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变电切对321不锈钢钝化膜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相似文献   

2.
按照等的观点,孔蚀再钝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孔底电位的负移和孔蚀条件下正向阳极化曲线上钝化区的存在。但按照普遍接受的孔蚀理论,孔内表面处于活化态。孔内欧姆电位降是活化和钝化态在同一电极上同时共存的保证。本文用毛细管参比电极测量了孔蚀过程中孔底电位的变化。进行了电流阶跃、扫描试验。认为,蚀孔再钝化的原因是由于孔蚀的竞争机制。任何抑制活化溶解过程的变化都会导致孔内环境改善,孔底电位升高,孔内欧姆电位降减小和再钝化,只要这一变化足以使钝化过程的速度在竞争中快于活化溶解速度。  相似文献   

3.
碳钢钝化膜在中性介质中的孔蚀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利用动电位电化学阻抗谱(DEIS)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1mol/L NaCl溶液中的孔蚀行为,比较了孔蚀前后钝化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变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层膜结构,用以评价不锈钢在孔蚀的初始阶段和再钝化阶段各个参数的不同,指出孔蚀对钝化膜外层破坏较内层严重。使用活化控制的膜破裂模式评价孔蚀的初始阶段和再钝化阶段各个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恒电位计时电流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 NaCl介质中孔蚀发展过程及缓蚀剂对孔蚀发展的抑制作用,同时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合金各组分元素的溶解量。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蚀孔内,铬元素以三价,铁、镍和锰以二价离子形式溶解,缓蚀剂PD不改变各元素溶解的价态。极化电位对孔蚀自催化效应有显著影响。哌啶对304不锈钢的孔蚀发展过程有良好的缓蚀作用。PD对各合金元素存在“选择性抑制”效应,降低了各元素的溶解速度,弱化孔蚀自催化效应。PD增强孔内沉积层阻力,促使蚀孔向发展速度较慢的类型转变。根据孔蚀发展动力学模型,讨论了PD的缓蚀机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恒电位计是电流法研究了304不锈钢在0.5mol/LNaCl介质中孔蚀发展过程及缓蚀剂对孔蚀发展的抑制作用,同时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合金各组分元素的溶解量,结果表明,304不锈钢蚀孔内,铬元素以三价,铁,镍和锰以二价离子形式溶解,缓蚀剂PD不改变各元素溶解的价态,极化电位对孔蚀自催化效应有显著影响,哌啶对304不锈钢的孔蚀发展过程有良好的缓蚀作用,PD对各合金元素存在“选择性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SUS36不锈钢阳极钝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恒电位极化、电位衰退、充电曲线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结合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SUS36不锈钢在H_2SO_4介质中在不同电位下形成的钝化膜的组成及其与耐蚀性的关系。在过钝化区形成的钝化膜,其耐蚀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正> 孔蚀形态主要包括孔蚀产物在孔口与孔内的聚集状况,孔口及孔内側壁的形状与尺寸芯靠资葱翁哂欣砺垡庖搴褪涤眉壑怠T诳资葱翁矫娴难芯肯喽岳此狄傩R丫?孔蚀生长初期的形态主要与金属晶体结构和蚀孔所处的位置有关。Vetter和strehblow发现,当蚀孔位于不同的晶粒上时。其边缘具有不同的晶向,处  相似文献   

9.
不锈钢过钝化—二次钝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304不锈钢载波钝化膜在硼酸/硼砂溶液中的光电化学性质.通过测量钝化膜的光电流与入射光光子能量的关系和光电流与测量电位的关系,结合半导体理论.对载波钝化膜的半导体特性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载波钝化膜是一高度无序的非晶态半导体膜且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膜层的光电流对测量电位的响应在一定范围内符合Poole-Frenkel效应,但在其它范围内则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321不锈钢点蚀电位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正交设计和对比实验研究了温度、pH值以及Cl-和SO2-4含量对321不锈钢点蚀电位的影响.正交设计表明,温度和Cl-(Cl-≥0.014mol/L)含量对点蚀电位Eb的影响显著,但pH值(6~9)则没有影响.对比实验表明,当Cl-≤0.014 mol/L时,Cl-对Eb没有影响,当Cl->0.014 mol/L,则Eb随Cl-浓度对数升高而线性下降.点蚀电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如不含Cl-,则SO2-4对Eb没有影响,当Cl-=0.028 mol/L时,Eb随SO2-4浓度升高而升高,并趋于稳定值.  相似文献   

