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烟台市套子湾污水处理厂在原有25×104m3/d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15×104m3/d的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采用UCT与MBR结合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再生水系统建设规模为4×104m3/d,采用反渗透(RO)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工业用水水质及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对该工程构筑物的布置形式和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工程效益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2.
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实施规模为40×104m3/d,采用分段进水AAO和Verticel处理工艺。通过升级和新建二级生物处理系统、新增深度处理和污泥水处理系统等改造措施,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其中12×104m3/d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剩余28×104m3/d出水水质达到一级B标准。介绍了工程背景、改造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单元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效果等。  相似文献   

3.
无锡市钱桥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钱桥污水处理厂已建一期工程规模为2×104m3/d,二期工程扩建3×104m3/d规模,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组合式倒置A2/O工艺+滤布滤池,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设备配置情况等,并总结了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彭弘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0):36-41
厦门石渭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10×104 m3/d,出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规划远期总规模为40×104 m3/d。本次改扩建工程包括扩建10×104 m3/d规模,并完成对一期工程的升级改造。为使改扩建工程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工程采用了多模式A2/O工艺,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与一期工程的有机衔接和合理利用。试运行结果表明,工艺设计合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5.
太原市河西北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AB工艺,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设计处理规模为7.5×104m3/d,出水COD及SS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标准执行。改扩建后的污水厂设计处理规模为16×104m3/d,采用生物脱氮除磷辅以深度处理工艺,使实际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圳市滨河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该厂降低了原有三期工程的处理规模并对部分构筑物进行改造,新建18×104m3/d的常规处理构筑物及30×104m3/d的深度处理工程.工程改造后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沭阳县沭阳凌志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8.0×104m3/d,一期工程规模为3.0×104m3/d,处理后尾水直接排放至沂南河,一期污泥处理规模为干泥2.88 t/d。污水厂采用"水解酸化+倒置A2/O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8.
深圳福永污水厂多模式AAO/ABF工艺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福永污水处理厂近期处理规模为12.5×104m3/d,二级处理采用了多模式AAO工艺,深度处理采用自动反冲洗滤池(ABF),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技术特点和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彭弘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24):36-40
深圳市光明污水处理厂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远期设计总规模为25×104 m3/d,近期规模为15×104 m3/d。其污水具有明显的低碳高氮的特征,尤其雨季进水的碳源更低,这在我国南方的城市污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污水厂采用强化脱氮改良A2/O工艺,尾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应对低碳高氮雨季合流污水的处理措施、主要构筑物的设计参数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某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新增处理规模为1×104 m3/d,远期规模为2×104m3/d。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采取Biolak工艺,运行费用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冬季低温环境。该扩建工程可保证该污水处理厂容纳该地区新增污水量,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详细介绍了该扩建工程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1.
CASS工艺处理规模扩容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山市小榄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的实际运行情况,开展了污水厂挖潜扩容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ASS池运行优化后,能够实现每两格同步运行,处理规模从11.2×104 m3/d提升至15.84×104 m3/d,出水水质能够满足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在该工况下进一步增加污泥回流,强化除磷使出水TP降到0.5 mg/L以下,出水水质可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扩容后电费总成本为22 120元/d,单位处理电费成本为0.103 6元/m3,虽然电费总成本较扩容前增加,但单位处理电费成本较扩容前降低了0.007 4元/m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涡流反应器对东海水厂孔室反应池进行了改造,改造后单池处理规模从6×104 m3/d提高到8×104 m3/d,出厂水浊度1 NTU,改造投资40万元。实践表明,微涡流反应器具有混凝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出水水质优,适应能力强,施工方便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斜管沉淀池出水浊度高、跑矾的问题,采用专利技术"高效絮凝塔"改善反应絮凝效果,采用专利技术"水平管沉淀技术"改造斜管沉淀池,成功地将淮安市东方自来水公司三期老水厂的处理水量由2.0×104m3/d提升到4.5×104m3/d,沉淀池出水浊度<3 NTU,降低了滤池的过滤负荷,改善了出厂水水质。该工程应用是老水厂改造方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省某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不足、厂区用地紧张、出水水质亟需提标等问题,扩容改造工程中将现状改良型氧化沟改造为AAO生化池,现状二沉池改造为MBR膜池,并同时新建一座MBR膜综合车间与之配套,形成新的AAO-MBR深度处理工艺。工程完成后,污水处理能力由3. 0×10~4m^3/d提升至3. 5×10~4m^3/d,实际运行出水COD≤25. 0 mg/L、NH_3-N≤1. 5 mg/L、TN≤8. 0 mg/L,出水水质满足《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相关标准。工程总投资为3 589. 2万元,MBR膜系统运行成本为0. 439元/m^3,结合整体厂区运行工况,总处理成本稳定在1. 15~1. 30元/m^3之间。  相似文献   

15.
潍坊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实施规模为10×104m3/d,采用了多段多级A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介绍了调试期间及正式运行后的情况,可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南通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为2×104m3/d,占地约2.85 hm2,于2008年建成,主要处理工业集中区内经过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的化工废水(5 000 m3/d),以及由污水处理厂北部三个乡镇的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组成的综合废水(15 000m3/d)。对现状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各处理单元的处理能力进行校核,并提出了改造方案。改造工程实施后取得了预期效果,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MBR工艺运行与清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市梅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一体化MBR工艺,设计规模为3×104m3/d,工程于2009年2月正式投产。根据两年来的运行情况,分析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电耗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膜组件的污染情况及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18.
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在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一级强化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2×104m3/d,采用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介绍了一级强化处理的工艺流程、主要处理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并对超磁分离水体净化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超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作为物化处理的一项新技术,以其泥水分离速度快、占地省、处理水量大、运行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业界的关注,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