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借用英语里的单词、短语、表达方法等来英泽中国的新词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跨文化因素造成的译文难以理解的问题。另外,我们应该了解英语里存在的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语等。  相似文献   

2.
广告英译中的常见错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形象,文章对近年国内广告英译中常见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强调广告英译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尤其应了解该民族 文化,审美标准和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仅凭良好的愿望和英语知识是译不好广告的。  相似文献   

3.
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对“死”的表述方面也用语迥异。帝王与平民的死不可相提并论,长幼男女也尊卑有别,还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深刻影响,造成了汉语文化中表达“死”的大量婉词讳语。从文化视角探究“死”的各种表达,有助于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基于当前的古建筑术语研究存在缺乏统一术语名称的问题,且由于古建筑自身的特点造成翻译混乱和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例证分析造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古建筑的术语标准化建设及其翻译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重要成员,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丰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极富于表现力。对外汉语中歇后语的教学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歇后语的教学,能让汉语学习者不仅获得语言知识更能了解中国文化还能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以人的视、听、感为中心,展开描绘,浑然一体,成为历代唐诗选本不漏的名篇,那么,英文的译诗也应从这样的艺术构思出发,译出意境效果。美国的汉诗英译家威特·宾纳在翻译这首译诗时,力求形美而不害义,比较忠实地把原诗的含义进行了传递,但在诗的音、形、意高度融合的整体把握上,似乎仍有不足。这再次证明了国外译家要对汉语古诗的英译做到音、形、意俱佳,还是大有难度的,但朝这个方向努力是译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古诗英译中最难处理的是文化意象传译的问题.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入手,利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翻译标准,通过实例分析古诗英译中应如何更好的文化意象的传递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其翻译有相当的难度,译者不仅要克服语言问题更要克服文化障碍。以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作为理论基础,从文化的角度探讨歇后语英汉翻译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诗歌之魂,如何在古诗英译中移植意境,这是译者亟需解决的问题。试从意境的形象性;抒情性;超越性;意境是情感、形象和超然的心灵境界的完美融合这四个主要的本体特征着手对其进行探讨,译文中只有再现了四个本体特征,才能给译文读者留下广阔的品味空间。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海外享有盛誉,令不少外国朋友赞不绝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菜的英译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事实上,中国菜的英语翻译非常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对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是不利的。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依据,以宁波地区的菜单为例,论述了中式菜名的英译。本文分析了中式菜肴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中式菜名的有效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通手册》丛书为例,从功能翻译视角分析该丛书英译文中诸多的语言、语用、文化等翻译错误,深度剖析此类文本英译质量欠佳的主要原因及译者必备的职业素养,并重点探讨饮食、医药、古迹、建筑、风俗等中国文化遗产读本汉英翻译中景点名称、人名地名、朝代、中国特有文化概念词汇等承载的各种文化信息的处理策略,从而有效传递此类读本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扬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没有定语从句,也不习惯用长定语来修饰某个名词。因此,如何译好英语定语从句,使其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习惯,是值得人们在教学及翻译实践中进行认真探讨的。英语定语从句汉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前置法、后置法或融合法处理,使其符合汉语习惯。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汉语量词的英译选择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试从词汇和习语的角度,探讨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中易造成翻译陷阱的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日报》案例阐释“中国特色现象”英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现象”词汇是新词新语,它不仅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韵味,还不断反映着中国在迅猛变化的过程中从各个层面涌现出的新现象。结合中国主流英文报纸,通过案例说明了“中国特色现象”英译的相关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多种方法也可适当地结合在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古典汉语散文的英译过程中,译者立足于译语文化,通过多种翻译方法与手段构建译语文本,并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本的三个层面(话语层、形象层与意蕴层)之美,并最终在译文中完美再现原作的美学效果。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再现三个层面之美的过程中,译者采用音韵补偿,文化图式构建,背景信息加注等翻译手段在审美再现中的效用,以使译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读者相近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从价值标准与思维方式、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历史文化与文化意象、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以及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词汇是汉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信"即忠实于原文,在中外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译文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译文的"信"度有关。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体现出翻译的"信",是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首先论述了中国特色词汇具备的特点,接着又探讨了翻译这些特色词汇时保持其中国特色,体现译文"信"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餐菜名的日语翻译,既要考虑菜名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参考日本料理的命名方式,以及日本人翻译中餐菜名时的习惯和常用方法,这样译名才更容易被异文化国家的人所接受,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