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主动脉窦分为左冠状动脉窦、右冠状动脉窦和无冠状动脉窦[1]。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3.0%,多发生于右冠状动脉窦,其次是无冠状动脉窦,如破裂多破入右心室,少数破入右心房[2]。我院于2011年12月收治了1例无冠窦瘤破裂入右心房的患者,经手术后痊愈出院。因其属少见病例且不易与其他心脏疾病相鉴别。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 (CASV)较少见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0 .31%~ 3.5 6 % [1 ]。我院 1987- 0 1~ 2 0 0 1- 0 6共收治 CASV患者 6 3例 ,均接受手术治疗 ,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4 .94 % (6 3/12 79)。1 临床资料 全组 6 3(男 4 8,女 15 )例 ,年龄 13~ 5 2 (平均2 1.6 )岁。窦瘤契裂 4 6例 ,其中右窦瘤破入右室 39例 ,无冠窦瘤破入右房 7例 ,右冠窦瘤突入右室流出道 15例 ,无冠窦瘤突入右房 2例。并发室间隔缺损 (VSD) 5 6例 ,并发房间隔缺损 (ASD) 4例 ,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8例 ,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突然发病 2 7…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窦瘤破裂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1998年收治的6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29.5±10.7)岁。主动脉右窦瘤和无窦瘤破裂分别占79.4%、20.6%。破入右室占67.6%,破入右房占32.3%。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48.5%、20.6%,且前者仅见于右窦瘤破入右室的患者。临床突发症状与主动脉窦瘤破入右房明显相关,与破入右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心脏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100%,但高位室间隔缺损的漏诊率达24.2%。67例手术,术后6周因肺梗塞死亡1例。随访36例,平均随访时间6.5年。心功能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3例。再手术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联合主动脉造影是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确诊手段,及时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3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右冠窦破入右心室15例、破入右心房6例,无冠窦破入右心房9例),于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4例、主动脉瓣替换术4例、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2例、肺动脉瓣穿孔修补术1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1例因残余分流行二次手术矫治,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应尽早手术,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中国医料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心脏外科赵希武,郑友仁,王占明主动脉窦瘤破裂虽然发病率较低(0.14%~3.56%),但因其局部解剖和血液动力学特点修补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自1980年~1993年间共收治22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相似文献   

6.
自1975年至1996年我院共行外科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又称华氏窦瘤破裂)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6岁,平均29.4岁。窦瘤起自右冠状窦者的例(95.8%),无冠状窦者2例(4.2%)。窦瘤破人右室23例(47.9%),右室流出道对例(42%),破入右房4例(8.3%)破入左室1例(2.1%)。破口最小3mm,最大15mm,平均8.5mm。全组合并室缺27例(56%),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2例(45.8%)。手术后4个月死亡1例,死于心内膜炎。本组手术多采用破入口切口,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则行双切口,切开主动脉根部进行修补。窦瘤破裂除5例作单纯缝合外,另30例用扣或垫片缝闻窦瘤后再缝合加固,13例用补片加缝合修补。合并室缺者均子以修补,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的22例中7例行换瓣治疗,4例作主瓣整形,11豆例未作处理。全组手术效果满意,随诊3个月~10年,平均2年3个月。手术效果与术前心功能、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窦瘤修补技术相关。本文介绍窦瘤的修补方法和合并畸形的处理以及临床疗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对4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施行急诊手术,男23例,女19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38.1±5.3)岁;体重36.9~72.7kg,平均(50.7±6.1)kg;病程8h~96h,平均(40.1±5.2)h;破入右室26例,破入右房14例,同时破入右房右室者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2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1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窦瘤修补术同时矫正心内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迟发性出血,2例出现低心排综合症,2例出现肾脏功能不全,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2~96个月(59.7±11.1),结果满意。 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窦瘤破裂170例手术治疗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170例。男性占73.5%,平均年龄30.2岁。全组41.2%的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21.2%的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窦瘤起自右冠状窦者占80%;无冠状窦者占20%。窦瘤破入右室占73.5%;破入右房占25.3%;破入左室占0.6%。手术总死亡率为4.1%。手术效果主要与术前心功能状态、是否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畸形修复技术密切相关。本组采用缝合窦瘤破口及补片加固窦外侧壁的方法,手术效果满意。术前心功能Ⅲ~Ⅳ级的死亡率(13.3%),高于Ⅰ~Ⅱ级(0.8%)。术后长期随诊率71.8%,平均随诊5年8个月。效果分级:优88.9%,良8.5%,差2.6%。不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效果好。本文着重介绍了窦瘤修补方法及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 3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治疗经过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1987年 1月至 2 0 0 1年 9月 ,对 3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行手术治疗 ,及时准确闭合主动脉窦瘤及矫正合并的心脏畸形。对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例 ,轻度不予处理 ,中度行成形术 ,重度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早期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2 6 %。术后随访 2个月~ 14年 ,随访者心脏功能恢复到Ⅰ~Ⅱ级 (NYHA)。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诊断 ,应及早手术 ,同时矫正合并的心脏畸形 ,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窦瘤(sinusaortic aneurysm)破裂,又称为瓦氏窦瘤破裂,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约为先天性心脏病的0.31%~3.56%[1]。主动脉窦瘤破裂后,原低压的心腔突然承受很高的压力和容量负荷,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心力衰竭至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成功经导管介入封堵主动脉窦瘤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8例患者,年龄17~44岁.