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活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宁波市镇海龙赛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3例(鼻咽癌组)和慢性鼻咽炎患者20例(对照组),分别取鼻咽病灶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ɑ和GLUT-1表达活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HIF-1α和GLU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35/63)、58.73%(37/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2/20)、15.00%(3/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GLUT-1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HIF-1α阳性者3年生存率75.76%,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85.19%(P<0.05);GLUT-1阳性者3年生存率75.00%,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88.89%(P<0.05)。结论 HIF-1α和GLUT-1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的差异蛋白的表达并筛选有临床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蛋白组学检测10对脑胶质瘤及配对瘤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差异蛋白在66例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χ2检验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 Meier回归模型分析差异蛋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蛋白组学分析发现与瘤旁组织相比,有22个蛋白质在脑胶质瘤组织明显表达异常(上调13个,下调9个)。筛选差异表达最明显的4个蛋白GLUD1、VIM、PRDX1及MAT1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4种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胶质瘤组织中GLUD1(P=0.006)与PRDX1(P<0.001)表达明显上调,而MAT1A表达明显下调(P=0.001),VIM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18)。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显示,PRDX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P=0.008)及患者生存情况(P=0.004)明显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胶质瘤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GLUD1及MAT1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胶质瘤直径及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P>0.05)。PRDX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27.4%及5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差异蛋白中PRDX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病理分级、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能是胶质瘤潜在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分布的关系,探讨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 PIus二步法,检测50例鼻咽癌和26例炎性鼻咽部黏膜组织间质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的分布,并检测Shh的表达。结果①Shh在鼻咽癌组织中较鼻咽慢性炎症组织明显呈高表达(P<0.05);②鼻咽癌中Shh阳性组MVD均值26.441±6.239,高于Shh阴性组15.667±4.899,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细胞Shh表达与MVD相关,即MVD值随着Shh表达而增高;③鼻咽癌组织中Shh蛋白表达率与MVD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Shh可能促进鼻咽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Shh和MVD有可能成为判定鼻咽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酪氨酸激酶B(TrKB)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分析与肿瘤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经活检确诊为NPC的患者55例及鼻咽炎组织30例中VEGF、TrK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二两者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和性别、肿瘤临床分型、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有无远处转移将病例分组,应用双变量相关Pearson检验分析研究VEGF、TrKB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VEGF蛋白于肿瘤细胞浆及血管内皮细胞浆中均表达,TrKB蛋白阳性表达绝大多数位于细胞浆内。在55例NPC患者中,45例TrKB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1.8%;47例VEGF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5.4%。30例鼻咽炎中,只有3例TrKB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5例VEGF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6.7%。肿瘤组织中TrKB、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鼻咽炎组织(P<0.05),NPC组织中VEGF与TrKB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716,P<0.01);②VEGF蛋白表达与NPC的临床分期(P=0.002)、肿瘤的直径大小(P=0.009)及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TrKB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肿瘤的直径大小(P=0.00)、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6)明显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VEGF、TrKB在NPC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有关。TrKB可能与NPC血管形成有关。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2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D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PDK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其对鼻咽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PDK1在鼻咽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而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为阳性表达率为35.0%(7/20),不同组织PDK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8,P〈0.05)。PDK1蛋白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颅神经侵犯以及T分级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PDK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阴性表达组为58个月。结论 PDK1基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PDK1阳性表达可作为鼻咽癌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 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 1α) 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评分方法检测56例鼻咽癌患者及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鼻腔黏膜组织中HIF 1α、VEGF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IF 1α、VEGF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56例鼻咽癌患者中,HIF 1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6%(30/56),其中“-”26例,“+”11例,“++”12例,“+++”7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9%(38/56),其中“-”18例,“+”17例,“++”13例,“+++”8例;在18例鼻咽部慢性炎症患者中,HIF 1α和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2.2%(4/18)和27.8%(5/18)。同时,在鼻咽癌患者中,HIF 1α、VEGF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T分级、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分析显示鼻咽癌组织中HIF 1α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HIF 1α及VEGF的高表达,HIF 1α及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的硒结合蛋白1(SBP1)的表达情况,结合其随访资料分析SBP1的表达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分析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SBP1的表达,并进行量化分组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按照入组标准对99鼻咽癌患者长期随访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了鼻咽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中SBP1的表达情况与其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SBP1在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中呈现出低表达趋势,而且在癌巢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周围正常组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低SBP1表达的鼻咽癌患者伴有更差的无复发、无转移和总体生存时间,并与高表达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但SBP1的表达与鼻咽癌肿瘤的TNM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SBP1在鼻咽癌的病理组织标本中呈现出低表达趋势,且与患者总体生存期存在相关性,但与鼻咽癌患者的TNM分级和临床分期无相关性,因此SBP1可能成为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轴突导向因子3D(SEMA3D)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外科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61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EMA3D的表达情况,并对SEMA3D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SP法显示,SEMA3D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SEMA3D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SEMA3D表达与患者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01)。