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提高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报告一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治疗开始时以积极抗感染、保肝、静丙球及对症等治疗,病情进展迅速,对各种治疗反应差。有各种严重并发症发生,在积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激素后,症状、体征迅速改善,各项指标有所好转,加强保肝和支持措施后,完全恢复,骨髓象基本正常。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类少见的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以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非恶性增生伴噬血细胞增多引起多脏器浸润及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病因有家族性及继发性。对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应首先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迅速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最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脑白质脱髓鞘病变为主要复发表现的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FHL患儿治疗8个月以脑白质脱髓鞘病变及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复发特点的临床表现,并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在3个月龄时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为FHL,在病情缓解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后8个月疾病复发,表现为发热、嗜睡、吞咽困难、双眼盲、四肢肌强直等神经系统症状;双侧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骨髓细胞学再次发现嗜血现象。给予HLH-2004方案化疗后,影像学表现脱髓鞘病灶范围较前缩小,四肢强直有好转,但吞咽功能及双眼视觉无法恢复。结论复发FHL可仅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而无其他典型症状,脑白质脱髓鞘是其主要特点。经治疗后症状好转,病灶范围缩小,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存在,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成年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国际最新HPS-04治疗方案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特征、骨髓穿刺结果证实的4例成年HPS患者的治疗经过和临床效果。结果 4例成年HPS患者虽经积极规范治疗,但皆病情恶化。结论 HPS患者病情凶险,进展快,应提高警觉,争取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芦可替尼治疗成年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20年诊治的2例接受芦可替尼口服治疗的成年继发性HPS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HPS患者应用芦可替尼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血象、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好转,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及感染、出血症状。结论:成年人继发性HPS病情凶险且病死率极高,早期应用芦可替尼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引发的炎症反应而干预疾病进展,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临床特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2010年1月至9月收治的6例HL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2例接受地塞米松(DXM)+依托泊苷(VP16)治疗,早期疗效明显;1例疟原虫感染患者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HLH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早期积极免疫-化疗及基础疾病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患儿 5岁,男,主因发热7 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轻微咳嗽、无痰,在当地卫生所按上呼吸道感染予安痛定退热及头孢唑啉等抗感染治疗7 d病情无好转,并发现全身皮肤黄染,伴恶心、呕吐,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7.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是一种罕见、威胁生命的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临床特征为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进而导致进行性器官损害。继发性HPS通常继发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很多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出现HPS样表现。文章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伊布替尼、拉莫三嗪等治疗相关HPS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确诊的HPS患者26例,根据不同病因分为感染相关性HPS、肿瘤相关性HPS和风湿免疫病相关性HPS,同时收集26名健康人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TPO水平,并与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PS患者组血清TPO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HPS患者组中不同病因人群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3)。检测HPS患者血清TPO水平与采血当日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NK细胞活性、sCD25水平的相关性,发现其与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TPO可能与各种细胞因子一起影响了HPS患者血细胞的生成,TPO水平降低可能与HPS患者肝功能损害有关,其深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HPS为首发表现的B细胞NHL患者的发病及治疗转归,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以HLH-94为基础的方案控制发热后,继以R-CHOP(地塞米松替代泼尼松)方案化疗反应良好.通过复习文献发现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中主要淋巴瘤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T-LAHS)中淋巴瘤类型分布无显著差异.中国、韩国的T-LAHS发病率明显高于B-LAHS,在西方国家两者发病率无显著差异.T细胞淋巴瘤更易罹患HPS.B-LAHS患者中位年龄明显高于T-LAHS,中位生存时间和总生存率都优于T-LAHS.利妥昔单抗的应用为B-LAHS带来生存优势.结论 以HPS为首发表现的B细胞NHL应用依托泊苷联合R-CHOP方案可较快控制病情,后续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FHL)继发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FHL继发SPTCL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疾病演变过程、基因突变及遗传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有UNC13D纯合突变伴STXBP2杂合突变,父母及兄长UNC13D为杂合突变。给予HLH-2004方案规律化疗,4年后疾病复发,二次化疗缓解1年后继发SPTCL,给予SMILE方案化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至截稿前无病生存。结论:对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应及时完善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原发病诊断。FHL可继发SPTCL,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目前唯一的治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治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PS表现有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诊断为HPS合并TTP,从发病至死亡不足1个月,关于此类病例的报道少见.结论 HPS患者本身可出现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当同时表现有TTP时,极易误诊或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早期死亡成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53例成年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确诊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患者28 d内死亡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3例成年HPS患者28 d内死亡率为28.3%(15/53)。患者生存时间与白细胞计数(r=0.324, P=0.018)、总胆红素水平(r=-0.280, P=0.042)、清蛋白水平(r=0.281, P=0.042)均有关, 但不存在线性因果关系(均P>0.05)。28 d内死亡组与非28 d内死亡组间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铁蛋白水平、是否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小板计数<30×109/L、清蛋白<30 g/L、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铁蛋白≥10 000 ng/ml均为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年人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3例初发继发性HPS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比较铁蛋白高水平组(≥5 000 μg/L)和低水平组(<5 000 μg/L)间、淋巴瘤相关HPS组与感染相关HPS组间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患者均以发热为主诉,起病时或治疗中均有感染表现。