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增加所引起的一种与现代经济发展和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的疾病。由于部分患者对痛风认识不足而不注意控制饮食,以致血尿酸代谢紊乱而导致疾病急性发作,甚至引起多种并发症。1997年7月~2003年7月我们对27例门诊痛风患者进行了饮食宣教,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已成为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我科2000年10月至2006年9月对32例痛风患者实施周密、细致的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根据尿酸增高原因,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或特发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继发性痛风由慢性肾脏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和食物、药物引起。痛风患者的急性关节炎发作与血尿酸增高有关,而尿酸浓度往往与进食嘌呤高的饮食有直接关系。营养治疗目的是通过限制减少外源性的核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的排出,防止痛风的急性发作,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机体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尿酸是以嘌呤核苷酸为主的嘌呤体在人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1]。痛风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和少数绝经后妇女,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0:1。常有家族遗传性,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其发病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能有效地预防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痛风系一种嘌呤代谢失常造成的疾病 ,其特点是出现复发性的尿酸代谢失调并伴随有严重的局部关节炎 (趾关节 )。本文通过 79例痛风患者在入院后经低嘌呤饮食治疗和入院前自由选食这两种不同饮食结构进行对照 ,研究低嘌呤饮食对痛风患者血尿酸及临床症状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系 1995~ 2 0 0 1年在我院住院的痛风患者中随机抽出的 7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8~ 73岁 ,平均年龄 4 6 .3岁 ;病程 3.5~ 15年。其中干部占 90 .6 % ,工人占 9.4 %。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合并症 ,有的患者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合并症 ,其中肥胖 35例 …  相似文献   

6.
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主要是把好饮食关,尽量降低嘌呤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7.
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60例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嘌呤、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可使血尿酸下降,痛风症状改善。结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不用药物也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痛风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痛风的形成痛风是血尿酸升高导致的组织损伤,痛风的发作与尿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减少食物中嘌呤的摄入量,有利于血尿酸的降低,因此饮食控制是治疗痛风的基本措施。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关节周围淤斑、结节、并发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肾功能衰竭、痛风性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泌尿系统结石等危害患者的机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2痛风的相关因素2.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2.2与高脂血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三酰甘油血症,个别有高胆固醇血症。痛风患者为了减轻病情,应减轻体重,达到生理体重标准,适当控制饮食,降低高脂血症。2.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有0.1%~0.9%伴有痛风。2.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2.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临床研究资料统计100例,因动脉硬化而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患者有42%存...  相似文献   

9.
痛风患者饮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哲峰 《河北医药》2003,25(5):390-390
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 ,使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为主症 ,属祖国医学“痹症”范畴 ,中医学多认为由湿热所致 ,且与饮食有关。高嘌呤食物对于具有痛风素质者可成为发病的促进因素。我科自 1998年 5月以来共收治痛风病人 3 0例。我们对其除药物治疗外 ,注重饮食护理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 0例患者中男 2 5例 ,女 5例 ;年龄 3 5~ 60岁 ,平均 48岁 ;病程最短 10d ,最长 2 0年 ;首次发病 11例 ,反复发作 19例 ;有家庭史 9例 ,体质丰富或饮食条件优越 19例 ,无明显诱因 2例。因食入高…  相似文献   

10.
痛风肾结石是由于痛风患者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而致的一组疾病。痛风肾结石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酸肾结石形成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药物尽快控制痛风肾结石患者的急性发作的同时,通过进行生活调理、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饮食干预控制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的发作。方法选自62例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同时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饮食干预,2组患者分别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复查血尿酸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尿酸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进行饮食干预对控制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进而引起身体损伤的一种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主要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因此,控制嘌呤摄入量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豆制品通常被看做是高嘌呤食物,这一点不但患者深信不疑,一些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亚太临  相似文献   

13.
黎芳 《医药世界》2010,(11):1438-1439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在痛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01-2010-01收治痛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疾病宣教,实验组在常规进行疾病宣教的基础上加以系统的饮食指导,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尿酸恢复正常的天数、痛风复发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尿酸恢复正常天数、痛风复发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对痛风患者的正确饮食指导,使患者充分认识本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康复,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无症状期,只有出现前面所述的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可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通过对76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与饮食密切相关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一般以男性比较常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也偏向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使痛风患者逐渐增多,痛风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糖或高血压等病症[1]。通过对痛风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及药物治疗,可完全控制痛风症急性发作,阻止病情加重和发展,逐步改善体内嘌呤代谢,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减少其沉积,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我老伴儿在5年前患上了痛风,请问痛风患者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能停服降尿酸药呢?广西桂林赣先生痛风发作和很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压力、疲劳过度、剧烈运动、突然受凉、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外伤、手术等,血尿酸水平不是唯一的原因,部分患者痛风发作时尿酸并不高。但是,对于血尿酸高的痛风患者除了基础治疗外(限酒、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规律饮食和休息、规律活动、控制体重、减少富含果糖  相似文献   

17.
痛风患者入院后医生会下达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医嘱,护士接诊后如何做好宣教,如何准确无误地向患者指导关于痛风的护理和治疗呢?这就要求医生、护士要完整、准确的掌握关于痛风的相关知识.痛风,七版内科学给出了这样的概念: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  相似文献   

18.
孙建华 《安徽医药》2012,16(11):1721-1722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将其分为两个组:集体教育组和个体化教育组,对于前一个组,每周一次对患者开展糖尿病痛风知识讲座;而对于后一个组,则采取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方式。观察患者在教育前后3个月时间内,其体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尿酸水平、饮食控制、正确足部护理、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次数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个体化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尿酸下降情况优于集体教育组(P〈0.05),在饮食控制、正确足部护理、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次数方面,个体化教育组亦明显优于集体教育组(P〈0.01)。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痛风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血尿酸水平,其效果优于传统的集体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因反复发作易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沿海地区痛风发病率逐年提高,尽管国内外专家公认饮食护理是痛风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但目前尚无统一的饮食护理方案.为此,我们根据痛风不同发病阶段制定相应的书面饮食处方,旨在为痛风患者提供规范的饮食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痛风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11月,于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痛风患者中选取5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尿酸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严格遵医嘱复查与用药、合理运动、科学饮食3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痛风护理中延续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与护理能力,改善机体血尿酸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