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障碍及综合康复对其影响。方法对45例存在情感性心理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康复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结果存在心理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通过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康复,其SCL-90各因子均分普遍降低,其中躯体化、忧郁、焦虑和偏执等因子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常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用激素补充治疗及心理康复能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68例社区围绝经期妇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量表测评后,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抑郁、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承受了各方面的压力,社区应积极广泛开展围绝经期相关知识的系统保健教育,做好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指导,以提高社区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保健措施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择取74名本院纳入的围绝经期妇女,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37名.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保健措施(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讨论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常见症状及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抑郁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度以上并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康复组51例。2组均给予中药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疏导、康复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Kupperman量表和抑郁自评(CES-D)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的CES-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康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Kupperman总分及单项评分中潮热出汗、烦躁、失眠、忧虑、疲倦乏力、肌肉关节痛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康复组的Kupperman总分、烦躁、失眠、忧虑、肌肉关节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康复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妇女健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探索围绝经期症状及相关因素,对600名40~60岁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绝经年龄为(48.67±3.01)岁。绝经年龄与妊娠次数、职业有关。围绝经期症状表现为月经失调、腰酸腿痛、乏力、潮热等,其程度与妊娠次数、教育程度、月经周期、身体状况有关,围绝经期妇女患病率28.3%。提示要加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妇女综合保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年内的时期。此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消失,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正确的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实施,有助于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的发生。围绝经期妇女综合保健措施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724-725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健,观察组患者给予盆底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Ⅲ级20.00%,低于对照组的73.33%,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Ⅳ级和Ⅳ级为80.00%,较对照组的26.6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围绝经期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实施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肉强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效果,以帮助她们顺利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方法:通过采用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门诊随访及健康知识小册子等形式,对130例围绝经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指导、心理干预及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6个月后应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等评估干预效果。结果:6个月后,130例围绝经期妇女主要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症状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发生在绝经前后,年龄大约在45~55岁之间,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  相似文献   

10.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指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辖区内的200名年龄在45—55岁的妇女进行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60名妇女有失眠症状,45名妇女有高脂血症,35名妇女常伴有阴道瘙痒不适,50名妇女有潮热、心烦不适,30名妇女有孤独感。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各社区站分别举行了8次健康教育讲座,60%以上的妇女感觉症状缓解,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WHO将围绝经期定义为由于卵巢功能衰退。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症状,至绝经后1年的这段时期。围绝经期妇女不仅出现潮热、盗汗、骨质疏松等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也非常突出。围绝经期抑郁是发生于围绝经期的情感障碍性疾病,以情绪忧郁和焦虑紧张为主要表现,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Dennerstein等对438名45-55岁妇女进行的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显示,24%的妇女发生了围绝经期抑郁。  相似文献   

12.
程春霞 《华西医学》2003,18(2):168-169
目的:通过对崇州市中老年妇女围绝经期生殖健康情况调查,为开展针对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崇州市375名45岁以上妇女的一般情况和生殖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祟州市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48.0岁。有54.7%的妇女在绝经前出现月经紊乱,1/3左右的绝经妇女在围绝经期出现潮热盗汗等围绝经症候群,但是,不足一半的妇女因此而就诊。所有妇女中仅58人服用过雌激素,主要因为潮热盗汗,睡眠障碍,泌尿道感染等。大多数妇女的服药时间少于一年。结论:中老年妇女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有许多绝经相关症状,需要我们为这 些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老龄化。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对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妇女作为家庭的成员,其生命的1/3是在绝经后渡过的。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可导致一系列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缩短寿命。因此,每位围绝经期的妇女及家属都应知道妇女围绝经期的护理特点和应用激素替代治疗(HRT)的方法,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妇女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由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妇女因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巢激素缺乏,身体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如月经减少、心悸、血压升高、肥胖、腰酸背痛、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血脂异常、骨质疏松等,也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HRT)能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骨质疏松,但也有一些弊端。为分析HRT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作用,本文观察HRT对血脂和骨密度的影响,为临床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期间1126例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而就诊于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院妇科门诊以阴道出血症状就诊的总人数4829例。其中根据一般女性40岁~65岁阶段为围绝经期的诊断标准[1],选择此年龄段因阴道不规则出血而就诊的病例1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占总数的23.3%,绝经前期(尚有月经,但伴有潮热、情绪改变者)402例(35.7%),绝经期(月经停止一年以内,但有不规则阴道出血)383例(34.0%),绝经后期(月经停止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16.
余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2991-2992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4月参与抽样调查的120例围绝经妇女,对其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结果 120例妇女中,月经改变者59例,尿失禁者26例,特征性出汗者22例,骨质疏松者13例,在绝经后5年内的表现更为显著。通过加强保健干预,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较大。围绝经期妇女由于生理改变使得其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对此需要加强保健指导,以更好的满足其工作与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7.
18.
谭红媛 《全科护理》2012,10(19):1805-1806
综述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健康相关的因素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的性激素替代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卵巢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 ,最终导致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前后心理及器官功能失调的基本病因[1] 。补充雌激素是缓解上述问题的病因性治疗。自 1932年起 ,临床上就应用雌激素防治更年期综合征。到 2 0世纪6 0年代人们认识到 ,预防性雌激素治疗可延缓或阻止因卵巢功能衰竭导致的更年期综合征、泌尿生殖道萎缩、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退化性改变。至今 ,关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疗(estrogenreplacementtherapy ,ERT ;hormonereplac ementtherapy ,HRT)的基…  相似文献   

20.
陈照坤 《护理研究》2005,19(9):1733-1734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腰围/臀围比值(WHR)与2型糖尿病(DM)的关系,探讨糖尿病防治新途径。[方法]选取城区健康普查妇女1236人,其中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268人为A组,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442人为B组,余下230人正常妇女为C组(对照组),分析各组DM发生率。[结果]A组比B组、C组DM发病率明显增高(P〈0.0001),B组比C组DM发生率高(P〈0.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围绝经期妇女,特别是WHR≥0.85的围绝经期妇女糖尿病发病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