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糜烂、宫颈CIN及宫颈癌之间的关系,HPV感染与ASCUS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69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US以上的患者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 169例ASCUS以上患者中,阳性114例,阴性55例,阳性人数占67.46%。其中炎症阳性27例,CINⅠ级阳性57例,CINⅡ级阳性11例,CINⅢ阳性11例,宫颈癌阳性8例。结论在细胞学检查为ASCUS以上的患者中,HPV病毒载量值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感染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收集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妇女120例,通过PCR和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分析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结果 CINⅠ患者46人,CINⅡ患者48人,CINⅢ患者17例,宫颈癌患者9例均为HPV-DNA检测阳性,其中16型46例、52型22例、58型16例、56型11例、33型10例、18型7例,11型、35型、42型、43型、53型、66型、68型和73型各1例。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中以高危型为主,尤其是16型,占38.3%;其次为52、58、56和33型,分别占18.3%、13.3%、9.17%和8.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位PCR(isPCR)技术的敏感性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与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关系。方法 采用isPCR技术对 66例宫颈癌和 2 5例CIN组织中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DNA进行检测。结果  5 2例宫颈癌检测到了HPVDNA ( 78.8% ) ,其中HPV16DNA阳性 4 5例( 78.8% ) ,HPV18DNA阳性 10例 ( 15 .2 % ) ,HPV16、18的DNA均阳性 3例 ,HPV18DNA阳性而HPV16DNA阴性 7例 ,CIN中HPVDNA阳性 13例。结论 isPCR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方法 ;宫颈癌和CIN的发生与HPV16和HPV 18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郑萍 《中国实用医药》2014,(28):271-272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癌症研究所(WHO/IARC)早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可引起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对于2次以上检测HPV阳性,只有检测出属于同一基因型才能确认是持续感染。不同高危型的反复感染患CIN2、3的风险比为192,而相同高危型的持续感染,患CIN2、3的风险比显著升  相似文献   

5.
袁媛  黄赫 《海峡药学》2016,(7):77-79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 23分型的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 HPV DNA。结果在60例检测患者中,有19例患者检测出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阳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为宫颈癌的预防、发展监测、手术预后等提供重要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6.
宫颈糜烂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宫颈糜烂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感染(CMV)有一定的关系,长期的宫颈糜烂可导致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的发生近几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宫颈癌组织中HPV检出率高达94%,因此抗病毒治疗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及预防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微波配合奥平栓治疗宫颈糜烂110例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与电子阴道镜联合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1033例患者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PV检查阳性56例,占5.42%,其中33例低危型(3.19%)、23例高危型(2.22%)。对HPV呈阳性的56例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发现异常阴道镜图像44例。与病理组织学对照,低危型HPV(慢性宫颈炎18例、CINI8例、CINII5例、CINIII2例);高危型HPV(CINI10例、CINII7例、CINIII3例、SCC3例)。结论采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技术辅助阴道镜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检出率,对于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防治宫颈癌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筛查出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级)患者418例,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89例,在术前均采用PCR-HPV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6,11,16,18型感染情况。结果 418例宫颈CIN患者检出HPV16,18型感染者139例,占33.3%,检出HPV6,11型感染者11例,占2.63%,而89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有HPV16,18型感染者45例,占50.6%,检出HPV6,11型感染者2例,占2.2%。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在筛查宫颈癌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参与我院妇科门诊宫颈癌防治筛查的42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HPV基因分型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经TCT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后,TCT阳性合HPV感染者共202例,其中慢性宫颈炎阳性率为62.38%、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阳性率为13.86%、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阳性率为12.87%、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阳性率为5.94%、宫颈癌阳性率为5%;在202例TCT阳性合并HPV感染者中,HPV高危型感染66例,阳性率为32.67%,其中宫颈癌的高危感染率为100%;HPV低危型患者年龄多位于30岁以下,占比为57.35%;HPV高危型患者年龄多位于30岁以上,占比为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T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病变的筛查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320例,均为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妇女患者,使用HPV分型基因检测系统对其宫颈细胞的HPV DNA进行检测,并且检测20种高危型HPV亚型和5种低危型亚型。结果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20.5%,其中高危型HPV亚型15.75%,低危型亚型3.02%,高危亚型和低危亚型混合型1.23%。HPV11是低危型中感染最高的,HPV16是高危型中感染最高的。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易引发宫颈癌,临床上应做好提前防范,及早预防,防止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1.
