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目前献血者的筛选多用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常用血浆反应素快速环状纸片试验 (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方法作为献血者的常规筛选试验 ,需手工操作 ,肉眼判断结果。由于操作人员不同掌握的标准难以完全一致 ,不能杜绝人为的失误且结果不易保存 ,且环状纸片孔的数目较少 ,不利于大规模筛查 ,本中心实验室应用微板法由全自动加样器自动加样 ,经酶标仪判读结果 ,实现了梅毒项目筛选标准化。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常规无偿献血者血清标本 (EDTANa2 抗凝 )1 2 试剂盒 北…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鉴定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 ,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步骤。在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复检时 ,反定型一般采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操作繁琐 ,工作效率低 ,易发生人为误差。本文应用微板法进行ABO血型反定型试验 ,利用全自动加样器处理标本 ,操作简便 ,准确性高 ,适合于大规模的血型鉴定。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本中心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 5 70 0份 (EDTANa2抗凝 ) ;采用 96孔硬质U型板 (丹麦 ) ,MicrolabATplus自动加样器 (瑞士HAMILTON) ;TS温控振荡孵育器、HTⅢ扫描酶标仪 (奥地利Anthos公司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板法全自动血型检测技术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如何排除干扰因素,提高正、反定型一次判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每位献血者采用2份不同抗凝样本进行正、反定型。正定型采用试管样本,用全自动血型仪梯形微板法自动检测、判读。反定型采用辫管样本,用全自动加样系统U型微板法检测,酶标仪判读结果。正、反定型结果互相印证,对有疑问或结果不符的用试管法复核。结果对20764人次献血者样本正定型一次判读后需要复核的128例,反定型一次判读后需要复核的142例,经试管法复核后,正、反定型符合率为99.95%,纠正ABO血型初筛定型错误11份,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样本3例,其中2例为冷凝集反应,1例为不规则抗体抗M所致。结论微板法全自动血型检测技术适合血站工作特点,但多种因素可能造成错判或漏判,要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血站ALT检测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小型血站在仪器和方法及成本的选择上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几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定值样本、临界可疑样本(40-45U/L)进行酶标仪(370C条件下微板速率法与丙酮酸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生化仪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自动生化仪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佳,但成本也最高。全自动生化仪与半自动生化仪之间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成本居第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酶标仪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精密度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成本居第三。酶标仪法中微板速率法与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之间准确度、精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临界样本检测的可靠性依次为全自动生化仪、半自动生化仪、酶标仪。结论中小型血站对献血者血液ALT的检测最佳方法是使用全自动生化仪,但成本较高,中小型血站在考虑成本的同时,可使用微板速率法[5]或微板丙酮酸氧化酶法,利用全自动加样仪,结合微板、酶标仪以及局域网络实行检测数据自动传送,联合使用半自动生化仪(用于临界样本的复检)的方法,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能保证血液的检测质量及节省样本检测的时间[2]。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ion Assay,TPPA)一直采用手工倍比稀释加样,肉眼判读结果的方式进行检测,未能实现自动化检测。笔者尝试采用全自动加样仪Xantus和340rt酶标仪,替代TPPA手工操作和肉眼判读结果的方式,建立TPPA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站对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定型的方法是 :正定取自血袋上的小辫血 ,用手工在纸板上做正定血型 ,而反定采用试管中的血浆。作者将RSP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微板结合起来 ,经过实验探讨出最佳实验条件 ,使ABO反定血型检测由手工转化为半自动化的操作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与仪器 RSP全自动加样系统 (瑞士TECAN公司 ) ;T ,S振荡悬浮器 (奥地利Anthos公司 ) ;Labofuge40 0平板离心机 (美国BECKMAN公司 ) ;96孔U型板 (丹麦Nunc公司 ) ;抗 -A、抗 -B单克隆抗血清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滨州市RhD阴性无偿献血者抗原分布及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分析,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献血者标本93476份,留取EDTA-K2抗凝血标本5ml。