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总结第四脑室脉络丛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第四脑室脉络丛肿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病理证实脉络丛乳头状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癌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第四脑室脉络丛肿瘤以良性居多,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平均22.5岁,位于侧脑室15例,第四脑室9例,第三脑室3例,桥小脑角1例.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7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24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部分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18例,未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预后较好,积极的手术全切除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6年间我科收治的24例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4例,占同期儿童颅内肿瘤的1.6%,发病平均年龄为7.7岁,男女之比为5:7。肿瘤位于侧脑室者14例;第四脑室内者7例;第三脑室内者2例;CPA 1例。显微手术全切和近全切除率达95.9%(23/24),术后复查CT的11例均有脑积水和/或硬膜下积液,经穿刺外引流和分流手术治愈。结论 儿童脉络丛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岁以下低龄儿童幕上脉络丛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6岁以下儿童脉络丛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3例,平均年龄为19.4月;肿瘤位于侧脑室7例、第三脑室内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12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瘤,l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癌。术后随访3~92个月,平均38.1月;1例脉络丛乳头状癌患者术后6月复发并转移而死亡;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颅内感染;余11例存活。结论儿童幕上脉络丛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并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患者资料。结果: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21例,发病年龄为28~57岁,男性多于女性,肿瘤位于小脑半球19例,小脑蚓部2例。21例行CT检查,囊性肿瘤19例,实质性肿瘤2例。行MRI检查13例,肿瘤为囊性者11例,实质性者2例。19例囊性结节型肿瘤中,手术行瘤结节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2例;2例实质性肿瘤行部分切除。瘤结节部分切除加放射治疗3例。术后恢复良好20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多为颅高压症状、共济失调等。CT、MRI检查可以定位或定性。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脉络丛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脉络丛肿瘤(CPT)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本组31例CPT中,28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为脉络丛癌.全部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24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9例患者复查CT示脑积水改善不明显。结论脑积水是CPT的突出表现,与肿瘤大小及性质不一致,手术缓解率不高。虽然脉络丛肿瘤大多为慢性起病.但仍有少数表现为急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内病变采用神经内窥镜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神经内窥镜对30例脑室内病变进行治疗13例丘脑肿瘤行肿瘤活检、透明隔造瘘及窥镜引导下V-P分流;9例囊性颅咽管瘤行囊液抽吸、囊壁部分切除,其中5例置Ommaya管;4例松果体区肿瘤行肿瘤活检及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第三脑室内囊肿部分切除;1例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摘除;1例侵及室管膜下的胼胝体肿瘤活检.结果所有患者均明确病理,随访3~35个月,27例有效,3例死于肿瘤扩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的脑室内病变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11例,其中颅咽管瘤5例,星形细胞瘤2例,垂体腺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下丘脑错构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本组9例肿瘤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出现多尿、多饮、电解质紊乱5例,中枢性高热2例,嗜睡2例,缄默症2例,经处理后1~2W好转出院。结论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循解剖间隙进入,直视下操作,对第三脑室周围重要结构损伤较小,肿瘤全切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手术切除第三脑室肿瘤的最佳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枕窦旁10例,大脑半球凸面9例,小脑半球(小脑幕)3例,镰幕交界区2例,鞍区1例,左侧脑室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受损、肢体乏力、癫痫发作、听力下降。26例患者行头颅CT,25例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1例表现为左侧额顶血肿;23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20例表现为均匀强化;10例病灶位于横窦或矢状窦的患者行头颅MRV检查,上矢状窦及横窦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术后病理均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Vim均为阳性,EMA均为阴性。2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者2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常规50Gy剂量的放射治疗;随访2~4年,平均33.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相关,肿瘤多起源于硬膜。病灶在CT表现为等或高密度灶,强化MRI显示均匀强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或保守治疗。结果 听神经瘤均达全切除;肿瘤切除后脑室缩小10例,肿瘤切除加脑积水手术后脑室缩小5例,随访期间脑室缩小3例,脑室无明显缩小3例。听神经瘤切除后出现颅内血肿2例,均行急诊脑血肿清除术。结论 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应优先治疗听神经瘤,当影响肿瘤切除时先行处理脑积水;根据病人术后症状谨慎选择脑积水手术治疗;脑积水分流手术前需要排除术后脑水肿的影响;涉及脑脊液操作时注意缓慢及梯度降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行手术治疗CNC患者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并行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MRI资料及病理表现.结果 肿瘤最大径约3.2~8.5 cm,12例CNC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区,1例位于左颞顶叶脑实质内,均表现为分叶状的实体瘤,平扫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可见多发、散在分布的小囊变区,表现为更长T1、更长T2信号;6例T2WI上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见斑点状稍短T1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6例可见强化肿瘤血管;病理表现为灶性钙化,可见典型无细胞纤维岛.结论 脑室内CNC具有特征性的发病部位,结合患者发病年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多可做出正确诊断;脑室外CNC定性诊断较困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MRI features of central neurocytoma (CNC). Methods Thirteen patients with CNC (7 males and 6 females, aged 18-28),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iom January 2007 to January 2010, were chosen; preoperative plain and contrast enhanced MRI scans were performed on these 13 patients and 1 also received CT scan.