12.
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检测1Cr18Ni9Ti、304和316三种奥氏体不锈钢在3.5%NaCl溶液中的点蚀敏感性;用恒电位下的计时电流法结合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实时监测这三种材料在3.5%NaCl溶液中阳极极化过程的表面动态变化及点蚀感应时间(τ)。结果表明,当电极表面发生点蚀时,激光电子散斑干涉图上会出现由点蚀产物扩散引起的亮斑。1Cr18Ni9Ti和 304不锈钢的τ值分别是1 s和9 s,316不锈钢的τ值大于50 s。由此可以判断1Cr18Ni9Ti的点蚀敏感性最大,304居中,316的点蚀敏感性最小。此结果与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可以做为一种实验室方法监测金属早期点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热水器不锈钢内胆孔蚀多发地区水质分析报告,研究了自来水的稳定性、Cl-、NaClO含量以及温度对不锈钢孔蚀趋势的影响,并从不锈钢内胆材质以及加工工艺分析了孔蚀集中发生在焊缝附近的原因.实验证明热水器不锈钢内胆孔蚀是不锈钢成分和组织结构与特殊腐蚀介质、温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用开路电位、动电位扫描、电化学阻抗技术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硫酸盐还原菌(SRB)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分析了炼油厂冷却水系统微生物腐蚀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在含有SRB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Ecorr)和点蚀电位(Epit)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负移,极化电阻(Rp)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在含有SRB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均大于在无菌溶液中;SRB的生长代谢活动影响了316L SS表面的腐蚀过程,使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层腐蚀破坏程度增加,加速了316L SS的腐蚀.  相似文献   

15.
304不锈钢孔蚀过程原位图象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润西  宋诗哲 《金属学报》1998,34(9):966-970
建立了恒电位原位图象采集系统和测试方法,用VisualC++编制的程序对304不锈钢恒电位过程图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蚀孔出现过程中图象的灰度变化与蚀孔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关系,当发生孔蚀时,灰度值向小的方向移动,灰度统计直方图上出现双峰,通过分析电化学测试参数与图象信息得知两者之间存在的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酸性氯化物溶液中不锈钢点蚀的局部电化学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基体产生—探针收集工作模式为基础的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面扫描技术,通过测量不锈钢基体电极表面的Faraday电流图像,并与循环伏安结果相结合,获得与基体表面电化学活性有关的反应产物组成及浓度等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恒电位一恒电流(P-G) 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孔蚀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由分析不同极化电位下P-G 响应曲线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钝化膜特性和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临界孔蚀电位E_(cp)的概念和判断与分析产生孔蚀的原因与特征的方法。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0.1mol/1和0.5mol/l NaCl溶液以及321SS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P-G 响应特性,并讨论了这3种腐蚀体系的孔蚀特性。  相似文献   

18.
304不锈钢点蚀的电化学噪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电化学噪声技术,通过长期连续实时监测,对304不锈钢在0.5mol/L FeCl3溶液中发生局部腐蚀的点蚀发展过程和腐蚀机理进行研究。综合谱图分析、时域统计分析、小波分析等诸多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电化学噪声的谱图可以明显地分为4个阶段,分别对应于点蚀发展过程中的钝态期、亚稳态点蚀期、稳态点蚀期及稳态点蚀后期。在时域分析时,先用3阶多项式拟合移除漂移,电流噪声标准偏差Si在亚稳蚀和稳态点蚀阶段发生明显的升高,噪声电阻(Rn)、点蚀指标(PI)在对应时间点表现出相应的降低或升高。小波分析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能量积累开始逐步增大;亚稳态点蚀期能量开始向d4~d6处累积,当进一步发展为稳态点蚀时d5~d8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恒电位一恒电流 (P-G) 瞬态响应技术,研究了孔蚀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实验方法和数据解析。由分析不同极化电位下 P-G 响应曲线数据计算得到的表征钝化膜特性和稳定性的电化学参数的变化关系,提出了临界孔蚀电位E_(cp)的概念和判断与分析产生孔蚀的原因与特征的方法。用此技术测定了304SS在0.1mol/1和0.5mol/l NaCl溶液以及321SS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 P-G 响应特性,并讨论了这3种腐蚀体系的孔蚀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不锈钢钝化膜形成和破坏过程的原位ECSTM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ECSTM),原位研究不同电位下不锈钢在0.5M H2SO4+0.02M NaCl溶液中表面形貌的动态行为,并讨论电位对不锈钢电化学阻抗谱(EI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在活化-钝化过渡区电位表面粗糙度最大;进入钝化区内,在钝化膜完整处,电位越高,表面粗糙度越小,钝化膜呈有序生长。在钝化膜薄弱处,电位控制在0.2V时,钝化膜最为完整。在0.5V时,表面微点蚀坑开始萌生。电位为0.8V时, 已有的微点蚀坑有所生长。不锈钢表面ECSTM形貌与电化学阻抗谱测量呈对应关系;电位为0.2V时,表面钝化膜最为完整,阻抗最大;电位为0.5V时,在钝化膜薄弱处萌生点蚀坑,钝化膜阻抗有所下降;电位为0.8V时,钝化膜完整处得到明显的整平,阻抗相比0.5V时明显提高,但由于已萌生的微点蚀坑开始生长,阻抗相比0.2V时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