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及转归.方法 将入选的323例CHF患者,分为1990~1992年段组(A组)和2004~2006年段组(B组).分别对两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 ①心力衰竭主要病种是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原发性高血压,1990~1992段到2004~2006段,冠心病从32.7%上升到53.3%(P<0.01),风湿性瓣膜病由30.8%下降至16.2%(P<0.01).②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制剂为主,洋地黄使用有下降趋势,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用明显上升.③住院期间症状明显改善率升高,住院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住院CHF患者主要病因从风湿性瓣膜病变为冠心病,心衰治疗药物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明显升上升,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的效果,为老年心衰病人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999~2008年32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心衰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其治疗心衰的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但洋地黄使用率有所下降,而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的使用逐步上升。住院期间改善率逐渐递增,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主要病因从风心病演变为冠心病,其用药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肾功能不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肾功能不全对CHF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NYHA心功能Ⅲ,Ⅳ级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结果 CHF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35.5%.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的血清Cr浓度明显高于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P<0.01);在血清Cr浓度升高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Ⅳ级的比例较高,而NYHA心功能Ⅲ级的比例较低(均P<0.05),且血清Cr与B型脑钠肽(BNP)呈正相关(P<0.01).CHF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明显升高(P<0.01).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血清Cr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的回归系数为0.01,优势比(OR)为1.01(P=0.007,95%CI:1.003~1.017),BUN的回归系数为0.088,OR为1.092(P=0.009,95%CI:1.022~1.167).结论 Cr,BUN分别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肾功能不全是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翟见喜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40-141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变化、药物治疗进展及转归。方法选取1991~1993年段组(A组)和2005~2007年段组(B组)共32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及比对。结果(1)心力衰竭主要病种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组比对冠心病从33.33%上升至53.30%(P〈0.01),风湿性心脏病由30.19%下降至16.17%(P〈0.01)。(2)住院期间治疗药物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制剂为主,洋地黄制剂应用减少,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明显增加。(3)住院期间症状改善率显著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住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转变为冠心病,心衰治疗药物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明显增加,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nitine,L-CN)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HF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L-CN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L-CN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L-CN治疗CH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568例心衰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方法 收集1999~2001年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568例,将病因分析、心功能分级及药物治疗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病因前四位为: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高心病,住院患者心功能以Ⅲ-Ⅳ级为主,药物以强心(地高辛、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扩血管为主,ACEI、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呈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心衰形成与生活方式、医疗水平、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慢性心衰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关键是掌握好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会宁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因分布特点及治疗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会宁地区两所县级综合医院1996—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资料。按时间顺序分为1996—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0年3个时间段,分析比较3个阶段心衰住院患者病因及治疗状况。结果 4533名心衰患者入选,其中男2744人(60.5%),女1789人(39.5%)。3个时段心衰住院患者分别占同期内科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1.1%、19.4%、26.0%,住院率有增高趋势(P0.01)。不同时间段病因分布有所变化,主要是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15年间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一直处于心衰原因的前三位。2006—2010年扩心病进入心衰原因的前四位,风心病则退出前四位。心衰治疗中一直以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为主;洋地黄使用各时间段无明显增减;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和β阻滞剂使用率随时间推移明显增加(P0.01)。β阻滞剂随心功能分级增加而使用率降低。结论 15年间心衰住院率逐渐增高。病因以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最为常见。风心病退出心衰前四位病因,扩心病进入前四位病因。心衰治疗总体向我国新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指南》)靠拢,基本遵从《指南》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女性住院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病因、用药情况及转归。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72例CHF患者(男704例,女3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分女性组和男性组,设计调查表,观察病因、诱因与伴发疾病,并登记临床用药情况及30 d在院病死率。结果女性组CHF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女性组CHF患者瓣膜性心脏病的比例显著较高,与男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患者主要用药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排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螺内酯、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两组相比较,女性组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男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8-〈30岁人群组及≥80岁人群组,女性的在院病死率明显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女性的在院病死率均增加。结论女性组CHF患者中排在前3位的病因是瓣膜性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女性组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比例较男性组增多,女性的在院病死率与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三组:收缩性心衰组(30例)、舒张性心衰组(30例)、混合性心衰组(30例),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种类所占比例由高至低分别为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其中舒张性心衰组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洋地黄药物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经住院用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以利尿剂,ACEI及/或ARB、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为主要治疗用药,但从统计分析结果观察,临床应加强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药物的应用,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和常规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常规治疗组采用安慰剂加常规抗心衰治疗。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5年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心功能及超声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明显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以及规范治疗。方法调查168例CHF患者药物治疗现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CHF病死率、总病死率、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基层医院治疗CHF主要药物为地高辛和利尿剂,地高辛的使用率为76.2%,利尿剂的使用率达86.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为57.7%,能够达到靶剂量的仅为5.4%,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为27.4%,而达到靶剂量的仅占1.2%,螺内酯使用率为3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9%,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HF病死率、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CHF药物治疗现状急需改善,应加强对CHF患者的规范治疗,提高我国基层医院CHF药物治疗水平,增加CHF患者生存率,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83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12周.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提高显著(P<0.01);同时减少利尿剂、洋地黄用量,因而明显降低毒副作用(P<0.05);年住院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CHF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减少住院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疗效.方法 83例CHF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使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36个月;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3年的总有效率90.4%,明显高于对照组41.5%(P<0.05).心功能持续性改善,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应用不仅持续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素,还能明显降低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高血压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心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并高心病或冠心病82例,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给与控制血压、利尿、转换酶抑制剂(ACEI)、洋地黄治疗.卡维地洛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20mg Bid×180天).结果:卡维地洛组临床显效率(57.1%),总有效率(92.8%),较常规组显著提高(P<0.05).卡维地洛组与常规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E/A、等容舒张期时间均有显著改善(卡维地洛组P<0.01,常规组P<0.05),且卡维地洛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或P<0.05).结论:卡维地洛显著改善高血压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述慢性心功能不全(CHF)药物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方法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HF药物治疗的试验,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对心衰发生与发展机制的认识经历了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神经-体液机制3个阶段.CHF的药物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结论CHF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步,降低了CHF患者的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367例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病因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病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7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族别的引起房颤的病因中,汉族以高血压、冠心病为主,而哈萨克族以风湿性瓣膜病、高血压为主。高血压(P=0.022)、风湿性瓣膜病(P=0.000)、心肌病(P=0.022)在汉、哈萨克族房颤发生病因中有统计学意义。心室率控制药物以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使用最多;本组患者85.23%接受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方法(78.64%)最多。结论该地区房颤患者病因分组、药物服用与全国及国外相关资料趋势接近。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病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8.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洁 《广西医学》2006,28(10):1573-1575
目的 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将5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5),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吸氧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开始剂量为6.25 mg,2次/ d,1周增加1次,使剂量维持在50~100 mg/d,或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治疗8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改善、LVEF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结合常规药物治疗CHF有效,可改善心功能、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运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2例CHF患者住院期间序贯性用洋地黄类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治疗,评判心功能(NYHA)分级,观察血压、心率等变化。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副作用轻,安全性好,住院时间短。结论CHF住院期间序贯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金贵 《中原医刊》2005,32(23):16-16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及营养心肌的药物.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8周后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效果较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