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髂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部位恶性骨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病理证实的髂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47例均行X线检查,22例行CT检查,37例行MRI检查。结果 47例中,多发骨髓瘤18例,淋巴瘤9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骨母细胞瘤、纤维肉瘤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各1例。病变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明显。多发骨髓瘤以虫蚀状破坏为主,淋巴瘤以地图状破坏为主。软骨肉瘤均见钙化,骨肉瘤均见瘤骨。结论髂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种类繁多、影像表现复杂。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照分析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7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根据经典骨盆肿瘤四区法对其进行分区,对比分析其X线、CT和MRI表现的差异。结果:髋周骨肿瘤发病率为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尤因肉瘤,多区发病多见。虫蚀状骨破坏18例、渗透状破坏13例,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均匀14例、不均匀11例;非髋周肿瘤发病率为软骨肉瘤 > 浆细胞瘤 > 尤因肉瘤 > 骨肉瘤 > 淋巴瘤,发病区域无特殊性。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8例,渗透状破坏13例;非髋周肿瘤虫蚀状骨破坏14例,渗透状破坏2例。髋周肿瘤周围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较均匀14例,不均匀11例;非髋周肿瘤软组织肿块密度/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结论:骨盆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发病区域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髂骨原发囊样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4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增强16例)。结果:46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17例(恶性巨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软骨肉瘤、淋巴瘤各4例,骨肉瘤7例),肿瘤样病变17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邻关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0例)。发病部位为髂翼39例,髋臼7例。病变主要表现为髂骨囊样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30例,硬化环形成24例,病变内见钙化灶14例,软组织肿块20例。结论:常见的髂骨囊样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特征性的CT表现,必要时综合X线、MRI表现,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好发于5—2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以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多见。恶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我们于1994—2004年收治67例,其中有21例侵犯骨骺及骺板,本课题重点研究了骨骺及骺板受累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张东综述姚安晋审校我国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占全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41%[1],故及时准确的诊断极为重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影像学检查一直是恶性骨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X线为常规检查方法,CT应用于骨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囊肿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42例原发纵隔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摄胸部后前位与侧位片,胸部CT平扫29例,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胸部MRI平扫6例。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边缘、壁及其厚度、邻近结构。每一病种均分为影像征象典型与不典型2类。结果病变位于前纵隔28例,中、后纵隔各7例。上纵隔9例,中纵隔24例,下纵隔9例。支气管囊肿9例,囊性淋巴管瘤4例,胸腺囊肿11例,心包囊肿5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3例。影像征象典型38例,不典型4例。结论90%的纵隔囊肿,根据CT、MRI显示的病变部位与内部密度、信号特征,可做出正确的影像诊断;不典型者确诊仍依靠手术病理。  相似文献   

8.
1982年Brady首先报告用磁共振检查骨巨细胞瘤。以后磁共振在肌骨肿瘤诊断的应用逐渐增多。尤其是近年来,在原发恶性骨肿瘤诊断上的研究日益深入,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不断涌现。本文就磁共振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应用进展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MRI显示四肢原发恶性骨肿瘤范围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显示四肢原发恶性骨肿瘤范围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比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恶性骨肿瘤的平片、CT和MRI表现,并将MRI所见与相应大体病理标本的断面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灶纵向范围,MRI优于平片(P〈0.01);显示肿瘤病灶横向范围,MRI和CT无显著性差异。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病灶的边缘,断层标本取材证实距病灶边缘0.5cm内“正常”组织无瘤细胞浸润。结论:MRI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掌指骨血管瘤患者的X线平片(9例)及MRI(1例)表现。结果 9例掌指骨血管瘤中髓型7例、骨膜型1例、皮质内型1例。髓型X线表现为典型的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略膨胀。骨膜型X线表现为皮质不规则增厚、边缘毛糙、见放射状骨膜新生骨,髓腔变窄。皮质内型X线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骨质破坏区,边缘轻度硬化;MRI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并夹杂少许T1WI及T2WI低信号,病灶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软组织肿块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信号欠均匀,临近软组织内可见迂曲血管影。结论掌指骨原发血管瘤的典型表现为骨小梁稀疏、粗大,网格状或蜂窝状骨纹,骨质略膨胀,MRI有助于显示病灶范围、内部成分及引流血管。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 ,5 3岁。右髂部疼痛 1个月 ,右下肢活动受限15d入院。 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髂部疼痛 ,为持续性隐痛 ,进行性加重。体检 :右髂前上棘内侧可触及一 3.0cm×2 .0cm大小肿物 ,质韧 ,无活动。实验室检查无特殊。