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重庆市耕地资源的数量、结构和布局,对重庆市耕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重庆市耕地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农民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出发,以农地发展权为基点确定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以此提升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弥补了现行耕地保护制度的不足,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152.63万元·hm~(-2),耕地保护年度补偿价值标准为7.54万元·hm~(-2)。该数值较为合理,具有现实可行性,对重庆市实施耕地保护补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制度创新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耕地资源现状为基础分析了当前耕地资源面临的危机,并对当前重庆市耕地保护措施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在耕地保护新形势下,结合大数据、先进技术及创新思维,提出搭建耕地资源保护监测监管平台和土地整治转型升级两措施,以期找到耕地资源保护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为多角度了解重庆耕地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从时间、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空间结构、空间功能等方面对重庆市耕地资源时空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总体上不断下降;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耕地资源稀疏区、一般区、密集区的格局;耕地重心向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耕地流失量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耕地增加量和耕地产出率均呈现上升态势。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耕地资源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庆市1997~2006年耕地数量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直辖以来重庆市耕地非农化的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耕地非农化的经济驱动机制,并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的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6.
耕地与田园城市的思考——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  邱道持  王昕亚  莫燕  张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431-443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在对耕地景观生态系统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景观生态功能综合评价方法揭示了耕地特殊而优越的景观生态保护功能,结合田园城市理论,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提出协调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问题长久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难点问题。根据重庆市1952—2003年长序列耕地和经济统计数据及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土地利用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重庆市耕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直辖以来耕地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①重庆市耕地变化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GDP)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98,但耕地面积的变化并不完全由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引起耕地大量减少的主导因素是生态保护的需要。②重庆市1997—2003年耕地共减少21.84万hm2,减少去向由多至少依次为生态退耕、建设占用、改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分区是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差别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基础,为使土地利用分区更好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压力差异,采用耕地保护内压力即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耕地保护外压力即耕地非农化胁迫相关联分析的土地利用分区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 2003年-2010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逐步降低,耕地保护内压力整体上升,区域差异性有所扩大;2以耕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为表征的耕地保护内外压力关联进行土地利用分区,能很好地反映耕地供需矛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区具有相似耕地资源承载力与耕地非农化胁迫,且具有明显的空间聚合性;3分区结果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布局有较高的空间吻合性,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区内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策略更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新视角和重庆市耕地资濂变化态势与构成分析,根据1997-2006年重庆市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时期的耕地粮食动态变化,并从耕地、人口、粮食三个子系统对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行分析,针时耕地持续减少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态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邹小红  张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91-792,824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在分析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2004年耕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人口预测成果,分别预测了黔江区不同规划时段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耕地需求量.根据预测成果,提出了黔江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在保证区域粮食安全条件下的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为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耕地保护目标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重庆市垫江县耕地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耕地压力处于预警线警戒值,必须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防止耕地进一步流失,同时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13.
李江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38-12839,12841
对使用博弈模型对现行耕地保护和区域协调耕地保护2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成本下,区域协调耕地保护模式可以实现耕地保护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税收手段耕地保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耕地保护政策和效果,对耕地保护的税收手段进行了分析,并从税收这一角度探析了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飞  孙爱军  孔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16-8118
介绍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由来,从占用耕地方、补充耕地方及全国的角度分析了跨省域耕地占补平衡的利弊,提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耕地保护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一些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耕地保护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该文在纵观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耕地数量保护、耕地质量保护以及耕地生态保护方面对耕地保护进行了回顾,对我国今后耕地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研究如何更好地进行耕地保护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阳城县为例,从耕地潜在生产能力、农业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分析计算得出阳城县各村耕地保护级别,为建设占用耕地项目选址等土地利用行为与决策提供了参考,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