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桑建平  刘庸 《中国物理 C》1994,18(12):1102-1106
从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借助于一种描述偶偶核高自旋态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位素126Ba,128Ba和130Ba的低能态及质子拆对占据h11/2侵入轨道所出现的回夸现象作了研究.得到了与实验定性符合较好的结果.对Yrast带,进一步探讨了带间相互作用强度与耦合算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包括对力、四极对力及四极力的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依据以广义的Dyson展开方法所建立的微观理论方案,对同中子异荷素154Dy、156Er和158Yb的低能态及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实际计算时,低能态及高自旋态分别用(sd)N组态及(sd)N-1加两中子组态描述,且取用了统一的参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特别是理论较好地复现了原子核的第一个回弯.  相似文献   

3.
利用148Nd(9Be, 5n)152Gd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 对152Gd(Z=64, N=88)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在152Gd核中发现了10多个新的高自旋能级和一个新的S带结构. 实验中首次观察到152Gd核完整的第一个带交叉, 与推转壳模型计算结果和邻近核实验结果的比较显示带交叉是由一对i13/2中子的顺排造成的. 通过对152Gd核运动学转动惯量的分析, 得到152Gd核的形状随着自旋变化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双奇核176Ir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49Sm(31P,4nγ)反应,通过γ射线的激发函数测量、X-γ和γ-γ符合测量研究了双奇核176Ir的高自旋态.首次建立了双奇核176Ir由4个转动带构成的能级纲图.依据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以及相邻双奇核的带结构特征,给出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基于本实验建立起的带间跃迁和在I=18h处观测到的旋称交叉,指出176Ir核基于πh9/2⊙νi13/2和πi13/2⊙νi13/2组态的两个转动带在低自旋时出现旋称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 通过173Yb(19F,4nγ)反应 布居了188Au的高自旋态, 并对其准粒子带结构进行了研究. 基于实验测量结果, 对原有的双奇核188Au能级纲图做了较大的修改. 通过系统性比较, 对15+以上的能级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研究相对论性核碰撞中K++增强的简单的强子输运模型,指出了核子热运动和多次再散射效应的重要性.考虑了多次再散射,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T~150MeV),可得到与实验相符合的K+/π+比值(~0.20).  相似文献   

7.
假定Θ+通过交换有效的同位旋标量介子σ和ω与核子和它本身发生相互作用, 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基础上研究了{p,n,Θ+}系统状态方程和可能形成的亚稳定态. 讨论了在不同的重子密度下质子-中子同位旋比值以及Pentaquark Θ+成分对系统单个重子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在单个重子能取极小时, Θ+有可能在核物质中束缚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在束实验条件下用γ-γ符合方法研究了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178Ir的衰变γ射线. 另外借助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在排除在束干扰的条件下, 进一步对176Ir的β+/EC衰变进行了研究, 在确认在束测量新γ射线的同时建议了176Ir的一个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从衰变系统性方面对176,178Ir核中存在同核异能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最近研制的低温离子阱-离子速度成像谱仪在冷离子束中研究了同位素质量分辨的79Br2+分子离子的[1+1]双光子激光解离动力学. 借助其14Σ-u,3/2态为中间态使79Br2+共振吸收两个光子至4∽5 eV区域的高激发态并发生解离. 利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获得了光解产物79Br+的二维速度分布和平动能释放谱. 通过平动能释放谱确定了不同解离能量处量子态分辨的解离产物通道分支比. 光碎片产物的角分布表明79Br2+分子离子的双光子解离是14Σ-u,3/2态的ΔΩ=0平行跃迁至一个Ω=3/2高解离态发生的. 由于分子激发态中的强自旋-轨道耦合作用,高激发的四重态很可能参与到实验观测的光解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用气体电离室-半导体位置灵敏探测器望远镜测量了46.7MeV/u 12C离子轰击197Au,115In,58Ni靶时,在大角区发射的从Li到Mg的复杂碎片能谱;由各碎片的能谱提取了蒸发源的温度和碎片发射的最可几动能Ep,并与=Vcoul+2T计算的平均动能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验上提取的最可几动能Ep总是低于计算的.用A.Friedman简单的统计公式对复杂碎片的产额进行粗糙拟合,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92Mo(28Si,2Pn)反应,束流能量为115MeV,布居了117Xe核的激发态. 用在束γ谱实验技术探测了117Xe核瞬发的退激γ射线. 已鉴别出了117Xe核的五个集体带,其中两个为首次发现,三个已知的带均被延伸到了更高的自旋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新的Cs2分子中间态A1+u -b3Πu全局解微扰获得的能级数据, 归属了通过微扰增强红外-红外光学双共振中间态A1+u 到上态231g的140条碰撞线, 包含之前实验观测到的221条231g←A1+u← X1+g 双共振跃迁[J. Chem. Phys. 128, 204313 (2008)], 重新计算了231g态的分子常数和势能曲线(排除54个微扰能级). 本次拟合得到的离心畸变常数和从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值相符合. 在亚多普勒激发光谱中,没有分辨出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 对231g态的超精细结构进行初步计算,比较实验结果给出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用全实加关联方法计算了Sc+18离子1s22s--1s2np (2≤n≤9) 和1s22p--1s2nd (3≤n ≤9)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1s2np和1s2nd 态的精细结构劈裂通过计算自旋-轨道及自旋-其他轨道相互作用算符的期待值加以确定。还得到了这两个里德堡系列的量子亏损(作为能量的函数)。依据三种规范的振子强度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相当好的一致。将这些计算结果与量子亏损理论相结合,进一步得到电离阈附近的分立态-分立态跃迁的振子强度和分立态-连续态跃迁的振子强度密度。  相似文献   

