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灵枢·官针》篇刺法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灵枢·官针>篇所论述的刺法和针具以其主要适应证为主进行了分类,分为主要用于治疗痹证的刺法和针具、根据致病邪气性质的刺法、主要用于治疗经脉病证的刺法、主要用于泻邪的刺法和针具、主要用于适应邪气深浅程度的刺法及其他6大类,并简述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灵枢&#183;官针》篇所论述的刺法和针具以其主要适应证为主进行了分类,分为主要用于治疗痹证的刺法和针具、根据致病邪气性质的刺法、主要用于治疗经脉病证的刺法、主要用于泻邪的刺法和针具、主要用于适应邪气深浅程度的刺法及其他6大类,并简述了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与《灵枢.官针》篇刺法相关的临床报道,例举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法中各种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灵枢.官针》篇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儿科、伤科、皮肤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说明《灵枢.官针》篇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4.
短刺法是《灵枢·官针》十二刺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笔者通过分析并总结短刺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范围,探索其与针刺"至骨"的关系,以拓宽短刺法疾病的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灵枢·官针》中的26种刺法是后世各种针刺手法形成的基础,但由于原文对各种复杂刺法的论述一般仅有寥寥数字,很难从字面上充分理解其含义,使得后世对其注疏存在着诸多模糊不清、难于确切阐明或明显谬误之处,加之尚有许多虽名为刺法,实为取穴法的论述以及同病用异法、同法治异病等极易混淆的刺法,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今人理解、掌握《内经》刺法。本文在研习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重新将《灵枢·官针》中的26种刺法进行分类归纳,并一一阐明其真正内涵,使原先较为繁乱、过简的论述得以系统化、明晰化,利于对这些经典刺法的学习、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灵枢·官针》一文 ,除部分谈及九针内容之外 ,更多的是讨论了各种针刺方法的问题 ,并明确地提出了针刺点在机体上的分布结构与脏腑经络疾病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观点。如“凡刺有九 ,以应九变”,“凡刺有十二节 ,以应十二经”,“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 ,”等等。针刺穴点分布的几何结构不同 ,所获得针刺信息结构必然存在着差异。只有当具有治疗作用的针刺信息结构与脏腑经络病变的病理信息结构相对应时 ,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灵枢》的这一观点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现就笔者的理解将《官针》针刺处方结构归类如下。1 体内结构…  相似文献   

7.
《灵枢·官针》中所阐述的刺法有适应九种不同病变的9种刺法,适应十二经病变的12种刺法;适应五脏疾病的5种刺法,以上各种刺法皆有具体名称,共26种。这些方法中有的是偏重于介绍取穴方法的,有的是介绍针刺操作方法的,不可一概而论。针刺操作方法中,又可分类比...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正电胶泥浆体系用于我国第一口短半径水平井-官H2井的成功经验。初中表明,该类型泥浆完全能够解决短半径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与钻井液有关的技术难题。满足在大港油田钻这类水平井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是针灸学及其临床应用的基本理论根源.原书9卷共81篇,其中《灵枢·官针第七》中记载的针刺方法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为《内经》中论述刺法最为细致的一篇,为后世针刺方法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选择其中的十二刺试作如下探讨,并查阅总结了近10年以内关于"十二刺"治疗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灵枢·官针》十二刺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是《黄帝内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摄生等问题,并详述了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及人体内部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而其最突出的特点则是更详实地阐述了经络理论和刺法。其中《灵枢·官针》篇分别介绍了九种针具的适应症和各自的性能,还详细谈到了适应不同病情变化,不同的经脉病患,不同的脏器病患,邪气的深浅程度等应采取的各种针刺方法,如适应九变的九刺法、适应十二经病变的十二刺法和适应五脏疾病的五刺法等。这…  相似文献   

11.
总结概括《灵枢·血络论》的学术思想为:首次提出“邪气在络”的理论及治疗原则;运用经脉气血盛衰理论指导临床;提出血脉在体表盛衰的观察要领;阐述针刺后肉着的原理.其中刺络放血的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治疗,对于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恢刺法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篇《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1恢刺法释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恢刺法,先对上句《灵枢》原文作一番解  相似文献   

