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测定 30例IUGR孕妇 (IUGR组 )和 80例正常孕妇 (对照组 )的血清及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IUGR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IUGR组血清IGF 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IUGR组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③两组孕妇血清瘦素、IGF Ⅰ水平与脐血瘦素、IGF Ⅰ水平无相关性 (r =0 .185 ,r =0 .2 6 2 ,均P >0 .0 5 ) ;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5 )、与胎盘重量无相关性 (r =0 .194 ,P >0 .0 5 ) ;脐血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胎盘重量呈正相关 (r =0 .4 75 ,r =0 .4 86 ,均P <0 .0 5 )。结论①IUGR孕妇脐血瘦素水平降低与胎儿脂肪沉积减少有关 ,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的一项指标。②血清与脐血IGF Ⅰ的分泌相对独立 ,提示IGF Ⅰ不能通过胎盘屏障。③脐血IGF Ⅰ水平降低 ,可能是导致IUGR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正希  姚穗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355-1357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妇女静脉血中瘦素 (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水平与其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90例孕 37~ 4 1周正常妊娠妇女 (研究组 )及 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对照组 )的血瘦素水平及IGF Ⅰ水平 ,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妊娠晚期妇女静脉血中瘦素水平为(9 .95± 2 .4 4 )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5 .30± 1.31) μg/L ;妊娠晚期妇女IGF Ⅰ水平为 (2 0 3.96± 5 6 .6 9) 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的 (180 .31± 5 0 .2 4 ) μg/L。②妊娠晚期妇女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 (r为 0 .93和 1.5 7,P >0 .0 5 ) ;妊娠晚期妇女IGF Ⅰ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明显正相关 (r为 4 .5 5 ,4 .94 ,2 .4 6 ,P <0 .0 0 1和P <0 .0 5 )。【结论】①妊娠晚期妇女血中瘦素水平增高 ,推测其与孕妇的脂肪积累和体重增加有关。②妊娠晚期妇女血中IGF Ⅰ可能参与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与出生双顶径、身长及胎盘质量等生长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适于胎龄儿 (AGA)组(79例 )与小于胎龄儿 (SGA)组 (2 6例 )的出生时身长、双顶径和胎盘质量 ,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脐血IGF 1和IGFBP 3的含量。结果 ①两组出生时各生长参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AGA高于SGA(P <0 .0 0 1)。②出生时身长、双顶径和胎盘质量均与IGF 1和IGFBP 3呈正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胎儿自身分泌的IGF 1和IGFBP 3与出生时身长、双顶径和胎盘质量生长参数密切相关 ,它们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IGF 1和IGF 3可作为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清中生长激素 (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IGF 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与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 (RIA)测定 10 6例健康老人 ,5 9例老年糖尿病 (DM )患者(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30例 ,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BDR) 18例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11例 )及 4 5例健康成人血清中GH、IGF Ⅰ及IGFBP 3浓度。结果 健康老年人血清GH、IGF Ⅰ、IGFBP 3含量较健康成人显著降低 (p均 <0 .0 5 ) ;血清中GH、IGF Ⅰ、IGFBP 3含量随年龄增大而明显降低 ,且年龄与GH、IGF Ⅰ、IGFBP 3呈显著负相关 (r1=- 0 .4 32 0 ,r2 =- 0 .394 6 5 ,r3 =- 0 .4 12 74。P均 <0 .0 5 )。与健康老人比较 ,老年DM患者BDR、PDR组中血清中GH、IGF Ⅰ、IGFBP 3均显著升高 (P <0 .0 1) ,其升高程度与DR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检测GH、IGF Ⅰ、IGFBP 3在血清中的浓度可早期发现老年DR ,并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细菌感染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 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血中的IGF 1和IGBP 3。感染组患儿发病极期 30例、恢复期 1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用酶联免疫法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结果 (1)在感染极期 ,血清IGF 1(45 0± 14 8) μg/ml及IGFBP 3(12 85 9± 6 0 8 0 ) μg/ml水平明显降低 ,较感染恢复期 (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在感染恢复期 ,血清IGF 1及IGFBP 3水平已近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且二者的改变存在明显正相关。 (2 )在感染极期 ,血TNF α (32 9± 6 6 )pg/ml水平明显升高 ,较感染恢复期 (P <0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在感染恢复期血TNF α水平已近正常 ,较对照组 (P =0 2 78)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无论在感染极期 ,还是在感染恢复期 ,血IGF 1、IGFBP 3与TNF α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1)小儿细菌感染发病极期 ,血清IGF 1、IGFBP 3水平显著降低 ,恢复期恢复正常 ,二者的改变具有相关性。 (2 )血清TNF α浓度在感染极期升高 ,恢复期降至正常 ,但未发现与IGF 1、IGFBP 3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Ⅱ)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与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 restricton,FGR)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产科住院的临床诊断的中期FGR孕妇共30例,抽取同期引产的健康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1;分娩时再抽取30例健康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2:分别测定FGR孕妇组在孕中期及分娩时与两个对照组的母血、羊水及脐血中的IGF-Ⅰ、Ⅱ及IGFBP-3的浓度并对比它们的差异.结果:FGR组的IGF-Ⅰ、Ⅱ水平在孕中期及分娩时均下降,而IGFBP-3水平却升高.结论:IGF-Ⅰ、Ⅱ及IGFBP-3可能与FG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Ⅰ、Ⅱ的降低及IGFBP-3的升高可能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清中细胞因子检测与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通过测定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水平,以探讨其与FGR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GF)与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的关系。  