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U(NO_3)_4在Purex分离柱(槽)中的分配行为,本文提供了74组平衡分配数据(平衡水相中HNO_3为0.2—4 N,U(NO_3)_4为1—30 mg/ml,25±0.5℃)。用拟平衡常数作为平衡水相硝酸根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函数这一形式,描述了这批数据。用这组模型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相对误差绝对值平均:U(IV)为7.1%,HNO_3为6.3%。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温度对TBP革取U(NO_3)_4的影响前人研究的不多。文献[1]表明,U(NO_3)_4在30%TBP-煤油与2 N HNO_3之间的分配系数随平衡温度的上升而略有下降。然而文献[2]的结论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3.
在下列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U(VI)-U(IV)-HNO_3/30% TBP-煤油体系中各溶质的萃取平衡数据187组。条件为:25±0.5℃;原始水相中U(IV)浓度为5—50g/l;U(VI)浓度为15—150 g/l;肼浓度为0.1mol/l; HNO_3 0.4—4 mol/l。经物料衡算检验,数据基本可靠,可用于萃取平衡的数学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振动搅拌槽中,研究了UO_2(NO_3)_2-HNO_3-N_2H_5NO_3(H_2O)/30%TBP(煤油)体系的水相电解液组分浓度对U(Ⅵ)电解还原速率的影响。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反应动力学微分方程 式中速度常数k一般说是温度的函数。25℃时,k=0.00187。在实验浓度范围内,U(Ⅵ)还原速率随U(Ⅵ)浓度升高而增大,表观反应级数为0.75级;而[N_2H_5~+]及[HNO_3]影响不大,反应级数近于0。  相似文献   

5.
用Ar~+激光器的488nm单色光研究了UO_2(NO_3)_2-30%TBP-煤油体系中U(Ⅵ)的光化学行为。实验表明:光照后TBP有机相内含有还原生成的U(Ⅳ)和TBP的主要降解产物DBP和丁醛;生成U(Ⅳ)的量子产额与酸度、温度、TBP浓度有关。光照合0.1mol/l U(Ⅵ),0.2mol/l HNO_3的30%TBP-煤油溶液时U(Ⅳ)的量子产额为0.18。温度大于30℃光照时,会产生显著量的亚硝酸。亚硝酸的生成量与光照功率和U(Ⅵ)的浓度成正比,当酸度大于0.1mol/l时,其量随酸度增加而减少。还初步探讨了U(Ⅵ)在TBP中光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带有阴阳极的恒界面池中研究了HNO_3-N_2H_5NO_3(H_2O)/UO_2(NO_3)_2-HNO_3(30%TBP-煤油)体系在U(Ⅵ)电解还原过程中的U(Ⅵ)反萃和U(Ⅳ)萃取动力学。这是U(Ⅵ)电还原反萃动力学研究的第二步。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得到U(Ⅵ)反萃和U(Ⅳ)萃取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02kJ/mol和21.13kJ/mol;U(Ⅵ)反萃和U(Ⅳ)萃取速率随两相搅拌速率的增大而增大;U(Ⅵ)反萃和U(Ⅳ)萃取过程均由扩散控制。随着阴极电位的降低,U(Ⅵ)反萃和U(Ⅳ)萃取速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7.
1.证明了TBAN-MIBK-CHCl_3对UO_2(NO_3)_2的萃取属于BC类协萃体系,在C_(TBAN)一定时,C_(MIBK)在6.4—6.7M处协萃系数最大. 2.确定了MIBK从NaNO_3溶液中萃取UO_2(NO_3)_2时,同时存在中性络合萃取和离子缔合萃取的机理,后者所占比例随水相硝酸根浓度增加而增加,在约6M时约为40%. 3.讨论了BC类协萃体系的特点,初步提出BC类协萃机理的研究方法.文中指出,介质的介电常数应保持恒定,并须考虑萃取剂和萃合物在有机相的电离.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磷酸三丁酯的煤油溶液萃取硝酸釷时第三相形成的条件,并对第三相的組成作了初步探討。試驗結果表明:在一定的溫度(25℃)和萃取剂浓度(20% TBP)的条件下,第三相的形成决定于平衡水溶液的酸度和被萃取物质的含量。为了鉴定所析出第三相中絡合物的形式,作者对第三相中Th(NO_3)4,HNO_3,H_2O,TBP等各个組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結果得出:在一定的酸度和钍浓度范围內,第三相中生成的絡合物形式为Th(NO_3)4·2TBP,这和第一有机相中絡合物的形式是符合的。上述事实說明第三相的析出可能是由于絡合物在脂肪族碳氫化合物中溶解度較小所引起的,这与含有UO_2(NO_3)_2的萃取系統生成第三相的条件及其絡合物形式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报道的Th(NO3)4-UO2(NO3)2-HNO3-H2O/30%TBP-正十二烷体系各组分的分配比实验数据对现有的分配比模型进行分析和比对,提出了一个计算该体系各组分分配比的新模型。利用34组实验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符合情况良好。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明显优于原模型,可作为Th(NO3)4-UO2(NO3)2-HNO3-H2O/30%TBP-正十二烷萃取体系中Th(Ⅳ)、U(Ⅵ)和HNO3萃取行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模型建立的条件为:温度,25℃;U(Ⅵ)浓度,0~100g/L;Th(Ⅳ)浓度,0~232g/L;硝酸浓度,0~4.5mol/L。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与铀酰离子吸收光谱匹配较好的Ga灯为光化学光源,对UO_2(NO_3)_2-HCOOH,UO_2(NO_3)_2-HCOOH-HCOONa体系光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光化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CO_2与CO的比值约为15:1。在U(Ⅵ)光化学还原过程中,消耗1mol甲酸,则生成1mol四价铀和1mol气体(CO_2+CO),据此推断UO_2~(2+)-HCOOH体系主要的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UO_2~(2+)+HCOO~-+3H~+→U~(4+)+CO_2+2H_2O还研究了各种条件对体系光化学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个苯甲酰基-2,4二氢-5-甲基-2-苯基-3H-吡唑硫酮-3(HBMPPT)为萃取剂、二正辛基亚砜(DOSO)为协萃剂,研究其在硝酸介质中对铀(Ⅵ)的萃取行为,以及萃取剂浓度、酸度等各种因素对萃取分配比的影响,以确定两种萃取剂的协同萃取及分离效果。结果表明,HBMPPT和DOSO有较好的协同萃取效果,一定条件下,铀(Ⅵ)、钍(Ⅳ)的分离系数可达523。  相似文献   