88.4%(38/43)患者骨髓有噬血现象;88.4%(38/4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36.6%(15/41)患者纤维蛋白原降低[中位值0.93 g/L(0.50~1.35 g/L)];76.7%(33/43)患者氨基转移酶升高。与铁蛋白低水平组(19例)相比,高水平组(21例)单核细胞比例低(0.081±0.040比0.163±0.076,P=0.016),纤维蛋白原降低发生率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均高[60.0%(12/20)比11.1%(2/18),P=0.002;95.2%(20/21)比52.6%(10/19),P=0.006]。与感染相关HPS患者相比,淋巴瘤相关HPS患者淋巴结大发生率高[72.7%(16/22)比27.8% (5/18),χ2=8.021,P=0.005],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低[59.1%(13/22)比94.4%(17/18),χ2=4.848,P=0.028]。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高(OR=0.886,95%CI 0.786~0.998,P=0.046)及清蛋白水平高(OR=0.376,95%CI 0.156~0.907,P=0.030)是患者生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初发继发性HPS成年患者中,铁蛋白≥5 000 μg/L者单核细胞比例降低,更易出现肝损害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淋巴瘤相关HPS患者更易出现淋巴结大,感染相关HPS患者更易出现肝损害。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比例低、低蛋白血症提示继发性HPS成年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在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预后差。LAHS分为化疗期合并的HPS和淋巴瘤诱导的HPS两类, 化疗期合并的HPS的治疗以控制感染为关键。淋巴瘤诱导的HPS的治疗较为复杂, 除了传统方法, 目前已有新的策略;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使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文章对LAHS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年人Still病(AOSD)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2例AOSD合并HPS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AOSD合并HPS患者经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后疾病缓解并长期生存。结论 AOSD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的病情加重,且伴有一系和多系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明显升高或高三酰甘油血症时,需考虑合并HPS可能,早期完善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氟达拉滨用于AOSD相关HPS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能迅速控制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成年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合并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ANK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桥医疗中心2017年10月收治的1例疑似原发性HPS合并ANKL成年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1岁,持续发热,血细胞减少,脾大,纤维蛋白原低,铁蛋白显著升高,骨髓存在噬血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减低,可溶性CD25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达异常,存在家族性溶酶体转运调节因子(LYST)、UNC13D基因缺陷,疑似原发性HPS合并ANKL。给予4个疗程EPOCH+PEG-Asp(依托泊苷、地塞米松、长春地辛、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培门冬酶)方案化疗,西达苯胺20 mg、2次/周维持治疗,无关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随访35个月,疾病持续缓解。结论:成年人HPS即使存在继发性病因,仍有必要行相关基因筛查以避免误诊。HPS合并ANKL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确诊后宜尽早采用EPOCH+PEG-Asp方案诱导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EB病毒(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4例伴EB病毒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3例患者初诊为EBV继发HPS,4例患者最终均诊断为T细胞淋巴瘤。临床共同特点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浅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3例患者存在肝功能异常。4例患者抗EBV治疗后EBV-DNA均无明显下降。4例患者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依托泊苷或氟达拉滨治疗HPS,其中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规范化疗后HPS得以控制。结论 伴EBV感染的淋巴瘤继发HPS易被误诊为单纯EBV感染继发HPS。临床抗病毒效果欠佳或治疗过程中出现HPS反复需要警惕潜在淋巴瘤可能,需要多次取材送病理检查,甚至进行PET-CT检查积极寻找原发病,此类疾病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控制HPS后立即开始针对淋巴瘤的规范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对EB病毒(EBV)阳性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0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3例EBV-TCL患者临床资料。按发病时是否伴HLH分为HLH组(10例)和非HLH组(1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不同治疗方式、血浆EBV-DNA定量患者的疗效。结果:23例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Ⅰ~Ⅱ期3例(13.0%),Ⅲ~Ⅳ期20例(8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1分3例(13.0%),2分4例(17.4%),3分8例(34.8%),4分8例(34.8%)。HLH组中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2例,儿童系统性EBV-TCL 3例,非HLH组无这两种病理类型患者。HLH组中发热、骨髓侵犯、IPI评分>2分、EBV-DNA>10 4拷贝/ml患者均多于非HLH组(均 P<0.05)。所有患者化疗后客观缓解(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率为47.8%(11/23);HLH组和非HLH组均有3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均获得客观缓解;HLH组和非HLH组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和10例患者经过淋巴瘤方案化疗后,客观缓解分别为0例和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单纯化疗组17例患者中客观缓解5例,化疗+移植组6例患者均客观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血浆EBV-DNA定量转阴的16例患者中客观缓解11例,持续阳性的7例患者均未客观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所有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9.3%,2年总生存率为52.0%。HLH组中7例单纯化疗患者和3例化疗+移植患者的1、2年总生存率均分别为42.9%和66.7%。非HLH组中10例单纯化疗患者和3例化疗+移植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0%和100.0%,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6.7%和100.0%。两组中化疗+移植患者的总生存均优于单纯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EBV-TCL患者总体临床分期较晚,伴HLH的患者预后更差,治疗效果可能与血浆EBV-DNA定量相关。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符合HPS诊断标准,初诊时具有多项淋巴瘤相关不良预后因素,1例以HPS为首发症状,2例发生HPS时处于疾病进展期,骨髓检查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浸润。并发HPS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最明显症状是发热、血象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清铁蛋白升高及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给予以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后,HP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由于原发病无法控制,HPS很快复发,患者并发肝功能异常、凝血异常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死亡。结论 鼻NK/T细胞淋巴瘤并发HPS时预后差,常发生在淋巴瘤进展期或终末阶段。以HLH-2004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有望逆转病情,延缓疾病进展,为原发病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骨髓坏死及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为首发表现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成年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的Ph+ ALL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 男性, 58岁。以骨髓坏死及HPS为首发表现, 给予HPS一线治疗后骨髓坏死缓解, 后诊断为Ph+ ALL。HPS病情稳定后进行ALL的标准治疗, HPS未再反复, 患者拒绝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终因合并重症肺炎及消化道出血死亡, 但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以骨髓坏死为首发表现的HPS原发病需警惕ALL可能, 对于合并HPS的ALL患者需首先应用针对HPS的一线治疗方案, HPS病情稳定后需及时回归到ALL的治疗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