单变量Log rank检验分析显示吸烟、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和SEAM3D表达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EMA3D低表达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EMA3D蛋白低表达是影响喉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EMA3D蛋白阳性表达的喉癌患者预后较好,有望成为喉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Skp2与P27ki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F-box蛋白家族中的一员Skp2参与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kip1泛素化降解,研究发现Skp2在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Skp2与P27ki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多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鼻咽癌组39例,慢性鼻咽炎组24例。标本均经石蜡包埋,HE染色确诊。Skp2和P27kip1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PV-9000二步法)。结果:(1) Skp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9%,明显高于其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90%,明显低于其在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Skp2、P27kip1的蛋白表达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颅神经侵犯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 Skp2、P27kip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73,P=0.019)。结论:鼻咽癌中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P27kip1蛋白降解有关,Skp2、P27kip1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Skp2、P27kip1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EphA2经P 糖蛋白(P glycoprotein,P gp)调控鼻咽癌紫杉醇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慢病毒载体在鼻咽癌细胞中沉默或过表达EphA2,Western blotting检测P gp蛋白的表达变化; siRNA干扰沉默P gp表达,CCK8法检测P gp蛋白在EphA2介导的鼻咽癌紫杉醇耐药中的作用;小分子化合物LY294002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该通路在EphA2调控P gp表达中的作用。结果P gp在EphA2沉默组中表达下调,过表达组中上升;紫杉醇作用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 gp沉默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68.9±4.0)%、(72.4±6.2)%和(52.1±3.7)%,P gp沉默组对紫杉醇的耐药性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降低(P<0.05);在过表达EphA2的鼻咽癌细胞中下调P gp表达,紫杉醇刺激后,P gp沉默组的存活率(36.1±5.1)%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57.9±6.2)%和阴性对照组(58.2±5.8)%(P<0.05);在EphA2过表达鼻咽癌细胞中,给予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Akt总量无明显改变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下降,且P gp表达下降。结论EphA2通过P gp依赖性途径促进鼻咽癌紫杉醇耐药,且P gp蛋白的表达增高与EphA2活化PI3K/Akt有关。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组织中LMP1和VEGF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LMP1和VEGF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NPC放疗前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LMP1和VEGF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LMP1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60.0%。NPC分期、放疗敏感性、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LMP1蛋白高表达密切关系,VEGF的高表达则与鼻咽癌的分期、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生存率密切关系。LMP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812)。结论LMP1和VEGF蛋白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转移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H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和nm23 H1在60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鼻咽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HPA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和55%(33/60)(P<0.05);nm23 H1在鼻咽慢性炎症组织和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和53.3%(32/60)(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随着鼻咽癌临床分期和侵袭程度的升级,以及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时,HPA阳性表达逐渐增加,而nm23-H1阳性表达逐渐减少(P<0.05);HPA和nm23-H1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HPA的阳性表达和nm23-H1阴性表达的鼻咽癌患者有较高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T淋巴细胞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Tiam1蛋白在98例喉癌石蜡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Tiam1蛋白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iam1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P=0.027)、组织病理学分级(P=0.020)及复发(P=0.003)密切相关;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iam1高表达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P=0.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01)均明显低于Tiam1低表达组;而且通过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Tiam1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头颈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发现Tiam1高表达并有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其它(Tiam1低表达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显示,淋巴结转移(P=0.001)及Tiam1表达水平(P=0.020)为喉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Tiam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且其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及预后密切相关。Tiam1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喉癌的复发及预后具有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on—metastatic gene-23-H1,nm23-H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sel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08例鼻咽癌放疗前活检标本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和VEGF基因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基因的表达与鼻咽癌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和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和59.3%。单因素分析表明,鼻咽癌分期、淋巴转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均有密切关系,而VEGF的高表达则与鼻咽癌的分期、淋巴转移、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复发均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577,P〈0.05)。结论 nm23-H1蛋白低表达和VEGF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转移和复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 lncRNA)3个分子NEAT1和H19及MALAT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逆转录PCR检测上述3个lncRNA分子在鼻咽癌患者及健康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 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浆这3个lncRNA分子诊断鼻咽癌的效能。