方法  采集2010年至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24例SSc患者血清, 其中弥漫型SSc 12例, 局限型SSc 12例; 另外采集12名健康对照者及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GF系统各因子的表达, 并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21±37.94) ng/ml vs.(15.54±9.07) ng/ml和(3.38±2.09) ng/ml vs.(1.00±0.83) ng/ml, P < 0.001], 且SSc患者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呈正相关(r=0.883, P < 0.001)。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程、Rodnan皮肤评分不存在相关性。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在Scl-70抗体阳性与阴性SSc患者间及在肺间质纤维化与无肺间质纤维化SSc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Sc患者血清IGF-Ⅱ、IGFBP-5和IGFBP相关蛋白1(IGFBP-related protein 1, IGFBP-rP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Sc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水平升高, IGF系统可能参与了SS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水平在子癎前期发病机制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8例子癎前期孕妇为子癎前期组(其中轻度18例,重度20例),3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对照组和轻、重度子癎前期组孕妇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的含量,分析与子癎前期发病相关性。结果:(1)孕妇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含量在重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孕妇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在重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含量在重度子痢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癎前期组(P〈0.01),轻度子癎前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子痢前期孕妇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的水平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水平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结论:孕妇血、新生儿脐血及羊水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水平变化可作为预测和诊断子癎前期发病和疾病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条件下成骨细胞的增殖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正常血清浓度组。血清饥饿组,IGF—I组进行干预,观察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血清饥饿组成骨细胞贴壁减少,融合缓慢,增殖低于正常血清浓度组(P〈0.01),IGF—I组细胞增殖较血清饥饿组增加(P〈0.01),低于正常血清浓度组(P〈0.01)。【结论】血清饥饿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可能是缺血性骨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GF—I能部分改善由于血清饥饿引起的成骨细胞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产妇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水平及其与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产妇106例,其中子痫前期合并FGR产妇32例,未合并FGR产妇74例,同时选取健康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FFA、IGF-Ⅰ、AT1-AA水平,并分析子痫前期合并FGR产妇血清FFA、IGF-Ⅰ、AT1-AA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结果⑴合并FGR组血清FFA、AT1-AA水平高于未合并FGR组和对照组(P0.05),IGF-Ⅰ水平低于未合并FGR组和对照组(P0.05)。未合并FGR组血清FFA、AT1-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F-Ⅰ低于对照组(P0.05)⑵重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组血清FFA、AT1-AA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组,重度子痫未合并FGR组及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IGF-Ⅰ低于轻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组,重度子痫未合并FGR组及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合并FGR组血清FFA、AT1-AA水平高于重度子痫未合并FGR组及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IGF-Ⅰ低于重度子痫未合并FGR组及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重度子痫未合并FGR组血清FFA、AT1-AA水平高于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IGF-Ⅰ低于轻度子痫未合并FGR组(P0.05)⑶子痫前期产妇血清FFA、AT1-AA与新生儿体重呈负相关(r=-0.723和-0.601,P0.05),IGF-Ⅰ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r=0.529,P0.05)。结论子痫前期合并FGR产妇血清FFA、AT1-AA和IGF-Ⅰ表达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相关,其可能共同调控胎儿妊娠期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非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分娩巨大儿的正常孕妇(非GDM-MS)38例,分娩巨大儿的糖尿病孕妇20例(GDM-MS)、分娩正常体重儿正常孕妇(N)50例,分娩后即抽母血及脐血,分离血清,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三组母血IGF-1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P〈0.01);非GDM-MS组及GDM-MS组脐血IGF-1高于正常组(P〈0.01);3组母血IGFBP-3、IGF-1水平皆高于脐血(P〈0.01)。结论:非糖尿病巨大儿可通过测定母血IGF-1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Ⅰ,IGFⅠ)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了16例正常人血清IGFⅠ、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以及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IGFⅠ,NO水平,且把冠心病患者血清IGFⅠ,NO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病变支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IGFⅠ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27.23±15.48)μg/L和(48.02±33.43)μg/L,(t=2.180,P<0.01);且在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时其血清IGFⅠ水平下降变得更加明显。冠心病患者血清的NO水平也是显著低于正常人,分别为(63.00±10.01)mmol/L和(71.19±13.63)mmol/L,(t=2.937,P<0.05);且在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加时其血清NO水平下降变得更加明显。而血清IGFⅠ与NO水平间存在正相关(r=0.425,P<0.05)。结论:IGFⅠ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其参与冠心病的机制可能通过影响NO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LC)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硬化发病中胰岛素抵抗(IR)、GH/IGF-I轴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住院人群中LC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HOMA-IRI,同时检测GH和IGF-I水平.