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微卡)作为免疫调节剂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8年11月期间93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人院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化疗均采用3DRtSLE/6DRtE方案,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每2周1次,共9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临床症状等改变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胸部X线病灶显效率分别为89.4%和71.7%(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2%和67.4%(P〈0.05);治疗3、6、9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65.9%、83.0%、95.7%,对照组为47.8%、65.2%、78.3%(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母牛分枝杆菌不良反应:发热1例,皮下硬结1例。结论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痰菌转阴率,且安全性好,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对耐多药肺结核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全身抗结核方案治疗的同时,加用局部介入用药并配合中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96.7%,对照组痰菌阴转率64.5%,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病灶总显效率96.7%,对照组病灶总显效率54.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O.01)。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素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耐多药肺结核1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以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为基础,与2或3种可供配伍的抗结核药物组成抗结核方案,疗程18个月;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痰菌阴转71例(80.6%),对照组痰菌阴转48例(5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18个月空洞闭合率73.9%、治疗有效率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2%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胸腺素联合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耐多药肺结核采取卷曲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患有耐多药肺结核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病人采取卷曲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对照组对病人采取阿米卡星合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对两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三个月、六个月以及治疗过程结束的时候痰菌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洞闭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采取卷曲霉素结合左氧氟沙星共同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短程化疗方案的效果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本院结核病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6-06~2009-12收治的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中,有2例是患者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性痰菌未阴转,导致病情恶化而死亡的,其余均完成疗程,痰菌转阴。结论:在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例治疗中,采用短程化疗方案,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Polysacehafide nucleic aeidefraetion of BCG,BCG-PSN)作为免疫调节剂与异蝈肼、链霉素、利福喷丁和乙胺丁醇联用治疗初治痰涂阳性肝功损害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l例因利福平治疗1—2周后出现肝功损害痰涂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I例)和对照组(30倒)。试验组给予BCG—PSN与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喷丁和乙胺丁醇联用。对照组仅给予相同联合化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肝功能变化。结果试验组6个月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3.2%和96.8%,对照组分别为83.3%和93.3%。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组6个月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吸收好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肝功能改善情况两组结果相近;试验组第6个月血清IgG、CD8(%)测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相反CD4(%)、CD4/CD8和C3测值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BCG-PSN注射液可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提高短程化疗肝功能损害肺结核患者的初治疗效,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福平方案联合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治疗矽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寻找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纽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治疗治疗后免疫功能、痰菌阴转率、x-rag病灶好转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矽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是合并肺结核的原因之一,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通过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可以提高整体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用大蒜素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64例均为初治失败及一线抗结核药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34例(联合组),治疗组为常规二线抗结核药治疗,联合组加用大蒜素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情况,痰抗酸杆菌检测,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及SOD活性。结果:联合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联合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联合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SOD活性显著上升,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大蒜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结核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 DM)合并肺结核( PTB)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DM-PTB)患者和同期收治的74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结核中毒症状者、空洞形成者、肺病灶超过两肺野者、结核菌阳性者的比例明显高( P<0.05)。治疗后,血糖控制理想组结核中毒症状、结核病灶吸好转率、痰菌阴转率与单纯肺结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糖控制尚可组与对照组前述指标显著差异( P<0.05);血糖控制差组与对照组指标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硅肺合并复治肺结核短程疗法与长程疗法的疗效。方法将86例硅肺合并复治肺结核患者分成两组,采用3HRZES/6HRE短程疗法和3HRZES/9HRE长程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短程化疗组中途断药者为8例,中断率为18.6%,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为94.1%,远期疗效观察,痰菌复阳者2例。长程化疗组中途断药者为14例,中断率为32.6%,疗程结束后痰菌转阴率为96.6%,远期疗效观察,痰菌复阳者1例,死亡1例。结论硅肺合并复治肺结核长程化疗与短程化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药物副作用也相应增加,且依从性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诊断肺结核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和8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漂浮集菌涂片镜检、BACT/ALERT3D快速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痰中结核杆菌,分析检出结果。结果126例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中对结核分枝菌杆的检验以FQ-PCR检出率最高达到53.2%,高于快速培养法的46.8%(P〈0.05)和痰漂浮集菌涂片镜检法的32.5%(P〈0.01)。FQ-PCR与痰培养法总体一致性为95.1%,K=0.88。对痰涂片阳性标本,两者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痰涂片阴性标本,FQ-PCR敏感性明显高于快速培养法(P〈0.01)。