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 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 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 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100例艾滋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证候学特点,探讨AIDS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100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皮肤痒、纳呆、皮疹、胸闷等;舌象特征以舌色暗(紫)、苔薄白或白腻最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弦脉、沉脉、细脉等;最常见证型为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肝郁气滞。结论AIDS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虚劳和外感疫毒是病机的关键,主要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和中医证型资料。结果:广东地区107例经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最常见症状、体征为乏力(41.12%)、头痛(25.23%)、腰痛(24.30%)、自汗(23.36%)、咳嗽(20.56%)、皮疹(18.69%)、关节痛(18.69%)等;舌象以红舌(53.27%)为主,舌苔以白苔(54.21%)多见;最常见的脉象为细脉(59.81%)、弦脉(55.14%)、沉脉(23.36%)等;最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19.63%)、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14.02%)、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13.08%)。结论:广东地区107例性传播感染的HIV/AIDS患者中医症状、体征、证候分布有一定规律,病位主要集中在肾、肝、脾(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主要消化道症状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随机抽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的未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四诊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HIV/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频率按高低分别为:腹泻、纳差、咽部不适、胃胀胃痛、吞咽困难、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适、胁痛、便秘、呕血黑便、黄疸。伴随消化道症状的HW/AIDS患者中,最多见的全身症状依次为:消瘦、恶寒肢冷、乏力、低热、自汗、咳嗽、面色少华、皮肤瘙痒、心悸、头晕头痛、尿异常、盗汗、痰多、易感冒、腰膝酸软。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齿印舌、白腻苔、暗舌、淡红舌、胖大舌、红舌、淡白舌、薄黄苔、薄白苔、黄腻苔、少苔、花剥苔、腐霉苔、紫舌;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虚脉、沉脉、迟脉、实脉、数脉、浮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HW/AIDS患者消化道症状的主要病机是脾虚、脾肾阳虚、痰湿内阻、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尿石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制定证候调查表,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296例尿石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信息,统计舌象、脉象、症状体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证候特点。结果:(1)舌象分布中,出现频率在20%以上的单一舌象为白苔、红舌、厚苔、腻苔、黄苔。脉象分布中,出现频率>20%的单一脉象为细脉、弦脉、滑脉、沉脉。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体征共27项,腰腹部疼痛及恶心、尿频、血尿、小便不畅等急性发作期特征症状相对较多,其余以寒热、二便和消化类症状较为常见。(2)14条强关联规则中,5条为阳虚、寒湿类证候表现,4条为阴虚、热证类证候表现,1条为肾虚类证候表现,3条为肾绞痛及伴随症状。(3)因子分析共提取16个公因子,代表的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肾为主,病性证候要素以阴虚、阳虚、湿、热为主,并常见虚实夹杂。聚类分析共获得6类证候,代表的主要证型分别为肾虚湿瘀、气滞热结、阴虚湿热、脾肾阳虚、脾虚湿热、湿热内蕴。结论:尿石症患者证候表现以寒热、二便、汗出和消化道症状常见,虚证类证候主要为阴虚、阳虚、肾虚、脾虚,实证类证候主要为湿、热,虚实类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舌脉诊数据在失眠不同证型中分布规律,为同病异治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搜集失眠为主症的398例医案中患者的一般资料、舌象脉象信息和证候诊断等。运用频数分析、R×C卡方检验和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失眠高频证候舌脉数据。结果:选取以失眠症为主症的医案中出现频数较高且典型的三种证候进行,证候类型分别为:肝郁气滞型、心脾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其中78例肝郁气滞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红舌、舌胖大、苔薄白或薄黄、脉弦;65例心脾两虚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淡白舌、舌胖或带有齿痕、苔白或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49例痰瘀互结型高频舌脉诊数据为:舌质暗或紫、舌胖大、苔白或黄腻、脉弦滑。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肝郁气滞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红、苔白、脉弦;心脾两虚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脉虚无力;痰瘀互结型失眠常见的舌脉组合为:舌暗紫、苔白腻、脉弦滑。结论:在失眠症医案中,失眠症的三类典型临床常见证候的舌质、舌苔、脉象数据客观地反映了三种不同证型的病理特征,为临床辨证疾病证候提供辨识度高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运动神经元病(MND)的中医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制定临床证候调查表,对62例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数据库的构建、数据的录入管理,通过软件的相关功能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症状资料,对流行病学特点、证型、证候组成要素、舌脉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和体征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体倦乏力、唇舌色淡无华;排名舌象前3位的为:舌色淡、舌体瘦小、舌色红;排名舌苔前3位的为:舌苔白、舌苔腻、舌苔厚;排名脉象前3位的为:脉沉细、脉弦、脉滑.