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事聚焦     
日期10月4日10月6日10月10日10月11日10月14日10月19日10月20日10月23日10月29日10月30日11月3日]l月4日11月5日11月6日11月8日11月9日11月11日11月12日11月13日11月15日11月16日11月17日11月19日 内容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l号”1 957),人类进人空间时代。“月球3号”发射(1959),3日后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幅照片。发射“尤里西斯”(1990),这是第一个考察太阳极区的探测器。多纳提彗星发现以来最美丽的时候(1859),它有一条长而弯曲的尘埃彗尾和一条笔直的离子彗尾,大约20汉)年回归一次。“伽利略”在飞往木星途中,第一次近…  相似文献   

2.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2005年的天象真是平淡无奇。即将到来的2006年会怎样?让我们来展望一下。 2001年、2002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现在的太阳正处于平静期,按常理来说,这几年太阳是不会有什么"大动作"的。然而,2003年的10月、11月和2005年的9月,太阳上出现了猛烈的耀斑爆发,让全世界大吃了一惊。看来,对太阳的监视,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放松,  相似文献   

3.
短问题 1.拉格朗日点 小物体在只受引力作用下绕两个大质量物体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轨道系统中会包含五个拉格朗日点。例如人造卫星相对地球和月亮运动,或者卫星相对地球和太阳运动。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频谱仪(0.625~7.600GHz)在2003年10月22日~11月3日观测到8个伴生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太阳射电爆发,结合Nobeyama Radio Polarimeter(NORP)的单频观测、Nobeyama Radioheliograph (NORH)、Siberian Solar Radio Telescope(SSRT)的成像观测以及Culgoora和WAVE/WIND的低频射电频谱观测,对8个射电爆发的射电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试图从中寻找与CME伴生的射电爆发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夏寒 《天文爱好者》2014,(12):67-71
明亮的太阳表面,时常会出现一些黑斑,天文学家称之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物理学家热衷的研究对象,关于它仍有许多尚待解决的谜团。天文爱好者对太阳黑子不会陌生,用一个口径10厘米的望远镜,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普通百姓或许知道太阳黑子这个天文学名称,若想亲眼看到它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机会还是有的。2014年10月17日至30日,太阳表面就出现了一个特大黑子群,是近24年来最大的,裸眼可以观看。按照天文学家的编号,它为2192号黑子群。  相似文献   

6.
天象观测     
2002年11月天象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14°18′.0;月未,太阳的视赤纬为-21°34′.6。本月太阳由天秤座运行至天蝎座。 7日22时22分立冬,太阳的黄经为225°。 22日19时54分小雪,太阳的黄经为240°。 月亮过近地点、远地点的时间分别为4日9时、16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十年对太阳外层大气的了解有了很大的进展。大部分进展是通过火箭和人造卫星所获得的观测资料和理论解释而取得的。本文总结了日冕物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有关日冕的结构,能量平衡,日冕加热机制的理论以及太阳风等的某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委员会于1984年11月16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人造卫星资料处理和定轨方法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各天文台站和空间中心、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测绘和国防科研部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9人。会上宣读了论文报告共26篇,书面报告8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卫星观测资料处理、卫星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文代表团于1978年11月21日至23日访问了西德弗赖堡(Freiburg)基彭霍伊尔太阳物理研究所(Kiepenheuer-Institut fur Sonnenphysik),在1978年9月1日以前该所名称是Fraunhofer Institut。着重了解了该所的太阳观测站选址经验和对未来大太阳观测仪器的设想。在文献中,这二方面的工作都已有详细报导,这里仅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天文学会太阳物理和日地关系专业委员会发起并组织的《太阳活动区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5—30日在四川省峨眉山市举行。会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天体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课题《第22太阳活动周峰年日地整体行为研究》和中国科学院天文委员会太阳分支学科的大力赞助。太阳射电爆发高时间分辨第二次学术工作研讨会和CSGD太阳耀斑资料会同时举行。中  相似文献   

11.
观测角     
10月24日木星冲日冲日是指从地球上看,地外行星和太阳的地心黄经相差180度的天文现象。太阳下落时,行星从东地平升起,半夜时分上中天,整个夜晚都可看到行星。行星冲日时离地球距离较近,是观察行星的好时机。10月24日木星冲日,它的视直径为49″7,视亮度达-29等。在夜空中显...  相似文献   

12.
太阳射电爆发是无线通讯特别是卫星导航通讯的潜在影响因素之一.2015年11月4日的太阳射电爆发事件在1415 MHz点频的流量达到了峰值5800 SFU(Solar Flux Unit,太阳射电流量单位,1 SFU=10-22 W/(m2·Hz)),位于日下点的欧洲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1月23日至24日的深夜,在南极大陆发生日全食。日全食发生时,南极地区正处在夏季白夜期(也称夏季极昼期),太阳几乎永不下落,总在地平线之上徘徊,这种白夜日全食实在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人类足迹踏上南极以来首次可观测的日全食。在太阳隐身的1个半小时里,食既瞬间出现的倍利珠和黑太阳周边扩展出来的日冕等一系列奇妙的动态景象依次展现,这一极其罕见的全本"南极日全食天象剧"通过日本NHK(日本广播协会)的高清晰电视和因特网,传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4.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太阳物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学家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1年5月16日和10月12日光学、射电、硬X射线等观测资料的对比,提出了一个模型,解释了太阳大耀斑脉冲相微波毫秒级尖峰辐射的一些特征及其与各种共生现象(例如Ⅲ型、Ⅳ_(DCIM)型和硬X射线爆发等)物理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星表零点确定的历史概况和利用太阳、月亮、大行星、小行星以及人造卫星观测确定零点的基本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对近百年来利用太阳系天体测定零点的方法和精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云南天文台协办的国际太阳物理研究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云南天文台举行。这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太阳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受到了我国有关领导和天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开幕式由云南天文台台长陈彪主持,云南省副省长和志强到会并致开幕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并题词:“发展天文事业,攀登科学高峰”。 1992年10月26日~29日“亚太地区天文教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1992年10月30日 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中国天文学会七十周年纪念大会”。 1992年10月31日~11月2日 中国天文学会  相似文献   

19.
宇宙画廊     
上图日行迹照片是用太阳摄影术于乌克兰 拍摄而成的,从1998年8月到1999年8月,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前景照是于1999年7月的傍晚在同一位置拍摄的。太阳在一年当中所经过的路线形状就叫做日行迹(analemma)。太阳位置的变动是由于地球绕日运行时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夏天时,太阳会出现在日行迹的最高点,到了冬天,太阳就降到日行迹的最低点。而在不同纬度上拍摄而成的日行迹会有细微的差异,如同在每天的不同时段拍摄的日行迹也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1983年昆明国际太阳物理研究讨论会(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o-lar Physics and Interplanetary Travelling Phen-omena)”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外科学家115名,其中有来自英国、加拿大、法国、联邦德国、荷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