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均 《光明中医》2013,28(6):1229-1230
"火郁"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状态,本文对"火郁"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整理,现论述如下。1"火郁发之"是火郁的治疗原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火郁提出了治疗原则——"火郁发之"。"发"就是结合各脏腑经络的生理特点、人的体质和心理特性进行治疗;"发"也是结合病邪特性治疗;"发"还是结合气运太过与不及治疗,也包括顺从天人感应来治疗。总之"发"就是因势利  相似文献   

2.
正代二庆教授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以胃脘疼痛、饱胀、痞闷等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痞满"、"胃痞"范畴[1]。代师治疗本病注重从"气"论治,善用调气法选用药对,每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抄方,对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药对略做整  相似文献   

3.
周兴莲  李广文 《光明中医》2016,(16):2327-2330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纯西医治疗常出现耐药、无效或病情复发加重及胆碱能危象等,为临床难治疾病。李广文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编著了《重症肌无力中医实践录》一书,确立了中西医,尤其是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和方法。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但须辨证论治。确立了"健脾益气"为中医治疗的根本大法。并在治疗中"方对、药对"并用增强疗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激素减停过程中注意育阴潜阳,提高疗效,预防病情的反复。  相似文献   

4.
"标本兼治"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精华,中医药诊治股骨头坏死需把握好股骨头坏死的"标"与"本"。"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病理过程。股骨头塌陷的根本原因是骨修复反应和负重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坏死骨吸收→新生血管长入→新骨形成"是股骨头坏死的修复过程。塌陷是股骨头坏死最关键的病理转归,认识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时机的把握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标本兼治"理论指导下的股骨头坏死中医药治疗,是针对疾病的"本"(瘀血),把握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关系,积极治疗其"标"(临床症状)。本文从股骨头坏死塌陷的机制、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标本兼治"指导股骨头坏死的治疗3个方面,对"标本兼治"理论在股骨头坏死中医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肾性贫血(RA)是慢性肾衰竭(CRF)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需长期治疗。RA属中医学"虚劳"、"血劳"、"血虚"、"腰痛"等范畴,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但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目前本文将从病因病机、专方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对肾性贫血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认为采用中医药治疗RA疗效较好,且副作用较小,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676-2678
"肾主生殖"是《内经》对男女生殖生理的高度概括,是以肾主导生殖器官及生殖功能两方面做为主要基础的,该文从肾虚与肾实两个方面系统回顾了近十年中医药通过"肾主生殖"理论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情况,阐述了以"肾主生殖"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治疗不孕的证治规律,揭示了中医药从多途径治疗不孕症所发挥出的优势,提出重视病证结合、整体观治疗、结合辅助生殖技术、深入机制研究等多角度、多层次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去毒"后的紫杉醇疗效更好。郭颖、赫景秀对美国癌症死亡率调查报道中说:"传统化疗的问题是不能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进入人体内后把癌细胞和好的细胞都杀死。这是什么原因?简单明了的回答就是化疗药物毒性太重。是毒副作用对患者人体造成二次伤害。"谢文纬医生说:"有毒抗癌一直为人类抗癌的总战略,然而延续将近半个世纪的有毒抗癌治疗,至今也不能摆脱癌症成为人类健康的笫一杀手。传统的有毒抗癌治疗过程是令人生畏的,人们的恐癌心理更多包含了对有毒抗癌治疗的恐惧。"针对紫杉醇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我们着重研究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过程中的"去毒"技术,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从治疗目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及制药服药法等方面对《伤寒论》中"和"的内涵进行了概括性的论述。仲景辨证论治立足于"和"的思想,体现了中医治病特色,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天保  裴海泉 《光明中医》2013,28(3):598-59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上多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属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历节病"、"痹证"等范畴。中医学对类风湿的治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临床实践表明,中医治疗在抗炎、  相似文献   