13.
《灵枢·官针》篇多针聚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枢·官针》篇有谓“凡刺之要 ,官针最妙”,考其所载之“九针”“十二刺”“五刺”共 2 6种刺法。特别是“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局部多针聚刺法 ,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笔者采用以上局部多针聚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肩峰下滑囊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等疼痛性疾患 3 8例 ,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选取以上病种 75例 ,不分年龄大小和病种 ,随机分为多针聚刺组 3 8例 ,常规针刺组 3 7例。治疗方法1.常规针刺组 采用对症取穴、近部取穴、循经辨证取穴的方法 ,常规选穴 ,并予以常规针刺。每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未愈 ,休息 …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官针》针法在现代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中的现状及其在《官针》中的界定和应用范围,分析实际临床应用时,不同针法之间的共性和细微的差别,从而总结出临床使用《官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细节,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偶刺法为古代"十二刺法"之一,《灵枢·官针》载:"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当胸部募穴等处,一手按其后背,相当于相应的背俞处,当前后有压痛处进针。这种一前一后、阴阳对偶的针法称为偶刺,又称"阴阳刺"。偶刺又发展为前后配穴法和俞募配穴法,成为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配穴法~([1])。笔者通过检索CNKI、万方等数据库,对近10年"偶刺法"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灵枢·官针》篇是我国最早讨论刺法的专篇,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开后世各种刺法的先河,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笔者以针刺的深浅,用针的多少等特点将26种刺法分类比较,区别各种刺法的异同,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九刺、十二刺、五刺中都有输刺,为了便于比较,笔者把这三种输刺依次记为:输刺Ⅰ、输刺Ⅱ、输刺Ⅲ,输刺Ⅰ实质为配穴刺法,输刺Ⅱ、输刺Ⅲ为深刺法。在《灵枢·官针》篇记载的26种刺法中,属深刺法的有分刺、恢刺、输刺Ⅱ、短刺、合谷刺、关刺和输刺Ⅲ7种。其中合谷刺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一针直刺,另两针交叉…  相似文献   

17.
摘要:刺法者针道之用也,是中医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灵枢.官针篇》中载之最详,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其中九刺以应九变,十二刺以应十二经,五刺以应五脏。文章选取其中的九刺法进行探讨,将九刺法归纳为特殊配穴类和特殊刺法类,查阅并总结近几年“九刺”法治疗临床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作为中医诊疗体系中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其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历来诸多医家多从针刺手法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关于针刺时留针时间长短的问题则鲜有论述。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灵枢》相关篇章的阅读,  相似文献   

19.
李金明  傅幸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16,(9):1502-1503
《灵枢》中燔针的治疗方法以针刺为主,即多部位予大量针刺,留针,然后用大与粗的艾条两根,点燃之后在针柄上烤,以使针柄发热达到人体深处,即筋脉与骨处,使针与热的效应达到人体深层部位,而后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而劫刺与焠针的意思是进针进行的速度与使针柄的热时间长短,也就是常说的补与泻的问题。《黄帝内经》燔针劫刺与焠针的方法。其一是以痛为腧,以经络为循行线路,以现代医学神经走向分布处为基础,用针灸针,然后划线,在划线走行上,间隔一寸左右,密集把针全部扎满,根据病变部位与疼痛面积大小,以及结合经络阴阳两经的对称性,应用100~300根针,主要选择部位以背部督脉与膀胱经为主,或者前胸部,或者四肢大关节附近。针刺针完全扎到位之后,再用最粗的艾条两根,点燃之后双手拿紧,顺着针柄部分,使之针柄发热发红,直到病人顺针感热传导能耐受为度,反复多次,长时间进行针柄加热,一般在经过1~2 h,使疼痛能够完全缓解或解除为度。  相似文献   

20.
《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论述了刺五节的适应证和针刺方法、刺五邪手法、解结法的适应证及操作、推引法的应用,并重申真气、正气、邪气概念。本文从刺有五节、随证而异,病有五邪、刺有五章,人参天地、故可为解,推引三法、寒热辨之,真正邪气、明辨性质5个方面论述了该篇的主要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