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Planning》2013,(6)
本文以汉语"喂"与英语"feed"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从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入手,对汉英语中"喂"的动作概念隐喻认知的共性和相对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和描述,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喂"的概念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8)
在译界里,"隔"与"不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不隔"是指译者对原文的透彻理解,不能有隔膜,"隔"是指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成隔膜,不能展现原文的内容或风采。本文将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汉译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讨论英汉翻译中的隔与不隔的问题,提出由于原文作者和译者为不同主体,其体验和认知必不能做到完全相同,但在翻译过程中,读者兼译者应在译文中尽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做到"不隔"。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认知语言学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语言学家开始从认知的视角提出了许多新的认知概念。本文主要运用Lakof 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视角考察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小说《荆棘鸟》中的"老蜘蛛"意象。研究发现,小说中出现一个以拉尔夫神父为视角的隐喻——把玛丽·卡森隐喻为"老蜘蛛",蛛网映射着拉尔夫与梅吉之间的爱与命运;而蜘蛛的毒汁又映射着权力与爱情对拉尔夫的诱惑。  相似文献   

4.
探究“虚实”空间关系,创造个性化的城市空间场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春华  周安伟 《规划师》2003,19(3):39-41
作者利用空间的“虚、实”概念,结合格斯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类比分析中国水墨画的留白艺术手法及生态系统中的细胞繁衍规律,通过张家界城市绿化广场周边地段的概念设计的创作实践,提出创造个性化的城市空间场所工作中虚实空间的理念与原则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被多重层状界面划分所构成的室内,外空间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感知城市的基本印象.笔者通过剖析当代城市中典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提出广泛存在于建筑形式中的“层”的概念,明确“层”是当代建筑的基本词汇“编辑”则是对于“层”的理性处理的方法.进而将“层”的概念扩展到城市,认为城市空间是“层组”的多维集合,以此建立认识建筑的新的思维框架.建筑的个性化创作尽管存在着不同的途径,但可以归纳为对形成围合的“层组”进行独特的秩序表达,并通过“编辑”的方法形成建筑空间形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8):111-112
本文运用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理论,对"花儿"中的转喻进行了分析。ICM是一个有组织的概念结构知识域,作为ICM的一种形式,转喻是人类概念形成的基础。研究发现,"花儿"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概念转喻,如整体与部分模型、范畴与属性模型、植物与人模型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透明性"概念与城市设计中空间塑造相结合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将"透明性"的概念与环境心理学中的环境认知功能相结合,发展出空间设计中的认知透明性的概念,并希望它成为设计城市空间的有效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概念整合无处不在,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人忽视,跨空间映现为该认知活动提供了基础。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为解释人类的语言认知提供了新的角度。随着信息业的飞速发展,各类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文章把概念整合理论与新闻标题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分析新闻文体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9.
概念性建筑设计作为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主干专业课,是在初步建筑设计层面上的空间创造,是一年级的总结性课题。本文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关于该课题的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该课题发展演变的历程、对设计中关键环节和过程的提炼与还原,探讨了生成设计概念与演绎建筑形态的操作方法以及阶段步骤,揭示出对“形”与“意”关系的思辩处理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关键内容,最终的设计结果即是两者的统一体。从而为今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隐喻构筑了人们日常的概念系统,对隐喻的隐喻性程度的消失过程进行考察和充分的描述,有利于揭示隐喻作为认知现象的本质。中西国家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在介词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差别。意象图式是构建概念隐喻的基本路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意象图式探索英汉之间"中"概念的隐喻构建差异。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及城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小东 《规划师》2003,19(6):50-55
视线通廊不但是展现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城市空间体系中各个相对独立景观空间相互呼应的重要方式。乌鲁木齐市红山—雅玛里克山景观视线控制提出城市宏观景观视线通廊控制的方法,改变过去景观视线通廊只在一定宽度的平行面内控制的传统做法,而以满足人的视角范围为依据,形成空间锥形视线场,并在这个控制视线通廊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更深层次的城市设计工作,从而定量指导和控制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2.
人性化居住环境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围绕着居住区环境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借助居住区环境设计的理论思想,分析对比一些具体实例,来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如何使住区环境充分人性化,真正为居住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欧洲作为"文化线路"概念的起源地,对文化线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化线路委员会的统筹下,欧洲文化线路经过四十余年的保护和利用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尤其是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方面,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模式,使欧洲文化线路价值的传承与再生能够落到实处,对我国文化线路和其他线性遗产的展示利用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汤景  彭晋媛 《华中建筑》2005,23(5):54-56
该文从心理学所剖析的联想到同构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同构是设计师在进行形象恩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具有丰富内涵的造型视觉语言。同时,以较具代表意义的建筑师的作品为案例,分析同构在现代建筑造型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宏利 《新建筑》2007,(2):53-58
通过对上海美特斯邦威总部、大学、博物馆综合体项目设计的介绍,提出了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解——设计逻辑的真实和建筑形式的自由,即设计中重视建筑的逻辑关系,强调功能、环境、材料、经济等内容之间的关联,追求真实的表达;建筑的形式不受固有思想的羁绊,在真实反映建筑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自由表现形体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我院土建类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提出结构力学课程改革新体系 ,并介绍了结构力学面向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西方不同色彩观发展轨迹,产生原因及在建筑环境色彩中的反映。中国色彩观受到的束缚,西方科学色彩观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规程、规范等的有关规定,对民用建筑设计中变压器位置的选择、变压器型式的确定、变压器结线组别的确定、变压器台数及容量的确定以及变压器的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学艺术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从语言表达、文字表达、情态表达三个方面阐述教学艺术的形式、层次、深度  相似文献   

20.
魏浩波 《城市建筑》2010,(10):35-36
通过对高层建筑不同时间段发展规律的分析,以及对通天塔、"三段式"、"皮包骨"与"半疯颠"四种高层形态原型的深度解剖,揭示出导致其形态异化的两种基本状态:存在方式的异化和运转机制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