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剂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胃窦组织,分别采用4 %多聚甲醛、10%甲醛和Bouin液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胃窦黏膜内生长抑素(SS)和胃泌素(Gas)的表达。结果:用Bouin液固定的组织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的阳性细胞数比用其他2种固定剂所显示的阳性细胞数多(P<0 .0 5 ) ,而3种固定剂显示的SS和Gas的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差别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Bouin液比4%多聚甲醛、10 %甲醛能较好保存大鼠胃窦黏膜内SS和Gas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
番茄红素干预食管癌细胞系Eca9706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体外对食管癌细胞 Eca970 6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番茄红素 1 0 - 3mol/L、1 0 - 4mol/L、1 0 - 5mol/L、1 0 - 6 mol/L、1 0 - 7mol/L 5个浓度组干预食管癌细胞2 4 h,观察细胞存活量及蛋白含量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 bcl- 2蛋白在干预前后的表达。结果 :番茄红素 1 0 - 3mol/L时 ,有促进肿瘤生长趋势 ,1 0 - 4mol/L、1 0 - 5mol/L、1 0 - 6 mol/L有抑制细胞肿瘤生长作用 ,而且 1 0 - 4mol/L效果最好 ,1 0 - 7mol/L对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不明显 ,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 P>0 .0 5 )。而蛋白含量仅有 1 0 - 6 mol/L、1 0 - 7mol/L有轻度抑制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bcl- 2表达于此细胞系。干预后未见bcl- 2表达。结论 :番茄红素对食管癌细胞系 ( Eca970 6)有抑制生长作用 ,有剂量反应关系 ,此作用与抑制 bcl- 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测定 6 8例健康人和 8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结果 :血浆 Hcy水平正常对照组为 (9.31± 3.80 )μmol/L ,其中男性 (10 .5 0± 4 .0 7)μmol/L ,女性 (7.80± 2 .85 )μmol/L,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0 .0 0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13.39± 6 .0 6 ) μmol/L,其中男性 (13.77± 6 .6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男性 (P<0 .0 0 1) ;女性 (11.5 0± 3.5 8)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女性 (P<0 .0 0 1)。血浆 Hcy水平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冠脉不典型狭窄组 (11.36± 3.86 ) μmol/L,1支病变组 (13.32± 6 .0 9) μmol/L,2支病变组 (13.39±4 .92 ) μmol/L,3支病变组 (18.2 3± 8.98) μmol/L。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卵巢癌抗原 (CA12 5)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2 89例妇女血清中CA12 5。结果 阳性率正常对照组 1.5 4 % ,盆腔良性包块组 18.4 2 % ,盆腔恶性肿瘤组 89.66%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 5 2 .78% ;诊断总有效率 84 .4 2 %。盆腔良性包块组均值 ( 2 .63± 4 .87)× 10 4U/L ,盆腔恶性肿瘤组均值 ( 2 4 .4 8± 17.4 9)× 10 4U/L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t =9.84 9,P <0 .0 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均值 ( 4 .4 7± 5 .3 4)× 10 4U/L ,与正常对照组 ( 0 .90± 0 .99)× 10 4U/L相比 ,差异显著 (t =5 .2 63 ,P <0 .0 1) ;与盆腔恶性肿瘤组相比 ,差异显著 (t =6.4 5 8,P <0 .0 1)。结论 酶免疫法测定血清中CA12 5对盆腔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随访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疗效监测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FPSA / TPSA(F/ T)比值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 136例患者 (其中 PCa4 2例 ,BPH94例 )与 6 5例正常健康体检男性的血清 TPSA、FPSA水平 ,并计算 F/ T比值。结果 :BPH组、PCa组 TPSA、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PCa组的血清 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BPH组 (P<0 .0 1) ,而 PCa组 F/ T显著低于 BPH组 (P<0 .0 1)。TPSA处于 4 μg/ L~ 10 μg/ L 时 BPH、PCa组间 TPSA、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PCa组 FPSA、F/ T均显著低于 BPH组 (P<0 .0 1)。