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土高原近70a水土流失治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基本资料、黄土高原各省(区)统计年鉴及黄河水沙变化研究、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措施调查与效益评价、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成果数据,回顾了人民治黄70 a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程,从水土保持规划演变、治理措施配置发展和治理效果变化三个方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时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心与方式,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分为试验示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重点整治、依法防治、工程推动、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等7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了多次规划,不同时期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方法、规划目标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水土流失治理从分散的单项治理发展为以小流域为单位的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布设逐渐向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与治理并重转变,形成农业、工程和林草措施组合的系统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保土(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快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经验表明,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措施。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和建设淤地坝,保证其安全运行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黄土高原建设生态型、节水型和可持续发展型淤地坝的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和黄河主要产沙区,几十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在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面临新的需求。为了给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和参考,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阐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近70 a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新时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研究表明:地形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及植被缺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尤其是水力侵蚀,在危害当地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的同时,导致大量泥沙下泄影响黄河防洪安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治理理念尚需更新、水土流失治理科技水平亟待提高、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机制尚需改进、水土流失治理监管体系尚需完善;新时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是,坚持“防治结合+工程治理”方略,重视植被恢复,加强封禁管护与禁牧休牧,创新机制、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性,坚持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提高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世行贷款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我国尚属首次,也是我国改革水保投资运行机制迈出的重要一步。延河项目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先导性、试验性项目。该项目在实施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政策为动力,以群众投入为主体,规模治理,综合开发,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治理开发黄土高原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甘肃省境内5个分区:甘南高原高寒湿润区为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地,重在保护;陇中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为水土流失防治区,重在治理;陇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干旱区重在黄土丘陵沟壑防治和生态修复;陇东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黄土沟壑小流域治理;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过渡带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认识引进世行贷款加快延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延河流域世行贷款项目,是一项投资数额大、涉及范围广、治理任务重的跨世纪的宏伟建设工程。在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加快这一项目的治理速度,在延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反映在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上,还反映在更广泛、更深刻的诸多方面。首先,项目的实施必将加快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其次,项目的实施为加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创造了机遇。按照本健同志1991年视察延安时的指示,我们制定了15年基本治理黄土高原的宏伟规划,实现这一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匮乏影响治理的速度和质量.引进世行贷款开发治理延河流域,缓解了我们治理黄土高原筹措资金的部分困难,必将大大加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第三,项目的实施是为国争光,为民造福的宏伟工程。世界银行组织利用贷款扶持水土保持项目,其根本宗旨就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在全国与延河流域项目同时立项的还有甘肃、山西、内蒙及我省的榆林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1):54-54
中国水利部门计划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模型黄土高原”.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薛松贵介绍,“模型黄土高原”是为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而构建的高科技模型体系.它借助实体模拟理论和技术、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一宏大的科研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黄河及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管理,力求在高质量、高标准、自动化方面有新的突破.内蒙古自治区石拐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EzMap软件,在西沟小流域中进行流域空间分析,获取数据,进行相应数据库管理并绘制和打印所需图件,使小流域治理在规划及实施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孙建轩  张明 《人民黄河》1998,20(4):18-20
从以下9个方面介绍了在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的设想:科学地再认识山西省黄土高原,编制一个切实可行的跨世纪治理规划,确定治理方略,明确综合治理目标,加快基本农田建设,搞好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关于治理速度与投资密度,建立、健全科技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我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即将启动。解决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是实现山川秀美的关键环节。这在黄土高原治理中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沙棘灌木是生态环境恶劣地区治理水土流失难得的先锋树种。发展沙棘是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是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一项重要措施。   之所以把沙棘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一是沙棘耐旱、耐寒、耐瘠薄,适用范围广。大力发展沙棘,有利于加快山川秀美工程实施步伐。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的症结在于水分奇缺,而沙棘具有刺多、叶小且含腊质、蒸腾量小的优点。它能耐- 50℃和 60℃的…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在治理黄土高原上作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黄土高原的贫瘠落后面貌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开发和治理密切结合起来。在指导思想上考虑治理多,考虑开发利用少,在政策和措施上以治理和救济为主,没有把它们与黄土高原的区域经济开发和广大农民的生产致富直接挂起钩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为治理而治理”的状况。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胡春宏  张治昊 《水利学报》2020,51(9):1015-1025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黄河干流河道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及其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河道冲淤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是随着不同时段来水来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今后一个时期内,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0.4亿t/a左右;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平衡输沙量临界阈值为3亿t/a左右。通过水沙调控和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未来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年输沙量控制在0.4亿t/a左右,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约2000 m~3/s左右的输水输沙通道,宁蒙河段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将黄河中下游河道及河口年输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则潼关高程可基本实现升降平衡,稳定在328 m左右,下游河道可塑造与维持平滩流量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基本实现河道冲淤平衡;河口基本实现海岸淤蚀平衡,保持流路相对稳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也存在达到一定程度后治理效果不显著的临界状态,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治理度,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各种措施减沙的临界阈值,本文提出未来通过科学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将入黄年沙量控制在3亿t/a左右,达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与黄河干流河道输沙的平衡,为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确定了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是实践证明了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效益最显著、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重要的治理措施,它在拦泥淤地、缓洪保安、蓄水灌溉、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具有着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项一举多得的好措施,尤其适用于黄土高原及其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治理。陕西地处黄土高原腹部,是全国淤地坝发展最早、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编制西北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规划,山西省在1981~1983年试点调查基础上,决定用实测定点的成数抽样调查法重新调查土地数字。现把概查方法和成果作下介绍。一、调查方法 (一)样点的现地调查全省规定统一采用新的  相似文献   

16.
郑新民 《中国水利》2003,(17):19-22
从沟壑坝系的建设现状、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来看,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要处理好黄土高原全面治理与突出重点快速建设的关系,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快淤地坝系建设.沟壑坝系拦蓄降雨径流,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坝系也拦蓄了大量泥沙,不仅可大量减少黄河干流输沙用水,而且对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也是一大贡献.坝系规划和建设中要选择合适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建坝时序,最终实现坝系的相对稳定,实现坝系水土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要建立健全法规,建立淤地坝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投资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六五期间,国家计委把黄土高原作为国土整治的特殊区域,建立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专题项钊,并提出中心任务是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七五”‘期间,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丈本U标为:完成黄土高原资源和水土流失调查,提出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建立11个小流域治理试验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沟壑坝系的建设现状、任务与存在的问题来看,黄土高原沟壑坝系建设要处理好黄土高原全面治理与突出重点快速建设的关系,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加快淤地坝系建设。沟壑坝系拦蓄降雨径藏。为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坝系也拦蓄了大量泥沙,不仅可大量减少黄河干流输沙用水,而且对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也是一大贡献。坝系规划和建设中要选择合适的规模、结构布局和建坝时序,最终实现坝系的相对稳定,实现坝系水土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要建立健全法规,建立淤地坝建设管理新机制,建立投资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延安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南部原区两大水土治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治理成果。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下步应以治河为主,南部原区应封治结合,保原因沟。拟增水土保持重点项目构架。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8月作了关于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指示,为再造壮丽秀美的祖国山河和治理黄土高原指明了道路。本文根据“提出一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规划,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作出应有的贡献”的宏大计划,实现“再造一个壮丽秀美的黄土高原”的雄伟目标,并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广泛应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优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挖掘水土保持农业措施的具体对策”,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