后  相似文献   

5.
学会当老人     
一位叫伊利亚·爱伦堡的作家在去世前不久曾这样写到:“我学当老人已有十五载了。开始我想这种可能性很小,后来我才明白:肉体老化先于精神,我需要学会按老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是啊,学会老年生活,这是很难的学问,但却是必须的。只有你不成为身边人的包袱,长寿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是因为朴素的歌词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扶老的优良传统。作为儿女,“能抽出点时间,陪着爱人,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对解除老人内心的孤寂很有必要。这无疑是对不愁吃穿、不愁钱花,或是经济上并不宽裕、有一定困难的老人精神上的孝敬,儿女常回家看看,听儿女讲“生活中的烦恼和工作上的事情”,老人会得到莫大的安慰。  相似文献   

7.
肖峰 《心理与健康》2003,(12):10-13
“青春”栏目,自然要说青年人关心的话题。 “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并摆脱自卑”是我们与“青春”对话时点击率较高的问题。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人们因为缺乏自信而错失良机,放弃竞争,把自己的人生弄得面目全非。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自信”说事,因为你的感觉与成功都与自信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影响农村宅巢老人生活质最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关系与健康状况。结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农村老年工作应将空巢老人与非窄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看待。  相似文献   

9.
老人幸福度与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503例不同职业60岁以上的老人幸福度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该量表对我国老人精神卫生的评定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研究发现与我国老人幸福度关系密切的是家庭生活,经济收入和健康状况,自我健康评价对老人幸福度的影响更为突出,提示保障老人独立的经济收入,提高老人家庭生活质量。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有效地防治躯体疾病,对于增进我国老人晚年幸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甲骨文中的“孝”字,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作出磕头,给老人请安的动作。《说文解字》里说:“孝”先写“乒”字头,本义是指老人,像老人佝背、拄杖之形。“孝”字为“子承老也”,即子女承奉父老之意,这也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孝”的原意。  相似文献   

11.
高校离退休老人躯体健康与家庭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课题 ,老人生活质量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之一。已证实老人的健康、家庭生活等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老人的躯体健康和家庭生活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但老人的家庭特征与躯体各系统的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国内外的研究甚少。为此 ,本研究对广州地区的高校离退休老人的躯体健康和家庭特征进行了调查 ,并对这两组变量进行典则相关分析 ,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对广州地区的高校进行整群抽样 ,抽取中山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国语大学等四所大学 ,对参加 1994年离退休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探讨城市老人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预测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社区随机抽取的21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对城市老人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来源、健康状况和探望次数(P0.05);2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经济来源、健康状况和探望次数(P0.05);3孤独感总分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0.222,P0.05)。结论:城市老人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减轻老人的孤独感可以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与子女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处事态度不尽相同,矛盾往往难以避免。两代人相处有“十忌”。 一忌偏袒。对所有子女应一样看待,不偏不倚;不要厚此薄波。其中尤其要注意对子女婿媳一视同仁。老人总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个满意的配偶,着眼点又往往不是看小两口的感情如何,而是看婿媳是否同自己的子女般配。然而,为了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老一代人必须按照现实情况来调整自己同婿媳的关系,在生活细节上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现已大大提高,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多。探索我国长寿老人长寿之秘诀,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心平气和利长寿,这一“秘诀”自古就被人们认识并有不少记载。袁枚指出,“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即是说人的精力和心理状态好比一个家庭的主人,而形体则好比是这个家庭的房屋。那  相似文献   

15.
《纽约时报》曾经发表—篇题为《对付衰老办法》的文章,其中提到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有振奋作用的环境”,以诱导老人不因意志消沉、情绪沮丧而影响其健康长寿的建议,的确有一定的意义。结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的一般精神生活爱好,不妨采用古籍《述其篇》中与老年保健有关的“十乐”活动,结合两个文明的时代气息,当是可取的。“十乐”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退休意味着从此“告老还乡”,意味着我们将要开始另一种生活。怎样设计和度过退休生涯,是每一位老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此组风格迥异的文章,其作者大都是过来人,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六十岁后,人生刚开始……  相似文献   

17.
暮年丧偶,可谓老年人的一大不幸。虽然人们都懂得“老夫老妻不可能同生同死”的道理,但是,当相依数十载的老伴撒手西去时,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难以自持,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有的人甚至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勇气。 据心理学家分析,丧偶老人的内心世界,往往要经历一个悲痛哀伤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自责。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为什么过去常常对他(她)发脾气? 为什么没有坚持让他(她)去医院检查? 认为对方的死亡自已负有责任,精神恍惚,内疚不安,心理负担沉重,生活规律被搅乱,个别人言行上还会出现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规则的力量     
我天天在那个始发站排队候车,常常看到个别家长领着孩子急匆匆赶来,也不排队,就插队上车,当然人们谁也不会计较,因为“扶老携幼”的意识早就种在大家心底。可是,时间长了,我倒发现另外一个“风景”:有一位老人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天天在排队,那样中规中矩,任凭别人怎么插队,这祖孙俩就是痴心不改。  相似文献   

19.
“花心”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很多人认为人老了就没有性要求了,有性要求的老人会被认为是可笑的或是病态。尤其是那些丧偶的“空巢”老人,深感夕阳无限好,想找个老伴结为黄昏恋,携手共度晚年,却遭到儿女、晚辈的重重阻挠和反对。有的健康的老夫妻为了照顾已长大的儿女或为了接受儿女们的赡养而天各一方、长期分居,自愿当保姆、守“空巢”,从而失去了爱的自由和性的要求。医学证实,性生活伴随着人的终身,性仍然是老年夫妇的生活内容之一。老年夫妻之间适当的性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增进恩爱,使晚年生活幸福。人对性生活的兴趣当然会随着身…  相似文献   

20.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目的:探讨社区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杭州市居民区60岁以及以上老人440名,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SCL-90及生活事件评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影响老年人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杭州市社区老人自觉幸福,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老人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度无关,而社会支持和对生活事件的评价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结论:社会支持和对生活事件的评价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