12.
刘雁玲 《辐射防护》1990,10(1):68-71
本文介绍~(241)Am(NO_3)_3污染大鼠伤口后在局部组织中扩散的实验观测结果。实验大鼠每3只为一组,共10组,分别于污染伤口后的3小时至90天期间活杀,对伤口局部组织作冰冻切片,测量切片上的γ放射性,观察~(241)Am(NO_3)_3污染伤口后沿水平方向向伤口周围组织及沿垂直方向向伤口深部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实验结果提示伤口的早期处理一般应在污染后6小时之前进行,手术切除范围最少为距伤口边缘8mm、深6mm;中期处理一般应在污染后的5天之前,手术切除范围应在距伤口边缘10mm、深7mm。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两种用于快速灰化炉的 NO_2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发生装置。用 N_2O_4加热分解或用 NaNO_2和 H_2SO_4反应生成 NO 继与 O_2反应产生 NO_2气体。用上述方法制备的 NO_2气体,对多种生物样品进行了快灰化,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的 NO_2气体可满足快速灰化炉灰化生物样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The heats of formation of (U,Mo)Al3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reaction heats of U-Mo/Al dispersion samples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Based on literature data for the reaction heats of U3Si/Al and U3Si2/Al dispersion samples, the heats of formation of U(Al,Si)3 as a function of the Si content were calculated. The heat of formation of (U,Mo)Al3 becomes less negative as the Mo content increases. Conversely, the heat of formation of U(Al,Si)3 becomes more negative with increasing Si content.  相似文献   

15.
以(CH_3)_3SiOH羟基模拟Li_4SiO_4陶瓷表面羟基,研究了H_2O与(CH_3)_3SiOH羟基H的氢交换反应机理.采用HF, MP2方法,在3-21G和6-311G++H~(**)水平上优化了(CH_3)_3SiOH, H_2O, (CH_3)_3SiOH-H_2O复合物及氢交换反应过渡态的结构.计算了生成(CH_3)_3SiOH-H_2O复合物的反应热,探讨了氢交换反应的路径.结果表明,可以形成2种形式的(CH_3)_3SiOH-H_2O复合物,一种是H_2O的O原子与(CH_3)_3SiOH羟基的H原子作用形成的复合物,另一种是H_2O的H原子与(CH_3)_3SiOH羟基的O原子作用形成的复合物.MP2/6-311G++~(**)水平上,对基组重叠能(BSSE)进行校正后,上述2种复合物的反应热分别为20.046 5 kJ/mol和21.630 7 kJ/mol.有利的氢交换反应路径为:H_2O的H原子与(CH_3)_3SiOH羟基的O原子作用形成的复合物,然后H2O提供1个H原子、1个O原子,(CH_3)_3SiOH提供1个O原子、1个Si原子形成由O, H, O, Si 4个原子构成的四元环过渡态,最后H_2O的O原子与(CH_3)_3SiOH 的Si原子成键形成新的(CH_3)_3SiOH,而(CH_3)_3SiOH的Si-O键断裂,由(CH_3)_3SiOH的羟基和H_2O的1个H原子形成新的H_2O分子,MP2/6-311G++~(**)水平上,BSSE校正后,此路径的反应活化能为186.898 4 kJ/mol.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144)Ce(No_3)_3沾染不同深度的大鼠伤口所致各组织器官中~(144)Ce 的沉积率及其动态变化和实验治疗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内脏~(144)Ce 的沉积率随伤口的深度增加而增高,骨、肝等脏器的沉积率的对数与致伤后时间的对数间可拟合成抛物线型回归方程;伤口局部~(144)Ce 的残留率随致伤后时间的对数的变化可拟合成对数回归方程。伤口沾染~(144)Ce(No_3)_3的实验治疗以络合剂局部注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