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影  柴超 《中国冶金》2014,24(4):36-38
为解决HP345焊瓶钢屈强比超标问题,在通钢FTSR生产线上,对影响屈强比的主要因素控轧控冷工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层流冷却模式采取后段冷却,能够使HP345焊瓶钢的屈强比由最初的0.81降低至0.76,且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标GB 6653—2008要求。  相似文献   

2.
汪水泽  韩斌  谭佳梅  谭文 《钢铁》2012,47(11):55-58
 屈强比偏高是CSP产品的共性问题。为降低CSP酸洗钢SAPH370的屈强比,采用正交化试验设计,研究了两段冷却工艺参数终轧温度、空冷起始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屈强比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SAPH370钢的相组成和晶粒尺寸。研究结果表明,空冷起始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屈强比的影响显著。空冷起始温度由740℃提高到760℃,可降低屈强比0.017;卷取温度由500℃提高到560℃,可降低屈强比0.015;而终轧温度对屈强比的影响不太明显,终轧温度由860℃提高到880℃,屈强比仅降低0.005。采用两段冷却工艺,通过调整空冷起始温度和卷取温度可有效降低酸洗钢SAPH370的屈强比。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首钢迁钢公司通过应用微量钒钛复合微合金化和控轧控冷技术研制与生产高强度HP345焊接气瓶用热轧带钢的过程。分析了批量生产的高强焊瓶钢HP345的化学成分、冶金质量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0.17%C-0.25%Si-1.40%Mn成分体系的低碳锰钢进行钒钛复合微合金化(wv≤0.025%、wTi≤0.025%),可以开发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的低屈强比高强HP345钢。轧制时可以采用较高的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复合添加的微量V、Ti元素对HP345钢的显微组织影响很小,没有明显的细晶强化作用,但有足够数量的析出相颗粒,从而产生明显的沉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济钢ASP生产线焊瓶用HP295的开发轧制情况,探索了ASP生产线HP295钢带的轧制工艺对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制钢采用的C0.13%~0.19%、Si≤0.05%、Mn 0.7%~1.0%的成分设计思路和860℃终轧温度、640℃卷取温度以及两段式层流冷却工艺,可有效降低屈强比,满足了钢的强度塑性等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轧制DP590热轧双相钢,研究了卷取温度、快冷温度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快冷温度提高,马氏体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抗拉强度升高,延伸率下降;试验钢在550℃、600℃卷取时,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热轧双相钢中马氏体含量下降,抗拉强度下降明显,延伸率提高。在600℃时得到的铁素体和马氏体比例合适,实现了抗拉强度600 MPa,屈强比0.5左右,延伸率22%以上的热轧双相钢,综合性能满足DP590热轧双相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终轧、终冷温度条件下X65/X70中厚板管线钢的板屈强比值和微观组织的变化研究发现,当终轧温度低于Ar3温度时,钢板进入两相区轧制,钢板组织呈带状分布,钢板屈服强度的提高幅度大于抗拉强度的提高,屈强比呈上升趋势.水冷中钢板头部温度过冷对屈强比控制也非常不利.通过对X65/X70管线钢进行控轧控冷工艺优化,屈强比值得到显著降低,大幅提高了管线钢板合格率和成材率.  相似文献   

7.
吴迪  李壮  吕伟 《钢铁》2012,47(8):36-38,40,42
通过实验室热轧机组的控轧控冷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参数对超高强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终轧,轧后不同方式冷却,抗拉强度几乎都在1 000MPa以上,屈强比在0.54~0.62之间,伸长率在13%~17%之间。铁素体晶粒随终轧温度降低和冷却速度加快而细化;终冷温度降低,贝氏体量增多。经800℃终轧后层流冷却至560℃左右空冷,由于铁素体晶粒细化,组织中大量的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少量的孪晶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存在使抗拉强度达1 130MPa,伸长率达16%,强塑积达到18 080MPa.%的最高值。控轧控冷获得以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为主并含有少量残余奥氏体+马氏体的复相组织,使试验钢具有了优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转炉→RH炉→连铸→热轧→连续退火→精整的工艺路线,制备了高强IF钢CR220IF。研究了910~950℃终轧、710~740℃卷取的热轧工艺条件下,热轧基料变化对冷轧成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热轧工艺不改变冷轧连退成品的显微组织,但影响连退成品的力学性能;冷轧成品的强度指标随卷取温度提高逐步降低,延伸率和r值在卷取温度变化范围内存在最佳值;终轧温度对强度的影响存在最佳值,930℃终轧、720℃卷取的条件下,成品强度最低,有利于连退工序获得良好的成品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TMCP工艺对Q370q E-HPS高性能桥梁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达到替代正火工艺的目的,对终轧温度、开冷温度、返红温度及冷却速率等TMCP关键工艺参数与组织、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生产Q370q E-HPS钢时,随终轧温度升高、开冷温度降低、返红温度升高及冷却速度降低,铁素体晶粒尺寸增大,珠光体含量增加,屈强比降低。通过工艺参数优化,可获得合适尺寸和体积分数的铁素体和珠光体,实现Q370q E-HPS钢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和较低的屈强比。  相似文献   

