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菱形、圆形及泪滴形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8月—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云南省剑川县人民医院接诊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面部病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3~88岁。患者创面面积为1.0 cm×1.0 cm~7.0 c...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对颜面部特殊部位的病变组织行菱形切除创面的异形“M”皮瓣修复术的可行性。方法对病变组织做菱形切除后,应用创面两侧大小不同的4块对称的三角瓣,错位缝合后,构成变形的“M”皮瓣修复。结果26例皮瓣错位缝合后全部成活。修复的创面不存在直线瘢痕,对颜面部结构无牵拉变形影响。结论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供颜面部特殊部位选用的菱形创面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剑名  杨镇生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499-1500
目的:评价应用菱形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应用菱形皮瓣修复色素痣、瘢痕、体表肿瘤等切除后缺损患者46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于缺损邻近处设计菱形皮瓣,将菱形皮瓣转移修复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形态满意。结论:菱形皮瓣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理想的选择,其效果满意,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的应用经验。方法:2006年~2011年,我科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共46例,创面最大7.0cm×4.5cm,最小1.2cm×0.6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设计皮瓣,浅筋膜层内形成皮瓣,无张力下向受区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除2例皮瓣尖端散在的表皮坏死外,其余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经1个月~5年随访,切口痕迹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制作简单,是修复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各种局部皮瓣一期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优势。方法:2005年2月~2010年2月对我科收治的20例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病例,采取将较小的体表恶性肿瘤及其边缘0.5~3cm正常组织一起切除并彻底清创的方法,综合考虑创面的性质、部位、大小等因素,设计局部皮瓣一期修复切除后遗留的创面。结果:全部病例坚持随访,随访期1~5年,仅有一例复发,创面均完全愈合,皮瓣均成活,外形恢复满意,覆盖创面的组织颜色、质地与其周围组织符合性好。结论:运用灵活的局部皮瓣技术在修复体表较小的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创面上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3月,收治骶尾部褥疮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38~95岁,平均63岁。褥疮发生时间3个月~2年6个月,平均8.5个月。褥疮范围6 cm×5 cm~18 cm×13 cm。按褥疮范围及病变程度分度:Ⅲ度23例,Ⅳ度20例。采用改良菱形皮瓣设计方法,应用单侧(19例)或双侧(24例)臀上部筋膜皮瓣移位修复。一侧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4.5 cm~18.0 cm×11.5 cm。结果术后7 d发生皮瓣下积液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3例,经引流、换药处理后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1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和8个月褥疮复发;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皮瓣颜色正常,外观及弹性良好。结论采用臀上部改良菱形筋膜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具有设计及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损伤小的优点,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8.
9.
多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压电击伤、热压伤创面,应用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避免截肢,恢复功能及防止继发性大出血等优点。我们对18例44处热压伤、高压电击伤创面应用36块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获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龄23~48岁,高压电击伤13例,热压伤5例,创面共44处,位于上肢、手部43处,颈、枕项部1处。采用了36块皮瓣、肌皮瓣移位修复,其中轴型皮瓣、肌皮瓣31块,任意型皮瓣5块。髂腰部皮瓣26块,前臂逆行岛状皮瓣1块,侧胸皮瓣与背阔肌肌皮瓣联合1块,背阔肌肌皮瓣与髂腰部皮瓣联合1块,单纯背阔肌肌皮瓣2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观察.方法:自2008年08月至2010年08月采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缺损创面32例,缺损面积最小0.5 cm×0.6 cm,最大2.8 cm×3.0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台,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菱形皮瓣对于面部缺损直接缝合张力大或可能引起面部器官移位的创面修复,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切口瘢痕不明显等优点,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菱形皮瓣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寻找一种适用性较广的体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手术方法。方法参照临床上多种相同几何原理的局部皮瓣,自行设计改进的菱形皮瓣,以修复各种形状的体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用于219例254个创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本皮瓣设计合理、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灵活易学、应用广泛,适应性强,是临床即时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Z-形支赛转移修复体表圆形缺损创面28例.效果满意。该皮瓣设计简单.取材方便,操作灵活,组织利用充分,可用于全县任何部位组织缺损,是体表组织缺损即时修复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邻近眼、鼻、口等器官的无法或难于直接缝合的面部皮肤缺损患者.自2000年3月至2008年3月,笔者采用改良菱形皮瓣对29例面部皮肤缺损患者进行了Ⅰ期修复,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局部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皮瓣移植作为一种修残补缺的手段,在创面修复中应用广泛,多用于皮片移植难以修复的创面,例如:骨关节、肌腱、重要脏器、大血管和神经干裸露。且无法利用周围皮肤直接拉拢缝合的创面;遭受磨压部位或局部营养不良创面;颊、鼻等处洞穿性缺损等。对于既能用皮片修复又能用皮瓣修复的创面,为获得良好的形态或功能效果。也常选用皮瓣修复。皮瓣按供区与受区的远近关系可分为局部与远位皮瓣两大类。其中局部皮瓣形成于皮肤缺损的邻近部位,在色泽、质地、厚度、毛发生长情况等方面与受区最为接近,除有皮瓣修复的一般优点外,更具形态再造价值。皮肤肿瘤或瘢痕切除以及创伤等原因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而位于头面等暴露部位创面的修复是其中的难点。只有熟悉并擅长灵活应用各种局部皮瓣。才能在这些创面修复中获得最佳的结果。学习局部皮瓣是整形外科医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足外伤软组织缺损12例,缺损面积:6cm×13cm-10cm×20cm,平均8cm×16cm,其中软组织感染5例。入院清创、骨折内固定,感染病例先行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1周,待感染控制后切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疗效满意,皮瓣质地柔软,外观臃肿不明显,供区愈合良好,仅留有线状瘢痕。根据下肢负重是否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恢复工作等指标评价下肢肢体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足外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圆形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形皮肤缺损,如皮肤癌、体表肿瘤等病变切除后所遗留创面,是整形美容外科临床上最常遇到的皮肤缺损类型,也是整形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传统的圆形缺损修复方法存在着往往需要切除额外的正常皮肤、切口线过长、缝合分布面积大、设计时需将原先的圆形缺损改变成其他形状来修复等弊端。自1998年10月起,我们应用Keser等[1]设计的双侧反向半圆形皮瓣修复直径2~8cm的圆形皮肤缺损共19例,临床效果满意。1 手术设计圆形缺损的边缘周围应有充足的余地。如图1示,首先用一条轴线(线1)将圆形缺损划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同时线1应与皮肤张力松弛…  相似文献   

18.
侧胸部菱形皮瓣修复乳癌切除术后创面田福年我科1989年以来,采用侧胸部菱形皮瓣移位修复中晚期乳癌切除术或乳癌术后复发再切除术形成的前胸部缺损12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女性。年龄42~60岁。乳癌首次受术者10例,肿块5~12cm,...  相似文献   

19.
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常州医 疗区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下肢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任意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内踝上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创面供区优良率、 围术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创面供区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 77.14%(P <0.05);两组围术期皮瓣面积、制备皮瓣所用时间及手术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 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对下肢创面患者采用内踝上皮瓣修复的效果优于任意皮 瓣修复,其创面供区优良率更高,有助于促进创面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1987年以来,采用小腿仙侧逆行筋膜皮瓣共23例,其中用于修复足部创面7例。皮瓣远端可取至髌骨下缘平面,足以修复远至足端的创面。术后随讠年以上者4例,皮瓣均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恢复,以痛觉为佳。认为此种皮瓣对于严重足部创伤缺损的修复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