初筛实验对RhD抗原阴性献血者选择微板法进行,器械选择96孔U型微板,取上述献血者红细胞2%~5%悬液以及IgM抗-D分别加入U型微板的孔中,每孔中加入量分别为25μl、50μl,然后将U型微板于离心机内以1000转/min转速离心2min,并于振荡器内振荡1min,置酶标仪进行读板,阴性标本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血清学确认试验,然后采用单克隆IgM抗-D、C、c、E、e试剂作盐水法对已经确认的RhD阴性献血者做抗原测定及Rh因子筛选,下一步进行抗-C、抗-c、抗-E、抗-e血型分型以及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RhD抗原频率为0.47%,D抗原表型分布特征为dccee>dCcee>dCCee>dccEc>dCcEe>dCCEe。抗体筛查出6例阳性献血者,共占1.38%。结论为了临床输血安全,避免发生急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为患者输完全相合的血液制品,采供血机构有必要考虑先对RhD阴性血浆进行抗体筛查。  相似文献   

8.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吐板现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出现吐板现象的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按设定程序在全自动加样系统加样后,将微板移至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进行温育、洗板、显色、结果判读。结果8个月时间,FAME共出现9次吐板现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标本抗凝、试剂槽内加入足量试剂并避免气泡产生、试验前将试剂槽条形码及微板板底擦干、对FAME进行维护保养等环节,可减少吐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自行改良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TPPA)在无偿献血者中大批量检测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抗体的可行性.方法 改良传统经典TPPA法一系列倍比稀释为加样器自动加样稀释、添加试剂,静置2 h,采用酶标仪判读结果.并同时进行TP-ELISA法(TP-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比实验.结果 利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比品进行考评,1~1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11~30号样本检测结果为阴性,结果同标准符合率为100% 对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及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的40例室间质评样本检测,结果同靶值的符合率为100% 对28 886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检出有反应性145例(0.50%)与TP-ELISA法检出有反应性164例(0.56%),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改良TPPA法具有传统经典TPPA法的高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且操作步骤简易,可以进行大批量标本的检测、实现结果标准化,可以在献血者检测TP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PEG-TCS)注射液中氰基硼氢化钠(NaCNBH3)残留量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加入考马斯亮蓝蛋白分析试剂的分光光度法(595 nm波长)和酶标仪法(570 nm波长,每孔反应溶液取量120μl)进行检测。结果:分光光度法和酶标仪法的NaCNBH3检测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50.30、0.0490.30、0.0490.78 mmol/L(r=0.999 5、0.999 3),检测限分别为0.012 5、0.024 mmol/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5%、98.3%(RSD分别为0.53%、0.68%,n=3)。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测定NaCNBH3残留量,但酶标仪法因用样量少、快速、操作简便,更适合样品中NaCNBH3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全自动微板法用于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的可行性分析.方法统计2 002年1-1 2月采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献血者ABO血型的一次判读正确率、无法判读率、错误率.结果2 8 37 9例献血者ABO血型采用全自动微板法检测其一次判读正确率99.8%、无法一次判读率0.13%,误判1例.结论全自动微板法用于检测献血者ABO血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王军  蔡健  王妤 《贵州医药》2012,36(12):1137-1138
