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招聘诈骗时有发生,危及求职者人身财产权益及就业市场秩序。为应对该问题,通过对互联网招聘各方权利义务的分析,梳理现行法律规定,了解网络招聘具体环节,探求互联网招聘平台虚假信息问题的原因。同时提出强化平台自身责任、加强求职者防范识别意识、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健全多方监管机制等措施,营造安全有序的求职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站搭建技术及网站运行理念改变,产生了安全漏洞、个人信息盗用、有害信息传播等信息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现行互联网的安全隐患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综合性对策。信息社会的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建立符合国情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立有效的网络信息引导与监管制度对于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伴随着人们对网络认识程度的加深,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网络信息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互联网是对全世界都开放的网络,也恰恰是这种开放性、共享性、国际性,使得当今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大多数的网络对用户的使用没有技术上的约束,任意用户都可以自由的上网、发布、或者获取各类信息,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悄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校园网中互联网业务应用的深入,校园的信息点越来越多,基于Web服务的访问量日益增大,服务器的负荷也越来越大。为了改善信息源在线服务的性能,要求对校园网信息服务器进行负荷分担,增强服务的可靠性。本文对当前四层交换技术、负载均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校园网所存在的网络负载均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要推动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产生了私有信息和数据被破坏或侵犯的可能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网融合最大障碍是监管体制,最大难题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在调研国外融合网络监管制度、机构和产业监管中的网络中立性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三网融合监管对策。建议改革监管体制,建立第三方监管机构,由分业监管逐步过渡到融合监管;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中立性、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个人信息及隐私保护、公益性电信广电服务立法,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广电尽快完成"政企分离,网台分离"的运营体制改革,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允许电信运营商、广播电视企业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合作共建网络基础设施,共同维护网络设施。  相似文献   

7.
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不仅推动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改变了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学生群体的生活及学习方式。受缺乏网络素养教育、网络高度的隐蔽性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在互联网世界越来越多地发生了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心理缺陷多发等心理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需积极采取完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网络监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完善线上心理咨询等规避措施,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平台已经成为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在信息冗杂的时代如何迅速准确的抓取关键信息,是每个网络工作者需要具有的技能.由于现在的国家法律规定公民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互联网上发表一些对舆情事件的看法及言论.而且由于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人们接受信息方便并且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等原因,使得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强调用户的广泛参与,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其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Web2.0的广泛应用,也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从Web2.0下网络文化的特点展开,探讨了Web2.0下网络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道德、法律三个方面提出了Web2.0下的网络文化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及时利用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深入探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阵地建设意义重大,具有巩固党的政治核心地位,丰富高校基层党组织信息传递内容,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交流互动形式,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执行能力等作用。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阵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内容建设、创新互动模式、强化监管能力等措施,以加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网络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为减少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积极应对互联网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必须增强核心新闻网站的舆论引导作用,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提升网络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企业传统的营销方法将被全新的电子商务所取代,传统的企业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力挑战.全新的营销方式、全新的经济业务、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都对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会计时代即将来临.本文将着重讨论互联网对现行公司会计理论和实务诸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对未来网络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无需人的干预,物与物能够进行“交流”,其本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医院对信息化的不断需求,人们对医院的智能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医疗健康管理是以物联网相关技术为手段,实现集就医全程信息化、医疗物资监管及输血管理信息化、医院信息数字化于一体的全新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网络体系结构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网络安全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对如何保障企业网络安全,本文从合理配置和使用安全软件、硬件、加强策略管理和日常维护及提高用户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普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利用网络传播消息,这就使得网络空间的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近些年来,也时常有网络欺诈等不良现象出现,在信息时代,对网络空间中的内容进行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对网络空间信息治理的变革与创新的相关内容做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网络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的简称,一个与"传统出租汽车"(巡游出租汽车)对应的概念。网络约车作为全新行业,给传统出租汽车业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其合法地位也面临市场准入困难、不正当竞争等难题。从TNPs(交通运输网络提供者)的角度,强调"包容性审慎"并不意味着"无监管状态"。面对网络约车新业态,包容审慎要和依法监管结合起来。通过优化平台的市场准入条件、创新协同治理监管机制、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等路径量身定制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在新时代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方式和重要载体,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带来了挑战。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网络中的建设,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网络中的传播方式和方法,完善互联网的法规建设,建立具备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网络宣传团队,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网络监管中的引领作用、启发作用和理论指导作用,牢牢掌控网络中意识形态的主动权等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以其自身特点和强大生命力,推动着社会公民意识的发展。它增强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主体意识,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显示出强大的聚合力和良好的互动性;是政府汇聚民意,促进自身建设的顶级智囊。然而,互联网的"双刃剑"效应要求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网络表达情绪化和极端化、网络立法滞后及舆论监管困难等诸多社会问题,趋利避害,促进互联网转化为培育公民意识、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上交易日渐发达,网络拍卖作为网络交易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中也凸现出一些法律问题,主要从网络拍卖的法律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拍卖合同以及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对其中的主要法律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对我国网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