以 F/ T≤ 0 .15为标准对 PC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实验有效率均达 70 %以上 ;而以 TPSA≥ 4μg/ L且 F/ T≤ 0 .15为 PCa诊断标准 ,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实验有效率分别为 71.4 %、87.4 %、6 0 .0 %、92 .1%与 84 .1%。结论 :F/ T可用作 PCa诊断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好的依据 ,有利于 PCa的早期诊断 ,以 TPSA≥ 4μg/ L且 F/ T≤ 0 .15为标准 ,可在不升高漏检率的基础上提高PCa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 10 8例急性白血病行免疫表型检测。 结果 :1初诊按 FAB标准诊断的 M2 、M5和 L3各 1例 ,最后确诊为急性混合细胞性白血病( MAL) ;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 ( UAL)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 M0 )。 2 AL L 中 11.5 %伴有髓系抗原表达 ;B- AL L中 CD34 +明显高于 T- AL L (分别为 5 3%和 2 8% )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 ,骨髓内原始 +幼稚细胞数 T- AL L明显低于 B- AL L ( P <0 .0 5 )。 3AML中 2 2例 ( 2 7.8% )伴有至少一个淋系抗原表达。 4CD7+- AML 中 CD34 、CD38、HL A- DR等早期干 /祖细胞抗原高表达 ,CD7在 M3中低表达而在 M0 M1 中高表达 ( P<0 .0 1)。 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 MAL和 M0 的诊断不可缺少 ;CD7+- AML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含量的变化规律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确诊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于发病 3天内、发病 2周时、发病 4周时取静脉血测定LPA含量 ,动态观察其变化过程。LPA检测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分离LPA ,用定磷法测定。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 3天内血浆LPA含量显著高于脑出血组及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1 0 .6 3μmol/L± 3.6 7μmol/L ,2 .6 7μmol/L± 1 .4 0 μmol/L ,2 .0 4 μmol/L± 1 .0 1 μmol/L ;脑血栓形成组LPA的增高可持续 2周 (发病 2周时含量为5 .31 μmol/L± 1 .94 μmol/L) ,发病第 4周时降至正常水平 (2 .0 9μmol/L± 1 .0 1 μmol/L) ,总体规律为发病时明显增高 ,而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脑出血组发病 2周时含量 2 .5 4 μmol/L± .91 μmol/L、发病四周时含量 2 .2 8μmol/L±1 .0 4 μmol/L,与出血发病 3天内含量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LPA可以作为鉴别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一个指标 ,用来指导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后溶血磷脂酸水平与心肌重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u XF  Song Y  Li JJ  Yu YW  Zhao J  Xu D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1005-100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溶血磷脂酸 (LP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室重塑的相关关系 ,及LPA在AMI后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 86例 ,分别于入院即刻及第 4天测定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Ⅲ型前胶原蛋白的水平 ,并于入院即刻和发病第 8~ 10天对患者进行心脏彩色超声的检查 ,测定左室舒张末期直径 (LVDEd)和左室射血分数 (EF) ,并计算心肌梗死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正常对照 4 0例 ,测定其血浆溶血磷脂酸和Ⅲ型前胶原蛋白的水平。根据入院第 4天所测得的LPA水平把患者分为两组 :LPA水平较低组 (LPA <6 0 μmol/L)为A组 ,4 5例 ;LPA水平较高组(LPA≥ 6 0 μmol/L)为B组 ,4 1例 ,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性 ,分析它们的相关关系。 结果 (1)AMI后患者血溶血磷脂酸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 (5 1μmol/L± 1 1μmol/L和 6 4 μmol/L± 1 3μmol/Lvs 2 5μmol/L± 1 1μmol/L ,P =0 0 0 0 1) ;(2 )溶血磷脂酸水平较高组患者与溶血磷脂酸水平较低组患者相比其左室舒张末期直径较大 (5 4 0mm± 3 3mmvs 5 1 1mm± 2 7mm ,P <0 0 5 ) ,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室总面积的百分比较高 (114 %± 6 %vs2 6 %± 12 % ,P <0 0 5 ) ,PCⅢ水平高 (136 μg/L± 10 μg/Lvs113μg/L± 12 μg/L ,P <0  相似文献   

9.
