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2012年选择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下肢探测,观察记录血栓形成的位置、形态、受累静脉的管径、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将彩超结果与DSA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疗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等指标。结果 60例患者中急性、亚急性静脉血栓患者22例,慢性期38例。中央型血栓5例,周围型22例,混合型33例。与DSA比较,CDFI对股静脉血栓的诊断灵敏度最高,96.8%,对腘静脉的血栓诊断的特异度最高,92.3%,对股静脉血栓诊断的正确率最高,9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无创伤、便捷、可重复等优点,对股静脉、腘静脉血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成像顺行下肢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行数字成像顺行下肢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数字成像顺行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有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数字成像顺行下肢静脉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结合,能够明显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9年7月~2012年7月来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疑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检查与诊断,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DUS观察71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与DSA的结果相符合,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67%(71/75),并对二者进行Kappa一次性检验,其值为0.669>0.05。结论 CDUS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快捷、安全、费用低廉、可重复检查,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高、图像显示直观,能够同时了解血管周围病变情况及血管内血流的状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其发生、发展、转归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疑诊为下肢DVT的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84例患者中,彩超诊断下肢DVT68例,左下肢49例(72.1%),右下肢19例(27.9%),左侧明显多于右侧;所有68例患者中,急性期39例,亚急性期20例,慢性期9例。DSA检查诊断下肢DVT66例。彩超诊断68例中,64例DSA检查诊断为下肢DVT,4例DSA检查阴性。彩超检查正常18例中,2例经DSA检查诊断为下肢DVT。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彩超诊断DVT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88.9%,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快捷、具有可重复性,与DSA检查一致性好,在下肢DV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明海  杨文翔  刘学彬  袁宁 《西部医学》2011,23(7):1246-124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6例糖尿病足患者双下肢动脉血管内膜、斑块、狭窄及闭塞情况,对其中9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同时作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位于腘动脉以下,呈多节段性改变,坏疽组病变较非坏疽组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的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有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部位与下肢上行性静脉造影的结果相符合,准确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快捷、图像显示直观,且可以了解静脉血管的血流状态及血管内的病变情况,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潘浩  邓超频  郑继行  陈聪  陈魁  艾鹏 《浙江医学》2019,41(22):2430-2432
目的通过分析不明原因下肢肿胀患者下肢深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结果,寻找发病的原因并行相应的治疗。方法对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收治的不明原因下肢肿胀及肿痛患者79例共81条下肢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其中50例共52条下肢入院后同时行B超检查。分析并总结造影、超声检查结果及病历资料。结果DSA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条下肢(40.7%),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TS)12条下肢(14.8%),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0条下肢(24.7%),腘静脉压迫3条下肢(3.7%),其中2条为血肿压迫。造影未见异常13条下肢(16.0%),其中外伤后下肢肿胀2条,下肢软组织感染1条。B超检查阳性率为63.5%(33/52),其中误诊为腘静脉血栓1例,阴性的19例中漏诊深静脉血栓5例、髂静脉压迫10例,灵敏度为0.68,特异度为0.80。结论下肢深静脉DSA较B超检查对髂静脉疾病的诊断有更高的灵敏度,对不明原因下肢肿胀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有助于明确病因从而制定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临床初步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超声检查,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彩超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对诊断资料与手术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单发于左下肢静脉血栓66例,单发于右下肢静脉血栓30例,双下肢同时患病24例。股总静脉:CDFI检查结果为阳性股总静脉血栓40条,DSA检查结果为44条,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0.0%、81.8%及75.0%。股深静脉:CDFI的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1.4%、60.0%及71.4%。股浅静脉:77.8%、81.8%及71.4%。腘静脉:92.3%、92.3%及92.3%。胫前静脉:72.2%、75.0%及80.0%。胫后静脉:81.3%、83.3%及75.0%。不同节段CDFI、DSA检查结果对比,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下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断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与鉴别,具有高准确性、高灵敏性及高特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9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78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81.2%),颅内动脉狭窄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75例颈动脉超声检查异常(75/96,78.1%)。83例TCD检查异常(83/96,86.4%)。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作出客观评价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6患者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经DSA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1例患者(肾动脉42支),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血流动力学与肾动脉形态学判定肾动脉狭窄,同时在对其进行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的15支肾动脉狭窄中有9支符合DSA,其中有6例为假阳性.在超声检查中未发现肾动脉狭窄的共27支,经过DSA检查后发现有5支肾动脉存在肾动脉狭窄,超声诊断率为83.33%.DSA检查与超声检查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是诊断肾动脉的金标准,可将DSA作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首次筛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9例疑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其中36患者有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经DSA证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柴淑慧 《河北医学》2015,(6):1003-1005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 )与DSA深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1例(77条) DVT的患者,同时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检查,并将其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普勒超声法与深静脉造影诊断情况大致相符,但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小腿DVT的检查结果DSA深静脉造影准确率98.54%高于多普勒准确率65.90%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之下深静脉造影有着更高的诊断价值。而大腿的检查的结果深静脉造影准确率97.1%相比于多普勒准确率96.47%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腿的诊断两种方法相差无异,但是鉴于多普勒超声费用低廉、快捷、操作简便、安全、可重复检查,推荐采用多普勒超声法;而小腿的诊断,深静脉造影法相比于多普勒超声法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因而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床扫描(MobiTrak)技术在下肢动脉CE—MR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进行CE—MRA检查。其中7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4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血栓形成,并得到DS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靶血管显示优9例,良2例。结论:移床扫描技术能准确地整体评价下肢动脉病变,是一种创伤小、简便、可靠、有应用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48例行MSCTV检查,将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多种图像后处理,寻找病变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ithy,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48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6例,双下肢同时受累3例,左下肢受累21例,右下肢受累12例;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27例,伴有深静脉血栓18例。以DSA结果做为金标准, MSCT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100.0%。 结论MSCTV可以作为临床诊断静脉血栓性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超声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闭塞动脉及重度狭窄的诊断;超声诊断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结论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有显著价值,检出率较高,超声诊断在斑块检测中效果明显优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刘影  么刚  陈秀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35-1437
目的评价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在下肢静脉曲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临床表现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CT下肢静脉成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2例患者行双下肢动脉成像检查,9例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闭塞3例,下肢静脉畸形一骨肥大综合征5例,血管腔外压迫性病变2例,其中1例为淋巴结,1例囊肿。结合超声多普勒诊断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下肢静脉曲张14例;先天性下肢动静脉瘘2例。结论256排CT下肢静脉成像不但显示了下肢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而且对于引起静脉曲张的病因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并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以8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A、彩色以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同时总结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静脉造影检查,以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结果,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75例糖尿病患者经静脉造影检查,6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累及多支血管10例,单支血管58例;4例慢性期,8例亚急性期,56例急性期;周围型26例,中央型30例,混合型12例;其中慢性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血管壁边界不清、回声为条索状,可见部分血流信号;亚急性期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可见细束血流信号;急性期表现为管腔变宽,均匀低回声,血流信号较弱或无血流信号;以静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71%,准确度为95%,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71%。结论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准确度较高,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春梅  钟毓东  陈琴  张乃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913-191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CDFI诊断的62例下肢DVT患者在不同病变期的声像图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病变血管的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频谱多普勒均有差异显著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做为首选检查方法,并可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