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孕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孕周、术后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结果 l2~l8周组29例患者中延长孕周< 10周5例(17.2 %),≥10周24例(82.8%);18~25周组6例患者中延长孕周 <10周2例(33.3 %),≥10周4例(66.7%)。l2~l8周组延长孕周明显优于18~25周组( P< 0.05)。缝合时宫颈长度≥3 c m者20例,足月产16例(80%),与宫颈长度1.5 ~3 c m及<1.5 c m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延长孕周≥10周与<10周组比较胎膜早破率及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最佳孕周为l2~l8周,缝合时宫颈长度与妊娠结局有明显关系。 【关键词】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影响紧急宫颈环扎术成功率的因素,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妊娠中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0年5月施行了紧急宫颈环扎术的41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为环扎术前宫口≥2cm者,41例环扎术前均无感染迹象。延长孕周至妊娠32周以后分娩并获得活产新生儿为良好妊娠结局。结果 41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2例患者获得良好结局,其中缝扎术前宫口≥2cm者仅2例结局良好,共有14例孕周达到了37周。妊娠不良结局者中有15例(79%)查出绒毛膜羊膜炎。羊膜囊突出、宫口扩张、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但环扎术前宫口≥2cm者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期妊娠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与宫颈长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01-2011年6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分娩结局。结果缝合时宫颈长度大于3cm者30例,足月妊娠25例(83.3%),宫颈长度1.5-3cm者30例,足月妊娠者8例(26.7%),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宫颈环扎时宫颈有效长度与妊娠结局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红  朱芳 《中外医疗》2010,29(7):67-67,69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缝扎术成功因素。方法对80例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妊娠期或非妊娠期手术与妊娠结局无明显关系 手术时孕周及宫颈长度对妊娠结局有明显影响。结论宫颈缝扎孕周、缝合时宫颈长度与孕周延长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汝芳  孙雯雯  卢文琼  简艳红 《重庆医学》2013,42(11):1233-1234,1236
目的探讨妊娠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例因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周小于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92.31%(12/13);孕周大于或等于18周者,手术成功率为54.55%(6/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100%(9/9),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75.00%(6/8),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成功率为42.85%(3/7),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应在妊娠18周前行选择性宫颈环扎术,有晚期流产史或早产史的高危孕妇,应在孕12周后间隔2~3周定期监测宫颈长度及宽度,如宫颈进行性缩短或内口呈漏斗状改变时,应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保守期待疗法,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分娩孕周时间、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结局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采取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治疗疾病,孕周的延长和妊娠结局的改善明显,应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浅析宫颈机能不全者选取不同医治方法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8月间所接收的75例妊娠并发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根据治疗方法将分为保守治疗组(15例)与手术治疗组(60例);手术组根据宫颈环扎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手术Ⅰ组(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组,17例)、手术Ⅱ组(治疗性宫颈环扎术组,26例)和手术Ⅲ组(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17例)。对不同医治手段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结果 (1)保守组与手术治疗组比较:新生儿生存率、足月产率、孕周延长时间、流产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手术治疗Ⅰ组、Ⅱ组分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均高于手术治疗Ⅲ组,手术治疗Ⅰ组、Ⅱ组延长孕周时间均长于手术治疗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较Ⅱ组而言,孕周延长时间上Ⅰ组更长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宫颈环扎术对宫颈机能不全病人的妊娠结局有一定改善作用;(2)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在改善母婴妊娠结局的成效比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更优,为此于宫颈变化前开展干预手段可改变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6例孕14~24周合并宫颈机能不全,采取宫颈环扎术。结果:孕14~16周手术27例,延长妊娠时间至足月21例,早产3例,流产3例,胎儿存活23例(85.19%);大于16孕周手术9例,延长至足月4例,早成3例,流产2例,胎儿存活6例(66.6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14~16孕周是宫颈环扎术最佳手术时机,大于16孕周手术也可提高胎儿成活率,紧急宫颈环扎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孕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内蒙古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宫颈机能不全并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的孕妇临床资料.结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平均延长孕周10.2周,胎儿出生体重单胎平均为2 520.5 g,双胎平均为2 092.6 g.孕周的延长与宫颈长度和宫口大小有关,与孕妇年龄、体重、缝扎孕周及是否双胎等无关.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可明显改善宫颈机能不全孕妇的妊娠结局,孕周延长与宫颈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并对择期宫颈环扎术?应激宫颈环扎术及紧急宫颈环扎术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对82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4组不同手术孕周及3种手术时机患者的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妊娠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4组不同孕周施行宫颈环扎患者,其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胎儿存活率比较,孕14+1~18周组最高,孕<14周组最低,但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孕14+1~18周组胎儿足月率为57.14%,孕18+1~22 周组为58.33%,孕22+1~28周组为26.67%,前2组的足月率明显高于最后1组,但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手术时机手术效果的比较,择期组?应激组及紧急组,其手术孕周?分娩孕周?术后延长妊娠周数?存活数?足月数?流产数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早产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间两两比较后以择期宫颈环扎组最好,紧急组胎儿存活率为58.33%?结论:宫颈环扎术的最佳时间为妊娠14~18周,可适当向后延长为妊娠14~22周?不同手术时机中,择期宫颈环扎术疗效最好,紧急宫颈环扎术可作为宫颈机能不全治疗不及时的有效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CIC)处理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妊娠期CIC并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产妇获得存活新生儿,成功率达75.76%,平均延长孕周59.83 d.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时18例孕妇合并宫机能不全者,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18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14例,早产2倒,流产2例,胎儿成活16例。