胃癌、结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胃癌、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35例胃癌、2 1例结肠癌中VEGF的表达。 结果  35例胃癌、2 1例结肠癌组织中 ,VEGF表达总阳性率 6 7.86 % (38/5 6 ) ,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表达阳性占 75 .6 1% (31/4 1) ,无淋巴结转移VEGF表达阳性占 4 6 .6 7% (7/15 ) (χ2 =4 .35 ,P <0 .0 5 )。癌组织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者VEGF表达阳性占 77.5 0 % (31/4 0 ) ,浸润至肌层及粘膜层者VEGF表达阳性占 4 3.75 % (7/16 ) (χ2 =6 .71,P <0 .0 1)。 结论 VEGF促进胃癌、结肠癌的生长、侵袭与转移 ,可作为肿瘤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CD117与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1 1 7及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 or,GIS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检测 6 5例 GIST中的 CD1 1 7与 CD34的表达情况 ,并与胃肠道和软组织的平滑肌瘤、雪旺瘤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GIST中的 CD1 1 7阳性表达率为 92 % (6 0 / 6 5 ) ,CD34阳性表达率为 72 % (4 7/ 6 5 ) ,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GIST的 CD1 1 7和 CD3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1 1 7:χ2 =1 .1 5 7,P >0 .0 5 ;CD34:χ2 =1 .2 1 6 ,P >0 .0 5 )。胃肠道和软组织平滑肌瘤和雪旺瘤 CD1 1 7与 CD34均阴性表达。结论 :CD1 1 7是胃肠道间质瘤特异而敏感的标记物 ,CD34亦可作为GIST一个较好的标记物 ,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 GIST的检出率 ,但 CD1 1 7和 CD34均不能作为 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sTK1)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TK1浓度及阳性率。结果sTK1诊断肿瘤的灵敏度是74·1%,特异度是97·3%;肿瘤患者组sTK1浓度为0·99~40·63pmol/L,平均浓度为4·70pmol/L,阳性率74·1%,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浓度为0·54~7·14pmol/L,平均浓度为1·70pmol/L,阳性率18·1%)和健康人对照组(浓度为0·14~2·15pmol/L,平均浓度为0·53pmol/L,阳性率2·73%),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肿瘤患者未经治疗组、治疗效果不佳组与治疗缓解组sTK1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胸苷激酶1是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血清cTnT ,速率法检测肌酸肌酶同工酶MB(CK -MB) ,并对 8例AMI胸痛发作 6h内入院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对照组和患者组cTnT、CK -MB血清水平分别为 (0 1 8± 0 0 9)ug/L、(1 5 1± 3 4)U/L和 (3 6± 3 4)ug/L、(91 1±80 6)U/L ,患者组阳性率分别为 89 3 % (2 5/2 8)、71 4% (2 0 /2 8) ;8例动态观察的患者中有 3例 2小时内入院 ,血清cTnT水平开始升高 [(0 446± 0 0 70 )ug/L]。 8例患者血清cTnT升高达峰值时间为 (1 3 5± 2 6)h ,比CK -MB早[(1 8 0± 3 0 )h]。 1 0天~ 1 4天回复正常。结论 cTnT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 ,动态观察有助于判断AMI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GF-β1在成年灵长类动物恒河猴中枢神经系统分布的区域及形态学证据.方法:成年雄性恒河猴(体重5kg)一只,氯胺酮1 5mg/kg复合安定1 5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开胸主动脉插管,灌注生理盐水及Zamboni液各2 0 0 0mL固定,取脑与脊髓后固定2 4h.将组织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海马、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延髓、颈髓8、胸髓1 1、腰髓3共1 2部分,分别置于含3 0 %蔗糖0 1mol/L的PBS内( 4℃)直至组织块沉底.作2 0 μm连续恒温冰冻切片,隔1 0张取一张.用SP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试验用0 0 1mol/LPBS代替一抗,余步骤不变.…  相似文献   

14.