其中5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2.5~13 mm;2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房,破口直径4~8 mm;1例为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窦瘤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6 mm.7例为先天性,1例为获得性(医源性).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窦瘤破口-右心室(或右心房)-右心房-股静脉的轨道,透视下经股静脉置入合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较破口大(2~5 mm).结果 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年,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超声证实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等发生.1例封堵后1周封堵器脱落,脱入右下肺动脉,转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行主动脉窦瘤修补.1例因破口大置入封堵器后影响右冠状动脉开口,放弃介入治疗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置入封堵器后因主动脉瓣反流,放弃封堵治疗继续观察.结论 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窦瘤破口封堵术为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远期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窦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40例主动脉窦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均为主动脉右窦和(或)无窒瘤。2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均破入右室或右房,其中28例有突发心悸、气短、胸痛,25例胸骨左缘Ⅲ~Ⅳ肋间有Ⅲ级以上粗糙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及升主动脉造影有很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主动脉窦瘤破裂者应及时手术。预后绝大多数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主动脉窦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动脉右冠窦瘤111例(83.5%),无冠窦瘤16例(12.0%),破入右房22例(16.5%),破入右室87例(65.4%),合并室间隔缺损67例(50.4%),主动脉关闭不全32例(33.8%);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或加固术11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手术效果好。全组死亡5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主要手段,一经确诊尽早手术,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E)诊断主动脉窦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分析 115例主动脉窦瘤CDE图像特征及规律性并与手术对照。结果 :95例源于右冠状动脉窦 ,19例源于无冠状动脉窦 ,1例源于左冠状动脉窦 ;窦瘤破入右心室 95例 ,破入右心房 18例 ,破入左心室 1例 ,破入室间隔 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79例 ,主动脉瓣脱垂及反流 5 5例 ,心内膜炎 2 9例 ,其它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分别为 4、9例。术前CDE诊断结论与手术符合率达 99% ,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检出率为 91%。本组合并室间隔缺损占整个病例的 68% ,占窦瘤破入右心室的 84%之多。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或反流本组检出率高于手术所见 (62 /5 5 )。结论 :CDE可以判明主动脉窦瘤的精确的解剖 ,包括窦瘤的来源部位、形态、大小、血流动力学影响 ,是否合并其它心脏畸形等。患者经CDE检查后不必作其他辅助性诊断检查就进行手术是安全、准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主动脉窦瘤又称Valsalva窦瘤,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3.0%~[1],其形成可为先天性因素,也可为继发于梅毒、感染性心内膜炎、动脉硬化、风湿性心脏病、创伤等后天性疾病,破裂的主动脉窦瘤主要是先天性形成~[2]。主动脉窦瘤破裂少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大多数起源于右冠状窦[3],极易误诊,若诊治不及时,常危及患者生命,预后不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窦动脉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瘤体一旦破裂,即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瘤体破裂而又无自觉症状者尚未见有关报道,兹将作者收集到的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科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9~29(平均19.6)岁。瘤体全部发生于右冠窦,破入右室6例,右房1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9~1991年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保护心肌,在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1.临床资料:男10例,女1例;年龄19~52岁,平均35岁。心功能Ⅱ~Ⅲ级。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1例伴房间隔缺损),其中3例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6例均为联合瓣膜病变,2例行双瓣置换,4例行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术,1例伴行血栓摘除术,1例伴行房缺修补术。根据主动脉阻断时间的  相似文献   

18.
4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ASV)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12月至2010年5月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体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同时行室缺修补术31例,主动脉成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6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痊愈出院44例,术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主动脉瘤复发或残余分流,随访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一经确诊应积极尽早手术,手术过程中对窦瘤准确修复,加强心肌保护,以及对合并畸形的彻底矫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院1992年12月至2004年2月1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进一步探讨其疾病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13例病人(男性7例、女性6例)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7例病人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其他1例.阻断时间(67.46±26.13)分,体外循环时间(103.29±38.05)分.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病人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有效.所有病人治愈出院,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是罕见的心脏疾病,尽早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和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20.
霍强  严飞  乔峻  木拉提  马松峰 《心脏杂志》2009,21(2):286-287
主动脉窦瘤(SVAs)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3.56%[1].我科1980年8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00例SVAs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