10.
"升提法"是针对气虚下陷证设立的治疗方法。文章简述了"升提法"自《黄帝内经》而起的发展过程,并举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失眠伴肛肛门下坠,以升陷汤加减治疗哮喘2例,阐述"升提法"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引用张元素、李东垣、张景岳、张锡纯、陈士铎等医家的观点,对升提法的常用方药加以论述,为临床应用"升提法"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齐越峰 《北京中医药》2009,28(9):682-684
陈福林主任医师是"丰盛骨伤"的主要传承人,从事骨伤科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应用手法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在多年临床中形成的"筋骨同治,尤重治筋"的学术思想始终贯穿于骨折治疗当中,认为"治筋"是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骨折治疗原则的集中体现,提出了在骨折三期治疗.中不同的"治筋"方案:骨折复位重"调筋、用筋";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重"理筋、疏筋";骨折后期恢复重"治筋、养筋"."骨折重治筋"的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林英基名老中医对"疼痛"的临证经验,根据疼痛的病因分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引小络而痛",从而制定了中医治疗的思路:一是疏通,二是补益,三是温通、缓急(解痉)。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林老的治疗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应贯穿肿瘤姑息治疗的始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属中医之"积聚"、"噎膈"、"膨胀"、"痰核"等,其病因病机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逸不当所致的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瘀血内阻等.姑息治疗是WHO肿瘤综合规划的四大任务之一,姑息治疗是一门多学科参与的针对有慢性的伴有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一门特殊学科.姑息治疗医学是对那些对治愈性治疗不反应的患者安全的主动的治疗和护理、控制疼痛及有关症状,并对心理、社会和精神问题予以重视.其目的是为患者及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是近年来众多学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并没得到彻底完全的解释,而西药治疗存在局限性,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并且容易反复。笔者希望从中医的方向,为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与方法。支气管哮喘中医称为"哮证",本文介绍了"哮证"病名的由来,古代医家对"哮证"病因病机的阐述,现在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理解;以及临床常见治疗"哮证"的经方、验方,并且对中医外治法药物贴敷、中药雾化、中药灌肠以及穴位埋线等进行了论述,积极探求"哮证"的中医防治方法,发挥出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胆胀"、"胁痛"等范畴。杨倩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脾胃、肝胆疾病有独到见解,尤善以"浊毒理论"为指导,应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在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同时,对其出现的兼次症亦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建国  邹卫兵  姜贵秀  赵黾 《光明中医》2016,(15):2291-2293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辨证论治法是治疗SS的重要治法,但辨证论治法存在"无证可辨"、侧重辨"病"而对"人"不够关注等不足。鉴于辨证论治法不能全面地把握SS患者的病变本质,为更好地治疗SS患者,提出"证体合辨"论治法治疗SS这一思路,并分析了"证体合辨"论治法治疗SS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提出了实施"证体合辨"论治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针对MM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对现代医家对MM病因病机的观点、辨证论治的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单味中药及复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行综述。众多医家认为"肾虚""毒瘀"是MM病因病机,以"肾虚""毒瘀"辨证论治可取得确切的疗效,并应进行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探索中医药治疗MM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的手术、康复疗法,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性状或排便习惯异常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根据症状分属于中医"腹痛"、"泄泻"或"便秘"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IBS中医药治疗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研究表明,目前中医药在IBS的临床治疗上已经形成了中药汤药、中成药、针灸、中药灌肠、推拿、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等多种措施并用的治疗方法体系,其中又以中药汤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主体。在中药汤药治疗中,以自拟方、传统方药化裁、以法论治及辨证论治为主。在对具体证型及治法的分析中,理脾类与调肝类在IBS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肝脾同治是IBS疾病治疗的重要特点,反映了肝脾不和为IBS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20.
ITP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血液系统常见病,ITP血小板低下,紫癜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是治疗难点,本文结合临床实际,从"外邪引动伏火"、"水不涵木"、"阴虚及阳"三个方面对ITP的中医病机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泻火宁络、育阴潜阳、调理脾肾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