目前大部分血站利用深圳爱康血型仪对标本做正定,反定和抗-D组合实验,由于此方法要求对抗-A和抗-B血清10倍稀释,所以对一些弱抗原标本就无法保证其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用RSP-150加样器和一次性U型(96孔)微板单独加一次反定[1].最后用实验室管理系统(以下简称LIS系统)对以上两种方法的血型结果进行核对,确认两次检验结果相符后,最终作出血型判定.就会明显提高血型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使结果更安全可靠,很大程度地提高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聚凝氨-微板法筛查不规则抗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凝氨-微板法筛查不规则抗体的可行性。方法使用聚凝氨-微板法对弱阳性IgG抗D组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检测,通过人工及酶标仪判读,观察各组不同静置时间凝集、沉降强度和光密度值变化与差异。结果弱阳性组与阴性对照组凝集和沉降差异显著并在一定时间段内随静置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实验结果可经酶标仪进行自动化判读和记录;聚凝氨-微板法对弱阳性IgG抗D抗体检测的灵敏性高于试管法。结论为聚凝氨-微板法批量筛查不规则抗体的方法学建立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试管法与U型板法检测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采用U型板加样、离心、振荡、判读,完成学业检测,对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以及0细胞凝集的血液标本再进行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2007年至2012年共进行150000份血液检测,其中63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占0.05%,0细胞凝集28例,占0.018%,Rh(D)阴性为96例,占0.064%,均经试管法进一步鉴定确认,其中RH(D)94例为阴性,2例变异型。结论u型板进行血型鉴定检测自动化强,对于大量血型鉴定更加简单方便,提高工作质量。试管法灵敏性高,但是操作复杂,对于大量工作不适宜,所以对于U型板无法确定的可采用试管法再进行检测,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动化微板法筛查献血者不规则抗体临界值的选择。方法通过已知不规则抗体阳性及阴性标本试验结果的OD值,选择判读是否凝集的临界值,并观察所选临界值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所选临界值判读准确率达99.89%,实现了不规则抗体检测的自动化、标准化、结果的数据化。结论自动化微板法筛查献血者不规则抗体,适用于血站系统献血者的大批量筛选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我站自起用STAR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及SUNRISE恒温酶标仪判读微板法测定ABO血型以来,降低了工作强度,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LISA检测中全自动加样引起拖带污染现象的原因及采取的对应措施。方法分别使用初检试剂检测初检标本,复检试剂检测复检标本,根据检测试剂说明书的要求,在STAR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控制微机上编辑初检、复检2个加样程序。2008年以前使用永久性钢针,加样过程中加样探针需冲洗后反复使用;2009年以后全部使用一次性加样探针,设定程序也相应取消了洗涤环节。当结果判读时发现ELISA微板上从A排至H排连续出现2孔或2孔以上阳性结果时,即怀疑是由拖带污染引起的假阳性。首先进行同一检测项目初、复检结果比对,然后重新取1份血袋导管标本,连同初、复检标本,分别用2种试剂进行3孔复试,从而判断是否为强阳性引起的拖带污染现象。结果以HIV检测为例,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的6142份血液标本检测中共出现2例拖带污染现象,而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共68073份血液标本检测中未发现1例拖带污染现象。结论使用一次性加样探针可有效避免拖带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根据不同厂家试剂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加样参数;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管理以及对血液标本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等综合整治措施,可更好地发挥全自动检测设备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血液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前S1抗原(PreS1)检测的39例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样本:从我院检测HBVM的血清标本中按各种模式分类随机抽查39例,检测HBV前S1抗原。1.2仪器:奥地利SLT-Ⅲ全自动酶标仪,奥地利SLT全自动洗板机。1.3试剂:HBVM试剂盒,上海科华公司生产。HBV前S1抗原试剂盒,上海阿尔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1.4方法:ELISA法,按试剂盒提供的操作说明书操作。2分组及结果将HBsAg阴、阳性标本分为两组,HBsAg阳性组HBV前S1抗原检出率为42%(10/24)。HBsAg阴性组HBV前S1抗…  相似文献   

19.
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的应用全面结束了酶免检验人员的操作 ,减轻了烦琐的工作 ,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使检验结果避免了人为的误差 ,结果准确 ,确保输血安全。对于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际操作应用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仪器 :MicrolabAT加样仪 ,FAME全自动酶免疫分析系统 (瑞士哈美顿公司 )HT3 扫描酶标仪。1 2样本 :献血者静脉血 3毫升。1 3方法 :用AT加样仪加样后通过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自动检验分析HBsAg ,抗—HCV ,抗—HIV ,RPR四项结果。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建立能克服脂血,溶痘及自身内源性丙酮酸干扰,操作方便,能快速大批量测定,实行电脑化数据处理管理的检测ALT的方法。方法:利用血站自动化酶免设备建立自动化加样,加试剂,结果判读,打印报告的程序。结果:重复性:批内测定X=11,n=14,CV=22%,X=36.4,n=14,CV=13.2%;X=76,n=14,CV=8.1%.脂血,溶血,黄痘及自身内源性高丙酮酸标本结果与传统赖氏法无差异。结论:与常规赖氏法的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