X线片示 :右髂前上棘处可见一5 .2cm× 1.6cm大小的不规则骨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转移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的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16例,MRI检查4例。结果:脊椎8例,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的斑片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椎体压缩变形,椎间隙仍存在。少数病例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斑点状、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较清,骨皮质完整,轮廓多无改变;肋骨5例,多发或单发溶骨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骨盆3例,多发或单发斑片状、片状骨质破坏及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颅骨l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斑片状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颅板内外无软组织肿块;股骨3例,表现为局限性骨皮质缺损或虫蚀样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可有不同程度的硬化。20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0%。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转移性骨肿瘤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总结了13例纵隔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表现。其中5例精原细胞瘤,8例非精原细胞瘤。5例精原细胞瘤并无好发于左侧之倾向,且肿块内有较小低密度区,无钙化,相邻脂肪层多消失;胸壁侵犯,胸膜渗液和心包渗液均为少见征象。8例非精原细胞瘤两侧发病率相似,显示为边缘毛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的临床价值,比较不同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的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及侵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分析其临床、MRI资料及病理结果。按原发部位不同分为髂骨组(61例)和骶骨组(26例);另按肿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高度恶性组(53例)与低度恶性组(34例)。观察MRI诊断恶性骨肿瘤跨骶髂关节侵犯的准确率,比较不同原发部位及不同恶性程度肿瘤跨关节侵犯的发生率与侵犯方式。结果:(1)MRI表现为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21例,手术及病理确诊跨关节侵犯22例,MRI诊断正确率为98.85%;其中髂骨组16例,骶骨组6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05);高度恶性组20例,低度恶性组2例,2组跨关节侵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4,P0.05)。(2)22例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经韧带连接16次,经关节软骨8次,经关节周围组织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7,P0.05);骶骨组出现19次,髂骨组8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3,P0.05);高度恶性组出现25次,低度恶性组出现2次,2组侵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结论 :MRI在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原发恶性骨肿瘤的邻近骶髂关节跨关节侵犯率与肿瘤部位无关,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恶性程度越高,跨关节侵犯率越高;跨关节侵犯方式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恶性程度均无关。临床上可将MRI作为术前诊断原发恶性骨肿瘤跨关节侵犯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目的评估原发恶性骨肿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US)消融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材料与方法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并在选择治疗前获得每例病人或家长(病人年龄小于18岁者)的知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肩胛骨原发肿瘤和肿瘤样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肩胛骨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肩胛骨原发肿瘤和肿瘤样变53例,其中良性40例,恶性13例.结果 骨软骨瘤26例,表现为宽基底骨性突起,占良性病变的65.00%,25例位于S1区;纤维囊性骨质破坏的病变:嗜酸性肉芽肿6例,5例位于S2区,纤维结构不良3例,均位于S1区,骨巨细胞瘤2例,均位于S2区,软骨母细胞瘤2例,1例位于S2区,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位于S2区,单发浆细胞性骨髓瘤2例,均位于S2区;不规则骨质破坏并伴软组织肿块的病变:软骨肉瘤7例,占恶性病变的53.85%,6例位于S1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4例,均同时累及S1区及S2区.结论 肩胛骨原发病变种类多样,综合分析病变的各种表现,可以提高对肩胛骨原发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64例中良性肿瘤16例,包括纤维结构不良(FD)6例、骨软骨瘤及血管瘤各3例、软骨瘤2例、滑膜软骨瘤病和骨样骨瘤各1例;中间型病变20例,包括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18例, 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恶性病变23例,包括转移瘤16例(神经母细胞瘤转移9例,淋巴瘤浸润3例,横纹肌肉瘤转移2例,恶性胸腺瘤转移1例,鳞状上皮癌转移1例),尤因肉瘤7例;髂骨感染性病变5例(结核2例,化脓性骨髓炎3例)。腺瘤转移1例,鳞状上皮癌转移1例),尤因肉瘤7例;髂骨感染性病变5例(结核2例,化脓性骨髓炎3例)。良性病变及及LCH主要表现为囊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骨脊残存1例,硬化边缘16例,软组织肿块9例,层状骨膜反应5例。恶性病变主要以溶骨性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8例见软组织肿块,8例见层状或针状骨膜反应。MRI显示髂骨骨髓被异常信号取代,病变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在T1WI及T2WI上表现为中等不均匀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髂骨骨质破坏性病变的种类较多,影像表现各异。综合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可累及深部筋膜、四肢骨骼肌或腹膜后腔。它极少起源于肝脏,其MRI表现尚未有过报道。作者报道1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脏原发MFH。男性,52岁。CT增强扫描证实肝右叶一巨大不均质肿块,内含大量液性密度成份,有多发分隔及壁结节,肿块无对比强化。动脉造影及肝静脉造影显示一个乏血管肿块压迫肝动脉及肝静脉。MRT  相似文献   

20.
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36.6岁。单发14例,多发3例。股骨受侵9例,胫骨受侵4例,肱骨、腓骨受侵各2例,桡骨受侵1例。病变位于干骺端13例次,骨干8例次。X线及CT表现为浸润型8例,溶骨型4例(其中1例股骨干为浸润型,股骨粗隆及远端为溶骨型),硬化型1例,混合型4例,囊样型1例。8例见明显骨膜反应,7例合并病理骨折,11例有明显软组织肿块。MRI检查2例均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伴有少量混杂信号。结论长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侵犯单骨,干骺端及骨干为好发部位,多表现为虫蚀样浸润型和溶骨型骨质破坏,多伴有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病变周边可伴有骨质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