结果①LC组FINS、IRI和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级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B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B级(P《0.05);肝硬化B级IRI、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级, 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级(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④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与FINS、IRI、GH水平呈正相关(r=0.2772,P《0.01;r=0.1853,P《0.05;r=0.3231,P《0.01),但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2487,P《0.05);IRI与GH水平呈正相关(r=0.2582,P《0.01),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194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并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INS、IRI、GH和IGF-Ⅰ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预测胎膜早破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分泌物中的脱磷酸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1(IGFBP -1)在胎膜早破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 60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脱磷酸化的IGFBP -1的含量。结果 :胎膜早破组 ,正常孕妇组IGFBP-1的阳性率分别为 98 3 %和 8 3 %两组结果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IGFBP -1是诊断胎膜早破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肝硬化(LC)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的变化,探讨肝硬化发病中胰岛素抵抗(IR)、GH/IGF-Ⅰ轴的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住院人群中LC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HOMA-IRI,同时检测GH和IGF-Ⅰ水平。结果:①LC组FINS、IRI和血清G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C级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B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B级(P〈0.05);肝硬化B级IRI、GH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A级,IGF-Ⅰ显著低于肝硬化A级(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FINS、IRI和GH水平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IGF-Ⅰ水平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P〈0.05);④肝硬化患者Child-Pugh积分与FINS、IRI、GH水平呈正相关(r=0.2772,P〈0.01;r=0.1853,P〈0.05;r=0.3231,P〈0.01),但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2487,Pd0.05);IRI与GH水平呈正相关(r=0.2582,P〈0.01),与IGF-Ⅰ水平呈负相关(r=0.1948,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和GH/IGF-I轴异常,胰岛素抵抗和GH/IGF-Ⅰ轴异常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病情进展并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直接相关;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FINS、IRI、GH和IGF-Ⅰ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肝功能分级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广钊  何飞屏  梁季鸿  刘红 《临床荟萃》2000,15(20):916-918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GF 1 )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激素(TH)、磁性甲状腺刺激激素 (m TSH)的关系。方法 :从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 36例甲减患者作为治疗组 ,从本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与治疗组年龄相匹配的 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IGF 1及甲状腺功能 ,包括TT3 、TT4、FT3 、FT4、m TSH。治疗组患者以 1 .5~ 3μg/(kg·d)的左旋甲状腺素 (优甲乐 )口服 ,3个月复查以上检测指标 ,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甲减组血清IGF 1及TT3 、TT4、FT3 、FT4,显著降低 ,m TSH显著升高 (均P <0 .0 1 ) ,甲减组经TH替代治疗后 ,大部分患者 ( 32 /36 )血清中IGF 1及TT3 、TT4、FT3 、FT4显著升高 ,m TSH显著降低 ,均达正常人水平或以上 ,但有少数患者 ( 4/36 )以上指标未达正常人水平。结论 :甲减患者血清中IGF 1的浓度与血清中TT3 、TT4、FT3 、FT4水平呈正相关 ,与m TSH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 Ⅰ)与不同程度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ELISA)检测73例慢性肝炎(CH)、57例肝硬化(LC)和30例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及30名对照组血 清中IGF Ⅰ水平。并按Child pugh分级法将LC分为A(19例)、B(17例)、C(21例)3组。结果 CH、LC和CSH 患者的血清IGF Ⅰ分别为(199.0±40.8)ng/ml、(105.3±57.5)ng/ml和(48.9±33.2)ng/ml,均显著低于正常 对照[(275.09±98.99)ng/ml,P<0.001]。不同程度肝病患者血清中IGF 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LC患者显著 低于CH患者(P<0.001),CSH患者显著低于LC患者(P<0.001);随肝功能Child pugh分级的增高,LC患者血 清IGF Ⅰ水平呈显著性递减趋势。结论 血清IGF Ⅰ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性脑出血(ICH)及脑梗死(ICI)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3例基底节ICH和20例ICI患者血浆IGF-1和IGFBP3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ICH及ICI患者浆IGF-1、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血浆中IGF-1和IGFBP3参与了急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ICH和ICI具有某些共同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颖  王峰  王世超  胡滨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63-664
目的观察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IGF-1,2在血清和玻璃体中浓度的相互关系,即探讨眼球内IGF水平是否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相关.方法观察组患有外伤性玻璃体积血.IGF-1,2的水平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PDR患者IGF-1,2比对照组升高(IGF-1∶2.6±1.1ng/mL,P=0.0005; IGF-2∶36.5±4.9ng/mL,P=0.0004;n=21)对照组(IGF-1∶0.6±0.1ng/mL,P=0.0005;IGF-2∶20.6±3.9ng/mL;n=21)PDR血清中IGF-1,2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玻璃体中IGF-1,2水平增高可能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