中医证型分布中以脾肾亏虚证和脾胃亏虚证最多,其次为肝肾亏虚证、湿热内蕴证、瘀血阻络证.结论:脾肾亏虚证和脾胃亏虚证是MND最常见的证候,特别是脾虚在MND的病机中具有重要地位,故补益脾肾可成为治疗MND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中医证型证候流行病学分布规律,为该病研究和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48例,统计分析患者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中医证型及个人基本资料、症状特征等分布规律.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各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P=0.022)、年龄(P=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恶风、关节冷痛、畏寒喜暖、神疲乏力、走窜痛、口干渴、关节酸重、口苦、肢体麻木、四肢不温为RA常见症状;舌红、舌淡、舌暗为常见舌象;苔白、苔薄、苔黄、苔腻、苔厚为常见舌苔;齿痕舌、裂纹舌为常见舌型;脉沉、脉滑、脉细、脉弦、脉弱为常见脉象.分析实验室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证型依次为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病程、年龄可能对新疆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HIV/AIDS 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HIV/AIDS 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498 例AIDS 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498 例患者中症状频次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盗汗、失眠等;证型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舌质颜色统计依次为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脉象统计依次为弦、沉、细、滑、数。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从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着手,为静脉吸毒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症候学前瞻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下简称慢重肝)症候学特点,探讨慢重肝的病因病机、病性、病名及辨证分型。方法:前瞻性观察慢重肝患者症状体征、脉象、舌象,辨证分型,并与慢性乙型肝炎(下简称慢乙肝)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慢重肝症候学特点。结果:1慢重肝常见症状体征:身目发黄、尿黄、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食欲减退、食少、腹胀、性欲减退、口干口渴、肝掌、腰膝酸软、恶心、烦躁、两目干涩、下肢水肿、大便粘滞不爽、头昏、口粘不爽等。2舌象特征:舌质多暗或暗紫、舌红;苔多厚或,和腻、苔色多黄或白;舌下静脉多增宽或曲张;部分患者出现舌体胖或瘦。3最常见单脉象:滑脉、沉脉、弦脉、数脉、濡脉、细脉、弱脉、实脉、涩脉。4辨证分型:慢重肝最常见邪实证型为肝脾血瘀(56.5%)、水浊内停(41.5%)、湿浊困阻(37.3%)、阴毒内结(27.6%)、阳毒内盛(21.5%)、湿热并重(19.2%)、血热证(11.9%);本虚证型为肝肾阴虚(50.0%)、脾气虚(33.4%)、肾气虚(29.6%)、肝阳虚(25.7%)、脾肾阳虚(22.3%)、肝气虚(20.7%)。结论1病因病机:内因考虑肝肾阴虚、阴血不足、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外因主要考虑为:湿浊(热)毒、淤毒。病机较为复杂,可概括为:病情迁延日久,气血阴阳亏损,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而生湿浊,或湿浊之邪乘虚而入,阻碍气血,郁久生热,泛溢肌肤。病性属本虚标实。2中医病名首选“黄疸”,可参照臌胀、积聚、血证、厥证等病名。3基本证型:肝脾血瘀、阴毒内盛、阳毒内盛、肝肾阴虚、肝脾肾气虚、肝脾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药物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主要证候分布和中医四诊信息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接受HAART药物治疗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的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统计分析分布特点。结果:共回顾调查216例,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常见症状有疲乏、健忘、脱发、腰酸、多梦、头晕、心悸、腰膝无力、不寐、气短、胸闷、腰痛、视物模糊和面色萎黄等,舌象与脉象有淡白舌、淡红舌、红舌、齿痕舌、荣润舌、痿软舌、薄苔、白苔、黄苔、厚苔、腻苔、细脉、弱脉、迟脉和数脉。不同证型中,健忘、多梦、头晕、心悸、细脉、弱脉在气血两虚组出现率较高,疲乏、脱发、不寐、齿痕舌、厚苔在脾肾阳虚组出现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酸、腰膝无力、迟脉在脾肾阳虚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气血两虚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病症的中医症状主要涉及心、脾及肾三脏,主要证候有气血两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本病症主要以正虚为主,可兼见痰、湿、热等标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辨治规律。方法对56例PM/DM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诊断、舌象、脉象、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候特征与临床用药规律。结果30~60岁年龄段人群最易患本病,与其它2组相比,差异性显著。舌象以淡红舌、红舌、淡白舌多见,舌苔以白苔、薄苔、腻苔、黄苔多见,脉象以细脉、数脉、弦脉为主。从用药频数来看,健脾益气药及清热祛湿药多用。结论多发性肌炎的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湿热浸淫为标。中医应从脾论治,病因辨证应从湿热论治。治疗须注意顾护脾胃及疾病后期加用活血祛瘀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变量聚类分析法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方法共收集到2014-01—2016-01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心血管科门诊就诊的冠心病SA患者262例,根据SA患者中医四诊病症信息(包括一般情况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设计调查表,统计各个病症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对患者中医四诊病证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归纳总结冠心病SA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 262例S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胸痛(闷)、气短为突出,常伴随倦怠乏力、脘痞胀满、头晕、少寐等症状,舌象多见舌下瘀血、舌红、少苔、苔白、苔白腻等,脉象多见脉弦滑、脉细数等。