杨桂英 《广西医学》2001,23(1):35-36
目的 :了解吲哒帕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钾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服药前后患者的血钾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服药前后血钾 :观察组为 (4 .46± 0 .5 6 ) m mol/ L 和 (4 .0 8± 0 .70 ) m mol/ L,P <0 .0 5 ,对照组为 (4 .5 6± 0 .5 0 ) m mol/ L和 (4 .43± 0 .6 2 ) m mol/ L,P >0 .0 5 。 (2 )服药前血钾 :观察组为 (4 .46± 0 .5 6 ) mm ol/ L,对照组为 (4 .5 6± 0 .5 0 ) m mol/ L,P >0 .0 5 。 (3)服药后血钾 :观察组为 (4 .0 8± 0 .70 ) mmol/ L,对照组为 (4 .43± 0 .6 2 ) m mol/ L,P <0 .0 5 。 (4 )服药后低血钾发生率 :观察组为 10 % (5例 ) ,对照组为 2 % (1例 ) ,P <0 .0 5。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吲哒帕胺后血钾水平较服药前显著下降 ,且低血钾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时应监测血钾 ,及时补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多胺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肺癌大鼠模型 ,运用RP HPLC方法测定大鼠血清多胺水平 ,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 16只大鼠血清精胺水平((5 .70± 1.77) μmol/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胺水平 ((4.83± 1.2 6 ) μmol/L) (P <0 .0 5 )。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精胺水平 ((4.6 1± 1.83)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精胺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血清精胺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血清精胺水平 (P <0 .0 5 )。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血清精脒水平 ((8.33± 2 .6 4) 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 ((5 .5 3± 2 .30 ) μmol/L) (P <0 .0 5 ) ,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 (14只 )精脒水平 ((5 .39± 2 .30 ) μmol/L)与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实验组出现肿瘤的大鼠 (16只 )精脒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未出现肿瘤的大鼠血清精脒水平 (P <0 .0 5 )。精胺和精脒 2项综合指标阳性率为 6 8.8%。结论 :血清多胺水平是肺癌诊断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CD4 4V6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 4V6的表达。 [结果 ]CD4 4V6的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组分别为 74 .0 7% (2 0 / 2 7)、80 .76 % (2 1 / 2 6 ) ,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表达阳性率 4 2 .85 % (3/ 7) (P <0 .0 1 ) ;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为 86 .1 1 % (31 / 36 )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 5 4.1 6 % (1 3/ 2 4 )(P <0 .0 1 )。 [结论 ]乳腺癌中CD4 4V6的高表达可能预示肿瘤的恶性度与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亚砷酸失活剂与多聚甲醛失活剂二者失活牙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0~ 1998年间 ,对819颗患牙随机采用亚砷酸和多聚甲醛失活剂失活牙髓。结果 :亚砷酸失活牙髓疗效优者占 2 3 2 4 % ( 96/ 4 13 ) ,良者占 75 0 6% ( 3 10 / 4 13 ) ,差者占 6 3 % ( 2 6/ 4 13 ) ,有效率为 98 3 1% ( 4 0 6/ 4 13 ) ;多聚甲醛失活剂疗效优者占 81 5 3 %( 3 3 1/ 4 0 6) ,良者占 16 0 1% ( 65 / 4 0 6) ,差者占 2 4 6% ( 10 / 4 0 6) ,有效率为 97 5 4 % ( 3 96/ 4 0 6) ;亚砷酸失活牙髓较多聚甲醛较易出现剧烈疼痛。根尖周炎等并发症。二者失活牙髓的有效率基本相同。结论 :亚砷酸与多聚甲醛失活剂均能有效地失活牙髓 ,但多聚甲醛失活牙髓较亚砷酸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免疫抑制法直接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试剂盒是否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方法 :将免疫抑制法与磷钨酸———镁法 (PTA)和选择性抑制法进行比较 ,并分析其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干扰因素。结果 :免疫抑制法 (Y)与PTA法 (X1)的回归方程为Y =0 .993X1 0 .2 1 3,r =0 .981 ;与选择性抑制法 (X2 )的回归方程为Y =1 .0 1X2 0 .1 77) ,r =0 .971 ;Y与X1、X2 所测得的均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HDL -C浓度在 0 5 1~ 2 .5 5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对高、中、低血清标本进行精密度测定 ,批内CV值分别为 1 35 %、1 6 7%和 2 0 1 % ,日间CV值分别为 2 78%、3 1 4%和 3 43%。回收率为 97 8%~ 1 0 0 .9% ,平均回收率为 99 2 %。胆红素 ( <2 5 0 μmol/L)、血红蛋白 ( <5 g/L) ,抗坏血酸 ( <2 0 0 μmol/L)、TG( <1 0mmol/L)不干扰测定。 结论 :日本和光公司生产的免疫抑制法直接测定血清HDL -C试剂盒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可用于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粘附分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 ,E -CD)和CD44H在大肠慢性炎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研究。结果 :2 0例大肠慢性炎症及 46例大肠癌组织中E -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18/2 0 )、46 % (2 1/4 6 ) ,良、恶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D44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 (4/2 0 )、74% (34 /4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E -CD及CD44H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 (P <0 0 5 )、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有关。结论 :E -CD及CD44H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探讨在结肠癌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 31健康人和 4 3例结肠癌患者血清NO水平。结果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NO含量 (116± 10 5 ) μ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 (5 1 4 3± 16 2 ) μmol/L ,两者比较为P <0 0 5 ,结肠癌者术后 3天的血清NO含量为 (6 8 1± 5 4 3) μmol/L ,与术前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 ,但术后 7天 (10 9 2± 79 8) μmol/L上升到接近术前水平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 (87 0± 6 5 8) μmol/L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10 8 9± 6 8) μmol/L(P <0 0 5 )。结论 NO可能在分子水平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