正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病毒属,它包括多种动物的乳头瘤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HPV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或疣,某些型别感染还具潜在的致癌性,是引发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所以,高危女性应该做1次HPV分型检测,以实现对宫颈癌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妇科门诊接受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的患者共102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患者的HPV感染率。结果本文1020例患者中, HPV感染共302例,感染率为29.6%。对感染HPV患者的分型进行统计可得,其中中高危型HPV共102例,占33.8%,低危型HPV共98例,占32.4%,常见型HPV共102例,占33.8%。结论采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于早期宫颈癌的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帮助医师准确诊断HPV感染,并为积极的预防宫颈癌做出贡献,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间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妇科门诊所有感染HPV16、HPV18、HPV31亚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初步登记,再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或电话回访逐一完善相关资料.结果 从198例高危HPV感染患者中检出的217频次的阳性结果中发现:HPV16感染比率最多,占61.75%,HPV18其次,占25.35%,HPV31位居第三,占12.90%.198例患者中过早或多伴侣性生活的占16.16%,多孕、多产和多次人流占32.83%、感染性阴道炎占90.40%、慢性宫颈炎占81.82%;在198例高危HPV感染者中共发现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浸润癌26例,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浸润癌患者中22例感染HPV16,其恶性程度也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16感染密切相关,慢性宫颈炎及阴道感染所致宫颈低免疫力是最主要的高危HPV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4.
夏瑛  吴云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285-3287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接受宫颈巴氏涂片检查以及病理切片检查的妇女438例,采用人乳头瘤状病毒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检测所有受检妇女21种HPV阳性情况.结果 438例受检妇女中,确诊子宫颈癌102例(23.29%),HPV阳性94例(21.46%).HPV阳性率与子宫颈癌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1,P=0.517).HPV16阳性56例(54.90%),HPV58阳性19例(18.63%),HPV18阳性12例(11.76%),HPV52阳性8例(7.84%),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HPV阳性率(均P<0.05).HPV16、HPV58、HPV18和HPV52阳性患者中浸润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原位癌的总比例(均P<0.05).结论 HPV16、HPV58、HPV18和HPV52与浸润性子宫癌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江苏常熟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DNA导流杂交技术对1 602例妇科门诊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 602例患者中阳性患者为719例,感染率为44.9%,共检出20种HPV型别,其中单一感染者498例,占阳性人数的69.3%,二型感染者162例,占阳性人数的22.5%,三型或三型以上者59例,占阳性人数的8.2%,阳性患者中高危型的依次以16,52,68,31,33为主,低危型以11、6为主.结论 常熟地区妇女感染HPV率较高,以单一感染为主,主要为16型,其次为52,68,31,33型.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手段,一次PCR检测多种HPV亚型的分子杂交技术有利于对HPV亚型多重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中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正常者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316例宫颈糜烂且TCT检测结果均正常的患者,采用基因扩增和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该群体中HPV的感染率及病毒分型状况。结果该群体中HPV感染者96例(感染率为30.4%),重度糜烂比轻度糜烂感染率高(P〈0.05),以单一病毒亚型感染为主,感染率最高的为16亚型;多重感染者中,感染率最高的为18与53亚型。结论尽管宫颈糜烂患者TCT正常,但HPV的感染率仍然较高,因此对宫颈糜烂患者实施HPV检测,将有利于对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仅出现在感染特异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妇女,这一发现促进了非细胞学宫颈癌预防策略的发展.用灵敏的分子手段检测HPV可显著提高对高度恶性宫颈癌前期损害的检测能力.防御HPV 16和18型引起的宫颈癌的预防性HPV疫苗已开发成功.本文讨论怎样更好地将HPV DNA检测和HPV疫苗纳入宫颈癌预防工作,给妇女提供最大裨益并降低全球宫颈癌负荷.  相似文献   

18.
韩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444-446
持续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最重要因素。本文就HPV致宫颈癌的机制、检测方法和意义及防治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进行阴道镜检查存在异常的患者177例,对其进行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分析,观察并比较HPV16型、18型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中,HPV16或18型感染109例(61.6%),HPV16或18型检测阳性率分别在宫颈炎组为40.2%(29/72)、CIN(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组为64.7%(22/34)、CINⅡ级组为69.0%(20/29)、CINⅢ级组为87.9%(29/33)、宫颈癌组为100.0%(9/9)。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与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宫颈炎患者中检出率较低,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中HPV16、18型检出率较高,且上皮内瘤变程度越高HPV16或18检测阳性率越高,值得在宫颈癌筛查中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崔辰莹  刘匀 《河北医药》2013,(21):3266-3267
人乳头瘤病毒( HPV)是一种具有种属特异性的嗜上皮病毒,属双链闭环的小DNA病毒,包含约8000个碱基对。流行病学和基础研究证明 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95%的宫颈癌标本可以检测到HPV[1]。本文通过对433例就诊者HPV分型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秦皇岛地区女性HPV感染状况,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