结论FQ-PCR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可定量和自动化的优点,值得应用于痰中结核杆菌的检测及肺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青年耐多药肺结核病(MDR-PTB)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青年MDR-PTB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左氧氟沙星片0.6 g/d,试验组患者加服莫西沙星片0.4 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两组痰结核杆菌阴转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治疗3、6、9、12个月时,结核杆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0.4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54.76%)(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青年MDR-PTB疗效更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宋仕玲  朱艳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08,19(8):707-709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部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的影响,评价该药治疗肺结核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免疫治疗组.两组都使用短程标准抗结核方案2HRZF/4HR,免疫治疗组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第1、2个月检查IgA、IgG、IgM和C3、C4,并与20例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组.结果 和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结核患者治疗前IgG、IgM和C3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而C4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肺结核患者上述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后IgM、IgG和C3、C4明显增高,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而IgA变化不明显(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组患者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具有调节肺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可辅助提高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彻底的清除病灶术,实验组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平均随访3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较重且费用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脊柱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魏兰  李辉 《西南国防医药》2014,(12):1289-1291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患者NKG2A、NKG2D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为肺结核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00例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和89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NK细胞表面受体NKG2A、NKG2D表达水平。结果结核组与体检组相比,NKG2D表达明显降低,NKG2A表达明显上调;单纯肺结核患者与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相比,后者NKG2A表达更高(P〈0.05);在结核组中,NKG2D表达率随着病灶受累范围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在菌阴肺结核组与菌阳肺结核组、空洞组与无空洞组之间,NKG2A、NKG2D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G2A、NKG2D,对于了解其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估计病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为免疫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七对提高移居高原人群体力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5100 m分别选择青年40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三七组口服三七片,每次4片,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每次2粒,均每日2次,连续服用15 d。按军用卫生标准《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GJB1337-92测定服药前、后体能指标,采集静脉血检测服药前、服药前运动后及服药后运动后血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乳酸(BLA)及尿素氮(BUN)的含量。结果 (1)海拔3700 m:较服药前,PWC170、台阶指数增高,一、二级负荷心率(HR)降低(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VO2max、PWC170、台阶指数增高,一、二级负荷HR降低(P〈0.05或P〈0.01)。与服药前比较,ALT、AST、TB、DB、BUN、BLA降低,SOD、NO、NOS增高(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AST、TB、DB、BUN降低,SOD增高(P〈0.05或P〈0.01)。(2)海拔5100 m:较服药前,PWC170、台阶指数、Sa O2增高,一级负荷HR降低(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一级负荷HR降低(P〈0.05)。与服药前比较,ALT、AST、TB、DB、MDA降低,NOS增高(P〈0.05或P〈0.01);较对照组服药后,AST、TB、DB、MDA、BLA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三七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提高高原人体运动能力,可能与其减轻低氧环境对脏器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6例,随机分为3组。3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雾化吸入沙丁胺醇2 mg,治疗1组和2组分别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2 mg和3 mg,均为1次/8 h。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分、测痰中IL-8、TNF-α、PaO2、PaCO2。结果:治疗后第3、7、10天,治疗1、2组痰中IL-8、TNF-α、PaCO2、临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优于1组(P〈0.01或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人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可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吸入性肺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均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管吸痰,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第3天复查血常规、第7天复查胸片,对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氧合指数、抗生素疗程、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天后实验组血常规及氧合指数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7(78.3%)人肺部阴影面积缩小≥50%,与对照组29(43.3%)人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抗生素疗程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脑卒中后吸人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吸痰管吸痰,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变化及其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将其分为A组(AECOPDI级)38例和B组(AECOPDⅡ/Ⅲ级)32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比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A组和B组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RP两个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痰培养结果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RP水平的关系。结果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急性加重期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期(均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CRP水平(P〈0.05);B组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区分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4%、91%,AUC值=0.92,优于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69%、69%,AUC值=0.79);有脓性痰或者痰培养结果阳性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为(79.36±15.72)mg/L,CRP水平为(24.97±6.52)mg/L,均显著高于没有脓性痰且痰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均P〈0.05)。结论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以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应用和停用抗生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