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病例 患者,女性,58岁.因患糖尿病8年,全身浮肿,蛋白尿2个月,于2004年8月10日就诊.于8年前因全身乏力、消瘦,确诊为2型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优降糖等口服治疗,空腹血糖(Bs)控制在7 mmol/L 左右.2月前患者出现眼睑、双下肢浮肿,渐波及全身,伴胸闷,尿量减少(600~800 ml/d),泡沫多,夜尿无增多,无发热、腰痛、血尿,无关节痛,无咳嗽及喘憋.曾给予利尿剂治疗,无效.查尿常规示尿蛋白( ):Bs 9 mmol/L,肌酐 145 μmol/L,尿素氮18.6 mmol/L,于2004年8月5日拟"糖尿病肾病"收住内分泌科,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利尿等治疗,无好转,遂于2005年8月10日转入我科.患者无肝炎、结核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病例 患者男,36岁,因颜面浮肿,反复蛋白尿7月入院。患者于2006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时颜面和眼睑浮肿,白天可自行消退,伴畏寒、腰部酸胀,无发热、腰痛,亦无皮疹、关节痛、腹痛、黑便等。尿量无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22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4个月,加重伴头痛1周入院。患者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2个月余,于2004年7月26日入我科,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病理诊断: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Lee分级:Ⅱ级)。采用甲基泼尼松龙0.5g,1次/d,连续3d,后予强的松50nag,1次/d,同时降脂治疗。3周后尿蛋白转阴。8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轻度浮肿,头枕部持续闷痛,无发热、呕吐。2004年9月6日再次入我科。  相似文献   

4.
病 例 患者,女,72岁.主因"双下肢浮肿1年余,发热、咳嗽1周",2005年12月22日以"慢性肾衰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入院.患者2003年2月初因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至某医院就诊,查尿PRO( ),肾功能正常(具体结果不详),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征.2003年3月14日首次进行肾活检,免疫荧光:IgG( )、IgA(±)、IgM( )、C3( )、FRA( ),沿毛细血管壁颗粒样沉积.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45岁,因“消瘦伴畏热、多汗5年,全身浮肿20天”于2006年6月13日入院。入院前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伴畏热、多汗,未诊治;20天前出现全身浮肿,口服利尿剂疗效差遂入院。体检:T39℃、P120次/min、BP150/85mmHg;双眼睑浮肿、双眼突出;双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软、未触及结节;心率120次/分、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囊水肿、双下肢对称性可凹陷性水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病例患者女性,44岁,因双下肢浮肿3月余,于2007年3月1日入院。患者3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双下肢可凹陷性浮肿,当地医院检查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曾经口服肾炎舒、雷公藤等治疗无明显改善,复查尿常规红细胞(++),尿蛋白(+++),红细胞管型12-15/HP,无肉眼血尿、少尿,无头痛、头晕,无口腔溃疡、关节疼痛、光过敏。体格检查:一般状况良好,血压110/70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蛋白100mg/dl,红细胞2-4个/HP,尿位相红细胞2-4个/HP,环形占70%,24h尿蛋白定量2.448g,白蛋白26g/L,总蛋白53g/L,总胆固醇8.50mmol/L,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者,女性,39岁。2002年7月4日就诊。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多,腰部酸痛2个月,无发热关节痛,无皮疹、脱发、光敏等,尿常规:PRO++++。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短暂服用"泼尼松、雷公藤片",无缓解,自行停服。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检查。尿检:24h尿蛋白量7.64g,  相似文献   

8.
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与IgA肾病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分析11例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进行配对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马兜铃酸肾病患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IgA肾病患者(P<0.05).在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异时,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IgA肾病患者(P<0.01),尿蛋白定量和肾脏的长径少于IgA肾病患者(P<0.05).间质纤维化程度重于IgA肾病患者(P<0.05),而间质炎细胞浸润少(P<0.05).结论:伴有慢性肾衰竭的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临床发展隐匿,与IgA肾病比较,肾小管间质损伤是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重视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脂蛋白肾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47岁,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5个月于2002年6月13日入院。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踝关节以下浮肿,1周后发展至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尿量逐渐减少。4个月前在当地就医发现尿蛋白( ),潜血( ),24h尿蛋白定量5.75g。血压170/120mmHg,白蛋白27g/L,胆固醇10.48mmol/L,尿素氮9.39mmol/L,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病例 患者,男,38岁,8年前确诊糖尿病2型(T2DM),口服降糖药治疗,很少监测血糖.3年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查24 h尿蛋白量3.5 g,血Alb 27.7 g/L,Scr 80 μmol/L,诊断糖尿病肾病(DN)4期,诺和灵30R降糖,血糖一直控制欠佳,多次查尿蛋白(+++)~(++++).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3岁。无明显诱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头痛14个月,加重20d,于2003年9月17日住院。14个月前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乏力,偶有头痛、头晕,未予重视,3个月后测血压200-240/120~160mmHg,考虑“高血压病”,尿蛋白定量11.4g/24h,给予降压等治疗1个月,症状无好转,遂转入某院诊为“肾病综合征”,并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曾给予“泼尼松、倍他乐克、霉酚酸酯、雷公藤多甙、  相似文献   

12.
患者陈XX,男,54岁,因“双下肢浮肿,泡沫尿半年余,加重1周”而于2007年7月20日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病例 患者李某,女,69例,教师.患者于2000年7月无意中发现右腋窝单个淋巴结肿大(约4 cm×3 cm),可移动,边界清楚,无触痛,全身无其他伴随症状.到本院行淋巴结切除后行病理检查诊断为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病情稳定.2003年9月~10月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可移动,无触痛,后在枕骨后、颈部、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处发现淋巴结肿大,同时伴双下肢水肿.到本院行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Castleman病复发,查尿常规蛋白( ),24 h尿蛋白定量为4.25 g,未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3岁。病程1个月,主因“右下肢突发肿胀疼痛17d”,于2012年3月5日入我院血管外科,入院后查尿检异常后转入我科。查体:体温36.8度,呼吸14次/min,脉搏70次/min,血压130/80mmHg,双眼睑浮肿,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右下肢肿胀,压痛阳性,左下肢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病例 患者,男性,25岁,因发现血尿蛋白尿11年入院.患者自诉于199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浮肿,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尿中蛋白( ),红细胞( ),同时发现"乙肝大三阳".经抗炎等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后按慢性肾炎经中西医多方诊治蛋白尿始终有( ),红细胞( ).2000年开始服用泼尼松,初始剂量为90 mg/d,后规律减量至2001年底停药,查尿蛋白为(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院收治的87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 81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并获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Ser、MDA、CR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F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下降水平与UAER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spearson=0.6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缬沙坦,且联合应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亦逐渐增高.合并低蛋白血症浮肿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用利尿剂联合输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治疗该症效果多不理想,且能加重肾损害,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我们应用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治疗肾功能尚正常的DN浮肿,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45岁,因"双下肢水肿伴尿泡沫增多1个月余"于2020年6月24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呈对称、凹陷性,晨轻暮重,伴尿泡沫增多,伴多关节疼痛,以双手掌指关节、左膝关节为著,伴乏力,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尿量异常,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及皮疹,无抽搐惊厥,无精神异常,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1岁,汉族。主因全身浮肿伴腹痛5d于2006年10月30日入院,既往体健,马来西亚居留史1年,无输血史,否认吸毒史,无过敏性紫癜、肝炎、结核病史,无肾病家族史。体检:T36.2℃,BP100/70mmHg,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睑水肿,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律齐,心率80次/min,无杂音,腹稍膨隆,脐周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 ,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 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