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孕妇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期待治疗,观察组采用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对比2组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孕妇的分娩周数、延长孕周、自然分娩率、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存活率.结果:观察组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孕妇中分娩>34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娩<34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延长孕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存活率、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孕妇的治疗中应用紧急宫颈环扎术有利于分娩结局的改善以及孕周的延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妊娠中、晚期宫颈机能不全处理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8年5月我院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并施行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病例24例,分析延长孕周情况及胎儿存活率.结果 24例中有18例孕妇获得存活新生儿.成功率达75%.结论 改良式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延长孕周,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朝蓉  言齐 《河北医学》2008,14(3):324-325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3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18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18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14例,早产2例,流产2例,胎儿成活16例;与非手术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提高胎儿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后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本研究收集妊娠中期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63例,以《2007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相关要求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结果:妊娠12~18周实施宫颈环扎术孕妇的妊娠结局(术后流产2例,早产5例,足月生产28例)显著优于妊娠19~28周者(术后流产10例,早产8例,足月生产9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保胎治疗基础上,40例孕妇人为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23例孕妇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择期实施宫颈环扎术效果显著优于紧急宫颈环扎术,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孕妇妊娠结局较为理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改良式宫颈环扎术及术后应用间苯三酚保胎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1例确诊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于孕16~24周施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应用间苯三酚行保胎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延长妊娠至足月分娩18例(85.7%),早产2例(9.5%),流产1例(4.8%),胎儿成活20例(95.2%)。结论改良式宫颈环扎术联合间苯三酚应用于宫颈机能不全,可以延长妊娠时间,提高足月新生儿分娩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因宫颈机能不全而行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01月至2017年01月108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而于妊娠中期行宫颈内口环扎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孕周行宫颈环扎术分为妊娠14~17+6周组(66例)与妊娠≥18周组(42例);根据环扎时不同宫颈管长度分为宫颈管长度2.5cm组(71例)与宫颈管长度≤2.5cm组(37例);根据宫颈内口松弛度分为宫颈内口一指松组(18例)与宫颈内口≥一指松组(90例);根据既往中期妊娠流产次数3次组(74例)与既往中期妊娠流产次数≥3次组(34例);比较不同孕周、不同宫颈管长度、不同宫颈内口松弛度、不同既往中期妊娠流产次数情况下行宫颈环扎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1)妊娠14~17+6周组66例与妊娠≥18周组42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晚期流产、足月产率、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管长度2.5cm组71例与宫颈管长度≤2.5cm组37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晚期流产、足月产、新生儿存活率和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内口松弛度一指松组18例与宫颈内口松弛度≥一指松组90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流产、早产和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既往流产次数3次组74例与既往中期妊娠流产次数≥3次组34例行宫颈环扎术,两组晚期流产、早产、足月产、新生儿存活和宫内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妊娠14~17+6周、宫颈管长度大于2.5cm、宫颈管松弛度小于一指松时行宫颈内口环扎术,可明显提高足月产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宫内感染率、晚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孕期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于不同孕周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取因宫颈机能不全于该院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68例中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将68例患者分为A组(≤22周)、B组(22+1~24周)及C组(24+1~27周).对孕妇年龄、孕产史、大月份流产史、宫颈管长度、宽度、漏斗形成及羊膜囊膨出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孕周行宫颈环扎术的母婴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孕产史、大月份流产史、宫颈管长度、宽度、漏斗形成及羊膜囊膨出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天数、延长妊娠时间超过28 d的比例均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C组;A、B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1000 g比例、Apgar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宫颈环扎术后发生胎膜早破(24 h内)、抗生素使用超过6 d、环扎失败、重复环扎、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孕22周后比较,孕22周前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孕周及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孕期宫颈机能不全孕妇于不同孕周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临床预后.方法 选取因宫颈机能不全于该院施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68例中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周,将68例患者分为A组(≤22周)、B组(22+1~24周)及C组(24+1~27周).对孕妇年龄、孕产史、大月份流产史、宫颈管长度、宽度、漏斗形成及羊膜囊膨出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孕周行宫颈环扎术的母婴预后.结果 3组患者年龄、孕产史、大月份流产史、宫颈管长度、宽度、漏斗形成及羊膜囊膨出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分娩孕周、延长孕周天数、延长妊娠时间超过28 d的比例均小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C组;A、B两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1000 g比例、Apgar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率均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宫颈环扎术后发生胎膜早破(24 h内)、抗生素使用超过6 d、环扎失败、重复环扎、早产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孕22周后比较,孕22周前实施紧急宫颈环扎术能有效延长孕周及改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