聚类结果分析显示,SA患者可分为湿热郁阻证、气虚血瘀证、痰浊内阻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阳虚证7种证型,以湿热郁阻证最常见,所有类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闷)、气短表现。结论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冠心病SA患者分为7种证型,与既往临床研究结果较一致,其中湿热郁阻证型患者最多,颇具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症候学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探讨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85例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状(发热、乏力、咳嗽、气短、食欲不振、汗出、心悸、五心烦热、失眠、便秘、腹泻、尿黄、口干苦、);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舌的形态、舌质、舌苔及舌下静脉);脉象。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SARS患者出院后的症候学特点。结果:1症状:SARS患者出院后常见症状为:汗出(61例、71.8%)、乏力(59例、69.4%)、气短(55例、64.7%)、心悸(48例、56.5%)、咳嗽(41例、48.2%)、五心烦热(41例、48.2%)、口干苦(39例、45.9%)、失眠(35例、41.2%)、食欲不振(32例、37.6%)。2舌象:多数患者舌体正常,部分患者出现舌体胖大,有齿痕、舌体偏瘦;舌质多淡红、少数可见舌红(舌尖红或舌红)、舌质暗或暗紫;苔多薄白、白腻或黄腻、偶有苔薄黄、少苔、燥苔;舌下静脉多正常,少数病人可见舌下静脉增宽或曲张。结论:恢复期出院后患者其病因病机学以正虚邪恋为特征,辨证分型可分为以正虚为主和以邪恋为主两大证型。正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气阴两伤;邪恋主要表现为瘀毒、热毒、湿毒未尽,其中以瘀毒阻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维吾尔医学临床症状、舌脉及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18所老年公寓中抽取AD患者202例,并对患者异常体液质进行辨证分型,通过查阅有关现代治疗老年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的维医文献的文献研究,将AD常见的伴随症状组成维医证候要素调查表。结果:证型分布:异常黑胆质异常黏液质异常胆液质异常血液质;临床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别是:尿色偏黄,皮肤粗糙无光,结膜发青,其次是面色晦暗,心神不宁等;临床症状出现频率低的分别是:面色苍白,大便色黑,结膜发青稍陷,口唇淡白,疲乏少气等;舌象主要以瘦长舌、灰黑苔为主;脉象共有8种,单一的脉象有3种,两种组合的脉象有5种,其中单一脉象中细脉出现的频率最高,而沉细脉在复合脉中出现频率最高。结论:异常黑胆质证型是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主要异常体液证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舌脉症状、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142例HIV/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舌象、脉象、病位、病性、证候分型进行统计.并对性接触和静脉吸毒2种不同感染途径患者主要证候分型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142例中感染途径为性接触者占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通过病例回顾性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对艾滋病患者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贫血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疲乏、咽干、腰酸、气短、淡白舌、齿痕舌、薄苔,细脉,弱脉,沉脉等症状;消化道异常组高于其他两组四诊资料为:食欲不振、汗出异常、腹胀、大便异常、特殊汗出、淡红舌、红舌,黄苔、弦脉;痒疹组高于其他两组的四诊资料为:面色异常、神志异常、痿软舌、厚苔、数脉.结论 HAART后药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脾气虚弱证为突出证型,贫血以肾气亏虚证为突出证型,痒疹组以血热生风证为突出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素并探讨其中医病机。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52例诊断为胆心综合征的患者,进行四诊收集,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病机。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医证素出现频率高低分别为:心系、胆系、气滞、湿热、淤血、胃系、痰饮、热证、寒闭证、肝系、阳虚、气虚。胆心综合征表现最多见的症状依次为:胸痛、胸闷、心悸、恶心、腹痛、黄疸、恶寒肢冷、发热、大汗、右肩背部放射痛、皮肤瘙瘁等。在胆心综合征患者中,出现最多的舌象依次为:暗舌、齿印舌、黄腻苔、胖大舌、淡白舌、白腻苔、青舌、薄黄苔、薄白苔、少苔:出现最多的脉象依次为:弦脉、沉脉、紧脉、迟脉、实脉、数脉、滑脉、浮脉、虚脉:浮脉与沉脉、数脉与迟脉、实脉与虚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诊合参,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病机是胆府闭塞、气机郁滞、痰热扰心、心脉闭阻。  相似文献   

19.
虚劳是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首次提出了虚劳病名,并详细探讨了虚劳常见之脉象、临床症状,辨治方法丰富多样。老年病以虚为本、多见阴阳气血失调、脏腑气血衰弱和多痰多瘀,呈现多种病机特点。本文从通过总结《金匮要略》虚劳病篇的辨治特色,以求对老年病诊治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对脂肪肝中医证型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丽华 《光明中医》2007,22(6):85-86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的观察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及治疗.方法: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技术委员会制订的脂肪肝辨证标准,按照临床症状、体征及舌象、脉象情况分别进行观察,记录120例B超诊断为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得出各个症状及各个证型所占得比例.结果:脂肪肝的患者临床以胁肋发胀,腹胀,纳呆,便溏,身倦乏力,尿黄,舌暗,舌淡,苔黄腻或苔白腻,脉弦等症状、体征为多见,既有肝郁脾虚之证,又见痰瘀阻络之证.结论:多数脂肪肝患者属肝郁脾虚挟痰挟瘀证型,故我们在应用疏肝健脾、活血祛痰中药治疗时会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