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ALAT1表达水平与N分期相关。血浆NEAT1、H19和MALAT1检测诊断鼻咽癌的AUC分别为0.715、0.708和0.704;NEAT1与H19联合,诊断鼻咽癌AUC增加至0.734。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lncRNA NEAT1、H19和MALAT1有可能成为鼻咽癌辅助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FXYD6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8例鼻咽癌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FXYD6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4.3%(108/128),其蛋白在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4/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XYD6蛋白在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率为94.2%(65/69),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72.8%(43/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FXYD 6蛋白的表达与NPC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FXYD6蛋白高表达与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FXYD6表达的上调可作为NPC患者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and tissue ICAM-1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Expression of ICAM-1 in frozen sections of 20 normal nasopharyngeal mucosa and 54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samples were studied with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nd levels of serum sICAM-1 in 54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group) and 32 healthy adults (normal group) by ELISA. RESULTS: Positive expression (45/54) of tissue ICAM-1 and levels (2,044.48 +/- 640.05) microgram/L of serum sICAM-1 in NP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2/20 and (313.70 +/- 114.98) microgram/L in normal group (P < 0.01,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issue ICAM-1 and levels of serum sICAM-1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 < 0.05). The levels (2,177.31 +/- 642.13) microgram/L of serum sICAM-1 in patients with III-IV stag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1,847.25 +/- 308.15) microgram/L in I-II stages (P < 0.05), and those (1,678.89 +/- 685.01) microgram/L in patients with no lymph node metastasis lower than that (2,134.34 +/- 609.60) microgram/L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The levels of serum sICAM-1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211.42 +/- 717.59) microgram/L to (926.55 +/- 207.72) microgram/L in disappearance of tumor and metastatic lymph node after radiotherapy (P < 0.01). CONCLUSION: sICAM-1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cellular immunopathogenes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erum sICAM-1 may reflect ability of neoplasm cell in freedom from host 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 Dynamic measurement of serum sICAM-1 may be a useful objective index to evaluate NPC pro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类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kang ai 1,KAI1)、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onmetastasis23,nm23)、E26转录因子(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d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微血管测定密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鼻咽癌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首诊时有颈淋巴转移的鼻咽非角化性癌(non-keratinizing carcinoma,NKC)50例、无淋巴转移的NKC30例和3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内KAI1、nm23、ETS-1、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NKC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KAI1、nm23蛋白在颈淋巴转移组、无颈淋巴转移组和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χ^2=6.2,P〈0.05;χ^2=7.4,P〈0.01);ETS-1、VEGF蛋白在3组间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χ^2=12.8,P〈0.01;χ^2=9.1,P〈0.01)。80例NKC病例中KAI1、nm23蛋白阳性表达者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分别低于其阴性表达者(t=2.4,P〈0.05;t=2.0,P〈0.05);ETS-1、VEGF蛋白阳性表达者MVD分别高于其阴性表达者(t=2.6,P〈0.05;t=3.6,P〈0.01)。KAI1和nm23蛋白共同阳性表达较两者各自单独阳性表达时MVD降低(t=2.5,P〈0.05,t=2.3,P〈0.05);淋巴转移率降低(χ^2=5.2,P〈0.01;χ^2=4.3,P〈0.05);ETS-1和VEGF蛋白共同表达较两者单独表达时MVD增高(t=2.1,P〈0.05;t=2.2,P〈0.05),淋巴转移率增加(χ^2=4.1,P〈0.01;χ^2=4.1,P〈0.01),提示KAI1与nm23蛋白及ETS-1与VEGF蛋白的表达有相互协同的作用。KAI1与nm23蛋白及ETS-1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5,P〈0.05;r=0.4,P〈0.01)。NKC患者有或无颈淋巴转移与治疗后5年生存期的高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0.05)。结论 KAI1、nm23、ETS-1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有明显相关性,与鼻咽癌的淋巴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以作为预测鼻咽癌颈淋巴转移及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Zeste white 10(ZW10)相互作用着丝粒蛋白1 (ZW10 interacting kinetochore protein 1,Zwint 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对16例HNSCC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以及7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Zwint 1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分析HNSCC相关组织芯片中Zwint 1蛋白表达与HNSCC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临床样本与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在HNSCC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9, P<0.05)。组织芯片的检测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表达量与HNSCC患者的肿瘤大小(F=2.889,P<0.05)、淋巴结转移(t=2.110,P<0.05)、分化(F=3.667,P<0.05)以及临床分期(F= 2.864,P<0.05)均具有相关性。但是卡方检验结果显示,Zwint 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χ2=3.236,P>0.05)、淋巴结转移(χ2=1.463,P>0.05)、分化(χ2=1.271,P>0.05)、临床分期(χ2=4.1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Zwint 1蛋白在HN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有重要作用,可能是HNSCC潜在的靶向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DOI:10.11798/j.issn.·鼻咽癌专栏·基金项目:第目的探讨SGK1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检测NPC组织和慢性鼻咽炎组织中SGK1的表达。使用lipofectamine 2000瞬时转染NPC细胞系HNE 1,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及未转染组细胞中的SGK1表达,筛选SGK1沉默效果最佳的NPC细胞。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SGK1沉默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水平。结果NPC组织中SGK1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SGK1 siRNA后HNE 1细胞中SGK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SGK1基因沉默后,HNE 1细胞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此外,沉默SGK1后,HNE 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结论SGK1在NPC组织中呈高表达。沉默SGK1基因可抑制NPC细胞系HNE 1的增殖、迁移和存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