14.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15.
将能量和同位旋相关的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引入QMD模型中,并利用壳模型中简谐振子位的密度分布,抽样出稳定的11Li核.仔细研究了11Li+12C反应的总截面.同Cugnon参数化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中低能区,引起反应总截面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该能区核子-核子碰撞截面增大、反应时间尺度增长以及Pauli阻塞效应减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17.
利用能量为85—105MeV的16O束流,通过187Re(16O,5n)反应研究了198Bi的高自旋态能级结构.用6台BGO(AC)HPGe探测器和一台用于探测低能γ跃迁的平面探测器进行了γ射线的激发函数、γ-γ—t符合及γ射线的角分布测量.基于这些测量,首次建立了包括26条γ跃迁的198Bi的高自旋能级纲图,确定了一个半寿命为(8.0±3.6)ns,自旋和宇称为15+的同质异能态.基于较重的双奇铋核200—206Bi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定性地对198Bi的能级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在研制的上海激光电子γ源是MeV量级的高品质γ光束线站,基于该装置可以开展一系列核天体物理实验, 从而更准确的确定各天体核合成反应的反应率. 本文研究了天体核合成中的关键反应12C(α,γ)16O的反应率. 根据多组实验和理论截面数据分别计算了反应率, 并给出了这些反应率计算结果的平均值和统计误差. 根据该结果拟合了理论反应率的解析形式, 确定了新的参数. 进而给出俘获反应12C(α,γ)16O在He燃烧环境下的反应率和误差, 并讨论了电子屏蔽效应对天体反应率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利用能量为50MeV的12C束流, 通过反应130Te(12C,3n)布居了139Ce的高自旋态. 基于标准在束核谱学实验测量结果, 扩展并更新了139Ce的能级纲图. 139Ce的能级结构具有球形原子核的典型特征, 其高自旋态由单粒子激发形成. 利用经验壳模型计算了139Ce的多准粒子激发态能量, 研究了其高自旋激发态的多准粒子特性.  相似文献   

20.
岳崇兴  鲁公儒  李建涛 《中国物理 C》2001,25(12):1140-1146
在顶色辅助的多标度人工色(TOPCMTC)模型框架下,讨论了最轻的中性TC介子P0在μ+μ对撞机(FMC)上的s道共振产生.计算结果表明:其有效产生截面非常大,至少比标准模型中的Higgs粒子h0的产生截面大一个量级.因此,FMC可以用来探测TC介子的存在进而检验人工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