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化石油气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生活燃气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燃料.我国每年消耗的液化石油气在1000万吨以上,用以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装置,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使用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王保卫  瞿玉华 《安全》1995,16(2):14-18
1 概述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热值高、无烟尘、无灰渣、使用方便、干净卫生的燃料,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是,在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管理上,一些违反安全使用规程的不良现象令人担忧。我市安全监察部门在抽样调查中,发现不少用户对液化石油气尤为偏爱,但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安全使用常识。我们知道,液化石油气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优质燃料,为人们普遍使用。但由于液化石油气本身独特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安全管理。而液化石油气钢瓶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盛装石油气的容器,如果使用不当、管理不好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威胁到生命。通过前段时间对辖区内44个体液化石油气代充点安全状况的调查,我们认为当前液化石油气代充点安全监管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4.
由于液化石油气是一种高热值燃料,已在工业生产和民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气体,爆炸极限低.点燃能量小,加上液态石油气减压后易气化,单位重量气态石油气是液态时的250~300倍,因此,少量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也会造成大量泄漏时的同样结果,一旦与明火相遇,就会形成很大范围的火灾爆炸区域.国内外由于液化石油气引发的特大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液化石油气站的危险源控制就显得极端重要.  相似文献   

5.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危险物品.1升液化石油气能挥发成250升石油气.且石油气比重是空气的近2倍.泄漏后往往积存在地面低洼处.不易散发,如果在空气中聚集达到爆炸极限,一遇到明火,便会发生爆炸。  相似文献   

6.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液化石油气从储罐中泄漏出来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随着液化石油气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用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较大的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能源的一种已广泛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它的洁净卫生、引燃简单而受到普遍欢迎.为了保证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安全,务必熟知以下常识,正确使用维护、确保安全. 一、液化石油气的安全使用 常识 1.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未经检验的不能充装使用.充装站严禁充装不合格钢瓶和超期未检钢瓶.  相似文献   

8.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化学混合物 ,在自然条件下极易气化 ,又因为它比空气重 ,一旦泄漏不易被吹散 ,而是沿地面飘流到远处 ,遇上明火便会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居民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在使用期间要勤加照看。倘若发现炉火已灭 ,正确的方法是立即关掉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角阀 ,打开所有门窗 ,在泄漏气体未驱散和漏气现象未排除前 ,千万不要动用明火或开启电器设备。其次 ,正确安装、使用液化石油气炉具。有的居民将液化石油气钢瓶和燃气热水器同置于卫生间内 ,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做法 ,只有将这两样东西安装放置到卫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的产量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用作燃料以外,还用它作化工原料,也可以用它代替乙炔来焊接、切割、烧熔,既经济又卫生,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它又是一种易燃易爆物质,如果使用时缺乏安全常识和疏忽大意,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液化石油气,有人称做“煤气”,其实它不是煤气。煤气是以煤为原料的,是炼焦的副产品,而液化石油气则是以石油为原料,是炼油的副产品。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家族中的一员,可是它与汽油、煤油、柴油不同,汽油、煤油、柴油是液体,液化石油气是“液化”了的气体。液化石油…  相似文献   

10.
液化石油气储配结产生静电的原因及防护措施王保卫,翟玉华(湖南省张家界市劳动局)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干家万户,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是,由于液化石油气具有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因此,在其生产、运输、储存、灌装和使...  相似文献   

11.
液化石油气是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的一部分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为C3、C4烷烃。液化石油气(LPG)是重要的燃料及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在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随着液化石油气在工业与民用方面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因操作和管理不慎而发生的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市郊外国家石油公司液化石油气储运站发生泄漏并引发爆炸,造成650人死亡,6000人受伤。1998年3月5日,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发生严重泄漏爆炸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32人受伤,10万居民疏散。这些事故造成的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等都极为严重。因此,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及其管路的事故后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在常温和常压的条件下是气态,但在降低温度或升高压力时,很容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易燃易爆气休,为了便于嗅别,  相似文献   

13.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危险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家伟  董影超  宋文华 《安全》2011,32(4):38-4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污染小、价格低、资源丰富的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地理位置远离天然气管网的城镇,天然气管网建设非常困难,而中小液化石油气站以其  相似文献   

14.
涂文勇 《安全》2019,40(2):12-14,18
为了提高液化石油气罐车采用压缩机卸车法作业的安全性,通过对某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作业时其顶部安全阀意外开启泄压的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了导致罐车顶部安全阀意外开启泄压的直接原因是操作工人违章作业导致储罐与罐车罐体内气相液化石油气压差安全裕量严重不足所致。同时探讨了在夏季高温环境采用压缩机法对液化石油气罐车卸车作业时液化石油气罐车顶部安全阀整定值设定、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罐车罐体内气相液化石油气压差安全裕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液化石油气储罐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报警和温度控制双重功能,能有效地防止液化石油气储罐因温度过高而可能引发的各种危害,同时减轻了液化石油气站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须知中有这样的规定 :严禁在地下室使用液化石油气。这是因为 :第一 ,同体积的液化石油气比空气大约重 0 5倍。如果在地下室使用液化石油气 ,一旦泄漏出来 ,就很容易在较低处聚集。液化石油气长时间聚集 ,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到明火就会爆炸。第二 ,一般地下室里空气流通都不太好 ,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不容易扩散出去。这样一来 ,液化石油气也会不断聚集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第三 ,由于地下室里空气流通不好 ,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时 ,空气不容易及时补充进去 ,因而会造成氧气供应不足。由于缺少氧气 ,可能使液化石…  相似文献   

17.
液化石油气(LPG)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据统计,2009年我国LPG表观消费量达2240万t,在城市燃气领域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天然气和人工煤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均为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如若操作不慎,就会酿成大祸。作者通过分析一起亲身经历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希望给同行以启发,共同努力做好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液化石油气储罐却因保存或使用不当屡屡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9.
赵晓武 《安全》2013,(11):47-49
正液化石油气是一种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但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都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对50余家液化石油气储存、经营企业的调研,发现储罐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虽然有液化石油气储罐防泄露措施,起到降低安全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和防止环保污染事件发生的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缺陷,不能在液化气泄露情况下进行倒罐和将泄露储罐液化气安全的移出,仍可能发生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20.
紧急切断阀是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的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根据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所有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在槽体的液相管和气相管接口处,均须装设这种装置。过去,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上由于没有这种安全装置,曾发生过多次重大事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了很大损失。 我厂经过试验研究,已制成了两种规格的手动式紧急切断阀,并对其性能进行了严格的水压强度试验、外漏试验、内漏试验、过流自动切断试验、反复操作试验和易熔金属连接件超温自动切断试验,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到了国家劳动总局颁发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