10.
对B510L采用不同形变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分析了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合加热温度对合金元素Nb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贝氏体对带钢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工厂试生产的工艺制度为:加热温度1200℃保温2~3h;终轧温度780~800℃,精轧压下量>80%;卷取温度40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屈强比偏高是CSP低碳产品的共性问题。为降低CSP低碳酸洗钢SAPH370的屈强比,采取了不同轧制工艺(终轧温度FT7、卷取温度CT和冷却方式)进行试验,对不同工艺下的低碳酸洗钢的力学性能、晶粒尺寸和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APH370钢采用终轧温度(FT7)为860℃、卷取温度(CT)600℃、后段快速冷却的工艺,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屈强比可降低到0.8以下。观察到铁素体晶粒粗化、珠光体弥散分布。分析表明:CSP采用后段快冷工艺与传统热连轧的两段冷却工艺相当,有利于获得合适的铁素体晶粒度和弥散分布的珠光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显微镜、EBSD等方法,对Nb-V-Cr复合微合金生产的X70管线钢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冷却工艺条件下,随着卷曲温度的降低,管线钢组织由粒状贝氏体转变为贝氏体铁素体,M-A组元也随着卷曲温度的降低而减少。轧后弛豫条件下,组织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及退化珠光体。卷曲温度470℃时,管线钢屈服强度最大,为680 MPa,而卷曲温度降低至380℃时,管线钢冲击功最大,为287 J。  相似文献   

13.
Various hot rolling schedules were applied to a Nb,V,Ti contained HSLA steel.Coiling temperature had crucial effects on not only yield strength,but also yield ratio and precipitation behavior.600Mpa yield strength is achieved when coiled at 450℃,which is 100Mpa higher than those coiled at 570℃.However,the low coiling temperature had adverse effect to increase yield ratio,which increased from 0.78 to 0.88 as coiling temperature dropped from 570℃ to 450℃.High resolution SEM analysis shows that sizes of Nb,V,Ti precipitates are affected by coiling temperature.Coarse (Nb,Ti)(C,N) precipitates up to 5μm are observed at higher coiling temperature and to decrease tensile strength,where high coiling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low cooling rate.With strong cooling and coiling capacity of Shasteel’s 1450mm width hot rolling mill,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ength and formability of the steel can be balanced when coiling temperature has been optimized.Alloying and microalloying costs can be reduced by efficiently utilizing the capacity of rolling mill.Alumina inclusions are found to act as nucleus for Nb,V,Ti precipitates,contributing to coarsening of precipitates.  相似文献   

14.
热轧工艺对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兆所  康永林 《特殊钢》2006,27(6):47-49
试验了180mm铸坯加热温度(1200℃、1180℃)、2.3mm热轧卷轧制道次(7道次、5道次)、精轧终轧温度(780~860℃)和卷取温度(≤710℃)对0.5mm冷轧无取向硅钢50W600的铁损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铸坯加热温度,提高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有利于改善该冷轧无取向硅钢成品的磁性能;而粗轧道次对成品磁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压缩比、压下率和轧制温度的控制,使L450M管线钢(/%:0.06C,1.52Mn,0.19Si,0.017Ti,0.048Nb,0.028Als)获得了良好的强韧性.结果表明,200 mm坯粗轧末3道次和精轧前3道次达到20%以上的大压下率,可以使12 mm钢板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形成细小的微米级晶粒.晶粒尺寸基...  相似文献   

16.
冷却工艺对HP295焊瓶钢板屈强比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工业生产条件下降低铁素体/珠光体钢屈强比的有效办法,研究了前段冷却、后段冷却和两段式冷却3种工艺对HP295焊瓶钢板屈强比的影响规律,通过采用两段冷却方式并控制带钢卷取温度使攀钢HP295焊瓶钢板的屈强比低于0.8,屈强比合格率由此前的不足90%提高到100%,各项力学性能满足国家标准GB6653—1994要求。  相似文献   

17.
 51CrV4钢因具有良好的热处理性能与力学性能,广泛用作为高等级弹簧钢。为改善现有锯片钢的不足,根据51CrV4特有的化学成分,创新性地将其用于制造金刚石焊接锯片基体。通过研究动态CCT曲线,卷取温度对显微组织与第二相析出物的影响,淬火与回火工艺对碳化物尺寸、晶粒尺寸、力学性能的影响,评估了51CrV4钢用于制造金刚石焊接锯片基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卷取温度升高,先共析铁素体尺寸与珠光体片层间距变大,10 nm粒径以下的(V,Cr)C析出物在MC相析出物中所占的比例减少;淬火温度由800提高到900 ℃时,奥氏体晶粒尺寸先缓慢变化,随后快速长大,固溶的碳化物质量分数增多,回火后锯片硬度增强,而回火温度由450提高到550 ℃时,马氏体板条界片层状渗碳体逐步球化,强度明显下降,塑性小幅提高;设定合适的卷取温度控制热轧态中第二相碳化物的尺寸,并在850~900 ℃淬火、约450 ℃回火是生产高硬度、高韧性51CrV4金刚石焊接锯片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