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largest tumor enjoyed its maximum diameter of 3.2-8.5 cm; the CNC in 12 patients located at the lateral ventricle and that in 1 patient at the parenchyma of the left frontal and temporal lobes. Lobulated solid tumors were noted in these lesions,showing T1 isointense and T2 hyperintense in MRI; some multiple, scattered cystic lesions showed stronger T1 and T2 signal than the former ones; vascular "flow void" signal was shown in 6 patients in T2WI, and slightly weak T1 signal was shown in 8. All the tumors demonstrat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 and the tumor vessels in 6 patients were noted under contrast MRI. Focal calcification was found. Conclusion CNC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 enjoys typical location; considering the age of patients, non-contrast and contrast MRI findings, correct diagnosis of CNC can be made; however, CNC outside the lateral ventricle is hard to diagnose.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99年至2008年收治的54例儿童(≤16岁)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进行手术联合γ-刀中低剂量放射治疗.其中肿瘤位于松果体区34例,松果体并鞍区10例,鞍区4例,松果体区并侵及邻近脑室3例,基底节区3例.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生殖细胞瘤,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 25 ~ 35Gy)的放疗,并获得随访的46例.结果 46例随访者中40例(87%)复查MRI显示肿瘤无复发,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6例患者经治疗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或放疗后效果差.结论 手术后辅以中低剂量的放射治疗应为治疗儿童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侧脑室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侧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个体化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28例侧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3例。经病理学证实室管膜瘤8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脑膜瘤6例,少枝胶质细胞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2例,胶质母细胞瘤1例。1例因术后硬膜下血肿再次手术,7例因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因严重感染并脑积水死亡。术后配合放疗和/或化疗19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2例轻残,10例生活自理,15例可参加日常工作。结论侧脑室内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血供影响手术入路、疗效和病人预后。适宜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恰当的导航辅助可避免损害脑功能,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恶性肿瘤术后行个体化放疗和/或化疗,可显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和放疗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应用替尼泊甙(VM26)+甲基环亚硝脲(MeCCNU)联合治疗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我科2005.01-2008.10年收治的资料较完整、全切肿瘤22例,MRI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征像,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MGMT阳性的弥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电生理监测。结果 MRI检查示,肿瘤位于椎管颈段1例、颈胸段1例、胸段3例、腰骶段2例。肉眼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为非霍杰金淋巴瘤5例,白血病2例。5例淋巴瘤患者术后症状均有缓解;2例白血病患者起病急,术前即已瘫痪伴大小便失禁,术后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 椎管内血液系统肿瘤少见,尤其白血病十分罕见;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出现脊髓压迫表现时,建议早期行切除椎板减压术+肿瘤切除术,以挽救神经功能,术后根据病理辅以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其综合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全身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增强扫描,10例患者行FLAIR扫描,并对其病变部位、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增强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31例为原发于脑室内的肿瘤,其中,侧脑室14例、第三脑室4例、第四脑室13例。另外,小脑蚓部4例、松果体区3例、丘脑1例、鞍区1例。MR图像表现各异,大体可分为脑室团块与脑室囊肿。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FLAIR序列扫描对脑室肿瘤的定性有很大价值,脑室肿瘤的MR诊断必须将影像学表现与肿瘤部位、患者年龄结合起来方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侧脑室肿瘤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切除侧脑室肿瘤最佳手术入路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影响手术切除侧脑室肿瘤的各种因素。方法本组共47例侧脑室肿瘤患者,平均年龄42岁,根据术前MRI检查确定肿瘤部位、侵犯的范围及肿瘤大小。其中经胼胝体入路23例,经皮层造瘘入路24例。通过MRI检查明确残余肿瘤大小及复发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所有肿瘤均经病理证实。结论侧脑室肿瘤术前应当根据肿瘤所在位置、生长范围及大小,供瘤血管的起源及静脉回流情况,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仔细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生物学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1998年至2009年收治的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患者45例,对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手术操作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36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切除9例;术后病理示髓母细胞瘤28例,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32例,无改善10例,恶化2例,1例患者死于严重脑干水肿;术后复查有4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首发症状多种多样,MRI对于诊断与手术有重要的意义,采取合适的显微神经外科策略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联合应用立体定向间质内放疗及γ-刀治疗复发性颅咽管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寻求手术后残留或复发颅咽管瘤的新治疗方法;并评价立体定向囊内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γ-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γ-刀治疗82例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其中男54例,女28例,年龄3~70岁.对实体肿瘤为主者,先行囊内穿刺核素内放疗,再行γ-刀照射治疗共21例;对囊性肿瘤为主者,则先行实体部分肿瘤γ-刀治疗,再行囊性部分的核素内放疗,共61例.结果 70例患者接受12~54个月(平均33.4个月)的随访,对实体肿瘤为主、囊性肿瘤为主以及总有效控制率分别为94.1%、 92.5%和92.9%.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γ-刀结合立体定向囊内放射疗法,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咽管瘤术后残留,复发以及不适宜手术治疗的囊实性混合性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资料。6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均行放疗。结果5例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6例临床症状均改善。术后随访时间2~6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颅内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易误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结果进行诊断,以手术为主,并辅助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